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黑色星期一的投资鬼才:马丁.兹威格操盘全攻略

击败黑色星期一的投资鬼才:马丁.兹威格操盘全攻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artin E. Zweig
图书标签:
  • 投资
  • 股票
  • 交易
  • 马丁·兹威格
  • 黑色星期一
  • 技术分析
  • 市场心理
  • 投资策略
  • 风险管理
  • 金融投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首位将「股市黑天鹅」指标量化的传奇操盘手
《胡伯特金融文摘》两度票选年度最佳选股师
在1987年10月19日道琼指数单日暴跌23%的「黑色星期一」危机中
兹威格投资组合以打破众人眼镜之姿,逆势上涨成为年度最大赢家
直到今日,网路上仍流传他于崩盘前夕节目访谈中惊人的「超级预测」

  作者是「兹威格基金」与「兹威格总报酬基金」的董事长,也是全美最具影响力之股市刊物《兹威格预测》的发行人。身兼管理价值数十亿资产的金融策略家与市场分析师,曾获选《费城询问报》为「最备受推崇的选股专家」。

  兹威格擅于分析数据并应用于切入适当的买卖时机。书中将引用真实案例,带领读者透过营收与每股盈余双成长的选股机制,优先筛出最适合投资的个股。另外,再依据内部人买卖行为,搭配相对强势的股价动能来决定适合纳入组合的潜力成长股。

  随着一代投资传奇兹威格的离世,这部经典完整保留了大师宝贵的实战经验与投资方法,在面临新世纪每一场金融黑天鹅原因都不尽相同的威胁之下,兹威格预判市况的法则将不断验证杰西 • 李佛摩的经典名言:「市场会改变,但人性永远不变。」

本书策略

  ◆提前预判主要多头与空头趋势
  ◆将「股市黑天鹅」量化作为风险评估指标
  ◆运用兹威格的「超级模型」,简化买卖决策的进出场时机
  ◆选股方法:「来福枪」和「霰弹枪」(精准射击或一网打尽)
  ◆辨识内线交易行为,避开风险个股
  ◆风险极小化/利润最大化:锁定停利与停损时机

名人推荐

  「毫无疑问,股票市场的最佳经典。」 —— 赖利 • 威廉斯,《短线投机养成教育》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马丁.兹威格(Martin E. Zweig)


  (1942年7月2日 - 2013年2月18日)

  美股投资者、金融分析师和投资顾问,同时也是「兹威格基金」、「兹威格总报酬基金」董事长及《兹威格预测》发行人。根据富比士杂志(Forbes)报导,他以奢华的生活方式闻名,曾拥有美国曼哈顿最贵的豪宅,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皮埃尔豪华酒店顶层。据称兹威格在13岁时购买了他的第一支股票,并从那时起发誓要成为百万富翁。高中毕业后,他共获得了三个商学院学位,包括沃顿商学院BSE、迈阿密大学MBA以及密西根州立大学金融学PHD。曾任教于爱纳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柏鲁克分校,教授财务课程。

  兹威格从1970年代起以投资刊物作家发迹,并为《巴伦週刊》发表了大量文章。他以详尽的数据研究而闻名,进而成为华尔街一名深具影响力的投资顾问。他的投资方法,是利用基本面选股搭配自创系统性的进场时机,作为成长股投资的操作法则。由于其出众的大盘分析及多空判断力, 在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琼工业指数单日暴跌近23%的危机中,兹威格的投资组合以打破众人眼镜之姿,逆势上涨成为年度最大赢家。

  1986年,兹威格撰写了Martin Zweig’s Winning On wall Street中文版《击败黑色星期一的投资鬼才:马丁 • 兹威格操盘全攻略》一书。其着作最重要的里程碑,是将过往所有的金融危机数据化及系统化,进而教导投资人预先防范股市崩盘前的各种警讯。同样身为金融危机的生存赢家,他极力推崇以放空闻名的美国传奇作手杰西 • 李佛摩,并称其是「有史以来最神奇的交易者之一」;他建议人们都应阅读1923年爱德温 •勒菲佛着作的李佛摩传记《股票作手回忆录》。

译者简介

黄嘉斌


  台大商学系,Essex University经济系,UCLA经济学博士研究;曾经任职扬智投顾、润泰投顾,目前从事专业翻译。
 

图书目录

导论 我如何预见风险提高,并借由市场崩盘赚钱 007
第1章 本书和其他股票书籍有何不同,能够带给各位什么 015
基本面指标/选股/具备弹性的投资哲学
第2章 我如何与为何从事市场分析&选股 028
我的第一笔投资/出版《兹威格预测》
第3章 大盘股价指数的意义 053
股价指数与市场活动/无加权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调整/1929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4章 货币指标:「不要和Fed抗衡」 079
基本利率指标/FED 指标/分期付款债务指标/货币模型/买进和卖出讯号
第5章 动能指标:「趋势是你的朋友」 133
腾落指标/上涨成交量指标/4%模型指标
第6章 结合货币与动能指标:唯一需要的投资模型 162
第7章 试图抗衡盘势:自找麻烦 184
第8章 人气指标:何时与群众分道扬镳 190
共同基金的现金/资产比率/投资顾问/《巴伦週刊》广告/二次发行供股/兹威格 人气指数
第9章 季节性指标:整年的预测指南 231
223胜 vs. 8败/每个星期的星期几/月份型态/月底效应/总统选举循环/年底的节税卖压
第10章 主要多头与空头市场:如何尽早判断 261
预测多头市场的两个基本指标/空头市场的三个重要现象
第11章 选股方法:霰弹枪 vs.来福枪 287
浏览金融相关报导/本益比/价格行为 /内线交易
第12章 我个人的选股:为什么有时候应该卖得「太早」 331
德菲劳尔医疗器材/CACI, INC./Emulex Corp./德雷法斯/密特兰迪克银行
第13章 停损!如何侷限投资风险,并让获利最大化 351
何谓停损?/锁定获利
第14章 放空股票:非关爱国情操 376
第15章 答客问 387
第16章 明智投资人的结论 411

 

图书序言

导论

我如何预见风险提高,并借由市场崩盘赚钱


  1987年10月19日的关键一天,道琼工业指数暴跌22.6%,运用本书谈论这套历经时间考验的指标和策略,让我在崩盘发生之前,得以即时採行防范措施。结果,「黑色星期一」当天,我的《兹威格预测》(Zweig Forecast)投资组合反而上涨9%!本章准备和各位分享这方面投资决策的背景和根本论点。

  1940年代,我还小的时候,晚餐的聊天话题,经常会围绕着十多年前的经济大萧条打转。所以,每当和股票打交道,我难免会想起这段可怕的大空头市场。可是,我很早之前就发现,如果经常喊着「1929 年回来了」,梦魇成真的机会恐怕不大,而且会像那个喊着「狼来了」的牧童一样,最后再也没有人相信你……而且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反应。另外,对于多数人来说1929年股市崩盘与随后的经济大萧条,确实造成了不可抹灭的心理冲击。至少1987年的大崩盘,就勾起了1929年的惨痛回忆。

  撇开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不谈,我上次认为1929年可能重演的案例,是1978年9月的行情走势。我深信当时的股票市场即将崩盘,而且也大胆在《兹威格预测》唿吁「留意崩盘」。我把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和1929年相提并论。结果,股票市场确实发生「10月屠杀」(October Massacre),但股价跌幅并没有到达灾难性程度:道琼指数下跌13.5%,一般股票跌幅为21.7%(兹威格无加权的股价指数,Zweig Unweighted Price Index)。

  这次的跌势虽然不能视为小儿科,但也不足以和1929年相提并论。我从这次的经验(还有其他纯粹判断错误的状况)学到教训,不要再唿喊1929年了。反之,每当我认为1929年可能重演,我只准备心平气和地慢慢说,但会採取防范措施,保护自己的投资组合。

  整个1987年期间,我不断唠叨着市场价格高估,但一直到劳工节左右,才开始强调当时状况和1929年、1946年与1962年之间的相仿之处。这些案例最后都发生崩盘,但1929年和1987年的崩盘之前情况最相似。正因为如此,我曾经在两期的《兹威格预测》提出警告。

  1987年9月18日的《预测》谈到贴现率调高,而这种单次调高的现象,曾经导致1946年和1968年(随后在1969年又调高一次)的大跌,1973年空头市场也是因为贴现率第一次调高而开始。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这类的利率调整至少要发生3次,才会造成真正的影响。另外,我也借由图形说明市场本益比、股息殖利率与帐面价值等资料,在在都显示股票价格高估。

  1987年10月9日的《预测》,标题是「风险正在提高」。我在文章的第一段就强调,「近几个星期的发展,完全无异于 1929年、1946年或1962年市场崩盘前的情景……我无法避免地归纳出结论:这是前一次1981年爆发空头市场以来风险最高的市况。」至于1929年的情况是否将重演,我没有必要强调、也没有充分把握。我只是觉得,发生这种情况的机会很大,而且也担心先前几个月以来的狂热投机风潮还会继续发展。该死,我如果真的100%确定,就会放空市场上的每支股票……但只有傻瓜才会对于这种事情有绝对把握。我考虑的是机率,不是确定性。所以,我讲究的是策略,不是佈道。

  基于前述缘故,到了9月25日,对于《兹威格预测》热线联络的每位客户,我都建议他们的投资组合至少应该持有 1%的11月份卖出选择权(卖权让投资人有权利在特定期间内,按照特定价格,卖出特定数量的股票)。当时,11月份卖权的价外程度(out of the money)大约是8%。换言之,即使股票市场下跌8%,这些卖权还是没有价值。另外,即使行情跌幅显着超过8%,但发生在11月份之后,这些卖权仍然全无价值。

  总之,只有当股票市场在11月中旬之前发生崩盘,这些卖权才有价值。

  我琢磨着,如果股票市场发生1946年或1962年规模的跌幅,这些卖权的获利应该足以保障所持有之多头部位的40%(这些部位原本已经设定停损),甚至还可能创造些微利润。我的判断万一错误,这些卖权造成的全部亏损,大约只佔整个投资组合价值的1%,而且—股市行情在这段期间如果上涨的话—这部分损失也可能被股市涨幅抵销。记住,我并没有绝对把握,但机率站在我这边。

  结果,股票市场确实发生类似1929年的走势。从1987年8月份的高点2722起算,道琼指数的10月19日收盘低点为1738,跌幅高达36.1%。这波跌幅几乎对等于1929年10月29日收盘的跌幅39.6%。结果,我们在9月底按照2又3/8购买的卖出选择权价格大涨(这是16 年来《预测》第二次建议买进卖出选择权,也是近两年来的第一次)。

  然后,随着行情崩盘,我分批出脱卖权。从10月15日开始,我分五批卖出这些选择权,价格分别为9.25、19.25、54与86.50,最后一批是在10月20日卖出,价格为130。这些卖权的整体加权平均获利为2075%,让整体投资组合价值成长约20.8%,远超过剩余持股发生的损失7%(绝大部分股票已经停损出场)。(10月16日收盘,股票投资组合总共只下跌8%。)所以,我们的投资组合在黑色星期一获利9%。

  我如果是天才的话——这个行业没有天才——就会在崩盘前卖掉所有的持股,然后买进更多的卖权,继续持有到崩盘低点才脱手,如此就能借着股市崩盘而致富。可是,现实状况并非如此。现实状况是在技术指标转弱时,适时降低风险,期待市况好转时能够赚点钱,祈祷自己能够安然渡过崩盘、瘟疫、地震天灾,等到多头市场来临时,手头上还有点钱可供投资。

  既然不是很有把握,我为什么如此担心崩盘呢?首先,我常用的货币、人气、盘势等指标,崩盘前的状况都只是稍微偏空。而我的所有这些模型,都可以回溯到几十年前,借由电脑的帮助将整体综合模型划分为「十分位」,譬如:过去所有读数的最高10%,次高10%,依此类推。

  10月19日市场崩盘前几个礼拜,模型综合读数只不过跌到第4个十分位。虽然是1984年以来的最差读数水准,但1973~74年空头市场期间,读数经常持续落在第1或第2个十分位。第4个十分位只不过稍低于平均数。当然,自从1984年底以来,读数大部分期间都落在第8到第10个十分位之间。

  根据过去的资料显示,第4个十分位平均只会导致S&P 指数发生年度化亏损 3.4%,第1个十分位则会造成每年28%以上的损失。货币状况仅稍微偏空,因为没有信用紧缩的问题(殖利率曲线呈现正向常态……这也是1987年与1929年之间的主要差别)。人气指标大致保持中性(虽然同年稍早颇糟……但行情发展到主要头部之前,人气指标通常都会有所改善),盘势发展当然偏空。

  所以,我所採用的指标—经过量化与历史测试—只不过稍微呈现偏空的状态,程度并不严重。真正让我觉得困扰的,是当时与1929年、1946年与1962年之间的相似性。换言之,股价本益比与股息殖利率严重高估,而且价格直线上涨,数年以来始终没有出现主要修正,道琼指数已经呈现超过一倍的涨势。我发现,这些状况如果发生在多头行情的后期,出现长达几个月的主要涨势,发展过程只发生一次小型修正(位在1986年秋天的1755),还有另一次小型修正发生在1987年春天,由2404跌到2216,然后就爆发2~3个月的急涨走势而到达最后高点(8月份的峰位2722)。

  先前提到的那些行情案例,最初都出现看起来「正常」的修正,随后却演变为一系列崩跌。关键是9月份的发展,让我觉得非常不自在,当走势出现小型下跌修正,华尔街的普遍反应是「趁机买进」。大家都已经不怕,而且相信应该「逢低买进」,这种心态让我吓得赶快跑去买入卖出选择权。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最好接受指标的偏多或偏空指示,然后採取适当的对应策略,并且继续保持如此,直到指标发生变化为止;这个时候,才改变策略。随时准备妥当,随时准备因应市况变动,务必随时引用可靠的市场指标。当指标显示你应该做什么,就根据指示採取行动!我所犯过的最严重错误,就是忽略—甚至怀疑—指标讯号……就如同飞行员不相信雷达。我花了28年的时间,不断测试与改进本书准备讨论的股票市场主要指标。这套系统虽然不完美,但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是我所知道的最可靠指标。

  对于投资人来说,耐心是最珍贵的特质之一。我非常欣赏某些棒球选手,譬如现在的韦德•包格斯(Wade Boggs),还有我年轻时代的泰德 • 威廉斯(Ted Williams)。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就是耐心等待红中好球,不要看到球投过来就挥棒,而是想办法挖个坑给投手跳进去,让他投到0好2坏,或1好3坏。强迫投手必须投出好球……经常是快速直球。换言之,打者如果具备耐心,就可以取得有利的胜算。唯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挥出大棒。

  股票市场的情况也很类似。我等待指标显然偏向一方,等到充分掌握胜算,然后才採用积极策略「挥出大棒」。指标系统如果没有显露充分胜算,我就会採取守势,继续等待时机。本书接下来的篇幅里,我将说明各位如何运用这套投资哲学赚钱。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马丁·兹威格的投资智慧,就像他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是一种穿越周期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买入”和“卖出”,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看待市场的视角。他强调的“时机”和“趋势”的判断,让我意识到,在投资的世界里,比天赋更重要的是耐心和对市场信号的敏锐捕捉。我过去常常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焦虑不安,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区分噪音和真正的趋势,如何在大浪淘沙中找到金子。他对“宏观经济”和“市场心理”的联动分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启发,我开始意识到,孤立地看待股票价格是多么片面。他的“长期持有”和“灵活调整”的策略,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在深刻理解市场本质后的明智选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方法,更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一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方法。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分享的战场生存指南。马丁·兹威格在“黑色星期一”那样极端的情况下能够幸存下来并取得成功,其背后一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思考过程。书中对“逆向投资”的阐述,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精髓。他并没有鼓吹激进的冒险,而是强调在市场情绪失控时,保持冷静的独立判断力是多么宝贵。我过去常常在市场普涨时感到兴奋,在普跌时感到恐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是如何将投资者引入歧途的。他关于“市场周期”的分析,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市场波动的规律。阅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如何在市场的风暴中稳健前行。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不像某些投资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启发性。马丁·兹威格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而作者将他的投资理念和操作策略融入其中,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融合讨论,兹威格并没有固守某一种单一的投资流派,而是根据市场环境和个股特性,灵活运用不同的分析工具。这种“不拘泥于形式”的投资智慧,让我看到了超越教条的可能性。此外,书中关于“仓位管理”和“止损策略”的细致讲解,也为我今后的实操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我一直认为,在投资中,保住本金比追求高额利润更为重要,而兹威格的理念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这本书让我对投资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个理性、有策略的投资者的决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市场之旅。作者将马丁·兹威格的投资哲学和实操经验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金融领域的初学者,也能从中汲取营养。书中并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公式,更多的是结合了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兹威格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做出决策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基本面”和“技术面”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他并不是简单地割裂两者,而是强调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这种“形神兼备”的投资理念,让我在实践中受益匪浅。此外,书中对风险管理的阐述也极其到位,兹威格并没有夸大收益的可能性,而是将控制风险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才是真正成熟的投资之道。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更加深刻,不再仅仅停留在追逐短期收益的层面,而是开始思考长期的价值和风险的平衡。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深邃的黑色背景搭配一点点闪烁的金色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又充满力量的氛围,仿佛预示着在市场的风暴中,有一位能够看透迷雾、指引方向的投资大师。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在金融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甚至逆势而上的投资人物充满好奇,而“黑色星期一”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重量,能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并被冠以“鬼才”的称号,马丁·兹威格的名字自然而然地勾起了我深入了解的兴趣。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洞察力、策略,或者说是非凡的勇气,让他能够穿越市场的严酷考验,成为备受推崇的投资导师。这本书的书名承诺的“操盘全攻略”,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他那些制胜的秘诀,理解他如何捕捉转瞬即逝的机会,又如何规避那些看似不可避免的风险。我尤其好奇他对市场情绪的把握,以及在极端恐慌时期,他是如何保持独立思考,不被群体情绪裹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