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前期君主‧宰相与政局

南宋前期君主‧宰相与政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透澈分析,宋高宗、宋孝宗年间八位宰相,
  杜充、沈该、陈康伯、叶颙、魏杞、陈俊卿、王淮、周必大,
  精辟剖析南宋前期历史与政局。

  1127-1189

  ▍透澈分析宋高宗、宋孝宗年间八位宰相,精辟剖析南宋前期历史与政局。

  宋高宗是南宋的开创者,于北宋遭亡之际,创造中兴事业,延续宋代香火。然而在位三十六年之间,所任用的十五位宰相,竟有七位属于奸佞之辈。外有强邻虎视,内则盗贼蠡起,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却能在风雨飘摇之际,逐渐稳定政局。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尤其干道、淳熙年间,更是南宋的全盛时代,号称「小元祐」,孝宗任用的宰相多达十七位,绝大多数都是贤臣,悉心辅佐孝宗成就南宋的干淳盛世。

  本书共计十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案研究篇」,共六章,分别是:杜充与沈该、陈康伯、叶颙与魏杞、陈俊卿、王淮、周必大,讨论从宋高宗到宋孝宗所任用的八位宰相。第二部分计四章,分别探讨四大主题:宋孝宗的继立与皇子教育、宋高宗与宰相、宋孝宗与宰相、南宋宰相与军事。全书主题围绕着南宋前期君主与宰相,是一本研究南宋前期历史及政局的极重要专书。

本书特色    

  1.透澈分析南宋前期八位宰相,杜充、沈该、陈康伯、叶颙、魏杞、陈俊卿、王淮、周必大。
  2.精辟剖析宋高宗、宋孝宗的性格作风与用人任相之关系,深度探讨南宋前期皇子教育及宰相与军事等面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明


  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先后任职救国团辅导员、幼狮文化编辑、万能科技大学讲师、实践大学讲师,目前为实践大学博雅学部专任副教授兼人文一组召集人。

  钻研南宋宰相多年,博士论文即以〈南宋宰相群体之研究〉为题,并先后发表多篇南宋宰相之相关论文。
 

图书目录

出版心语
序论

【第一部分 个案研究篇──个案与政局】
第一章 杜充与沈该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杜充的生平
第三节 沈该的生平
第四节 杜、沈与宋高宗的关系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陈康伯与南宋初期政局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陈康伯的仕途概述
第三节 陈康伯的事功与政局的关系
第四节 陈康伯与高、孝二宗的关系
第五节 陈康伯的行事风格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叶颙与魏杞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叶颙‧魏杞的早年事蹟
第三节 叶颙‧魏杞拜相原因
第四节 叶颙‧魏杞的相业
第五节 叶颙‧魏杞的罢相
第六节 二相罢后处置状况
第七节 结语

第四章 陈俊卿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身世与仕宦
第三节 政绩
第四节 思想言论
第五节 仕宦风格及其他
第六节 君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宋孝宗及其宰相王淮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王淮的仕宦与政绩
第三节 君臣之间与淳熙政局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周必大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生平与仕宦
第三节 社会经济方面相关作为
第四节 军事干略
第五节 结语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篇】
第七章 宋孝宗的继立与皇子教育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宋孝宗的入宫
第三节 皇子教育制度的实施
第四节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第五节 皇子教授与孝宗朝政局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宋高宗与宰相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生平大事
第三节 性格与风格
第四节 高宗任相
第五节 结语

第九章 宋孝宗与宰相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孝宗性格与政治作为
第三节 任人与用相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南宋宰相的军事才略与军事绩效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南宋宰相之军事才略
第三节 南宋宰相担任的军职
第四节 结语

征引书目

图书序言

序论

  笔者从高中开始便与历史结下缘分,起初爱上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大唐演义》、《东周列国志》等等。对于小说中的各色人物极为着迷,因此投考大学时便以各校历史系为首选。其实那只是对历史的憧憬与无知,入学之后接触真正的历史,方知历史与历史小说截然不同,开始时相当不能适应,调整心态后,逐渐体会历史当中诸多乐趣,从此便栽进「史学」这个领域中。回首前尘,一晃便是四十年的岁月,从历史系的学生蜕变而成教授历史的大学教师。

  回顾大三便对中国历代宰相制度产生兴趣,也逐渐了解相权与君权有互为消长的关系,而随着时代发展,君权日强相权日弱。降至宋代却出现不同于大趋势的异常现象。北宋前期相权遭到分割,而北宋晚期分割的相权反而有回流的趋势。南宋朝权相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引发极大兴趣。当时曾经请教系上教授,得到的答覆却相当含煳,无法满足好奇心。于是硕士论文便以南宋高宗宰相为主题。

  经过多年浸淫,大致得到解答,而对南宋朝的宰相仍抱持高度兴趣。其后博士论文便是《南宋宰相群体之研究》,对于相权的问题虽亦有所着墨,而相权问题只是整部着作的一小部分,转而对于担任宰相的「人」产生更大兴趣。因此这些年来研究重点便是以「人」的本身为主体。这本专书便是笔者多年来以南宋前期君主与宰相为主题的研究成果。本书共计十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案研究篇,共六章,分别是:杜充与沈该、陈康伯、叶颙与魏杞、陈俊卿、王淮、周必大。第二部分计四章,宋孝宗的继立与皇子教育、宋高宗与宰相、宋孝宗与宰相、南宋宰相军事。

  个案研究篇的部分:

  第一章〈杜充与沈该〉,此二人分别为高宗初期及晚期的宰相。杜充,任期自建炎三年闰八月至四年二月降金为止,不过半年,且几乎都在前线督导将领对抗金人。沈该,绍兴二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九年六月担任宰相,任期三年一月,二相一前一后看似毫无关联,两人都是反面人物,前者为叛相,后者是奸相。从史料看来,两人皆无甚才具,却都位极人臣。以此二人突显高宗的用人问题。高宗是南宋朝的开创者,照理用人施政均应有一番作为,然而所用十五位宰相却有一半属于奸佞者流,贤与不肖参半,名为中兴,实无中兴气象,其用人不当应系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陈康伯〉,是高宗晚期至孝宗初年的宰相。首任自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九月至孝宗隆兴元年十二月。隆兴二年八月,因情势危急,临危受命再任宰相,至干道元年正月薨。陈康伯系中流砥柱的佐国重臣,尤其在绍兴三十一年金朝大军压境之时,若非陈康伯坚持抗金,恐怕南宋人民已成为亡国奴了,因此他有大功于南宋政权。孝宗继立仍加以重用。而他于病笃之际,仍奉命入朝,尽心国事,化解危机,直到油尽灯枯,死而后已。

  第三章〈叶颙与魏杞〉,是南宋孝宗前期的两位宰相,两人的任期均为干道二年十二月至干道三年十一月(一一六六~一一六七),同日拜相与罢相,任期虽短,而能同心辅国,有为有守,各自有一定的贡献。

  第四章〈陈俊卿〉,任期自孝宗干道四年十月至干道六年五月,拜相不过一年七月。他也是孝宗在皇子时期的教授,其拜相「正色危论」,以「用人为己任」,极为留心时政。为人刚正不阿,正色立言,嫉恶如仇,有人才必荐而用之,遇奸邪务去而快之。惜与另一位宰相虞允文意见不同而去位。

  第五章〈王淮〉,自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八月至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五月罢左丞相,任期六年,比起孝宗朝宰相多不久任,可谓异数。据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里的解释,王淮受到重用系出于高宗的提拔,他的拜相又因为孝宗的国家政策从积极转趋保守。关乎此,文中有许多讨论。他的作为也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

  第六章〈周必大〉,自孝宗淳熙十四年二月至十六年五月,任期二年三月。为一杰出的学者兼政治家,有《文忠集》二百卷传世。他在政治、用人等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在社会经济与军事方面也多有建议,颇有可观。

  专题讨论篇的部分:

  第七章〈宋孝宗的继立与皇子教育〉,孝宗原名伯琮,本为太祖七世孙,因高宗的唯一子嗣死亡,才有机会入宫,而与伯玖先后成为高宗养子。他身处宫中,小心翼翼,凭借长期对高宗的顺从,对教授的尊敬,自己的勤奋向学,高度的自制能力,以及成年之后的优异表现,终于在绍兴三十二年六月登基,而成就其一代英主的事业。于皇子期间自绍兴五年起,接受长达二十余年的教育,历经多位教授潜移默化,终于成为南宋最贤明的君主。本文探讨主题即为皇子教育的内容、师资、教授名称,以及孝宗接受教育的过程。即位后对教授们的重用。

  第八章〈宋高宗与宰相〉,本书对于任用宰相的君主也加以研究。高宗于北宋灭亡之际自立为帝,建立南宋政权,延续宋代香火,而与金朝对峙。虽然建国之初基础脆弱,外有强邻虎视,内则盗贼蠡起、变乱频仍,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当此风雨飘摇之际,政局逐渐稳定而坐拥半壁江山。高宗一生,在用人行政上犯下许多严重错误,但仍有其长处。本文就其用人性格等面向加以探讨。

  第九章〈宋孝宗与宰相〉,孝宗是南宋第二代君主,也是南宋朝最有积极作为、最为贤能的皇帝。虽然北伐失利,其恢复故土的雄心壮志仍旧炽烈,从其言行纪录随处可见。孝宗在治国、处事、用人、任相各方面,都比高宗强得多。尤其用人部分远较高宗理性。唯就整体观察,仍有缺失与侷限。本文主轴即在探讨孝宗的性格作风,及其统治期间如何用人任相。
第十章〈南宋宰相与军事〉,南宋宰相之中不乏于军事方面表现极为杰出者,或于拜相前,或于任相后。亦有虽掌兵符却怠忽职守,甚至背叛降敌者。而本文所谓军事才略包含三种类型:一、实际在战场上指挥军队与敌军作战,绩效卓着者。二、虽未上过战场仍娴熟军务,其思想或实际推展军事建设方面颇有见地与建树者,或推动军事变革,影响军政,无论好坏功过者。三、提出军事战略,指导战场指挥官使能克敌制胜;或节制诸将而领导无方致溃败者。本文就此三种类型加以探讨。

  这十章不论是个案或是专题研究,大都是以南宋前期宰相为核心。前六篇系依照宰相任期的时间顺序编排,专题篇则否。
笔者打算将南宋六十五位宰相,逐一作个案研究,未来或者写一本以宰相为主轴的南宋政治发展史。这个宿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达成。

  感谢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让本书得以出版,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实践大学博雅学部专任副教授 王明 谨识
一○七年一月四日于教师研究室

图书试读

第一章 杜充与沈该
 
第一节 前言
 
杜充与沈该都是宋高宗时代的宰相。杜充任期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AD,以下标示西元年代,不再註明「AD」二字)闰八月十三日至四年(一一三○)二月二十二日(六个月)(按:充降金虽然在建炎四年二月之前,但正式免职仍在二月二十六日),是高宗初年的宰相;沈该任期自绍兴二十六年(一一五六)五月二日至二十九年(一一五九)六月二十六日(三年一个月),是高宗晚期宰相。两人任相时间先后、长短、政局、影响力均差异甚大。表面上看来两者似乎毫无关联,但若深入了解,可知两人有相类之处。本文旨在研究这两位反面人物的生平事蹟,从而了解高宗之用人及相关作为。由此主题切入,相当值得玩味,或者有些另类的思考。
 
杜充是叛相,沈该亦属于奸佞者流,从史家对二人评价可知,二人皆无甚才具,却都位极人臣。高宗身为中兴之君,于北宋遭亡之际,创造中兴事业。不论用人施政,均应有过人之处。然在位三十六年之间,所任用之十五位宰相,竟有七位属于奸佞之辈,将近一半,令人对高宗的识人与任相,不免产生怀疑。
 
前述七位奸相分别是:黄潜善(任期:一年七月)、汪伯彦(任期:二月)、杜充(任期:六月)、秦桧(任期:十八年七月)、沈该(任期:三年一月)、万俟卨(任期:七月)、汤思退(任期:三年六月)。七人任期合计二十七年,亦即在高宗当政期间,其身边有奸相者达二十七年,占高宗朝三十六年中四分之三的时间,即使将所有宰相任期合计四十四年九月计算之,也占百分之六十二,仍然超过一半,而秦桧独相更长达十七年。在受到「奸臣」影响时间如此之长,恐怕难有清明的政治。
 
文中所谓七位奸相,何以言之?十五位宰相列入《宋史》姦臣传的有四人: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万俟卨。又据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五「考史」载:
 
建炎李纲去而潜善、伯彦相,绍兴赵鼎、张浚去而桧相,桧死其党万俟卨、汤思退迭为相。……然奸臣弄权之日多,阳淑消而阴慝长,危亡之証,所由来渐矣!
 
王氏将汤思退与其余四位奸相并列,而成为五奸相。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