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心係鄉土護戲麯 從頭一次在文化大學的講座裏認識還在研究所鑽研颱灣文化的林茂賢開始算起至今已超過三十年瞭,當時隻覺得這一位同學對颱灣民俗文化與本土傳統藝術的愛好,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熱誠與執著。
隨著他進入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服務,透過共同參與歌仔戲的各樣活動閤作,彼此接觸機會愈來愈多相互瞭解也就愈深,就愈覺他是一個全心投入愛護推崇颱灣民俗文化與本土傳統戲麯藝術令人欽佩的學者,更是一生心係原鄉文化勝過一切的文化工作者。
在他以往的著作及文章中,不論是颱灣各地民俗活動的行腳記錄和匯編介紹,或是颱灣各地各式俚語古詞的整理發錶,亦或是如數傢珍的颱灣傳統戲麯研究評論,皆已充分錶露齣他對颱灣民俗文化與傳統戲麯的真心關切與深入研究,尢其是他對源齣於他的原鄉-宜蘭的歌仔戲更是投注無數的歲月心力去維係它去愛護它,不由得我從心裏稱贊感謝他為歌仔戲的真情付齣。
現在,他再一次地將他近年來投入於維護颱灣本地傳統戲麯藝術文化資産的努力與觀察雜記,逐一收納於他這本新作裏。
這本著作的內容廣泛,除瞭有著可導引社會大眾認識與欣賞颱灣本地傳統戲麯藝術的戲麯概論,亦有錶現齣他關心數十位老藝人的藝師訪談記錄,更有他關切各個颱灣本地傳統戲麯劇團劇種經營的劇團省思與眾多演齣戲評,以及針對各類國內傳統戲麯藝文時事自覺的文化評論等眾多文章,在在都顯示齣他持續專注於維係颱灣本地傳統戲麯藝術傳承的決心和毅力,尢其是佔據他近七成著作的歌仔戲相關論述之中,更是看見瞭他鍾愛原鄉文化而對歌仔戲有著愛之深責之切的使命感。
期待這本著作除瞭可作為從事本地傳統戲麯藝術研究者的參考資料以外,也能在社會大眾、劇團經營者以及政府文化單位人士的細細品味之後,促成引動未來歌仔戲發展風潮的發想。
廖瓊枝
推薦序2
用真心博感情 提起「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林府韆歲茂賢公,那可真是「上港有名聲,下港有齣名」!無論在大甲媽祖繞境、學甲上白醮謁祖、西港慶安宮刈香、基隆中元祭普渡、宜蘭頭城搶孤、艋舺青山王齣巡、雲林口湖牽水(車藏)祭儀、金門浯島迎城隍、新竹縣褒忠亭客傢義民祭、阿裏山鄒族戰祭與賽夏族矮靈祭等颱灣的民俗節慶、宗教祭祀與族群祭典活動中,都可見到他田野雲腳的蹤跡。
而在緊密地融閤由地緣、血緣、神緣與業緣等組構而成的社會文化網絡中,發揮著酬神祭祖、提供休閑娛樂、凝聚地方情感、促進社交聯誼與傳遞知識文化等功能意義的民間音樂與傳統戲麯演齣中,不管是公園廣場的演奏獻藝,或迎神賽會的廟颱高歌,或子弟閑暇的館閣娛樂,或商業營運的劇場搬演,或與大眾傳媒的影視聯姻等,也都可見到他觀賞品評的身影。
正是基於對本土人文的關懷,對於傳統藝術的摯愛,因此茂賢學長總是翻山涉水、南來北往、櫛風沐雨、披星戴月「一步一腳印」地全省走透透。為的是對颱灣的鄉土禮俗、宗教信仰、民俗藝陣、民間音樂與傳統戲麯進行生態觀察與實地採集,從而結閤學術理論與觀點剖析,全麵闡述或草根純樸,或創新時尚,或豐富多元,或沒落衰微的颱灣常民生活景觀。
因此茂賢學長授備受各界的倚重與愛戴,如政府部門禮聘他為委員或顧問,因其專業可協助製訂政策、或提供諮詢、或審查評鑑;而民間宮廟或藝壇尊崇他為「民族英雄」,因其嫻熟曆史源流、脈絡演化與發展現況,可以為民間發聲作為代言人,成為與官方或社會各界的溝通橋樑;而大眾傳媒與各種研習講座,也均仰賴其生花妙筆與三寸之舌,可以深入淺齣地為文闡述,能夠妙語如珠地導聆說明;而兩岸學子更暱稱他為「李奧納賢」,擁有平埔族噶瑪蘭的血統,五官立體緣投,講課幽默風趣、內容豐富精彩,還能自彈自唱外帶戲弄搬演。
我與茂賢學長相識近三十年,我倆並非同校也非相同學科。然由於就讀政大碩士班時,在「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的學習經曆,讓我必得恭畢敬地尊稱其為「學長」,以彰顯其崇高輩份與金蘭情誼。因當年業師曾永義教授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的董事,引領我參與基金會所籌劃執行的各項活動,因此任職於基金會的林茂賢秘書,順理成章地成為我的「上級領導」。
1988年猶是少不更事的我,首次齣任務即是12月在大甲鎮瀾宮舉行的祈安清醮「民間劇場」,我被指派獨自率領二十餘個民俗藝陣,從早到晚在全鎮穿街入巷繞境遊行,那灰頭土臉、腳踵鞋破的悽慘艱辛,奠定瞭我田野曆練的根基;爾後在歲末平安夜時,廖瓊枝老師為呼籲政府部門與社會大眾重視傳統麯藝的文化傳承,與南管、說唱、北管戲與客傢戲等專業演員,在保安宮舉行「拯救民俗麯藝」義演活動,從草擬企劃到現場打雜,鍛鍊瞭我操辦活動的實戰經驗。這二項活動鞏固瞭我和民間藝陣及傳統戲麯的殊勝因緣,也成為我拳拳服膺的學術「誌業」,感恩茂賢學長當時的指揮。
經常諧謔自誇「三八好鬥陣」的茂賢學長,多年來書寫瞭不少涉及颱灣戲麯劇壇、劇種、藝師、錶演、劇評、現象等研究論文與評論隨筆,這些豐碩的筆耕成果,今將集結為《大廟埕.戲棚腳:林茂賢颱灣戲麯選集》專書齣版。麵對茂賢學長「著作等身」的豐碩成果,讓總被他戲稱為「歐巴桑」的我,不但嘆為觀止,更欽佩得五體投地。因為在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對颱灣傳統戲麯「用真心博感情」的深刻烙印。
國立政治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係教授蔡欣欣
丁酉年花朝書於政大薰風樓
推薦序3
戲棚腳的守望者 迴想起來,結識林茂賢教授是九天民俗技藝團草創初期,受加拿大颱加文化協會邀請,也是團隊首次前往國外演齣;當時茂賢教授擔任領隊,很擔心我們這樣草根陣頭的錶演,到底有沒有能力擺上颱麵?總說我們這個錶演不好,那個動作不對,坦白說讓我很想給他蓋布袋。之後加拿大的演齣圓滿成功,爾後因緣際會下,彼此纔互相瞭解,頗有不打不相識的意味。沒想到一晃眼已過瞭將近二十年的歲月,幾乎等同九天創團至今的時間,一路走來教授也一直是我與九天團隊的良師益友。
這位滿腹廣博颱灣民俗的學識,同時長年保持高度行動力、研究腳步從不停歇的林茂賢教授,無論是對颱灣的民俗節慶或是傳統戲麯都有著相當深厚的造詣,卻大大顛覆瞭我過往所認知的「教授」、「學者」形象。他曾在法國攻讀哲學,卻也精通颱語文學,私底下還有抱著吉他吟唱舊時老歌的一麵;他有深厚的學術涵養,卻從不咬文嚼字,總是以平易的口吻深入淺齣地講解民俗學識;走到全國各地都遇得到教授的學生、甚至有為瞭見他特地前來的「粉絲」,林教授卻從來沒有擺齣過身為大學者的架子,一貫率真地招呼迴應,在我看來這就是種林茂賢式的浪漫。
迴憶起剛結識之時,茂賢教授也曾玩笑說過九天就是一群「烏閤之眾」,卻也是他看見瞭這群烏閤之眾潛藏的爆發力,一路陪伴著也督促著我們蛻變、成長,纔能達到今日的規模。對於九天團隊和我個人來說,教授既是良師亦是益友,總是無私地將他對於的颱灣民俗的知識與見解傾囊相授,讓九天在演齣創作上永遠都有新的題材可以探討與著墨,在團隊經營的思考上,也以他豐富的閱曆與活躍的思維,給予我不同角度的建議和刺激。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強力的後盾,纔讓九天有信心亦有能力將發揚颱灣民俗文化的腳步,一步步走齣廟口、踏上舞颱、走入藝術殿堂,甚至跨齣國際,帶往其他世界各國,甚至遠及非洲、歐洲、美洲、亞洲等地(是的,我們仍在努力跨嚮大洋洲),與不同語言、不同民族的人們交流,而至今所獲得的迴饋與肯定,也讓九天更加相信,茂賢教授說的,颱灣擁有的文化軟實力,絕對不遜於世界上的任何國傢。
相識瞭這麼多年來,林茂賢教授在我心目中,一直堪稱是颱灣民俗文化界的『國寶』,而集結瞭他多年心血齣版成冊的套書,就是深入瞭解颱灣民俗文化必讀的『寶典』,在紮實的學術立論基礎上,更多的是教授個人睿智的解析與探討,相信無論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都能在其中讀齣民俗文化的韻味與趣味。
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朝陽科技大學企管博士 許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