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殺戮

天安門殺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超過百張經典圖像,迴顧六四那段最深痛的黑暗曆史!

  ◎首次匯集來自媒體、攝影和繪畫天安門學運的藝術傢所提供的經典圖像集結成冊。
  ◎大開本、全彩色印刷,真實還原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曆史現場。
  ◎視角尖銳,由專業媒體工作者協力企劃匯編,以記實報導觀點創造省思空間。


  「這是中國元老派鎮壓自己最光輝最優秀的青年:一場殘忍屠殺的展示,以血腥的方式暴露其特具的權威危機,這種危機不僅衝擊瞭當今浩瀚不安的文明,而且影響到整個共産主義世界。」~1989年6月5日,英國《每日郵報》

  6月3日晚上,從西長安街嚮天安門廣場強行開進的軍隊在清除示威者設置的路障。鄧小平與一幫中共政治元老發動宮廷政變,並驅使軍隊強行挺進天安門廣場整肅學運,真實動機是為瞭順利篡奪趙紫陽黨總書記的職權,在軍事政變中奪權,來捍衛共産紅色江山不倒。

  和平請願的學生譴責腐敗、價物膨脹和缺乏自由,但基於宮廷鬥爭和軍事政變,在全世界的注視下,以保衛國傢主權、領土完整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為己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手無寸鐵的平民與學生發動瞭戰爭!

  6月4日早上,十幾萬解放軍齣動裝甲車、重機槍等作戰武器,開始對天安門廣場上的抗議人民發動瞭大規模的屠殺!軍隊在一個擁有一韆萬人口的城市射齣可以擊穿敵人坦剋和盔甲的達姆彈,當它們穿過受害人時,會撕毀其五髒六腑,如果人群密集,這種子彈可以穿過十個人的軀體,但是軍隊不斷嚮人群開槍。坦剋非常沉重,開過的地方,馬路上的瀝青就會留下輾痕,當它輾過人體時,剩下的隻是一片血肉模糊,坦剋履帶下的屍塊就被拖行,然後從路麵上颳下來。

  北京天安門廣場和整個中國的曙光霎時黑暗!自由中國的夢,瞬間幻滅! 本書匯集美國《紐約時報》、《時代》雜誌、《新聞周刊》、英國《每日郵報》、法國《巴黎競賽》、香港《明報月刊》、《蘋果日報》等的報導,及眾多知名攝影師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的畫麵,展示和平請願學生的一腔赤誠的愛國之心和清白無辜,及中共交替使用宮廷政變和軍事政變維係政權的邪惡和嚴重的軍事犯罪。

  天安門殺戮是永遠存在的事實,人們必須不斷迴望如此大規模的殘暴軍事犯罪,一遍又一遍不斷講述和重新發現它,以企望世人不可忘記這個殘痛的曆史,並提醒切莫讓各種形式的軍事共産主義藉屍還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天安門殺戮》編輯組
齊氏文化基金會


  2008年3月,為紀念父親齊尊周逝世十週年,女兒齊傢貞在澳洲註冊成立瞭非盈利機構「齊氏文化基金會」(The Qi’s Cultural Foundation),資金來源是父親不多的遺産、朋友小範圍的捐贈和個人的養老金。

  齊尊周(1912-1998),中國廣東省海南文昌人。高中畢業,進杭(州)江(西)鐵路局,決心以「鐵道運輸」為終生事業。抗戰爆發,他齣生入死在鐵道綫上為抗日齣力,「保山搶料」因功績卓著受交通部通電嘉奬及頒發奬金。1945年5月參加全國考選,他成績優異赴美深造一年,成為「美國鐵路高級管理人員協會」會員。

  學成歸國,他在南京首都鐵道及公路事業上為國效勞為民服務。1949年中國易色,他身陷囹圄二十三年,釋放迴傢,方知妻子離世已經兩年。1985年初赴美,「七十二歲第二次齣國打天下」,幫助女兒傢貞等親人定居澳洲,86歲在洛杉磯逝世。

  齊尊周一生剋勤剋儉,為國為民竭盡忠誠,期盼國傢民主富強,百姓幸福安康。齊氏文化基金會遵照父親齊尊周盡其一生實踐「人生的意義是給予,而不是拿取」的信念,設立「推動中國進步奬」,每年頒奬一次,奬勵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個人(或組織)以文學藝術的形式,不計個人得失不顧個人安危,為改善中國的民主、自由、人權、進步做齣的積極貢獻。

  天安門民主運動是四十年來,共産專製鐵幕治下,中國人第一次站起來做人,不畏強暴正氣凜然發起的民意大展示、是非大攤牌、力量大檢閱、怒氣大排放、真情大暴露……的大能量行動,它排山倒海義無反顧,驚醒民眾震撼世界。這場運動無可匹敵的勇氣和超凡絕俗的意義,並不因它後來痛心疾首的慘烈失敗,以及再後來中國民主自由事業因加得減全綫潰退而失色減分,時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國「解放」七十年來空前的壯舉,它名垂青史,人們沒齒不忘。

  許多仁人誌士證人參與者普通老百姓沒有忘記,他們不敢稍停,為天安門殺戮的真相尋找證人證詞證物,設立檔案記錄民間資料收集口述曆史新聞圖片等等,盡管依然逃不過「蒼白無力」,依然逃不過「九牛一毛」,他們實實在在為天安門血案的犧牲者伸張正義,為宣布共産黨六四殺戮的罪名成立,嘔心瀝血竭盡努力。

  六四二十九週年之際,數位同道們計劃編輯一冊影像雜誌嚮天安門學運被屠殺的死難者緻意。於是,齊氏文化基金會與他們同氣相求,天經地義走到瞭一起,共同編輯並完成瞭這本雜誌書齣版的使命。

  ◎節錄至《天安門殺戮》〈後記〉,齊氏文化基金會提供。
 

圖書目錄

序言
編者的話
目錄

中南海
天安門殺戮
(1)「反革命動亂」
(2)「準備流點血」
(3)「往死裏打!」
(4)殺戮紀要
(5)十五分鍾的驅逐
(6)坦剋人
(7)「你現在就先去安息吧」
「小天安門」
(1)「告訴全世界! 告訴全世界!」
(2)民主之死
後天安門殺戮
後記
附錄(1):齊氏文化基金會「推動中國進步奬」曆屆獲奬人(組織) 名單
附錄(2):六張照片講述的故事

 

圖書序言

天安門殺戮

學運是中共宮廷政變和軍事政變的人質

野獸政權


1989年6月4日,黎明時分,一隊坦剋和裝甲車突破障礙沖進北京天安門廣場。

一名中國知識份子後來告訴美國《新聞週刊》說:「我看到兩輛坦剋正在急速駛來。它們在天安門廣場的帳篷上輾來輾去,學生仍然在裏麵。我親眼看見這些學生被完全輾碎,屍體像紙一樣薄。」

天安門,這個已有五百七十二年曆史的「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地,從1989年4月15日至6月4日的七週裏,將承受著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人的怒吼、眼淚、鮮血、破碎的屍體,以及中國軍事共産主義政權的坦剋、裝甲車、重機槍、達姆彈以及數十萬野戰軍的殺戮。這張照片來自於官方齣版的宣傳物,攝影師未知。

導火索

1989年4月15日,清晨7時53分,北京,73歲的鬍耀邦逝世。

鬍的死亡成為1989年天安門學運的導火索。

美國《紐約時報》在學運遭到鎮壓後分析其成因說:「不僅是對民主模糊的渴望,更重要的是深刻的經濟挫摺和對社會不公平和腐敗的厭惡。」(攝影師/杜修賢)

戰鬥檄文

1989年4月15日,午夜12時。中國學生運動策源地——北京大學的三角地,兩名學生正在抄寫牆上哀悼鬍耀邦與斥責鄧小平的大字報。大字報上寫著:「民主七十未全,中華四十不興,看天下盛衰,空有北大一哀!」「小平八四健在,耀邦七三先死,問政壇浮沉,何無醫療保命。」(攝影師/Anonymous)

「反革命動亂」

一陣接一陣尖利的狼嚎,從每棟樓的深處傳齣,在每個角落迴響。

「人狼」們推開窗門,把雙手捲成筒,拖長嗓音,嗷嗷嗷。於是,對麵樓也嗷嗷嗷迴應。接著,從四麵八方的樓道,稀裏嘩啦,湧齣一股股人流,聚集三角地。其中還有不少「人狼」戴著眼鏡,腦門紮著白布條。沒一會兒,三角地人滿為患。有人齣來指揮,有人從二十八樓拋下一條長十米、寬四米的白色橫幅,上書「中國魂」。他們隨後以「中國魂」開路,上韆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沖齣校園。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