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直解:中冊〈修訂版〉

首楞嚴經直解:中冊〈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首楞嚴經
  • 佛教
  • 佛學
  • 淨土宗
  • 唯識
  • 玄學
  • 經典解讀
  • 修訂版
  • 中冊
  • 中國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韆生萬死難有慈航明燈,照破韆年幽暗;
  百韆萬劫幸得正法慧日,點開本明智慧。


  當末法過後,滅法來臨時,首楞嚴經將是第一部消失之經典,其餘經典,也將逐漸而滅。

  所以有人認為,隻要還有首楞嚴經在,正法就還住世,正法就還能現前,一旦首楞嚴經緣滅消失瞭,大地四處災煙迭起,眾生也就不再相信三寶,不喜歡唸佛聽佛經,更沒有  意念去看佛經,那個時候就是滅法來臨瞭,屆時不可能聽聞到佛經,再也沒有人講解佛法。

  因此筆者深深的期盼以此「首楞嚴經直解」,能普緣起行者,讀誦這部殊勝難得大乘佛典,以達究竟解脫,永遠脫離生死苦海。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008
直解經名  0013
直解經文  0023
首楞嚴經直解    捲四  0023
第十章:佛說二如來藏  0023
第一節:不空如來藏  0029
第一分:世界相續  0042
風水金輪  安立須彌世界示意圖  00 48
三界業報簡介  0049
第二分:眾生相續  0050
第三分:業果相續  0055
第四分:結答生續因由  0058
第二節:空不空如來藏  0070
第三節:圓彰三藏  0081
第一分:圓彰如來藏一切皆非  0088
第二分:圓彰如來藏一切皆即  0090
第三分:三藏圓融  0092
第四節:無明妄惑無因  0097
第五節:菩提自性非因緣自然  0109
第十一章:大眾請示修門  0126
第十二章:修行初心二決定義  0136
第一節:一義 因地初心應同果覺  0140
第二節:二義 審煩惱根本  0154
第十三章:六根功德分  0159
第十四章:選根修行  0168
第一節:入一解六  0170
第二節:根結由塵  0184
第三節:脫塵逆流  0194-
第十五章:如來驗證真常  0206
第一節:擊聲驗常  0211
第二節:引夢驗常  0220
第三節:決定性常  0221
第四節:守常必成正覺─修行下手工夫  0224
首楞嚴經直解    捲五  0227
第十六章:阿難疑彆有結元  0227
第一節:諸佛同證六根結元  0230
第二節:如來詳釋結元以除疑  0235
第三節:頌偈  0238
第十七章:綰巾以示六結倫次  0251
第一節:六解一亡  0255
第二節:佛示舒結次序  0259
第十八章:諸聖說圓通本根  0269
第一節:六塵圓通  0272
一、聲塵:憍陳那五比丘  0272
二、色塵:優波尼沙陀  0274
三、香塵:香嚴童子  0276
四、味塵:藥王藥上二菩薩  0278
五、觸塵:賢首菩薩  0280
六、法塵:摩訶迦葉  0282
第二節:五根圓通  0286
七、眼根:阿那律陀  0286
八、鼻根:周利槃特伽  0288
九、舌根:憍梵鉢提  0291
十、身根:畢陵伽婆蹉  0294
十一、意根:須菩提識圓通  0297
第三節:六識圓通  0299
十二、眼識界:捨利弗  0299
十三、耳識界:普賢菩薩  0300
十四、鼻識界:孫陀羅難陀  0303
十五、舌識界:富樓那  0305
十六、身識界:優婆離  0307
十七、意識界:大目犍連  0311
第四節:七大圓通  0313-
十八、火大:烏芻瑟摩  0313
十九、地大:持地菩薩  0316
二十、水大:月光童子  0321
二十一、風大:瑠璃光菩薩  0327
二十二、空大:虛空藏菩薩  0331
二十三、識大:彌勒菩薩  0335
二十四、見大:大勢至菩薩 念佛圓通  0339
首楞嚴經直解    捲六  0355
第十九章:觀世音菩薩 廣陳耳根圓通 第二十五  0355
第一節:陳述古佛授法  0357
第二節:次第解結修證  0360
第三節:稱體起用 承演三科  0370
第一分:三十二應說法  0372
第二分:十四種無畏  0401
第三分:四不思議  0416
第四節:觀音結答所證圓通  0425-
第五節:佛顯瑞應  0428
第二十章:文殊說偈選根  0432
第一節:瞭揀諸門  0435,
第二節:獨選耳根  0454
第三節:修證妙法  0461
第四節:大眾承示開悟證入  0476
第二十一章:道場加行  0478
第一節:佛舉三學  0480
第二節:開釋四重  0481
 

圖書序言



  修行的目的,誌在求證本來覺性,斷除纍劫無明妄惑,有關一切修行上之知見與方法,應以證位過來人,佛陀所說的為正確標準,依據聖言量,生起正知思惟,藉著聞思二慧,集聚智慧資糧,以求見道起修,則無論於當生,或多生多劫,終究必能證入佛果之位,是故「聖言量與正知見」,是為修行者求證無上正等菩提之基石。

  蓋無明妄惑是輪迴因,愛縛染執是生死根,這是諸佛世尊,一再告誡與開示的。

  末法之世,邪說橫行,故親近善知識尤為重要,依正知正見,依法不依人,依瞭義經,不依不瞭義經,素為修行者所認同依循。世尊畢生說法,不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無不是依眾生量引導眾生,迴歸本然固有,清淨圓滿如來藏妙真如性,令其返本還元,認理歸真,得見本來麵目,所以完證佛果究竟位之關鍵,就在於「正知正見」,惟有正知正見能生發「般若智慧」,大智度論說:「正見是智慧。」

  集聚一切資糧須要智慧;信解行證的修行惟是智慧,深入經藏,解如來義,入如來義,證如來義,亦非智慧無以為入,無以為證也。

  如今在大劫時程已經是五濁劫末時期,所以五欲誘因特彆強烈,眾生纍世無明業障,與果報正在起現行,也緣起瞭無量修證障礙因緣,求證究竟菩提之路,猶然睏難,所以正遍知的佛陀提醒警示我們說:當末法的時候,得聞大乘瞭義法門,不驚、不怖、不畏,而信解發心、作觀修習受持者,佛說「甚是希有!」之所以「希有」者,因末法時期之眾生,安住於纍世無明習性執著,不知正確發心,不解如來真實義,不解法界實相義,以緻天魔藉此運勢而有機可乘,引用佛法倡行邪說,以破佛法,眾生於大劫中之共業,忒是空前,執於愛欲名利功德,障礙瞭原來固有的本覺、本明、本空,背離瞭與佛無二無彆的清淨圓滿覺性,甚至於為名為利為愛欲,造就無間罪業,深墮惡道而輪迴不止,所以說,劫末之業報忒是驚人。

  首楞嚴經的文章非常精美,經義相當深奧微妙而殊勝,全經之中,佛世尊開示密因第一義佛法,闡述無礙如來藏性心體,清淨本然,圓滿周法界,能隨眾生心而應所知量,能循業隨機應現,而無染淨分彆,掃除目眚空華,識妄斷惑而歸真,所以此經與圓覺經、華嚴經同科而共貫,乃無上甚深之經典。

  再者法界的時間與空間,修證解脫之原理與方法,對於眾生之心理,世間的物理,於修證上之密切關係,天堂地獄與仙道聖者,乃至三界的境相,盡在經中全盤解析,詳盡淋灕盡緻。

  然而首楞嚴經那麼奧妙的經義,文法這麼精緻的梵文,將其翻譯成華文時,在梵文與華文之間,其文字、語法、詞匯的組織與錶示,本就有其相當程度的差異與睏難,可見翻譯工程是多麼的艱钜。

  所以首楞嚴經自從一韆三百多年前,唐代中宗時期中國語文,流通問世至今,我們接觸到有關首楞嚴釋義的譯本,釋義者為保持原譯的原意,加上當時是一個文言文為主流的時代背景,幾乎句句都是,之、乎、者、也,的語體結構,而且還不少是文言文中的深文言,雖然內中玄意深廣精湛,但確實難以讓當今末法末的眾生,普及會意,容易閱讀。

  筆者學識粗淺,學修更是未悟未證,何況諸佛如來第一義諦,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無上正等覺秘密大法,本來就惟佛與佛乃能瞭知會意,筆者又如何有能量匯編首楞嚴大經,然而眾生明擺著的,長期處於浩瀚無明苦海,「韆生萬死難有慈航明燈,照破韆年幽暗;百韆萬劫幸得正法慧日,點開本明智慧。」

  所以筆者鹹認這一部黑暗中的首楞嚴火炬殊勝難得,是故為利益末法有緣眾生,惟以前賢大智慧者,諸大法師之講義著作,如理如法的就簡去繁匯編,盡量以現代白話,啊、瞭、嗎、吧,的語體文,間或些許簡單淺顯的文言,但求通俗易懂,讓發心有緣讀者開捲瞭然,容易理解的方式,作重點說明,以正知正見入如來真實義為宗旨,使人人有機會讀誦首楞嚴經,有因緣研修首楞嚴經,有福報受持首楞嚴經,人人本俱本自清淨的菩提自性得以成就。若讀者須要更進一步的精深義理,當可參照其他高僧大德的首楞嚴經原著譯文精解。

  事實上,世尊涅槃至今,轉眼正法像法已過,末法韆年將滿,雖然有說末法萬年,但韆年依然可據,因滅法之相已經明顯又快速的起現行,四生眾生的生命基因,也都急速在改變,我們有賴生存的南瞻部洲依報世界,也逐起可怕的人禍與天災,這是眾生的大共業。而且眾生對修行之環境因緣,也欣起空前的障礙,對選擇善知識的判斷能量,也將隨著減劫的時程,逐漸産生障礙力,「佛說法滅盡經」開示說:當末法過後,滅法來臨時,首楞嚴經將是第一部消失之經典,其餘經典,也將逐漸而滅。

  所以有人認為,隻要還有首楞嚴經在,正法就還住世,正法就還能現前,一旦首楞嚴經緣滅消失瞭,大地四處災煙迭起,眾生也就不再相信三寶,不喜歡唸佛聽佛經,更沒有意念去看佛經,那個時候就是滅法來臨瞭,屆時不可能聽聞到佛經,再也沒有人講解佛法。

  因此筆者深深的期盼以此「首楞嚴經直解」,能普緣起行者,讀誦這部殊勝難得大乘佛典,以達究竟解脫,永遠脫離生死苦海。

  筆者纔識淺薄,匯整之間若有前後次序顛倒錯置,重覆解說,錶達不清,詞不達意,或謬解誤差疏漏之處,勢必在所難免。本書經文如有誤植,當以藏經原文為準,全部經文包含咒文四百二十七句,二韆六百二十字,總共六萬二韆零二十七字,盡量分小段解說,以利有緣行者研讀。

  經文的本文,都依佛的真實義直解,在在關係有緣修者之證悟,務必用心思惟,必能得益。本文著重於悟入菩提自性實修為主,有關理趣歸屬或冗長理論,佛學的正論或反推,年代與來源典故考據等等,將不多作著墨,以免佔據篇幅,深望各方賢達見諒賜教,是為序。

  慈霛敬序於  颱中  靈山雅廬 
  公元二○一四年  佛曆二五五七年  歲次甲午   二月十五日  

  首楞嚴經直解發行至今,濛各方先進賢達賜予法教,鼓勵與鞭策,無任感激;
  謹於公元二○一六年 歲次丙申仲春再版 特分上、中、下三冊以方便研修閱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不得不說,《首楞嚴經直解:中冊〈修訂版〉》這本書,實在是讓我對佛法產生瞭前所未有的濃厚興趣。我原本以為《楞嚴經》是一本非常難以親近的經典,充斥著古老的語言和深奧的哲理,光是看目錄就覺得有點壓力。但這本直解的齣現,完全顛覆瞭我這個想法。作者的文字非常精鍊,卻又不失溫暖,像是跟老朋友聊天一樣,把《楞嚴經》裡頭那些關於心性、關於修行的道理,講得活靈活現。 我特別喜歡書中探討「如來藏」的部分,過去讀其他資料,總覺得似懂非懂,像是隔著一層紗。但透過這本直解,我纔真正理解到,原來「如來藏」並不是什麼玄之又玄的東西,而是我們每一個眾生本自具足的清淨自性。書中透過層層剝繭的方式,揭示瞭「如來藏」的種種功德,以及它如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展現。這讓我對自己、對生命有瞭全新的認識,感覺自己不再是被無盡的煩惱所睏,而是擁有無窮的潛能和光明。 此外,書中關於「五陰」的講解也讓我印象深刻。我之前一直覺得「色、受、想、行、識」這些名詞很遙遠,跟我的生活沒什麼關係。但作者卻能把這五陰的運作,和我們日常的身心感受緊密連結起來,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原來我們所謂的「自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這五陰所構成的虛幻之相。理解瞭這一點,對我破除我執,放下對「我」的執著,有很大的幫助。這本書真的不隻是文字的堆砌,而是真正能引導我們走嚮覺醒的法門。

评分

這本《首楞嚴經直解:中冊〈修訂版〉》真的讓我受益良多,尤其是在佛法義理的理解上,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書中對於《楞嚴經》那些看似深奧難解的經文,做瞭非常細緻的闡釋,條理清晰,讓人很容易就能跟上作者的思路。過去讀《楞嚴經》,常常會被一些名相或概念卡住,但透過這本直解,彷彿有一盞明燈照亮瞭前方的道路,讓我能更清楚地掌握經文的核心要義。 特別是書中對於「識」、「見」、「知」這幾個關鍵字的反覆推敲和辨析,真是功德無量。我之前對這幾個概念的界線總是有些模糊,有時候會混淆,以為是同一迴事。但透過這本直解,我纔恍然大悟,原來它們在經文中的用法有著微妙而重要的差異,而這些差異直接影響到對整個修證次第的理解。作者用瞭很多貼近生活的例子,甚至還引用瞭一些現代科學的觀點來輔助說明,這讓原本抽象的佛法變得生動活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可以實際運用在生活中的智慧。 我認為這本書最值得稱讚的一點是,它沒有將《楞嚴經》的修行方法簡化或流於形式,而是深入淺齣地引導讀者去體會其中的精髓。從如何觀照自己的心念,到如何辨識外來的魔擾,書中都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讀完中冊,我感覺自己對「真心」的認識更加清晰,也更能覺察到「妄心」的虛妄。這對於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減少煩惱,有著莫大的助益。即使是初學者,也不必因為經文的深奧而卻步,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善知識,引領我們一步步走嚮覺悟。

评分

收到這本《首楞嚴經直解:中冊〈修訂版〉》,簡直是喜齣望外!我之前嘗試過閱讀《楞嚴經》的原著,但總覺得文字過於艱澀,很多地方理解起來力不從心,常常是讀瞭幾頁就放棄瞭。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閱讀體驗。作者的解說非常到位,像是把《楞嚴經》的精華提煉齣來,用現代人更能理解的語言和邏輯來呈現。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七趣」和「二十五圓通」的論述。過去我對「七趣」的理解,隻停留在字麵上的六道輪迴,但書中卻能將其與我們日常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聯繫起來,讓我們看到,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就已經不斷地在「趣」之間遊走。這種解讀方式,讓佛法的道理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容易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行為。 而「二十五圓通」的部分,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總以為修行隻能靠某一種方法,但書中卻展示瞭如此多樣的入門途徑,從眼耳鼻舌身意,到眼根、耳根、鼻根等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獨到之處,卻又殊途同歸。這讓我更加相信,佛法是如此圓融和包容,總有一種適閤自己的方式。這本書就像一本《楞嚴經》的「使用說明書」,讓我能更有效地去學習和運用經文中的智慧,真心地推薦給所有對佛法有興趣的朋友。

评分

《首楞嚴經直解:中冊〈修訂版〉》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最有啟發性的一本。我一直對《楞嚴經》非常景仰,認為它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但苦於自己學識淺薄,難以深入。這本直解,可說是為我這樣根器較淺的學人量身打造。作者的功力深厚,將《楞嚴經》中諸多複雜的概念,剖析得鞭闢入裡,深入淺齣。 書中對於「摩登伽女」和「阿難」的對話,我印象特別深刻。這一段情節,在我過去閱讀時,總覺得有些突兀,不太明白其在整部經中的作用。但透過這本直解,我纔明白,這段對話其實是為瞭引導阿難(也包括我們讀者)去辨識「妄心」與「真心」,從而引齣後續的修行方法。書中對「淫」的看法,以及如何從中解脫,也讓我對佛法在麵對世間煩惱時的處理方式,有瞭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書中關於「菩薩」和「佛」的境界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們明白,這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通過不斷的修行,每一個眾生都能達到的真實境界。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對經文的解釋,更在於它所傳達的信心和希望,讓我們相信,覺悟並非難事,隻要我們肯用心去學,肯用心去修。這本直解,讓我對《楞嚴經》的理解,進入瞭一個全新的層次,真是功德無量。

评分

這本《首楞嚴經直解:中冊〈修訂版〉》,對我而言,簡直是佛學界的「武功秘笈」,讓我在修行的路上,不再迷茫。以往讀《楞嚴經》,常覺得經文的結構龐大,義理高深,彷彿一座難以攀登的高峰。但這本直解,就像一位經驗老到的嚮導,不僅指明瞭上山的路徑,更沿途標記瞭重要的景點和休息站,讓我能更輕鬆、更有係統地去理解經文。 書中對於「五十陰魔」的分析,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之一。以往聽到這個名詞,總是感到一陣寒意,害怕自己也會誤入歧途。但作者透過細緻的剖析,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些「魔」其實就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心念和境界之中。它不是外來的敵人,而是我們內心潛伏的習氣和幻象。書中提供的辨別方法,非常實用,讓我能更有警覺性地去麵對修行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種種睏惑和誘惑。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停留在理論的講解,而是不斷地將我們拉迴到實際的修行體驗上。作者鼓勵我們去實踐,去體證,而不是隻停留在書本的知識裡。像是關於如何運用「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法門,書中就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指導,讓我們知道該如何下手,如何去培養觀照的功夫。讀完這本中冊,我感覺自己對於如何淨化心靈,如何培養定力,有瞭更清晰的方嚮和更堅定的信心。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每一位對《楞嚴經》有興趣的修行者珍藏的寶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