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學中醫基礎

一百天學中醫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基礎
  • 中醫入門
  • 中醫學習
  • 中醫自學
  • 養生
  • 健康
  • 傳統醫學
  • 醫學入門
  • 中醫書籍
  • 一百天學中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百天學中醫基礎》是一本麵嚮中醫藥愛好者的普及圖書,力求以深入淺齣、通俗易懂的文字,重點介紹中醫基礎理論。書中著重介紹瞭中醫精氣神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形體與官竅、病因與病機、治則與治法等內容,是係統學習中醫學的入門讀本。

  本書採用每週學習5天,共14週學完的方法。

本書特色

  1. 雙色印刷,圖文並茂,幫助讀者學習和理解。

  2. 本係列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結閤瞭中醫學的各方麵知識,應用於開中藥方、推拿等的日常保健治療之中,適閤初接觸中醫學的讀者。

  3. 採用每週學習5天,共14週學完的方法,有利讀者閤理安排時間,把握學習進度。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週
一、緒論
中醫基礎理論發展概要   002
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特點   007
整體觀念   007
辨證論治   010
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   012
二、精氣神學說
精氣神學説的基本內容   015
精氣神學説的應用   018
 
第二週
三、陰陽學説
陰陽學説的基本內容(一)   025
陰陽學説的基本內容(二)   028
陰陽學説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一)   021
陰陽學説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二)   036
四、五行學説
五行學説的基本內容(一)   041
 
第三週
五行學説的基本內容(二)   046
五行學説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一)   050
五行學説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二)   055
五行學説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三)   058
五、藏象學説
 
第四週
五髒   068
心   068
肺   073
脾   078
肝   082
腎   087
 
第五週
六腑   094
膽   095
胃   096
小腸   097
大腸   099
膀胱   100
三焦   100
奇恒之腑   103
腦   103
女子胞   104
臓腑之間的關係   107
髒與髒之間的關係(一)   107
臓與臓之間的關係(二)   111
 
第六週
六腑之間的關係   116
五臓與六腑之間的關係   117
六、氣、血、津液
氣(一)   120
氣(二)   124
血   128
津液   131
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134
 
第七週
七、經絡學説
經絡的含義和經絡係統的組成   140       
十二經脈(一)   143
十二經脈(二)   145
十二經脈(三)   150
十二經脈(四)   156
奇經八脈(一)   162
 
第八週
奇經八脈(二)   170
經彆、彆絡、經筋、皮部   173
經絡的生理及經絡學説的應用   177
八、形體與官竅
形體(一)   182
形體(二)   186
官竅(一)   191
 
第九週
官竅(二)   198
九、病因與發病機製
病因   204
六淫(一)   205 
六淫(二)   209
六淫(三)   212
疫癘   213
七情內傷   216
飲食勞逸   218
 
第十週
外傷   222
寄生蟲   223
痰飲瘀血   223
發病原理   227
正邪與發病   227
內外環境與發病   229
十、病機
常見病機類型   232
邪正盛衰   232
陰陽失調(一)   237
陰陽失調(二)   242
 
第十一週
氣血失常   248
氣血之間的失調   253
津液代謝失常   254
津液與氣血的功能失調   258
內生“五邪”(一)   259
內生“五邪”(二)   263
經絡病機   264
髒腑病機   267
五臓陰陽氣血失調(一)   268
 
第十二週
五臓陰陽氣血失調(二)   272
五臓陰陽氣血失調(三)   276
六腑功能失調   281
奇恒之腑功能失調   284
十一、攝生、治則與治法
攝生   287
攝生的基本原則   288
攝生的主要方法   292
 
第十三週
治則   298
治未病   298
治病求本   300
正治與反治   303
扶正祛邪   305
調整陰陽   307
調理氣血   310
調整臓腑   312
三因製宜   317
 
第十四週
治法   322
八法   323
中藥   327
方劑   333
針灸   337
推拿   34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一週

週1

一、緒論

具有數韆年悠久曆史的中醫藥學,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和指導,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積纍,並與其他學科互相滲透,已逐漸形成並發展成為獨特的醫學理論體係,為我國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和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齣瞭巨大貢獻。

中醫基礎理論是指導中醫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理論基礎,涉及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中醫對正常人體的認識、中醫對疾病的認識、中醫對養生康復和中醫診療疾病的原則。所以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和硏究中醫學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發展概要

【戰國〜東漢時期】

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政治、經濟、文化都有顯著發展,學術思想也日趨活躍,使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在此時得以問世。《內經》擷取瞭戰國以前哲學、天文、曆法、氣象、數學、生物、地理等多種學科的硏究成果,尤其在陰陽五行學説的深刻影響下,總結瞭戰國以前的醫療成就和經驗,確立瞭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係,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基礎。

《內經》包括《素問》、《靈樞》兩部分,共18捲、162篇。全書以黃帝、岐伯等問答的形式,係統闡述瞭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問題,從而奠定瞭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其內容包括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養生、運氣、針灸等學説。它在論述醫學理論的同時,還對當時哲學領域的一些熱點,諸如陰陽、五行、氣、天人相應、形神關係等進行深入探討。它一方麵用當時先進的哲學思想指導和推動中醫學的發展,同時又在中醫學發展的基礎上豐富和提高瞭哲學理論。《內經》中的許多內容在當時都是很先進的。如《靈樞‧經水》曾明確指齣“其死可解 剖而視之”。《靈樞‧腸胃》則根據解剖測量結果,認定食管與腸的比例為1:35,現代的測量結果是1:37,兩者十分接近。《素問‧痿論》提齣“心主身之血脈”,《素問‧舉痛論》則強調人體血液是“流行不止,環周不休”,這些觀點迄今仍然正確。因此,《內經》成書後始終被作為學醫者必讀之經典著作。

用戶評價

评分

**評價二** 《醫海拾貝:名傢醫案精選》這本書,簡直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娓娓道來,將他畢生的所學所悟毫無保留地分享齣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部分,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病癥描述,而是將每一個病案都寫得如同故事一般引人入勝。通過這些真實細膩的病案,我看到瞭中醫是如何通過望聞問切,抽絲剝繭,最終洞察病竈的。書中對癥下藥的思路,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對病情變化的細緻觀察和靈活調整,都讓我嘆為觀止。比如,其中一個關於“失眠”的病案,醫生並沒有簡單地開安神藥,而是深入分析瞭患者的起居習慣、飲食結構、甚至情緒波動,然後根據具體的體質,辯證施治,最終讓患者重拾安穩的睡眠。這讓我深刻理解瞭中醫“韆人韆方”的精髓,也明白瞭為什麼“對癥”如此重要。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中醫的哲學思考,比如“天人閤一”、“慎疾”等概念,這些都為我提供瞭看待疾病和健康的新視角。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長者對話,從他的經驗中學到瞭寶貴的知識,也對中醫這門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學科産生瞭由衷的敬意。它不僅僅是一本醫案集,更是一部關於人生智慧的啓迪錄。

评分

**評價四** 《藥食同源:天然食材的健康力量》這本書,簡直是為熱愛美食又注重健康的朋友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為“藥食同源”隻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讀瞭這本書,纔真正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強大力量。作者詳細介紹瞭各種常見食材的藥用價值和食療功效,從我們日常餐桌上的蔬菜水果,到一些不常見的草本植物,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吃什麼”,更是告訴你“為什麼吃”,以及“如何吃”纔能最大化地發揮食材的健康效益。書中的每一個食材都配有詳細的圖文介紹,包括它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適用人群,以及各種烹飪方法和注意事項,簡直就像一本“食材百科全書”+“傢庭食療寶典”。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體質養生”的食譜建議,它根據不同的體質(比如寒性、熱性、濕性等)推薦瞭相應的食材和食譜,讓我找到瞭更適閤自己的飲食方案。嘗試瞭幾道書中推薦的食譜,比如用紅棗枸杞燉湯、用薑絲炒菜等,我驚喜地發現,身體真的有瞭一些微妙但積極的變化,比如胃口變好,精力更充沛。這本書不僅教會我如何從食物中獲取健康,更讓我重新認識瞭我們身邊那些平凡的食材,感受到瞭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這份饋贈。

评分

**評價一** 終於讀完瞭這本《養生智慧:從日常到實踐》!這本書真的給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對中醫養生有瞭係統而深刻的認識。我一直覺得養生嘛,就是吃點保健品,早睡早起,可這本書卻從更宏觀的角度,闡述瞭“治未病”的核心理念。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快餐式的養生文章,隻是羅列一些食譜或者穴位,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人體的陰陽平衡、五行生剋等基礎理論,讓我明白為什麼某些方法有效,而不是盲目跟從。書中關於“情誌養生”的部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告誡我們,不良情緒纔是健康的頭號殺手,並提供瞭許多行之有效的疏導方法,比如觀想、冥想、調整心態等,這些都遠比單純的藥物治療來得更為根本。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書中的一些建議,比如根據節氣調整飲食,增加一些溫補的食材,早晨多曬曬太陽,睡前做些舒緩的拉伸,我驚喜地發現,我的精神狀態有瞭明顯的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疲憊,晚上也睡得更香甜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即使是對中醫一竅不通的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但它所蘊含的智慧卻是沉甸甸的,值得反復品味。它讓我認識到,養生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麵麵,隻要用心去體會,就能收獲健康與活力。

评分

**評價五** 《中醫養生漫談:古老智慧的現代應用》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沒有枯燥的理論,沒有復雜的公式,而是一種輕鬆愉快的“閑聊”風格,卻又蘊含著深厚的中醫智慧。作者以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中醫養生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治未病”的真諦。比如,關於“順應四時”的章節,作者並沒有講授復雜的節氣養生法,而是以一種講述故事的方式,分享瞭不同季節如何調整作息、飲食和運動,讓我們感覺仿佛在和一位老朋友交流,而不是在聽一堂艱深的講座。書中還討論瞭很多關於“情誌養生”的實際問題,比如如何應對壓力、如何化解焦慮,以及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態,這些都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建議。它讓我明白,中醫養生不僅僅是關於身體的健康,更是關於心靈的寜靜和精神的富足。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醫養生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覺得它神秘而遙遠,而是變得觸手可及,並且充滿樂趣。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從中找到瞭許多可以改進和提升的空間,以一種更積極、更平和的態度去麵對生活。

评分

**評價三** 我最近讀的這本《健康解碼:人體奧秘與疾病預防》,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從科學的角度,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人體的構造和運作機製,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前所未有的瞭解。書中關於細胞、基因、免疫係統等知識的講解,雖然涉及一些科學概念,但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把這些復雜的知識變得易於理解,仿佛在給身體這部精密的機器做一次全麵的“體檢報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疾病預防”的部分,它強調瞭生活方式對健康的關鍵影響,比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有效減壓等等。這些建議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本書通過科學的解釋,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如此重要,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基因錶達,如何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從而有效抵禦各種疾病的侵襲。讀完這本書,我不再是憑著感覺去“養生”,而是有瞭更清晰的科學依據,知道如何從源頭上減少患病風險。它讓我意識到,健康並非是偶然,而是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主動“解碼”和“管理”齣來的。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精美,配有大量的插圖和圖錶,更增添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知識點更加直觀易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