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學開中藥方

一百天學開中藥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
  • 中藥
  • 開方
  • 處方
  • 學習
  • 入門
  • 臨床
  • 方劑
  • 中醫學習
  • 藥方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百天學開中藥方》立足於使中醫藥愛好者掌握中醫學的「辨證論治」思想和以「方證相應」為依據開中藥方的方法,在介紹如何學開中藥方的同時,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糅閤瞭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法、辨證、中藥、方劑、治法、內科、溫病等多種學科的主要內容。書中所介紹的中藥方作用及其臨床應用內容,反映瞭現代的研究成果和較新進展,比較具體而切閤實際,易於掌握和取得效果。

  本書採用每週學習5天,共14週學習的方法。

本書特色

  1. 雙色印刷,圖文並茂,幫助讀者學習和理解。

  2. 本係列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結閤瞭中醫學的各方麵知識,應用於開中藥方、推拿等的日常保健治療之中,適閤初接觸中醫學的讀者。

  3. 採用每週學習5天,共14週學完的方法,有利讀者閤理安排時間,把握學習進度。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週
一、中醫與中藥
神奇的中藥方   002
中藥治病的道理   005
中藥方的常識   008
學開中藥方難不難   012
二、如何開齣一張對證之方
甚麼是“對證”   014
掌握一些基本理論   015
中醫所認識的“證”   023
開中藥方的技巧   026
中藥方的格式   029
 
第二週
三、錶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錶證   032
錶證種類及治法   033
錶寒實證──麻黃湯   034
錶寒虛證──桂枝湯   039
錶熱證──銀翹散   045
錶濕證──藿香正氣散   050
四、半錶半裏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半錶半裏證   055
半錶半裏證種類及治法   056
 
第三週
邪在少陽證──小柴鬍湯   060
少陽陽明證──大柴鬍湯   065
少陽痰熱證──柴鬍加龍骨牡蠣湯   069
少陽水飲證──柴鬍桂枝乾薑湯   073
五、寒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寒證   076
裏虛寒證種類及治法   077
太陰虛寒證──理中湯   079
 
第四週
少陰虛寒證──四逆湯   086
厥陰虛寒證──吳茱萸湯   090
六、熱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熱證   093
熱證種類及治法   094
陽明氣熱證──白虎湯   097
陽明腑實證──調胃承氣湯   102
火毒壅盛證──黃連解毒湯   107
 
第五週
血分熱盛證──犀角地黃湯   112
邪熱壅肺證──麻杏石甘湯   117
腸道濕熱證──葛根芩連湯   122
濕熱蘊中證──連樸飲   125
肝膽濕熱證──龍膽瀉肝湯   129
七、痰飲水濕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痰飲水濕證   134
痰飲水濕證的形成與錶現   135
痰飲水濕證種類及治法   136
 
第六週
蓄水證──五苓散   140
痰飲證──苓桂朮甘湯   143
陽虛水泛證──真武湯   147
濕睏脾胃證──平胃散   151
痰濕證──二陳湯   155
痰熱內擾證──溫膽湯   160
 
第七週
風痰上擾證──半夏白朮天麻湯   166
水飲證──十棗湯   168
八、風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風證   173
風證種類及治法   174
外風緻癢證──消風散   176
風阻麵絡證──牽正散   180
風邪上襲證──川芎茶調散   184
 
第八週
肝陽化風證──天麻鈎藤飲   190
肝熱動風證──羚角鈎藤湯   194
九、氣滯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氣滯證   198
氣滯證種類及治法   199
肝脾氣滯證──四逆散   200
氣滯於胸證──瓜蔞薤白半夏湯   205
氣滯於下證──天颱烏藥散   209
 
第九週
十、瘀血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瘀血證   214
瘀血證種類及治法   215
下焦蓄血證──桃核承氣湯   217
氣滯血瘀證──血府逐瘀湯   221
氣虛血瘀證──補陽還五湯   225
寒凝血瘀證──溫經湯   229
十一、食積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食積證   232
食積證種類及治法   233
 
第十週
食滯胃腸證──保和丸   236
食滯濕熱證──枳實導滯丸   238
脾虛食滯證──健脾丸   243
十二、風濕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風濕證   247
風濕證種類及治法   248
風寒濕證──防風湯   250
風濕熱證──宣痹湯   254
 
第十一週
風濕痰瘀證──身痛逐瘀湯   260
風濕正虛證──獨活寄生湯   262
十三、虛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虛證   266
虛證種類及治法   267
錶虛證──玉屏風散   271
肺胃陰虛證──沙參麥鼕湯   275
肝腎陰虛證──六味地黃丸   279
 
第十二週
氣虛證──四君子湯   286
中虛氣陷證──補中益氣湯   290
氣陰兩虛證──生脈散   294
血虛證──四物湯   296
氣血兩虛證──歸脾湯   300
十四、夾雜證開甚麼方
甚麼是夾雜證   304
夾雜證種類及治法   305
 
第十三週
陽虛錶寒證──麻黃附子細辛湯   308
錶寒夾飲證──小青龍湯   311
中焦寒熱錯雜證──半夏瀉心湯   315
十五、呼吸係統疾病開甚麼方
治咳嗽方──止嗽散   319
治氣喘方──定喘湯   321
治咯血方──晐血方   322
治肺膿瘍方──葦莖湯   324
治鼻炎方──蒼耳子散   325
治鼻衄方──十灰散   336
十六、消化係統疾病開甚麼方
治胃痛方──香砂養胃丸   328
治呃方──鏇覆代赭湯   329
治痛瀉方──痛瀉要方   330
治五更瀉方──四神丸   331
治痢疾方──香連丸   332
 
第十四週
治便血方──槐花散   336
治便秘方──麻子仁丸   337
治黃疸方──茵陳蒿湯   338
治膽道蛔蟲病方──烏梅丸   339
十七、心血管係統疾病開甚麼方
治心悸方──炙甘草湯   341
治冠心病方──冠心蘇閤丸   342
十八、泌尿生殖係統疾病開甚麼方
治尿淋方──八正散   344
治尿血方──小薊飲子   345
治遺尿方──縮泉丸   346
治遺精方──金鎖固精丸   348
治水腫方──五皮飲   349
治白帶方──完帶湯   350
十九、神經係統疾病開甚麼方
治失眠方──酸棗仁湯   352
治癲癇方──定癇丸   353
治盜汗方──當歸六黃湯   355

圖書序言

編者寄語

  編寫意圖

  本書以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方法為主綫,從介紹常見而基本的病證類型和相應的有效中藥方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使讀者懂得中醫的理論和開中藥方的方法。

  中藥方是中醫學兩韆多年以來治病的主要手段,方與證相對應則是辨證論治最具體、最客觀、最穩定、最能重復取效的方式,掌握瞭“方證相應”,就可算作懂瞭中醫學的大部分。

  本書即以此為中心,逐步地介紹中醫基本理論知識、辨證方法、組方原則,將以往學習中醫所不可少的中醫生理、病理、診法、辨證、中藥、方劑、治法等基礎課程和內科、溫病學等臨床課程的主要內容融閤在一起,作為初學中醫者的一條入門途徑。讀者經過較短時間的自學,得以瞭解和初步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開中藥方以治療常見病的技術,不僅可以為自己或親友解除病痛,還可以弘揚中華文化,使中國的傳統醫學造福於全人類,這是編者最大的心願。

  內容安排

  本書共安排100天,大緻14週學完,其中每週學5天,休息2天,另外2天作為機動時間。具體安排是:先用一週學習中醫中藥最基本的特點和理論,然後用十三週的時間學習常見病證類型及其相應的中藥方60餘首和120首附方。其中最後一週多的時間學習一些常見疾病(或癥狀)的常用方,並結閤復習已學過的中藥方。在學習方、證的同時,逐步深化中醫學的有關理論知識並瞭解常用中藥的作用。

  學完本書後,雖不能説已“掌握”瞭中醫學,但已能瞭解中醫理論的大略和開中藥方的初步方法,並能用以治療一些常見病,辨證論治的思想方法也漸漸印於讀者的大腦之中,達到初步入門的要求,為今後進一步學習中醫學打下基礎。

  學習要求

  為瞭使讀者能通過本書的學習初步學會開中藥方,希望切實地做到以下幾點。

  一、因本書的內容是前後銜接、不斷擴充、逐步深化的,所以必須按書中編排順序逐週逐天地學,不可隨意打亂。

  二、每天的學習內容要學懂、記熟,既不要貪圖速功而緻囫圇呑棗,也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從編排內容來看,每天學習的時間為1〜2小時,另外可抽時間經常復習和背誦中藥方的歌訣。

  三、學習中要注意抓住幾個環節;熟悉每一病證類型的主要錶現特點;牢記各方的藥物組成(可藉助背誦各方的組成歌訣)及其功用、適應病證;認真完成每天的練習題,消化所學內容,自我檢測每天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對於練習題中的案例題,附有“案例答案”以供參考。同時要注意的是:不具有醫師資格的讀者在遇到病情較重的患者時,應及時請醫師或送去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至於書中的“治療參考”和“附方”,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化,除瞭練習題要求掌握的內容外,可根據讀者的具體情況自行安排為一般瞭解和熟悉掌握等不同要求。

圖書試讀

第一週

週1

一、中醫與中藥

中醫學是中國的傳統醫學,它是中華民族在數韆年的文明史中與疾病做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具有與西方醫學迥然不同的理論體係和治療方法。中醫治病的手段甚多,中藥是其主要手段之一。中藥與化學藥品、抗生素、生物製品等現代藥物不同,主要是採用植物、動物、礦物等天然産物。中藥可以用單味藥,但更多的是把若乾味中藥組閤起來使用,稱為中藥方,又稱方劑。

神奇的中藥方

【甚麼是好藥】

中藥從外錶來看,是那樣平常,這些樹皮、草根、莖葉、種子、花朵、動物屍體、石塊、砂粒等,既沒有經過現代化大工廠復雜工藝的加工,又沒有色彩絢麗的包裝,卻被用來治病。中醫診病,則主要憑三個指頭診脈,看看舌苔等,即所謂“望、聞、問、切”,沒有精密的儀器設備。難怪許多人要懷疑,中醫所開的這些中藥能治好病嗎?殊不知,藥物治病的功效與其外錶以及是否經過瞭復雜的加工提煉等條件並無直接的關係,至於中醫診病,其目的並不是去診斷現代醫學中所説的某種疾病,確定其病名,而是按照中醫學的傳統理論,去探求人體所處的某種狀態,並按此狀態確定最適宜的中藥方。明白瞭這個道理,就不會用西方醫學的眼光來衡量中醫和中藥。甚麼是好藥?能治好病的藥就是好藥;同樣,甚麼是高明的醫生?能解除病人病痛的醫生就是高明的醫生。對此,恐怕是不會有人錶示異議的。

南京某大工廠有一位廠長,患慢性腹瀉兩年餘,有人勸他吃中藥,可他對那些樹皮、草根實在看不上眼,找遍瞭南京的有名西醫,最後住進瞭當地最高級豪華的病房,接受瞭全麵細緻的儀器和化驗檢查,用瞭許多昂貴的西藥,但是病情並不見好轉。入院治瞭四個月,結果是失望地齣瞭院。後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筆者門診,服瞭兩週中藥後,腹瀉竟齣乎意料地完全好瞭。這位廠長到處宣傳中醫中藥的奇妙,當然,他再也不會懷疑中藥能不能治好病瞭。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對中國的多數老百姓來説,有病找中醫,吃幾副中藥,乃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然而,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中醫中藥的人來説,用中藥方能治好病,確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中藥治病的三大優點】

用中藥方治病為甚麼受到許多人歡迎呢?這是因為中藥治病有它獨特的優點。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三段評價:** 我一直對那些傳統醫學的神秘麵紗充滿好奇,尤其是中藥方劑,總覺得裏麵蘊藏著許多解決疑難雜癥的智慧。而《一百天學開中藥方》,就像一位溫和的嚮導,引領我穿越迷霧,親手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並沒有將方劑學知識包裝得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種極其親民、實用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在講解時,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每一章的學習都伴隨著大量的經典方劑分析。他不會一上來就讓你去背誦那些復雜的藥理知識,而是先從辨證施治的核心理念講起,然後循序漸進地介紹不同的病癥類型,以及針對這些病癥所設計的方劑。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每個方劑的剖析,不僅僅是告訴你這個方子能治什麼病,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能治。作者會詳細解釋方劑中每一味藥的作用,它們是如何君臣佐使地協同工作,以及在不同病情下,如何對癥下藥,進行加減變化。這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地學習和思考。書中穿插的那些曆史故事和醫案,也為枯燥的理論知識增添瞭生動的色彩,讓我對中藥方劑學有瞭更感性的認識。我感覺,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不僅僅是學會瞭如何“開方子”,更是學會瞭中醫的“思維方式”,學會瞭如何用整體觀去理解疾病和治療。

评分

**第二段評價:** 說實話,我之前對中醫方劑學一直抱著一種敬畏又有點膽怯的態度。總覺得那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需要極高的天賦和多年的鑽研纔能有所成就。但《一百天學開中藥方》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一百天學開中藥方》這本書,就如同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醫殿堂的“任意門”,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古老智慧的精髓。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艱深的理論,而是從最基本的中藥藥性、四氣五味、歸經等概念入手,娓娓道來,仿佛在講述生活中的小常識。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那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將藥物的“升降浮沉”比作天氣變化,將“寒熱溫涼”的藥性比作四季的更迭,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每個方劑的講解,都不僅僅是羅列藥物和劑量,而是深入剖析瞭方劑的組成原理、治法、功效,以及最關鍵的——辨證思路。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析每一個方劑時,都會先從一個典型的病癥入手,然後一步步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會選擇這些藥物,它們之間又是如何協同作用,最終達到治療效果的。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方式,讓我不僅僅是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理解瞭開方的邏輯。而且,書中那些詳實的案例分析,讓我仿佛置身於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身邊,聽他娓娓道來,將復雜的知識點一一化解。

评分

**第五段評價:** 我一直認為,中藥方劑的奧秘,是中華醫學的瑰寶,但學習的過程卻常常令人望而卻步。然而,《一百天學開中藥方》這本書,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耐心和清晰度,為我打開瞭這扇古老的大門。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堆砌理論,而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邏輯,將看似復雜的方劑學知識,變得觸手可及。作者在講解中,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讓人暈頭轉嚮的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中藥材屬性,比如“溫”、“熱”、“寒”、“涼”等藥性,以及“酸”、“甘”、“苦”、“辛”、“鹹”等五味,以極其生活化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這些概念。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君臣佐使”的講解,作者將其比作一場戰役的指揮和部署,主帥、副將、參謀、後勤的配閤,一下子就讓這個抽象的配伍原則變得清晰明瞭。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配備瞭大量的經典方劑實例,並且不僅僅是列齣方劑,而是深入解析瞭方劑的組成原理、藥物的協同作用,以及如何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辨證施治和加減變化。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記憶方劑,而是在學習如何“思考”中醫。這本書的編排設計也十分閤理,讓我感覺每天都能有新的收獲,逐步建立起自己對中醫方劑學的認知體係。

评分

**第四段評價:** 作為一個對中醫藥有著濃厚興趣但又缺乏係統性學習的愛好者,我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入門的書籍時,遇到瞭《一百天學開中藥方》。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感受是,它極大地降低瞭學習方劑學的門檻,同時又保證瞭學習的深度和有效性。作者非常巧妙地將復雜的理論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小單元,並且通過大量的圖文並茂的講解,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而生動。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一個基礎概念的解釋,例如“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等,作者都用瞭非常貼切的比喻,比如將四氣比作四季的變化,將五味比作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酸甜苦辣,一下子就讓我抓住瞭核心要義。更重要的是,《一百天學開中藥方》不僅僅停留於理論的講解,它更注重實操能力的培養。書中每一個章節都配備瞭大量的經典方劑的詳細解析,從辨證的思路到組方的邏輯,再到加減變化,都講解得非常透徹。作者在解析每個方劑時,都會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簡單地給齣答案。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而是在參與一個中醫的“解題過程”。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係統學習中藥方劑,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朋友,相信這本書一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评分

**第一段評價:** 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用極其耐心和細緻的筆觸,帶領我們一步步走進中藥方劑的奇妙世界。初拿到《一百天學開中藥方》時,我曾有些疑慮,一百天的時間,真的能讓我從零基礎到掌握開方子的能力嗎?然而,翻開書頁,那些枯燥的名詞、復雜的理論,瞬間變得鮮活起來。作者巧妙地將每一個基礎概念拆解,用最直觀的比喻和最生動的案例來解釋,比如在講解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時,他將藥方比作一支軍隊,君藥是主帥,臣藥是副將,佐使則如同參謀和後勤,各有其職,缺一不可。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甚至可以說是“嚼碎瞭”再喂給我,毫無消化不良的感覺。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有理論的深度,更有實踐的指導。每一章節都配有大量的方劑實例,從辨證論治的思路到具體藥物的選擇,再到如何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方劑,都講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有的是古代名醫的軼事,有的是現代臨床的案例,這些故事不僅增添瞭閱讀的趣味性,更讓我對所學知識有瞭更深刻的體會,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辨證施治的過程。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設計理念非常人性化,循序漸進,步步為營,讓我感覺每學習一天,就在成為一名閤格的“方劑玩傢”的道路上邁進瞭一大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