陈年之咏莞尔书:我读《时间小史》 名字在圣经,往往是基督之旨神所谕。就像使徒「彼得」之于「磐石」、先知「以赛亚」之于「耶和华拯救」……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那么,陈咏这个笔名呢?
读了她的《时间小史》,深感笔名书名互效力的属灵意涵。
陈咏应深知所信之主对自己的恩赐,而既蒙恩受赐了文学和音乐的基因,便勤勤恳恳以读写弹奏为颂为咏,不仅乐在其中,且还乐在其中的分享和见证,从年幼到年长,一路行来的习之未改、喜之不尽。
真的真的。《时间小史》明明是白话散文的闲闲陈述,陈述或今或昔、或这或那、或承平或战时的百姓日用伦常事,但似乎闲闲的如是之书,读着读着,便越来越能受惠知识人陈咏无处不在又兴味不已的学问。换句话说,忝为喜掉书袋的女老师,我毋宁是认同陈咏女性特质的知性碎碎念,在真实生活或人际关系的感性语境下,近乎不厌其烦地说文解字、微物细节一番。
举个例,全书之首的〈捉襟记〉就很典型,起于一个英文单字,展开一椿闯空门的遭偷刑案……落落长的一篇意犹未尽,下回分解还有〈抛物记〉。英美文学博士出身,陈咏常请来文学大师,莎翁、C.S.路易斯和托尔金及并称牛津三杰的威廉斯,现身于〈鬼影幢幢〉的这一篇,最是令我兴味不已,却也随步陈咏的反思之途,省察难免黯黑的自我。
然而,另方面,《时间小史》还有着超乎饱读诗书博与雅、两性差异男和女的一种……一种什么呢?呵,我听到了一种属主儿女的陈咏调性,一种出于却高于闲闲陈述、人间话语的圣咏调性。
圣咏调性遍及全书。
全书结集了散文十二篇,平均分属两组时空,又各题以「闲话今日」、「时间简史」;前者六篇多今之美国经验,后者六篇多昔之华南往事。
若将陈咏系谱于华人基督徒女作家,那么,在年资辈分上,她和台湾的张晓风(1941-)相当;就生长地缘言,可后续于香港的苏恩佩(1930-1982)。而尽管是脱俗非凡的「圣」,但陈咏散文的圣咏调性,首先还得定调在地方特性的呈显,压卷全书的〈雨打芭蕉〉最称着例。
弹琴女孩在琴键上翩舞着双飞蝴蝶、铮琮着雨打芭蕉。一向力求零度自恋的陈咏,却将时间之史停格于令人极度恋恋的一场芳华展演中。初由香港到美国留学的她,为其他三位华裔女同学的服装走秀伴奏,正如所选粤曲的明媚灵动,半世纪之久的忆往画面也栩栩;尤有甚者,引介出我可互文于诗篇的圣咏人物─夏理柯(1886 -1972)。
这位流浪犹裔的知名钢琴演奏家,是陈家姊妹,甚而华人音乐史如冼星海、马思璁、珣兄妹的恩师。正统东正教圣乐背景的夏氏,羁旅香港多年,改编那一带的若干民间音乐,〈雨打芭蕉〉是其一。陈咏特别提到旧版琴谱的夏氏半身封面照─「几分异鄕异客的紧张和拘谨」。我将这篇视为另篇〈一生之歌〉的延伸阅读,宣称为「个人教堂吟游传」的〈一生之歌〉载有中译圣咏多种,文献意识和分类观,均弥足珍贵。尾声迥盪诗篇「一想起钖安便哭了」的流浪犹裔之歌,唿应之前提到的今人小说《开封的犹太人》,未始不是华人离散的史实投射。
值得感恩是基督信仰,使人心喜灵乐身安然,便节制了创作的过度感伤。
除了「陈述」之外,「陈」之于食盐多过别人吃米年纪的资深作家言,还可指涉时间积累的「陈年」好物,越陈越醇的醇酒,越陈越香的香水。
勤练钢琴的陈咏,必更能领受时间积累下的「老练」之好─保罗「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的「老綀」。
论者尝谓陈咏散文有幽默感,我以为她的幽默感来自灵命成长的「老练」,老练而不是老油条。当活在不至于羞耻的盼望中,时时处于引吭弹奏的颂咏状态,那么所书所写,自可传来为之会心为之莞尔的弦歌之声。
这就是笔名陈咏的《时间小史》,一本令人会心而笑的陈年之咏莞尔书,具有闲闲陈述的圣咏调性,边说边弹边唱;是生于战时华人基督徒的吟游别传,且逃且留且吟且游,却始终不离所信不弃所望。
──康来新
中央大学中文系退休兼任教授
成立并主持全台唯一的红学研究室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