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小史-陈咏文集

时间小史-陈咏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陈咏文
  • 时间小史
  • 散文集
  • 随笔
  • 文化随想
  • 历史
  • 文学
  • 阅读
  • 散文
  • 陈咏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书结集了散文十二篇,平均分属两组时空,又各题以「闲话今日」、「时间简史」;前者六篇多今之美国经验,后者六篇多昔之华南往事。一本令人会心而笑的陈年之咏莞尔书,具有闲闲陈述的圣咏调性,边说边弹边唱;是生于战时华人基督徒的吟游别传,且逃且留且吟且游,却始终不离所信不弃所望。

   ——摘录自康来新教授之《时间小史》推荐序
 
本书特色

  陈咏的散文散发出古典诗词与西方文学揉合的淡香。她一家几代历经战乱迁徙闯荡的流离岁月,为读者打开了二十世纪华人通史侧描素写的一扇窗。走过苦难,她以洞察世情的眼光、对苍生的悲悯,笑谈风云变幻、人生潮汐起落,造就了这部《时间小史》的肌理结构。掩卷闭目,如品醇醪,回味无穷。

  ——阡陌文学工作室总监 黎海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咏
 
  美籍华人作家,美国宾州大学英文文学博士,汤清文艺奖得主。
 
  作品有《将夕阳载在杯中给我:陈咏异乡生死七记》、《望梅小史》(主流出版)、《往来一万三千里》(宇宙光出版)、《情人节》(道声出版),及《二十个月亮》、《庭园红》、《一屋苹果》(校园出版)等书。
 
  所着的《一屋苹果》散文集荣获行政院新闻局推介为优良课外读物、《望梅小史》散文集荣获汤清文艺奖「文艺创作组推荐奖」,文笔以清新隽永见着。
 

图书目录

推荐序
陈年之咏莞尔书:我读《时间小史》/康来新
 
闲话今日
‧捉襟记
莎士比亚《奥塞罗》剧中言:偷我钱包的人,偷的不过是垃圾;不错,我稍有损失,但不算回事,而偷我声誉的人呢,所得于他毫无用处;于我,却是无可弥补的损失啊。
 
‧抛物记
楼上,我们之外,紧邻是个犹太单身汉,那时外子是个受训医师, 最长的一次是三日三夜。每天晚上,单身汉打唿之声必按时透墙而来,均匀、铿锵,陪我熬过无数黑夜。
 
‧一生之歌
英国的理查一世曾被囚于奥地利狱中。牢狱那么多,究竟是那一个?英王的私人歌手拿着吉他週游奥国,在各个牢狱外弹唱,到听见狱中有人声附和,就这样确定了王囚之所在。
 
‧浪景
法国作家、《小王子》作者对完美下如此的定义:完美不是无以复加,而是无以复减。这是不是十分接近我们华人所谓的反璞归真?
 
‧鬼影幢幢
路易士以钦佩口吻,称他的作品为写实与幻想的结合,寻常被超常所入侵。就这样,出其不意的认识了一样新动物一种新品种的鬼。
 
‧一生的车祸
心想,四面都无窗、无缝、无眼的大车不知是如何个开法?不禁感同身受。同病不禁相怜。加以週末都要做工的,很可能是无身份、工资又极低的移民,看上去才十多、二十岁。
 
时间简史
‧如见
大江西去,浪淘尽,一个个千古风流人物曾经都当过我们的信差。毛主席该是做梦也没有想过,曾经替反动派传递过反动信息。
 
‧外婆的故事
柯瑞根(Corrigan)出版一本专门研究《大亨小传》如何由不被看好,到后来被奉为美国文学之珍的心路历程。比起一本有迹可寻的小说世界,那不能剪不能裁的人生⋯⋯原来是因为造物主在被造的世界中放入了时与空。
 
‧柳侯坟周围的枪声
正如「伊甸园」的结局,安娜和小狮子的命运我们亦无从得知。活多几个月、又或者有幸再继续活多七个月到日军撤退,最有可能是入了同胞的胃。
 
‧苏武牧羊
各家各铺一蓆的打着沙丁地铺。屋中人群, 连我们、一共三家基督徒。难民惊魂还未定,日军却已接踵而至。
 
‧云山渐远
准备时刻,老师发给每人一条黑纱布,让我们别在手臂上,吹哨让我们列队,不久,一艘停泊好了的小船,缓缓吐出了一口棺材。
 
‧雨打芭蕉
夏理柯(Harry Ore)当日的学生,不知是否人人都像我们一样,只知他是个流落香港的苏联人。香港有的是难民。如此类推,老先生便是列宁的难民。人人都是难民。

 

图书序言

陈年之咏莞尔书:我读《时间小史》

  名字在圣经,往往是基督之旨神所谕。就像使徒「彼得」之于「磐石」、先知「以赛亚」之于「耶和华拯救」……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那么,陈咏这个笔名呢?

  读了她的《时间小史》,深感笔名书名互效力的属灵意涵。

  陈咏应深知所信之主对自己的恩赐,而既蒙恩受赐了文学和音乐的基因,便勤勤恳恳以读写弹奏为颂为咏,不仅乐在其中,且还乐在其中的分享和见证,从年幼到年长,一路行来的习之未改、喜之不尽。

  真的真的。《时间小史》明明是白话散文的闲闲陈述,陈述或今或昔、或这或那、或承平或战时的百姓日用伦常事,但似乎闲闲的如是之书,读着读着,便越来越能受惠知识人陈咏无处不在又兴味不已的学问。换句话说,忝为喜掉书袋的女老师,我毋宁是认同陈咏女性特质的知性碎碎念,在真实生活或人际关系的感性语境下,近乎不厌其烦地说文解字、微物细节一番。

  举个例,全书之首的〈捉襟记〉就很典型,起于一个英文单字,展开一椿闯空门的遭偷刑案……落落长的一篇意犹未尽,下回分解还有〈抛物记〉。英美文学博士出身,陈咏常请来文学大师,莎翁、C.S.路易斯和托尔金及并称牛津三杰的威廉斯,现身于〈鬼影幢幢〉的这一篇,最是令我兴味不已,却也随步陈咏的反思之途,省察难免黯黑的自我。

  然而,另方面,《时间小史》还有着超乎饱读诗书博与雅、两性差异男和女的一种……一种什么呢?呵,我听到了一种属主儿女的陈咏调性,一种出于却高于闲闲陈述、人间话语的圣咏调性。

  圣咏调性遍及全书。

  全书结集了散文十二篇,平均分属两组时空,又各题以「闲话今日」、「时间简史」;前者六篇多今之美国经验,后者六篇多昔之华南往事。

  若将陈咏系谱于华人基督徒女作家,那么,在年资辈分上,她和台湾的张晓风(1941-)相当;就生长地缘言,可后续于香港的苏恩佩(1930-1982)。而尽管是脱俗非凡的「圣」,但陈咏散文的圣咏调性,首先还得定调在地方特性的呈显,压卷全书的〈雨打芭蕉〉最称着例。

  弹琴女孩在琴键上翩舞着双飞蝴蝶、铮琮着雨打芭蕉。一向力求零度自恋的陈咏,却将时间之史停格于令人极度恋恋的一场芳华展演中。初由香港到美国留学的她,为其他三位华裔女同学的服装走秀伴奏,正如所选粤曲的明媚灵动,半世纪之久的忆往画面也栩栩;尤有甚者,引介出我可互文于诗篇的圣咏人物─夏理柯(1886 -1972)。

  这位流浪犹裔的知名钢琴演奏家,是陈家姊妹,甚而华人音乐史如冼星海、马思璁、珣兄妹的恩师。正统东正教圣乐背景的夏氏,羁旅香港多年,改编那一带的若干民间音乐,〈雨打芭蕉〉是其一。陈咏特别提到旧版琴谱的夏氏半身封面照─「几分异鄕异客的紧张和拘谨」。我将这篇视为另篇〈一生之歌〉的延伸阅读,宣称为「个人教堂吟游传」的〈一生之歌〉载有中译圣咏多种,文献意识和分类观,均弥足珍贵。尾声迥盪诗篇「一想起钖安便哭了」的流浪犹裔之歌,唿应之前提到的今人小说《开封的犹太人》,未始不是华人离散的史实投射。

  值得感恩是基督信仰,使人心喜灵乐身安然,便节制了创作的过度感伤。

  除了「陈述」之外,「陈」之于食盐多过别人吃米年纪的资深作家言,还可指涉时间积累的「陈年」好物,越陈越醇的醇酒,越陈越香的香水。

  勤练钢琴的陈咏,必更能领受时间积累下的「老练」之好─保罗「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的「老綀」。

  论者尝谓陈咏散文有幽默感,我以为她的幽默感来自灵命成长的「老练」,老练而不是老油条。当活在不至于羞耻的盼望中,时时处于引吭弹奏的颂咏状态,那么所书所写,自可传来为之会心为之莞尔的弦歌之声。

  这就是笔名陈咏的《时间小史》,一本令人会心而笑的陈年之咏莞尔书,具有闲闲陈述的圣咏调性,边说边弹边唱;是生于战时华人基督徒的吟游别传,且逃且留且吟且游,却始终不离所信不弃所望。

──康来新
中央大学中文系退休兼任教授
成立并主持全台唯一的红学研究室迄

图书试读

一寸河山

张家所在的罗旺寨,离桂平市约廿多公里,照计桂平市此时若非已经沦陷,起码是燃眉之近。总言之,我们同日本兵马上就要打个照脸。

桂平、桂林、柳州是在一个月之内相继失守的。之后,日军乘胜,势如破竹,由郑州南下直至福州,战无不胜。这就是国家存亡,知识青年应召入伍: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关头。国势之恶劣该是达到了顶点。当然今日回顾之明,才松了口气,原来不到八个月后,三城相继收复。不到一年,日本投降。此是后事。

在节节胜利的当时,日军似乎无孔不达。该是就在这一时段之中,连我们避居的小而又复更小的僻壤,他们都没有放过。风声鹤唳,先行陷敌的油蔴、大地等邻村,消息传来,妇女被姦,男人有遭枪杀、有被斩首,多人被拉夫(战时强迫人民到军中充当夫役),民众于是纷纷上山躲藏。我们两家亦随众由小小的张家村拔脚亡命到了另一个更为偏僻的角落。

姐记得,我们跋涉到了另村的一间大屋,里面已经塞满了亡命的人家。各家各铺一蓆的打着沙丁地铺。屋中人群,连我们、一共三家基督徒,因相识而挤在一起。不清楚是甚么缘故,大伙担心爸是招险的目标,为大家安全,让爸离群独自爬上村山,躲到岭上林中去了。

逃命大屋里,难民惊魂还未定,日军却已接踵而至。四、五士兵,佩着长剑长枪,闯进门来,打着明亮的电筒照射巡查。探照之下,有女儿的人家尤其心惊胆跳,因为日军的声誉,有耳共闻、有胆共破。我家年轻女子本已三个,加上升中之后,正在庆幸突然长高了的大姐,唯恐「一目四的」。大家急速胡乱作鸵鸟藏,三家人同时切切的祷告。

日军继续的巡查照射,兇神定睛,似乎在找甚么,却没有平常抓花姑娘的那种嘴脸(这是大家马后之见),现场的当时,妇女无不惊胆快破。快到尾声,几个恶人忽地嗨嗨的商量了几声甚么,然后目不斜视便越过了瑟缩在最后角落的我们几家人家。

日人离去后,等待「山中之人」重新出现,变成了我家另一种挨秒如年。举屋欢腾的时候,唯我们仍旧惴惴,七上八下。直到傍晚,爸才终于出现,一见全家不缺一人,彼此喜极而泣。原来爸在山石巖中,亦被日军军犬嗅出来了。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