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直講

圓覺經直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圓覺經
  • 佛教
  • 大乘佛教
  • 禪宗
  • 覺悟
  • 智慧
  • 修行
  • 般若
  • 佛學
  • 心靈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圓覺經》是所有根本經典中的根本,這是一部成佛的甚深、微妙的經典。

  因為學佛真正的目標是成佛,而要成佛首先要信人人本有的圓覺性,進而透過正確的理解圓覺的性質、迷悟、修證、功用等方麵的原理,然後再去依解起行,使行行歸於圓覺,最終畢竟成就佛道。

  這部經是無上的微妙佛法,是佛果覺的全體流露,是稱性之談,所以聽聞的人應當離開一切知見,所謂凡夫貪著的知見、外道心外求法的知見、二乘偏空狹劣的知見、菩薩著相行法的知見,以及宗派與法門的知見等等,應放下一切知見,無心而聽,無為而入,自然與佛義打成一片而相應。因此,對於過去的人生經驗、各種的知識、虛妄的觀念、修持的體會,都不能執著而成對比,或者牽強附會,比量佛義,産生自以為是的妄覺,應在不執著、不比量的情況下,善用一切經驗與知識,深入佛智,一一化解,而成為有力的法種,助成佛道之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宋智明


  1957年生於浙江溫州,因病而初中輟學,十五歲遇大善法師而皈依佛門,閱禪淨諸書有豁然明白之感。十八歲就李德生處學《起信》、《楞嚴》等經論,後在振蓮法師指導下圓解天颱法旨。1982年拜清定法師而初涉密乘,不久親近徐恆誌先生,書信往來,谘訣要義。1986年拜見元音老人,即被其威德感化,隨修心中心密法,百座內桶底脫落,明見本性。此後一邊修持瞭習,一邊任職於福建廣化寺佛學院、中國佛學院、蘇州靈岩山研究班、四川省佛學院等前後十餘年。終以指點心要為本,而不執著文字義理,主張以法為中心,融通各宗,迴歸一心,提倡實踐的佛法。著作有:《憨山大師的一生》、《佛教淨土法要》、《圓覺經直解》、《禪觀入門》、《佛法教觀入門》、《六妙門修證全書》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打開經典之門
第二章  迴歸自性的傢園
第三章  光明莊嚴的圓覺法會
第四章  太陽圓風與獅子之劍
第五章  香象過河  一蹋到底
第六章  濛山透關  普眼法界
第七章  斷疑生信  絕相超宗
第八章        輪迴種性  示現方便
第九章  夢中差彆  醒來長天
第十章  修行無二  方便多門
第十一章  法輪二十五  善用在於人
第十二章  除障顯理  瞭相非相
第十三章  依師離四病  盡化微細惑
第十四章  道場圓加行  三觀齊妙功
第十五章  圓歸如實的道

圖書序言

自序

  應溫州居士們的邀請,我於一九九七年一月份講完瞭這部《圓覺經》,講者與聽者都融入瞭佛光淨土的理行之中,深深瞭悟佛法的真麵目。所以當我的同參吳亦芷居士整理齣文字時,就覺得當一個行人契入圓法的一刹那,法也就不再是法,萬物是全體的萬物,諸行是不二的圓顯。因此,在我的心靈深處已經走齣瞭佛門,已經超離瞭宗派,已經邁過瞭立旨講法的階段,無可言說,無法詮定的道,真是無法以世俗的觀念給予限定,於是一切有為的創意皆成為生命的流浪!

  我已重歸故裏。四十歲以前的學修弘法隻是夢中佛事、影塵微光,如今一消再消,一片鞦風中的落葉,一滴山澗裏的水珠,都在生與滅的自然中涅槃無為!

  《圓覺》的文字留下來瞭,藉此來酬報元音上師等師父們的教誨之恩,同時也報答許多佛門朋友的支持之意。人世間最貴重的無過於佛法,佛法最重視的無過於人心,人心最光輝的無過於開大智慧而成佛,因為心地開花,性海放光,生命在有限的私我圈子裏,終究突破齣無量的功德妙用,於是真正成佛的心必能光照法界,普益群生!

  我曾經有願:願正法弘揚天下,願眾生開悟成道,願眾生往生淨土;我曾經有作:作文章、作講演、作傳法、作道場。如今深明願在行中,行齊於無相,無相何必有作,所以真達無作,歸傢穩坐。

  試問傢在那裏?佛經是學習之傢,法門是修持之傢,眾生是度生之傢,淨土是道之傢──無傢方是真傢!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五日,作於溫州

圖書試讀

第一章 打開經典之門
 
當我們打開佛經,宣講其中深奧的妙義時,我們也同時隨著佛所指示的道而深人進去。佛典的文義是一道門,要通過我們的智慧與體悟來打開,使它內在的核心與我們靈妙的真心相碰擊,在碰擊中産生活的靈智去照破一切妄想習氣,恢復本來佛性的德用。
  
佛陀一代時教流傳下來極為豐富的三藏寶典,在幾韆年來引領瞭眾多的行者進入瞭聖道,同時又通過祖師的發揚,使大道的形像永遠保持清新活潑的風格,至今仍熏沐我們這些求道的學子。
  
我們這次學習《圓覺經》,是所有根本經典中的根本,這是一部成佛的甚深、微妙的經典。因為學佛真正的目標是成佛,而要成佛首先要信人人本有的圓覺性,進而透過正確的理解圓覺的性質、迷悟、修證、功用等方麵的原理,然後再去依解起行,使行行歸於圓覺,最終畢竟成就佛道。
  
但是佛教到瞭末法時代,正法式微,邪見縱橫。大傢都是對佛的崇拜而求保佑與世俗的利益,對佛經僅作知識性的瞭解,不能消歸自性,直接體現。即使修行用功,也全是執著自我,追求外在功能與效果,少有以正定而開發正智慧的。這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是依人生世間的欲望而存在發展的世俗佛教,它適應瞭世俗人的信仰需要,但卻無法深入堂奧,得證真正的道妙。
  
佛住世時的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皆依自我解脫為本修行,所以佛以無我解脫的四諦法輪度至羅漢的化城,再勸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成佛。佛滅後八百年左右,開始是以密乘的方法,先修成天身而再證人佛道,故其離般若正見即落外道。而現在是人間佛教--即以人的五戒、十善的道德行為作為學佛的標準,而進人後世增上、菩薩人生。因此,太虛大師有「人成即佛成」的提法。
  
佛法從普遍的存在現象看,是逐漸從聖界走嚮瞭天界,而今又走嚮瞭人間化。但是其中不乏圓頓根器之人,曾從無量劫來熏入大乘佛法,發心於末法時代自度度人。因此,佛教中仍有禪的正脈的傳承,密的無上瑜伽、大圓滿、大手印的教授。淨土的實相念佛、理事不二的修持,以及颱、賢的圓滿教觀的弘揚,都說明瞭雖至末法,仍需要提倡明心見性、悟入佛道的法門,為的是使佛道正眼不滅,真實法義不失。用這樣的末法中的正法之光,來引導眾生心生菩提正信、正見,不斷地依正行轉化自我執著,逐漸深入佛智而方便利樂。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圓覺經直講》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我在生活中遇到瞭一些瓶頸,覺得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突破,心情也很低落。那時候,我偶然翻到這本書,沒想到就這樣被深深吸引住瞭。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直接給你「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探索,去思考。他會提齣一些問題,讓你反思自己平時的想法和行為。我記得書中有提到關於「空」的概念,我以前一直覺得「空」就是什麼都沒有,很虛無。但作者卻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他把「空」比喻成一個無限的可能性,就像一張白紙,你可以畫齣任何你想畫的圖案。這個比喻讓我腦洞大開,原來「空」並不是消極的,而是充滿瞭創造力。書中還有很多關於「眾生」與「佛」的關係的闡述,讓我理解到,其實我們內心都具備佛性,隻是因為無明而產生瞭分別和執著。作者的語言非常生動,很有畫麵感,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他會引用很多詩句,或者講一些小故事,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我常常會把書中的一些句子抄下來,貼在書桌前,時時提醒自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佛經的講述,更像是心靈的導航,指引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嚮,在煩惱中尋找解脫。

评分

我必須說,《圓覺經直講》的作者,真的是一位非常有纔華的說法者。他能夠將《圓覺經》這麼深奧的經典,用一種如此貼近人心的語言呈現齣來,實在是令人驚嘆。我之前對《圓覺經》的理解,可能停留在比較錶麵的層次,覺得它講的都是一些很玄妙的東西,跟我的生活離得很遠。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在書中,並沒有一味地去強調經文的文字,而是著重於經文背後的「義理」。他會不斷地追問,為什麼佛陀要說這句話?這句話對我們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他會把那些聽起來很學術的概念,轉化成我們能夠理解和體悟的道理。比如,書中有講到「覺」的重要性,他不會隻是告訴你「要覺悟」,而是會引導你去觀察,什麼是「不覺」,什麼又是「覺」。他會讓你看到,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覺」與「不覺」的過程。而且,他的論述非常有邏輯性,循序漸進,不會讓你感到突兀。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充滿瞭溫暖和力量。讀完之後,你會感覺到自己被一種溫柔的力量所包圍,不再那麼害怕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它讓我看到瞭,原來佛法並不是要我們拋棄生活,而是要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活著。

评分

這本書,哦,我的天,我真的得好好說說。老實說,一開始我拿到《圓覺經直講》的時候,心裡是半信半疑的。畢竟,佛教經典,尤其是像《圓覺經》這種,聽起來就很有深度,很難懂。我之前也試過看一些版本的註解,常常看到一半就頭昏腦脹,覺得自己好像在鑽牛角尖,離佛法越來越遠。但是這本《圓覺經直講》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作者像是用很溫柔、很平實的語言,把那些高深的道理一層一層剝開,就像剝橘子一樣,讓你慢慢品味。他不會故作高深,也不會用一堆術語把你繞暈。相反,他會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講很多我們日常會遇到的煩惱,然後告訴你,原來《圓覺經》裡早就說瞭,你的煩惱從哪裡來,又該怎麼化解。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強調的是「直講」,就是直接講明,不拐彎抹角。很多時候,我們學佛,反而把自己弄得很複雜,想得太多。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簡潔的力量,原來佛法可以這麼貼近我們的心。我常常會在通勤的路上,或者睡前,隨手翻幾頁,讀完都覺得心裡很踏實,好像有什麼東西被點亮瞭。不是那種瞬間醍醐灌頂的感覺,而是細水長流,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變瞭,對一些事情的執著也放下瞭。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圓覺經》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經典,而是可以滋養生命的智慧。

评分

這本《圓覺經直講》真的給我帶來很多啟發。我一直以為,佛教的修行就是要斷除煩惱,但是這本書卻告訴我,其實煩惱本身也是「無生」的。這個觀點一開始聽起來有點違反直覺,但作者的解釋卻非常有說服力。他會用很多例子來說明,我們之所以會有煩惱,是因為我們執著於虛幻的「我」和「法」。當我們能夠看清楚這些都是虛幻的時候,煩惱自然就沒有立足之地瞭。書中有一部分特別吸引我,那就是關於「幻化」的討論。作者解釋瞭,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我們心念的投射,就像我們做夢一樣。當我們醒來,夢中的一切就不存在瞭。他鼓勵我們去觀察自己的念頭,去覺察自己是如何被這些念頭所牽引。這個過程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非常不容易。我試著在生活中去實踐,發現確實很有幫助。當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不再是立刻被情緒淹沒,而是會停下來,觀察一下,這個情緒是從哪裡來的,它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這種覺察力,讓我在麵對問題時,能夠保持一份清明。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隨和親切。作者的智慧,就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書頁之間,等待著我們去發掘。總之,這本書不隻是一本佛經的講解,更是一本心靈的療癒之書,值得推薦給每一個尋求內心平靜的人。

评分

要說這本《圓覺經直講》,我覺得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真的把《圓覺經》講「活」瞭。過去我對《圓覺經》的印象,可能就是一些很抽象的概念,什麼「圓覺妙心」、「無生法忍」之類的,聽起來很玄。但作者在書裡,卻把這些概念跟我們的日常生活連結得非常緊密。他會用一些很生活化的比喻,比如說,把我們的妄心比喻成鏡子裡的影像,或者把輪迴比喻成我們不斷做夢、醒來又做夢的狀態。這些比喻真的非常貼切,讓我一下子就能理解,原來佛經裡說的那些道理,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的。而且,作者的文筆很有條理,雖然是「直講」,但並不代錶簡單粗暴,而是非常細膩地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他會先從一個概念講起,然後延伸到相關的經文,再迴歸到實際的修行體驗。這個過程非常流暢,不會讓你覺得跳躍或者突兀。我最喜歡的部份是,他沒有把佛經當成一種教條,而是當成一種指引,一種讓我們覺察自我的工具。他鼓勵我們去體會,去觀察,而不是去死記硬背。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跟一位非常有智慧、又非常親切的朋友聊天,他溫柔地提醒你,你的內心其實一直都擁有圓滿的覺性,隻是被無明的塵埃遮蔽瞭。每次讀完,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覺得自己離那個「圓覺」又近瞭一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