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赌神,更是股神:从赌城连赢到华尔街的天才数学家,关于风险、财富和人生的第一手告白

他是赌神,更是股神:从赌城连赢到华尔街的天才数学家,关于风险、财富和人生的第一手告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Edward O. Thorp
图书标签:
  • 数学家
  • 风险投资
  • 华尔街
  • 赌博
  • 财富
  • 自传
  • 人物传记
  • 金融
  • 人生哲学
  • 天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他的故事证明—聪明的投资人确实可以打败市场!
从拉斯维加斯连赢到华尔街的数学家,
亲笔揭秘:如何在赌局、股市、人生掌握优势、夺得全胜?

  用算牌法赢遍赌城,二十一点规则因他改写:
  打造第一个穿戴式电脑,他赌赢轮盘;
  转向「地表最大赌场」华尔街,他发明选择权定价公式击败大盘;
  「计量金融之父」爱德华.索普用一生教你——
  判断优势、精算风险,就能建立策略,把烂牌变好牌;
  他说:「打败市场是可能的,而且每个人都能做到!」


  生于大萧条时期、家境贫困的传奇数学家爱德华・索普,1959年发明二十一算牌法,让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在二十一点赌桌上战胜庄家(即电影《决胜二十一点》的原型)发生了,轰动拉斯维加斯,业者联手限制他进赌场,甚至一度有性命之忧,最终赌场为他改变规则。1960年还与资讯理论大师克劳帝‧夏侬联手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穿戴式电脑(IoT的原型),用以战胜轮盘。

  此后,索普把眼光转往「地表最大赌场」:华尔街。1964年自修股市交易,1967年导出了权证价格公式,在内含「或有权利」类型(如选择权、认股权证、可转债)商品中套利,开启了今日计量金融的新页。他成立的普林斯顿新港合伙(PNP)避险基金三十几年平均绩效是20至25%,从未亏钱。(1973年史坦普指数下跌15%,PNP赚7%,1974年史坦普指数下跌15%,PNP赚了9%)。索普因此享有量化投资之父的美名。生活多采多姿的他,曾和华伦・巴菲特玩过桥牌,与年轻的鲁道夫・朱利安尼交过手,也最早揭穿伯尼・马多夫的骗局。

  本书是索普首度告白他的一生:他如何面对并处理问题,他挑战新知的热情与动力,以及无视于「不可能」的好奇心;看起来无解的问题,反而刺激他提出改变游戏规则的解决办法。他强调「实验—试误—修正」。他的成功,靠的是公式和电脑运算的反覆试验,而不是靠机运押注。在这个看似非理性的世界、看似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他是赌神,更是股神》挑战读者的逻辑思考,看索普如何运用正确的心态,衡量报酬与风险,做出最适当的筹码配置。正如索普所说:「希望我的经历能带给各位读者一个不同的见解,帮助大家从另一种角度来思考赌场、投资、风险、现金管理、财富创造以及人生。」这一场令人眼界大开的真实旅程,充满实用的智慧,将带你驾驭看似高度不确定性的金融浪潮。

本书特色

  1. 赌纵横场与华尔街的传奇人生,开启计量金融革命的天才数学家

  索普从拉斯维加斯连赢到华尔街,开启今日计量金融的新页。一生经历宛如现代交易演进史,充满经验、策略与智慧。无论是散户投资人、专业操盘手、金融业者、统计与资料科学相关从业者……他战无不胜的人生,是不可错过的无价交易课。

  2.机率+模型+永不停止实验=投资卓越/幸福人生之钥
  索普并非赌鬼、在华尔街也非瞄准赚钱。他抱着单纯和专注的心,将看来随机、不确定性的赌场与市场,靠反覆试验,随时动态调整,发展出理论模型,也因此大获全胜。他印证了:「聪明的投资人确实可以打败大盘!」

  3.《黑天鹅效应》作者塔雷伯强推:「拜读索普的传记,像是看一部惊悚片!」
  索普在赌场一度有性命之忧(遭下毒、车子被动手脚出车祸);启发债券天王比尔‧葛洛斯效法算牌实验;和夏侬共同发明可携式电脑计算轮盘,差点被揭穿;预言巴菲特成为首富;公司遭到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的搜索与起诉;最早揭穿了马多夫的骗局……他的一生,比电影还精彩刺激!

专业推荐

  【投资天王、金融业界、计量专家盛赞】

  查理.蒙格(《穷查理的普通常识》作者)、
  纳西姆・塔雷伯(《黑天鹅效应》作者)重磅推荐

  尼克劳斯・科隆(职业优势赌客及艾雷雅顾问集团执行董事)
  班・梅立克(《赢遍赌城》、《Facebook:性爱与金钱,天才与背叛交织的秘密》作者)
  保罗・微蒙(《微蒙》杂志创办人)
  姜林杰祐(高雄科技大学金融资讯系所教授)
  韩传祥(清华大学计量财务金融学系副教授/台湾金融工程师暨操盘手协会理事长/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顾问)
  财报狗(台湾最大基本面资讯平台)
  吴牧恩(台北科技大学资讯与财金管理系助理教授/币图志财经部落客 牧清华)

  「索普是运用演算法于投资的聪明数学家。」——查理.蒙格(巴菲特合伙人、《穷查理的普通常识》作者)

  「索普是第一位成功运用计量方法估计风险的当代数学家,应该也是第一位在金融市场里获得成功的数学家。」——纳西姆・尼可劳斯・塔雷伯(《黑天鹅效应》作者)

  「一本令人惊艳、翔实记载的好书……爱德华・索普在拉斯维加斯和华尔街施以数学魔法,掀起了产业革命。他用终身的学习和经验转化成字里行间,就像是一副满手A的好牌。」——班・梅立克(《赢遍赌城》、《Facebook:性爱与金钱,天才与背叛交织的秘密》作者)
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张力,它似乎在暗示一个关于非凡成就与深刻洞察的故事。然而,抛开那些关于“赌神”与“股神”的传奇色彩,这本书的真正价值,也许隐藏在那些更宏大、更具普遍性的议题之中:风险的本质、财富的构成,以及如何以一种近乎数学的精确性去理解和驾驭人生。 这本书的叙述视角,必然是极其个人化的,但其探讨的主题却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它不像是一本纯粹的投资指南,教人如何计算收益率或识别K线图;更像是一本关于决策哲学的深度剖析,探讨的是在信息不完全、未来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人类心智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风险的几何学:不确定性中的导航 风险,是贯穿整本书脉络的核心概念。它并非简单地等同于“亏损的可能性”,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存在。作者很可能从其早年的经历——无论是牌桌上的博弈还是市场中的风云变幻——提炼出关于“风险偏好”和“风险暴露”的独到见解。 一个成功的赌徒或交易员,其核心能力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管理自己可以承受的未知。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贝叶斯更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即如何根据新出现的信息,不断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模型。我们会看到,真正的“神”,不是预测明天股市涨跌的人,而是那个能精确量化自己错误概率,并确保单次错误不会导致全局崩溃的人。 书中可能会细致描绘“黑天鹅事件”的常态化。在作者的叙事中,那些突如其来的灾难或意想不到的暴富,可能并非偶然,而是系统固有的脆弱性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显现。他会带领读者审视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尾部风险”,即那些发生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生便具有毁灭性影响的事件。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抵御这些“尾部打击”的结构,将是本书关于风险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富的定义:从数字到自由 当谈及“财富”时,这本书的视角必然超越了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财富的真正含义,或许在于其提供的“选择权”和“时间自主性”。作者可能会回顾自己积累财富的过程,但这过程不仅仅是关于杠杆和复利,更是关于如何将个人的专业知识或洞察力,转化为一种可以持续产生价值的系统。 书中可能会对“价值创造”与“价值捕获”进行区分。在华尔街的生态中,大量活动仅仅是价值的重新分配,而非价值的增量创造。本书的作者,很可能借由自身经历,批判性地审视那些看似高回报的行业,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成本和可持续性。真正的“股神”,也许是那个能够识别出真正具备长期价值增长潜力的领域,而非仅仅擅长在泡沫中进行套利的人。 此外,对于“边际效用递减”在财富积累中的体现,也将是一个深刻的讨论点。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提升趋于平缓,此时,真正的稀缺资源变成了健康、专注力、以及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这本书或许会呈现一个从追求物质极限到追求心智富足的转变历程。 人生的脚本:概率与自由意志的交织 如果将人生视为一场宏大的博弈,那么“人生告白”的部分,必然聚焦于决策的伦理与心性的修炼。赌桌和交易室是极端的压力测试场,它们会毫不留情地暴露一个人性格中的缺陷:贪婪、恐惧、傲慢和犹豫。 作者可能会分享关于“心智模型”的构建。这包括如何区分“系统一”(快速、直觉反应)和“系统二”(慢速、理性分析)的决策模式,尤其是在高压环境下,如何强制自己切换到后者。书中可能详细描述了那些塑造了他早期决策框架的关键时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如何累积成日后巨大的优势或劣势。 更深层次的探讨将围绕“宿命论”与“自由意志”展开。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概率和环境决定的?我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清晰的思考和坚定的执行力,去“打破”既定的概率轨迹?这本书的“告白”,或许是关于如何与自身的人性弱点和解,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在这些局限内寻找最大的行动自由。 它不会提供一个包治百病的公式,但它会提供一套严谨的思维工具,帮助读者在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时,能够以更冷静、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制定自己的长期战略,无论是在金融市场,还是在个人的成长轨迹上。它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将严谨的数学思维与深刻的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处世哲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爱德华・索普(Edward O. Thorp)


  传奇数学家、算牌法发明者、计量投资之父、慈善家

  爱德华‧索普是畅销书《战胜庄家:二十一点的致胜策略》(1962年)的作者。他首度用科学方式系统呈现赌场的赌局游戏,并为二十一点带来变革。他的另一本着作《战胜市场》(与希恩‧卡索夫合着,1965年)开启了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革命,也改变了全球证券市场。1969年他成立了第一档市场中立型的避险基金,连续获利29年至其结束。1961年和克劳帝‧夏侬合作发明了第一部可穿戴式电脑,用来战胜轮盘。他同时曾出版《基础统计学》(1966年)、《赌场数学》(1984年),以及许多数学及机率学论文、《赛局理论》以及《函数分析》。

  索普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完成物理系大学及硕士学位,1958年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索普曾任教UCLA、麻省理工学院(MIT)、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也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担任数学及金融系教授。

译者简介

唐祖荫


  具十余年海外投资经验。着作《迫切的扩张》、《理财与生活》;译作《Endgame:终结大债时代》、《红色警戒》、《正解!中国经济数据》及《FinTech金融科技圣经》。毕业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研究所,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
 

图书目录

推荐序∣揭密博弈界与投资界传奇数学家的交易与人生智慧/姜林杰祐
推荐序∣照亮赌城、华尔街的璀璨之星/韩传祥
推荐序∣向量化投资之父学习打造丰富人生/财报狗
推荐序∣大道至简的中庸之道/吴牧恩
译者序∣他改变赌场,改变华尔街,改变金融世界,最终反璞归真/唐祖荫
原版序∣在赌场、在华尔街大获全胜的数学家/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前 言∣用基本原则改变世界

第1章∣热爱学习的小孩
第2章∣科学是我的游乐场
第3章∣物理学与数学
第4章∣拉斯维加斯
第5章∣征服二十一点
第6章∣初试啼声
第7章∣每个人都能算牌
第8章∣玩家与赌场的对决
第9章∣华尔街:地表最伟大的赌场
第10章∣与巴菲特玩桥牌
第11章∣华尔街:地表最伟大的赌场
第12章∣与巴菲特玩桥牌
第13章∣加入合伙
第14章∣计量革命的先驱
第15章∣从飞黄腾达
第16章∣被迫收摊
第17章∣休养生息
第18章∣骗术和危害
第19章∣买低卖高
第20章∣满手银行股
第21章∣最后一口烟
第22章∣规避投资风险
第23章∣有多少钱才算有钱?
第24章∣复利成长:世界第八大奇蹟
第25章∣用指数战胜多数投资人
第26章∣你能打败大盘吗?要不要试试?
第27章∣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
第28章∣回馈
第29章∣金融危机:一堂还没学会的课
第30章∣感想
结 语∣跳过的舞,只属于你们
谢 辞
附录A∣通货膨胀对币值的影响
附录B∣历史报酬
附录C∣七二法则及延伸
附录D∣普林斯顿新港合伙的绩效
附录E∣财星百大公司范例的统计套利结果

参考文献
关于作者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向量化投资之父学习打造丰富人生


  很开心见到商业周刊引进《他是赌神,更是股神》到台湾。说到投资,爱德华・索普也许不像巴菲特一样广为大众所知,但以「投资界的传奇」形容他绝不为过。

  索普是赌场的常胜军,他发明了电影《决胜二十一点》使用的算牌技术,不但靠这项技术在赌场大赚⼀笔,更进而发现赌赢轮盘的方法。他计算赌场中庄家和玩家的机率,在二十一点和轮盘中,在自己胜率比较高的地方下重注。这样的作法迫使赌场更改规则,甚至封杀索普。

  索普离开拉斯维加斯后,进入另一个更大的赌场——华尔街。同样依靠深厚的数学底子,索普找到可以套利的机会。他成立的避险基金三十几年平均绩效是 二○至二五%,更从未有任何一季亏钱。例如一九七三年史坦普指数下跌一五%,索普的基金赚七%,一九七四年史坦普指数下跌一五%,他们却赚了九%。索普不仅得到巴菲特和查理‧蒙格的认可,更因此享有量化投资之父的美名。

  我五、六年前刚知道索普时,一直想找他的相关资料,可惜当时能找到的资料很有限。直到他去年出了这本自传,开始接受许多访谈,我们才有更多机会能够进一步认识他。

  如果你喜欢赌博,这本书可以满足你对赌场故事的期待;如果你喜欢投资,你会看到索普进入避险基金产业的故事;如果你刚好同时喜欢赌博和投资,我相信你会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到非常兴奋。

  归纳索普成功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他是个天才,更重要的是当他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会轻信课本或权威人士所说的话,而是一定会亲自动手验证。这样的原则不只体现在他的求学生涯,也体现在他对赌博与投资市场的研究。

  知名物理理学家理察・费曼曾经带领两位博士生做轮盘的维护和检测,因此费曼熟知轮盘的原理。当索普询问他关于赌赢轮盘的可能性,费曼直接回答他这不可能。一般人听到这样的回答,大概就是直接放弃。但索普却是非常兴奋,他认为费曼懂数学又懂轮盘,如果连他都不相信可以赌赢轮盘,那大概没有人会相信可以,因此这很可能是一个尚未被探索的机会。

  另一个亲自验证的例子,就是在索普刚接触投资市场时,他去书店读遍所有股市经典着作。这次他同样没有尽信书中所言,而是一一检验书里提及的资料和分析。最后他发现许多书的建议和推荐都没有价值,股票市场与赌博⼀样,大多数人知道的并不多,而这点让他有从中获利的机会。

  索普在纵横赌场与华尔街之后,他说:「华尔街的成功是赚最多的钱,我们的成功是有最好的生活。」透过这本自传,我们可以向索普学习他打造丰富人生的三大要素──追寻你的热情,并且持续学习,最重要的是亲自验证。

  诚挚推荐这本书给所有追求充实与成长的人。
 
文/财报狗(台湾最大的基本面资讯平台与社群)

推荐序2

揭密博弈界与投资界传奇数学家的交易与人生智慧


  《天才数学家的祕密赌局》(Fortune’s Formula:the Untold Story of the Scientific Betting System that Beat the Casinos and Wall Street)一书的主角索普,终于出版自传了。过去我曾在拙作中介绍该书传奇人物索普与夏侬等人的若干事蹟;有幸能先睹硕果仅存的索普现身说法,揭密这段尘封的博弈与交易秘史。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不知道谁是牌桌上的傻瓜,那么你就是那个傻瓜」;同样的,如果你找不到交易上的优势(优势可来自于速度、成本、平台、团队、资讯、分析、风控、心理与部位等),那么,市场看来就是随机的、有效率的,最好的策略是「不要入局」。但,对于有办法看出赌局或市场中非随机性以及必然性的人来说,市场就是提款机了。

  索普做为学者,可说将「分析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在他的交易中,同时也具备其他优势,只是分析优势特别明显)。不管是分析已经发出去的扑克牌,或侦测轮盘机台特性偏差,以导出非随机性决定下注;或者计算金融商品间价格关系的必然性,以建立进出策略;索普都可借以创造赌场或投资上的相对优势,辅以凯利公式的最佳下注,他创造了PNP与稜线合伙两段投资事业有迹可循的惊人绩效。

  这样显着的结算绩效,让索普绝对有资格在书中花了相当多的篇幅质疑「效率市场假说」(EMH)的论点,这些批评由长期经历市场考验的学者提出,可说拳拳到肉;他的看法总结一句「市场缺乏效率与否视个人的知识而定」。

  今日许多「众所周知」的策略与评价方式的源头,包含可转债套利、股债套利、期现货套利、强弱势股价差交易、统计套利、Delta中立避险、组合型避险基金等交易模式,都来自于索普的巧思,他可说是财务工程与计量投资的始祖;索普甚至于一九六七年比布莱克与休斯更早订价选择权价格,并借以在内含「或有权利」类型(如选择权、认股权证、可转债)商品中套利。由于交易策略公开后难免降低或失去获利潜能,索普只好选择「默默地」运用其对市场价格分析的洞见,而不做学术发表。同样做为学者,我可以体会索普的挣扎;在交易领域,名利往往不可得兼。

  全书处处可见索普的交易乃至于生活智慧。例如,在建构交易策略过程,他强调「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他说「靠实验才能证明其存在,靠逻辑才能抓到其运作的方式」;他的决策过程融入「以终为始」的风格,他说「如果这么做,你希望会有什么结果?如果这么做,你认为会有什么结果?」;他对市场看法与索罗斯的市场反射理论思维相近,他说「别人的参与会影响结果和报酬,很难计算机率值」;而提到为什么要进入赌场与股市,他说「压根没想过要靠它赚大钱,而是想完成一件人们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我带着游戏的心情,享受成功快乐」。

  更可贵的是,虽然索普是数学家,却能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评析半个世纪间重要金融事件的来龙去脉,包含一九八七年股灾、长期资本管理(LTCM)事件、金融海啸,乃至评论高频交易、指数投资、市场理性,与代理问题,均有独到看法;并对所有人提出简单的财富管理建议,因此本书也有益于需要理财的每一个人。

  索普就像一条关键的线索,谱出了他与夏侬、布莱克、巴菲特到朱利安尼之间的恩怨情仇;因此,本书也可说是以口述历史方式,完成近代交易演进史的重要拼图。

  我常觉得,台湾交易界缺少两只脚,一个是资讯界的助力,另一个是学术界的助力。国际许多杰出交易者(如索普、西蒙斯、塔雷伯等人)与其团队,具备相当高的学术研究能量,可惜台湾的财金学术界,被隔绝在学术高墙之内;同时,交易也需要资讯战力(索普的交易,也得利于资讯界先驱夏侬的协助与资讯工具的开发),台湾有全球顶尖资讯人才,但较少在金融业深耕。近年来,我透过程式交易的推广,即希望能引导台湾交易界运用学术界与资讯界的能量。

  阅读本书,可以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因此我极力推荐。

文/姜林杰祐(高雄科技大学金融资讯系所教授)

推荐序3

照亮赌城、华尔街的璀璨之星


  电影《决胜二十一点》中描述一群麻省理工师生,如何以以科学化方式计算二十一点 (Blackjack)在发牌过程中玩家获胜的机率,他们策略性的在赌城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的牌桌中游走,逆势减码、顺势加码(称作凯利的致富公式),大获全胜,导致赌城改变二十一点的游戏规则。真实故事幕后后的主角,正是本书的作者索普博士,二十一点算牌的发明者。他在一九六二年出版了《战胜庄家》(Beat the Dealer),立刻成为畅销书,影响了今日众所周知的PIMCO债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

  索普原先志在物理,后来成为数学家,与资讯理论(information theory)大师,MIT的夏侬教授在着名的Multi-media Lab中合作完成世界第一套穿戴式装置,后来自学财经知识后,辗转进入金融领域。一九六五年转战「地表最伟大的赌场--华尔街」,掀起了另一出高潮迭起的好戏,与在赌城的情节相较,胜之不及,像是发现致富的选择权公平计价方式,公司遭到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R. Giuliani,时任检察官,现任美国总统川普的律师)的搜索与起诉,另一位纽约前市长彭博(M. Bloomberg,金融资讯供应商)的发迹,预见庞氏骗局等对手戏等等,俨然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现代启示录,书中内容满满的实务案例,刻画十分鲜明。

  在拜读此书及原文后,领会到索普写作风格深入浅出,巧妙的将「金融」与「科技」搭配得天衣无缝,并且旁征博引,立论明确,十分引人入胜。笔者除了景仰索普在交易与风险管理的成就之外,他历年来持续在《维蒙》(Wilmott)杂志上发表文章与专栏,正是笔者当年就读博士班时,感到最丰富、有趣的内容,如今重温,不亦悦乎。

  「打败大盘」是许多交易者的梦想。索普以逆向「效率市场假说」的操盘经历,精确估算出衍生品的正确价格,採配对交易的方式,率先探索出「绝对报酬」的康庄大道,成为避险或量化基金的原型。用今日的术语说明,在风险可控的状态下,以大数据探勘交易资料,深度使用电脑算力,挖掘出统计套利、风险中性等交易策略,极大化获利的可能性,并执行自动化交易。在一九七四、一九九八两次金融海啸中,索普成立的投资公司不但全身而退,还绩效卓着,胜出后来以量化投资见长的超级明星公司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当中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因达到财富自由,索普在二○○二年决定要结束公司,享受人生。难以想像的是,运营这家持续打败大盘的公司,最终仅需六人。引用索普自己的话「投资人根本没有好好算过」,他的量化投资策略虽迥异于巴菲特的价值型投资风格,但他们对于市场相对性的基调与眼光确是一致。

  做为一位充满理性的交易者,索普对自己的生活有着令人歆羡的智慧——热爱生命与价值。他除了为人谦逊、追求社会公义,厉行慈善之外,不吝于提出建言,倡议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永续发展。对政策制定者(如年金、税制),对高校的经营者(如募款、招聘一流人才)等等,都以自身在加州大学系统的教学与捐款的经验,做为逆境中的一盏明灯。

  要为这样一位世界级大师自传的中文版写序,诚惶诚恐自不待言。犹如学生要替老师的书写序,不尽「合理」,唯一的「合情」之处乃在于向广大的华文读者推荐一本「璀璨之星」,因此抱着抛砖引玉的心情,相信您在阅后一定也有很高的机率会获得启发,在脑海深处回盪许久。
 
文/韩传祥(清华大学计量财务金融学系副教授/台湾金融工程师暨操盘手协会理事长/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顾问)

推荐序4

大道至简的中庸之道


  很荣幸能为索普的自传中文版写序,索普这位传奇数学家绝对是我最欣赏的交易大师前三名。本书书名一开始就吸引我《他是赌神,更是股神》。我直接想到几个大家争议已久的问题:

  「金融交易是不是赌博?」「投资与投机是否一样?」

  大概大部分财经专家或教授答案都是否定。金融交易可根据财务模型或定价理论、价格变动,是个随机过程,可以相当复杂;而传统博弈大概只有胜率(win rate)与赔率(odds ),用简单机率模型就可分析解释。然而看完本书,你会发现索普并不侷限于传统观念。从早期质疑「赌场是否无懈可击?」大部分人答案是「没有人可以击败赌场」,这反而更坚定索普挑战赌场的决心。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 「二十一点赌局必胜玩法」(A Favorable Strategy For Twenty-one),索普一开始研究的是轮盘。其研发出可实际运用于轮盘赌局的计算设备,并在实战中获得成功。这应该是人类史上第一个穿戴式IoT设备,而索普也颠覆大家认知,证明赌场并非无懈可击!

  读完本书我有相当大的震撼与共鸣。我非财务科班出身,原本主修在密码学(cryptography)与资讯理论(information theory),却也误打误撞进入金融交易。当初我只跟大部分人一样想靠着随兴买卖获利,却想不到一买一卖之间竟有这么多有趣议题可以研究,尤其是资金管理。

  索普大部分的工作跟凯利法则有关,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凯利法则,就被这神奇的公式所吸引,天真的以为这就是获利圣盃,当然不是!凯利法则是赌局上的最佳化,其先天假设除了固定胜率与赔率外,资金还必须可无限分割,赌局可重复无限多次,然而这些假设在金融交易上并非如此。因此,如何填补交易与赌局之间的鸿沟差异一直是我这几年的研究重点之一,幸运的是,这跟我原本主修的资讯理论竟有密切的关连。尽管如此,凯利法则确实为金融交易的资金管理开启一条崭新道路。

  索普是第一个将凯利法则发扬光大的人,其经典着作《战胜庄家》便是基于凯利法则下的算牌策略,其后更拍成电影《决胜二十一点》。而交易与赌局是否雷同? 本书英文名《A Man for All Market》已经给了答案。即使交易与赌局有本质上的相似与差异,但整体处理手法都是一致的。索普不仅在赌局上获得突破性的理论与实务上的成功,其在金融交易所创立的爱德华索普联合(Edward Thorp Associates)资产管理公司更有辉煌的绩效纪录。索普如何从拉斯维加斯走向华尔街并且获得巨大成功,这些事蹟在本书皆有叙述。如果说凯利法则是赌局与交易的理论基石,索普无疑是将其发扬光大的作手。没有索普,或许我们还不知凯利法则如何运用于实际赌局,更别说金融交易。 索普无疑是最早期的计量交易员,称其为计量交易之父一点也不为过。有兴趣的读者也可参考其过去着作《战胜市场》。

  研究交易已过十个年头,林林总总接触到很多理论与公式,其实最后都离不开中国几句成语。

  首先是「大道至简」。不论是交易或是赌局,资金管理至为重要,这也是凯利法则的概念。任何有不确定性(uncertainty)存在的事件,我们必须衡量其报酬与风险,做出最适当的筹码配置。过与不及都不好,这便是中国人说的「中庸之道」。然而,时也命也运也,即使精确掌握资金管理技术,也无法保证绝对获利。人必须学会看开与放开,有多少实力做多少事,不要强求。中国人还说天时地利人和,读完本书我更能感受此道理。

  一九五六年约翰‧凯利二世(John Kelly, Jr.)提出凯利方程式,一九六○年代计算机开始普及,索普才可将其理论作具体的模拟计算,此为天时;当时赌场风行轮盘与二十一点赌局,大家都认为赌场无懈可击,才激发索普挑战赌场的决心,并获得金主提供资金实验,此为地利;遇到资讯理论之父夏侬,与其共同研究二十一点赌局,并协助其发表成果,此为人和。

  索普的成功,我想三者缺一不可。过了将近六十个年头,到了二○一八年,电脑资讯变得更为发达,AI科技无所不在,此为现在的天时;全球金融商品众多,金融市场早已为日不落市场,赌球赌马各种不确定性事件透过网路皆能赌,此为地利。再加上资讯如此流通,各种知识学习或与大师接触机会随手可得,此为人和。与索普当时环境相比,此时似乎更有机会出现划时代的交易人物!

  索普已经八十五岁,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等几位代表性的交易大师也都不年轻,我一直很期待华人世界出现一个代表性的交易大师!华人在投资(或投机)教育这块确实不如西方社会来的开放,大概是受限于传统儒家思想,劝人脚踏实地不要投机取巧所致。看看成语「十赌九输」,便知「赌」这个字在华人世界有多负面。读完本书,我想读者更能了解整个资讯、博弈、金融的发展历史与彼此关联。「赌」并不是坏事,投资(或投机)也绝对有理,我们的教育不该避之唯恐不及,最大的风险是「不尝试任何风险」。我们该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完整训练风险意识与数理逻辑,这才是投资理财该导向的正确道路。

文/吴牧恩(台北科技大学资讯与财金管理系助理教授/币图志财经部落客 牧清华)

译者序

他改变赌场,改变华尔街,改变金融世界,最终反璞归真


  约莫十年前,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同窗好友推荐我一本书:《天才数学家的秘密赌局》。好友知道当年我在美唸数理统计时,花了不少时间在计量投资和财务工程上,因此特别推荐我看这本书,尤其提到如果我要走计量的路子,书中的主角应该是很好的学习对象。书中描写天才数学家克劳蒂‧夏侬(Claude Shannon)和物理学家约翰‧凯利二世(John Kelly, Jr.)的故事,他们两人合作发展出来的「凯利公式」,重新诠释了衡量投资风险下的实务投资方法。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的爱德华‧索普教授加入夏侬,拿真金白银实践「凯利公式」,并获得不小的成功。

  笔者十多年前在美求学时,计量数学应用在投资上是当时华尔街的显学。尽管经历过多次金融危机、网路泡沫,利率跌到谷底后再回升,股票和债券市场都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洗牌。然而,当时的原物料价格正在上扬,油价站上每桶五十美元(二○○五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数量化模型将一个个投资工具、抵押证券、连结商品打包后销售。当时身边的同学毕业后第一志愿十之八九是避险基金的交易员。我当时也大受激励,选课方向也朝向财务数学、作业研究(Operating Research)、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甚至回到数学系大学部,从基础数学原理开始学起。这对商学院背景的我来说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图书馆成为我最常待的地方。不过,当时的我倒是十分乐在其中。

  多年后的今天,当年一心一意要成为「火箭科学家」的我终究没能如愿成为计量投资的高手。这领域高度要求数学、电脑程式以及物理学的基础,实非接受商学院训练的我能够长期胜任。在经历过一段不算长的避险基金交易洗礼后,我甘心回到熟悉的资产管理领域。不过,也由于这段人生意外的起伏,今天的我得以不同于传统基本面、技术面的角度,用一些计量方法,看到投资管理的另一面向。像是Smart Beta、因子分析、槓桿套利等。面对许多花俏的投资商品也能够用计量方式一一拆解出来。在当今计量在投资领域已是不可或缺的氛围中,算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书中的夏侬、凯利、索普,似乎对我这个不成功的计量经历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因此,当《商业周刊》希望我为索普的自传为译作序,我自然一口答应。

  本书和索普过去的着作:《战胜庄家》和《战胜市场》(和希恩‧卡索夫合着)不太相同。这两本着作本来只是索普本身的数学实证心得,但利之所驱之下,市场追捧有之,歌功颂德有之,嗤之以鼻亦有之。索普被誉为神童、天才、计量投资先驱,大都是以其表面成就来评价,本人的形象反而变得模煳。而这本《他是赌神,也是股神》让我们得以一窥索普这个活生生的人:他怎么成长?怎么思考?如何进入赌场、转向华尔街?又为什么离开?怎么面对一次次的人生关卡,大起大落?他的投资风格和华伦‧巴菲特截然不同,却又是波克夏的长期投资人;当布莱克—休斯(Black-Sholes)选择权定价模式受到学术界和华尔街赞叹时,索普早已应用同样的观念,在市场上赚得钵盈盆满(天晓得原来这个公式的出现,居然也有「战胜市场」的影子,或许他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二○○八年世纪大骗局马多夫案,导致一千三百多位富商巨贾受害,但其实早在一九九一年索普便察觉他在诈骗;今天一举一动皆动见观瞻的「债券天王」比尔‧葛洛斯,当年居然也受到《战胜庄家》的影响,起而效尤在拉斯维加斯进行算牌实验,并且影响他的一生。

  与其说索普是现代赌场和计量投资的先驱,不如说他是一位走出象牙塔的数学家。数学、赌博、投资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他的一生充分显现。他的专注和坚持,是数学天分以外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他拥有超强的记忆能力,除了表现在幼年和杂货店老板比赛记帐,赚得一些零食之外,后来也帮助他判别每日股市上涨下跌的原因,有哪些是新闻炒作,哪些基于事实(见第一章)。这样的专注曾经让他闯下大祸,用苯胺红把后院池塘和住家附近游泳池全部染成红色;用硝酸甘油差点炸掉自己的手(见第二章)。他进入二十一点和轮盘的世界,是基于对机率论和物理学的认知,当所有人认为赢不了庄家,赌博只是为了娱乐时,索普坚持理论在实务上可以获得验证。算牌法、穿戴电脑是专注实现验证的工具(见第八、九章);和「曼尼」、夏侬的合作是手段;被人下药、车被破坏,甚至危及性命则是所承受的风险(见第十章)。一般人看到的是二十一点算牌大获成功,赚了大钱(在此之前,谁相信连洗牌都可能不是随机的,可以用数学方式算出制胜法则?),穿戴式电脑算轮盘号码神奇到不行(但最终没有靠它赚钱)。但对索普来说,它们都是经由实验—试误—修正,最后成功地验证了理论。同样的想法,当他离开赌城,进入华尔街时,看到的现象是:多数人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不可预期的,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了所有的资讯。本益比(P/E,索普比较喜欢用倒数「盈利率」)、市价/净值比(P/B)、公司市值等分析方法在当时备受质疑和批评(见第十九章)。可是在索普的「市场中立」策略之下,现股和可转换公司债、认股权证之间的套利空间变得十分巨大;当时期货选择权市场刚开始发展,价格由缺乏效率的市场决定,偏离应有的理论价格,索普也靠着自行发展的理论模型大发套利财。也因此,他对市场没有效率这件事坚信不疑,经由普林斯顿新港合伙(PNP)这个工具,用真金白银再一次验证了市场效率假说可能不成立。索普对于理论的专注和坚持再次获得验证。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索普对人生的豁达及积极回馈的心。或许是来自并不完整的家庭,贫穷和孤独一直伴随着他。当他在二十一点大获全胜,甚至改变了赌场经营模式后,他大可用算牌法去赚钱,财富唾手可得。但他宁可将目光放在更大的市场,成立避险基金的目的,主要只为了挑战新知和验证学术理论(见第十一章)。他的套利靠的是公式和电脑运算的反覆试验,而不是靠胆识押注。当一九八七年因联邦调查局搜查(见第十六章)被迫收摊,索普也没有寻求募集新资金,力求东山再起。而是以极小的规模,继续其理论验证之旅。进入二○○○年后,索普回到母校,用投资赚来的钱赞助数学系讲座教授,目的还是数学研究(而不是投资赚钱);为了维持美国高新技术的领先地位,他投资干细胞研究,用六十倍槓桿的方式说服了比尔‧葛洛斯捐出一千万美元,顺利取得六亿美元的国家研究经费(见第二十八章)。他的世界里,「赚钱」似乎只是完成人生目标当中必要的一环,对比多数人是以此为一生的职志,实在有很大的区别。我想区别在于,他的专注与坚持,从一开始就没有瞄准「赚钱」这件事上。

  我们看到一位改变了赌场,改变了华尔街,改变了金融世界,最终反璞归真的人。

  本书对笔者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是:「生命中重要的是你做过的事,如何做到,花的时间是否值得,以及分享。」(见第六章)

  本书翻译挑战不小,字里行间往往需要回溯一九六○年代美国社会的人物和事件,虽力求反映原意,惟能力所及,疏漏难免,尚祈各方先进指正。若有语意不明或错误之处,应为译笔之误,无损原着之完整。

  最后,容笔者用一点篇幅,向这位当代计量大师致上无比的敬意!
 
文/唐祖荫

图书试读

【摘录1】第5章_征服二十一点

◎用IBM704跑二十一点套利程式

即使工作十分忙碌,我仍持续找时间利用IBM704执行二十一点套利的程式,测试并修正程式码。704是最早的电子计算大型主机之一,是由IBM开发出来的,后来陆续开发一系列功能强大的工具。在当时,使用者要把指令打在一张大小类似一美元纸钞的打孔纸上,每张纸有八十行,每行有十个椭圆形的记号。使用时一次插入一张卡,在上面键入指令,就像用打字机一样。每次机器读取一行资料,然后再读下一行。每一行不同位置的孔代表不同字母、数字或符号。

我通常会把一大叠打好孔的卡纸,用橡皮筋捆起来,放在电脑中心的特定箱子里,中心里会有人收集并送到IBM704主机去读取,每次要等上好几天才会有结果。因为MIT的电脑主机同时分享给新英格兰地区三十所大学共用〔像是艾姆赫斯特(Amherst)大学、波士顿学院、布兰迪斯(Brandeis)大学等〕。

当我越熟悉程式语言,工作进度就越快。我把问题分成几个段落,分别写好电脑程式或子程式。每次我测试或修正某一段落,同时也会检查其他段落。随着时间过去,我陆续完成一段又一段的程式。到了一九六○年初,我将所有程式集合起来,同时跑出结果。第一个结果显示赌场的优势,如果一般玩家不做任何记牌的动作,赌场优势是○‧二一%,不论何时开始进场赌都一样。一旦玩家开始算牌,不用多久优势就会出现。不过,IBM704无法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执行所有我需要的计算,在一些地方我还是用概略的方式估计。这样出来的结果会有一点保守,意思是在实战中,玩家的优势比我计算的还要高。

当电脑的功能提升,我估算的地方就越来越少。二十年后,到了一九八○年左右,电脑已经可以完全计算一副牌在二十一点规则下的最终结果,我在《战胜庄家》一书中写过,玩家的优势是○‧一三%。玩家只要採取我的策略,一直做下去,即使没有记牌,优势也会存在。然而我的方法最大的功用在于我不只分析一副牌,还包括任何形式组成的牌。我能研究出任何牌在赌局中的影响。

◎根据发牌的变化设计赢家策略

接下来我给电脑下其他特殊的指令,分析如果没有四张A的情形下,庄家和玩家的优势变化。和完整一副牌的结果比较,我就能知道A这张牌在赌局中的效果。一如过去,几天后我从一箱打孔卡中拿出我厚厚一叠的计算结果(我都是用这种方式来计算赌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我心中对“运气”的迷思。我一直认为,在赌场和股市这样充满变数的地方,运气成分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天才数学家”这个标签,立刻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智慧、逻辑和计算。从拉斯维加斯的繁华赌城,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这跨越了不同世界的挑战,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掌握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数学家是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在现实世界中屡战屡胜的武器。他是否拥有某种非凡的洞察力,能够从纷繁的数据中提取出关键信息?他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是冰冷的理性计算,还是融入了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风险、财富和人生”这几个关键词,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我渴望通过这本书,了解真正的风险是什么,如何与之共舞,如何利用它来创造财富,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不迷失人生的方向。这本书,仿佛是一本关于如何驾驭不确定性,创造非凡人生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和名字就已经抓住了我的眼球,特别是“赌神,更是股神”这个称号,让我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那些在极端压力下依然能保持冷静、做出精准判断的人充满了敬佩,而这位“天才数学家”似乎正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从赌城到华尔街,这跨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领域,却都被他游刃有余地征服,这其中的故事该有多么精彩?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个画面:灯光璀璨的赌场里,他如何凭借数学天赋洞悉概率,赢得无数筹码;又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华尔街,用同样的逻辑和智慧,在数字的洪流中捕捉财富的脉络。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成功学,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在常人看来遥不可及的领域,了解那些在数字背后隐藏的惊人规律。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风险”的探讨,毕竟,无论是赌桌还是股市,风险总是如影随形。他如何看待风险?又是如何化解风险?这或许是这本书最能触动我,也最值得我学习的部分。一个将数学的严谨与人生的智慧融为一体的天才,他的第一手告白,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种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这不仅仅是因为“股神”这个头衔所带来的光环,更在于“数学家”这个标签,它在我心中勾勒出一个理性、严谨,甚至有些孤傲的形象。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最朴素的逻辑之中,而数学正是这最朴素、最普适的逻辑载体。将数学应用于赌场和股市,这本身就充满了令人着迷的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数学家是如何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化为他在赌桌上和华尔街上的制胜法宝的。他是否拥有某种独特的视角,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模式?他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是纯粹的理性计算,还是融入了对人性的洞察?“风险、财富和人生”这几个关键词,也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理解和管理风险的深刻见解,如何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人生的棋局中做出最优的博弈。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成功者的故事,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智慧去面对生活挑战的指南。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他是赌神,更是股神:从赌城连赢到华尔街的天才数学家,关于风险、财富和人生的第一手告白》这个书名时,我的内心就燃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对那些在看似混乱和充满偶然性的领域,却能凭借某种深层逻辑找到规律的人,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赌博和股票市场,恰恰是这种领域最极端的代表。一个数学家,如何能将严谨的数学原理,巧妙地应用到这些充满人性和情绪的战场上?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切入点。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他不仅仅是在计算概率,更是在理解人性,理解市场的脉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他独特的思考方式,他是如何在数据和概率的迷宫中,找到通往财富的捷径。而“风险、财富和人生”这几个关键词,则预示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我希望能够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关于如何认识和管理风险的深刻启示,理解财富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仅仅是一本励志的书,更像是一次智慧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像一颗璀璨的宝石,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驾驭复杂系统、并在其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物深感好奇,尤其是当这个人物还将数学的逻辑思维带入其中时,更是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从赌场的纸醉金迷到华尔街的金融风云,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舞台,都上演着无数的财富传奇和风险博弈。而这位“天才数学家”,竟然能在两者之间纵横捭阖,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冷静、敏锐,能够洞察一切的形象,他不是依靠运气,而是依靠智慧和计算。我非常好奇,他是否拥有某种独特的“数学直觉”,能够提前感知市场的动向,或者在赌局中识别出最佳的时机?更重要的是,书中关于“风险”的探讨,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讲述一个成功者的经历。在任何领域,对风险的理解和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渴望从他的“第一手告白”中,学习如何看待风险,如何评估风险,以及如何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那个最微妙的平衡点。这不仅是对金融和博弈的理解,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