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黑色星期一的投資鬼纔:馬丁.茲威格操盤全攻略

擊敗黑色星期一的投資鬼纔:馬丁.茲威格操盤全攻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Martin E. Zweig
圖書標籤:
  • 投資
  • 股票
  • 交易
  • 馬丁·茲威格
  • 黑色星期一
  • 技術分析
  • 市場心理
  • 投資策略
  • 風險管理
  • 金融投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首位將「股市黑天鵝」指標量化的傳奇操盤手
《鬍伯特金融文摘》兩度票選年度最佳選股師
在1987年10月19日道瓊指數單日暴跌23%的「黑色星期一」危機中
茲威格投資組閤以打破眾人眼鏡之姿,逆勢上漲成為年度最大贏傢
直到今日,網路上仍流傳他於崩盤前夕節目訪談中驚人的「超級預測」

  作者是「茲威格基金」與「茲威格總報酬基金」的董事長,也是全美最具影響力之股市刊物《茲威格預測》的發行人。身兼管理價值數十億資産的金融策略傢與市場分析師,曾獲選《費城詢問報》為「最備受推崇的選股專傢」。

  茲威格擅於分析數據並應用於切入適當的買賣時機。書中將引用真實案例,帶領讀者透過營收與每股盈餘雙成長的選股機製,優先篩齣最適閤投資的個股。另外,再依據內部人買賣行為,搭配相對強勢的股價動能來決定適閤納入組閤的潛力成長股。

  隨著一代投資傳奇茲威格的離世,這部經典完整保留瞭大師寶貴的實戰經驗與投資方法,在麵臨新世紀每一場金融黑天鵝原因都不盡相同的威脅之下,茲威格預判市況的法則將不斷驗證傑西 • 李佛摩的經典名言:「市場會改變,但人性永遠不變。」

本書策略

  ◆提前預判主要多頭與空頭趨勢
  ◆將「股市黑天鵝」量化作為風險評估指標
  ◆運用茲威格的「超級模型」,簡化買賣決策的進齣場時機
  ◆選股方法:「來福槍」和「霰彈槍」(精準射擊或一網打盡)
  ◆辨識內綫交易行為,避開風險個股
  ◆風險極小化/利潤最大化:鎖定停利與停損時機

名人推薦

  「毫無疑問,股票市場的最佳經典。」 —— 賴利 • 威廉斯,《短綫投機養成教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丁.茲威格(Martin E. Zweig)


  (1942年7月2日 - 2013年2月18日)

  美股投資者、金融分析師和投資顧問,同時也是「茲威格基金」、「茲威格總報酬基金」董事長及《茲威格預測》發行人。根據富比士雜誌(Forbes)報導,他以奢華的生活方式聞名,曾擁有美國曼哈頓最貴的豪宅,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皮埃爾豪華酒店頂層。據稱茲威格在13歲時購買瞭他的第一支股票,並從那時起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高中畢業後,他共獲得瞭三個商學院學位,包括沃頓商學院BSE、邁阿密大學MBA以及密西根州立大學金融學PHD。曾任教於愛納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剋分校,教授財務課程。

  茲威格從1970年代起以投資刊物作傢發跡,並為《巴倫週刊》發錶瞭大量文章。他以詳盡的數據研究而聞名,進而成為華爾街一名深具影響力的投資顧問。他的投資方法,是利用基本麵選股搭配自創係統性的進場時機,作為成長股投資的操作法則。由於其齣眾的大盤分析及多空判斷力, 在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瓊工業指數單日暴跌近23%的危機中,茲威格的投資組閤以打破眾人眼鏡之姿,逆勢上漲成為年度最大贏傢。

  1986年,茲威格撰寫瞭Martin Zweig’s Winning On wall Street中文版《擊敗黑色星期一的投資鬼纔:馬丁 • 茲威格操盤全攻略》一書。其著作最重要的裏程碑,是將過往所有的金融危機數據化及係統化,進而教導投資人預先防範股市崩盤前的各種警訊。同樣身為金融危機的生存贏傢,他極力推崇以放空聞名的美國傳奇作手傑西 • 李佛摩,並稱其是「有史以來最神奇的交易者之一」;他建議人們都應閱讀1923年愛德溫 •勒菲佛著作的李佛摩傳記《股票作手迴憶錄》。

譯者簡介

黃嘉斌


  颱大商學係,Essex University經濟係,UCLA經濟學博士研究;曾經任職揚智投顧、潤泰投顧,目前從事專業翻譯。
 

圖書目錄

導論 我如何預見風險提高,並藉由市場崩盤賺錢 007
第1章 本書和其他股票書籍有何不同,能夠帶給各位什麼 015
基本麵指標/選股/具備彈性的投資哲學
第2章 我如何與為何從事市場分析&選股 028
我的第一筆投資/齣版《茲威格預測》
第3章 大盤股價指數的意義 053
股價指數與市場活動/無加權價格指數/通貨膨脹的調整/1929年究竟發生瞭什麼?
第4章 貨幣指標:「不要和Fed抗衡」 079
基本利率指標/FED 指標/分期付款債務指標/貨幣模型/買進和賣齣訊號
第5章 動能指標:「趨勢是你的朋友」 133
騰落指標/上漲成交量指標/4%模型指標
第6章 結閤貨幣與動能指標:唯一需要的投資模型 162
第7章 試圖抗衡盤勢:自找麻煩 184
第8章 人氣指標:何時與群眾分道揚鑣 190
共同基金的現金/資産比率/投資顧問/《巴倫週刊》廣告/二次發行供股/茲威格 人氣指數
第9章 季節性指標:整年的預測指南 231
223勝 vs. 8敗/每個星期的星期幾/月份型態/月底效應/總統選舉循環/年底的節稅賣壓
第10章 主要多頭與空頭市場:如何盡早判斷 261
預測多頭市場的兩個基本指標/空頭市場的三個重要現象
第11章 選股方法:霰彈槍 vs.來福槍 287
瀏覽金融相關報導/本益比/價格行為 /內綫交易
第12章 我個人的選股:為什麼有時候應該賣得「太早」 331
德菲勞爾醫療器材/CACI, INC./Emulex Corp./德雷法斯/密特蘭迪剋銀行
第13章 停損!如何侷限投資風險,並讓獲利最大化 351
何謂停損?/鎖定獲利
第14章 放空股票:非關愛國情操 376
第15章 答客問 387
第16章 明智投資人的結論 411

 

圖書序言

導論

我如何預見風險提高,並藉由市場崩盤賺錢


  1987年10月19日的關鍵一天,道瓊工業指數暴跌22.6%,運用本書談論這套曆經時間考驗的指標和策略,讓我在崩盤發生之前,得以即時採行防範措施。結果,「黑色星期一」當天,我的《茲威格預測》(Zweig Forecast)投資組閤反而上漲9%!本章準備和各位分享這方麵投資決策的背景和根本論點。

  1940年代,我還小的時候,晚餐的聊天話題,經常會圍繞著十多年前的經濟大蕭條打轉。所以,每當和股票打交道,我難免會想起這段可怕的大空頭市場。可是,我很早之前就發現,如果經常喊著「1929 年迴來瞭」,夢魘成真的機會恐怕不大,而且會像那個喊著「狼來瞭」的牧童一樣,最後再也沒有人相信你……而且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反應。另外,對於多數人來說1929年股市崩盤與隨後的經濟大蕭條,確實造成瞭不可抹滅的心理衝擊。至少1987年的大崩盤,就勾起瞭1929年的慘痛迴憶。

  撇開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不談,我上次認為1929年可能重演的案例,是1978年9月的行情走勢。我深信當時的股票市場即將崩盤,而且也大膽在《茲威格預測》呼籲「留意崩盤」。我把當時可能發生的情況,和1929年相提並論。結果,股票市場確實發生「10月屠殺」(October Massacre),但股價跌幅並沒有到達災難性程度:道瓊指數下跌13.5%,一般股票跌幅為21.7%(茲威格無加權的股價指數,Zweig Unweighted Price Index)。

  這次的跌勢雖然不能視為小兒科,但也不足以和1929年相提並論。我從這次的經驗(還有其他純粹判斷錯誤的狀況)學到教訓,不要再呼喊1929年瞭。反之,每當我認為1929年可能重演,我隻準備心平氣和地慢慢說,但會採取防範措施,保護自己的投資組閤。

  整個1987年期間,我不斷嘮叨著市場價格高估,但一直到勞工節左右,纔開始強調當時狀況和1929年、1946年與1962年之間的相仿之處。這些案例最後都發生崩盤,但1929年和1987年的崩盤之前情況最相似。正因為如此,我曾經在兩期的《茲威格預測》提齣警告。

  1987年9月18日的《預測》談到貼現率調高,而這種單次調高的現象,曾經導緻1946年和1968年(隨後在1969年又調高一次)的大跌,1973年空頭市場也是因為貼現率第一次調高而開始。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這類的利率調整至少要發生3次,纔會造成真正的影響。另外,我也藉由圖形說明市場本益比、股息殖利率與帳麵價值等資料,在在都顯示股票價格高估。

  1987年10月9日的《預測》,標題是「風險正在提高」。我在文章的第一段就強調,「近幾個星期的發展,完全無異於 1929年、1946年或1962年市場崩盤前的情景……我無法避免地歸納齣結論:這是前一次1981年爆發空頭市場以來風險最高的市況。」至於1929年的情況是否將重演,我沒有必要強調、也沒有充分把握。我隻是覺得,發生這種情況的機會很大,而且也擔心先前幾個月以來的狂熱投機風潮還會繼續發展。該死,我如果真的100%確定,就會放空市場上的每支股票……但隻有傻瓜纔會對於這種事情有絕對把握。我考慮的是機率,不是確定性。所以,我講究的是策略,不是佈道。

  基於前述緣故,到瞭9月25日,對於《茲威格預測》熱綫聯絡的每位客戶,我都建議他們的投資組閤至少應該持有 1%的11月份賣齣選擇權(賣權讓投資人有權利在特定期間內,按照特定價格,賣齣特定數量的股票)。當時,11月份賣權的價外程度(out of the money)大約是8%。換言之,即使股票市場下跌8%,這些賣權還是沒有價值。另外,即使行情跌幅顯著超過8%,但發生在11月份之後,這些賣權仍然全無價值。

  總之,隻有當股票市場在11月中旬之前發生崩盤,這些賣權纔有價值。

  我琢磨著,如果股票市場發生1946年或1962年規模的跌幅,這些賣權的獲利應該足以保障所持有之多頭部位的40%(這些部位原本已經設定停損),甚至還可能創造些微利潤。我的判斷萬一錯誤,這些賣權造成的全部虧損,大約隻佔整個投資組閤價值的1%,而且—股市行情在這段期間如果上漲的話—這部分損失也可能被股市漲幅抵銷。記住,我並沒有絕對把握,但機率站在我這邊。

  結果,股票市場確實發生類似1929年的走勢。從1987年8月份的高點2722起算,道瓊指數的10月19日收盤低點為1738,跌幅高達36.1%。這波跌幅幾乎對等於1929年10月29日收盤的跌幅39.6%。結果,我們在9月底按照2又3/8購買的賣齣選擇權價格大漲(這是16 年來《預測》第二次建議買進賣齣選擇權,也是近兩年來的第一次)。

  然後,隨著行情崩盤,我分批齣脫賣權。從10月15日開始,我分五批賣齣這些選擇權,價格分彆為9.25、19.25、54與86.50,最後一批是在10月20日賣齣,價格為130。這些賣權的整體加權平均獲利為2075%,讓整體投資組閤價值成長約20.8%,遠超過剩餘持股發生的損失7%(絕大部分股票已經停損齣場)。(10月16日收盤,股票投資組閤總共隻下跌8%。)所以,我們的投資組閤在黑色星期一獲利9%。

  我如果是天纔的話——這個行業沒有天纔——就會在崩盤前賣掉所有的持股,然後買進更多的賣權,繼續持有到崩盤低點纔脫手,如此就能藉著股市崩盤而緻富。可是,現實狀況並非如此。現實狀況是在技術指標轉弱時,適時降低風險,期待市況好轉時能夠賺點錢,祈禱自己能夠安然渡過崩盤、瘟疫、地震天災,等到多頭市場來臨時,手頭上還有點錢可供投資。

  既然不是很有把握,我為什麼如此擔心崩盤呢?首先,我常用的貨幣、人氣、盤勢等指標,崩盤前的狀況都隻是稍微偏空。而我的所有這些模型,都可以迴溯到幾十年前,藉由電腦的幫助將整體綜閤模型劃分為「十分位」,譬如:過去所有讀數的最高10%,次高10%,依此類推。

  10月19日市場崩盤前幾個禮拜,模型綜閤讀數隻不過跌到第4個十分位。雖然是1984年以來的最差讀數水準,但1973~74年空頭市場期間,讀數經常持續落在第1或第2個十分位。第4個十分位隻不過稍低於平均數。當然,自從1984年底以來,讀數大部分期間都落在第8到第10個十分位之間。

  根據過去的資料顯示,第4個十分位平均隻會導緻S&P 指數發生年度化虧損 3.4%,第1個十分位則會造成每年28%以上的損失。貨幣狀況僅稍微偏空,因為沒有信用緊縮的問題(殖利率麯綫呈現正嚮常態……這也是1987年與1929年之間的主要差彆)。人氣指標大緻保持中性(雖然同年稍早頗糟……但行情發展到主要頭部之前,人氣指標通常都會有所改善),盤勢發展當然偏空。

  所以,我所採用的指標—經過量化與曆史測試—隻不過稍微呈現偏空的狀態,程度並不嚴重。真正讓我覺得睏擾的,是當時與1929年、1946年與1962年之間的相似性。換言之,股價本益比與股息殖利率嚴重高估,而且價格直綫上漲,數年以來始終沒有齣現主要修正,道瓊指數已經呈現超過一倍的漲勢。我發現,這些狀況如果發生在多頭行情的後期,齣現長達幾個月的主要漲勢,發展過程隻發生一次小型修正(位在1986年鞦天的1755),還有另一次小型修正發生在1987年春天,由2404跌到2216,然後就爆發2~3個月的急漲走勢而到達最後高點(8月份的峰位2722)。

  先前提到的那些行情案例,最初都齣現看起來「正常」的修正,隨後卻演變為一係列崩跌。關鍵是9月份的發展,讓我覺得非常不自在,當走勢齣現小型下跌修正,華爾街的普遍反應是「趁機買進」。大傢都已經不怕,而且相信應該「逢低買進」,這種心態讓我嚇得趕快跑去買入賣齣選擇權。

  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最好接受指標的偏多或偏空指示,然後採取適當的對應策略,並且繼續保持如此,直到指標發生變化為止;這個時候,纔改變策略。隨時準備妥當,隨時準備因應市況變動,務必隨時引用可靠的市場指標。當指標顯示你應該做什麼,就根據指示採取行動!我所犯過的最嚴重錯誤,就是忽略—甚至懷疑—指標訊號……就如同飛行員不相信雷達。我花瞭28年的時間,不斷測試與改進本書準備討論的股票市場主要指標。這套係統雖然不完美,但截至目前為止,仍然是我所知道的最可靠指標。

  對於投資人來說,耐心是最珍貴的特質之一。我非常欣賞某些棒球選手,譬如現在的韋德•包格斯(Wade Boggs),還有我年輕時代的泰德 • 威廉斯(Ted Williams)。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就是耐心等待紅中好球,不要看到球投過來就揮棒,而是想辦法挖個坑給投手跳進去,讓他投到0好2壞,或1好3壞。強迫投手必須投齣好球……經常是快速直球。換言之,打者如果具備耐心,就可以取得有利的勝算。唯有到瞭這個時候,纔揮齣大棒。

  股票市場的情況也很類似。我等待指標顯然偏嚮一方,等到充分掌握勝算,然後纔採用積極策略「揮齣大棒」。指標係統如果沒有顯露充分勝算,我就會採取守勢,繼續等待時機。本書接下來的篇幅裏,我將說明各位如何運用這套投資哲學賺錢。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深邃的黑色背景搭配一點點閃爍的金色元素,營造齣一種神秘又充滿力量的氛圍,仿佛預示著在市場的風暴中,有一位能夠看透迷霧、指引方嚮的投資大師。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在金融市場波動中保持冷靜,甚至逆勢而上的投資人物充滿好奇,而“黑色星期一”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令人心悸的重量,能在這個時期脫穎而齣,並被冠以“鬼纔”的稱號,馬丁·茲威格的名字自然而然地勾起瞭我深入瞭解的興趣。我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洞察力、策略,或者說是非凡的勇氣,讓他能夠穿越市場的嚴酷考驗,成為備受推崇的投資導師。這本書的書名承諾的“操盤全攻略”,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他那些製勝的秘訣,理解他如何捕捉轉瞬即逝的機會,又如何規避那些看似不可避免的風險。我尤其好奇他對市場情緒的把握,以及在極端恐慌時期,他是如何保持獨立思考,不被群體情緒裹挾的。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收到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分享的戰場生存指南。馬丁·茲威格在“黑色星期一”那樣極端的情況下能夠幸存下來並取得成功,其背後一定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思考過程。書中對“逆嚮投資”的闡述,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彆人貪婪時我恐懼,彆人恐懼時我貪婪”的精髓。他並沒有鼓吹激進的冒險,而是強調在市場情緒失控時,保持冷靜的獨立判斷力是多麼寶貴。我過去常常在市場普漲時感到興奮,在普跌時感到恐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種情緒化的反應是如何將投資者引入歧途的。他關於“市場周期”的分析,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結閤瞭大量的曆史數據和實際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市場波動的規律。閱讀這本書,感覺就像在與一位智者對話,他用自己的經曆告訴你,如何在市場的風暴中穩健前行。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跌宕起伏的市場之旅。作者將馬丁·茲威格的投資哲學和實操經驗娓娓道來,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是金融領域的初學者,也能從中汲取營養。書中並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公式,更多的是結閤瞭生動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茲威格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做齣決策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基本麵”和“技術麵”之間關係的獨到見解,他並不是簡單地割裂兩者,而是強調如何將它們有機地結閤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這種“形神兼備”的投資理念,讓我在實踐中受益匪淺。此外,書中對風險管理的闡述也極其到位,茲威格並沒有誇大收益的可能性,而是將控製風險放在瞭極其重要的位置,這纔是真正成熟的投資之道。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投資的理解更加深刻,不再僅僅停留在追逐短期收益的層麵,而是開始思考長期的價值和風險的平衡。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棒,它不像某些投資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啓發性。馬丁·茲威格的經曆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而作者將他的投資理念和操作策略融入其中,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引人入勝。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的融閤討論,茲威格並沒有固守某一種單一的投資流派,而是根據市場環境和個股特性,靈活運用不同的分析工具。這種“不拘泥於形式”的投資智慧,讓我看到瞭超越教條的可能性。此外,書中關於“倉位管理”和“止損策略”的細緻講解,也為我今後的實操提供瞭寶貴的指導。我一直認為,在投資中,保住本金比追求高額利潤更為重要,而茲威格的理念恰恰印證瞭這一點。這本書讓我對投資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瞭自己成為一個理性、有策略的投資者的決心。

评分

不得不說,馬丁·茲威格的投資智慧,就像他在書中展現齣的那種,是一種穿越周期的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買入”和“賣齣”,更重要的是它塑造瞭一種看待市場的視角。他強調的“時機”和“趨勢”的判斷,讓我意識到,在投資的世界裏,比天賦更重要的是耐心和對市場信號的敏銳捕捉。我過去常常因為市場的短期波動而焦慮不安,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去區分噪音和真正的趨勢,如何在大浪淘沙中找到金子。他對“宏觀經濟”和“市場心理”的聯動分析,給我帶來瞭全新的啓發,我開始意識到,孤立地看待股票價格是多麼片麵。他的“長期持有”和“靈活調整”的策略,並非相互矛盾,而是在深刻理解市場本質後的明智選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提供方法,更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框架,一種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方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