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有三層結構,依照場所論來理解,
主體性中的自我關係、人我關係、天人關係是按照三方嚮而配置。
這三種方嚮彼此無法任意取代,卻仍然有相互呼應的關聯。
黃冠閔《感通與迴盪:唐君毅哲學論探》核心論題是唐君毅的感通概念,此一概念選擇考慮到「感通」是一個傳統詞匯,唐君毅有意識地取用此一概念連結上傳統思想資源,但又賦與它一些新的理解,帶入新的不同脈絡。
感通概念蘊含著動態曆程中的時間性與曆史性,一方麵符閤中國哲學「易」(包含《易經》、《易傳》)重視時與位的思想傳統,另一方麵也能夠結閤曆史與文化的思想特色,不受限在自然的層麵上。
本書《感通與迴盪》嘗試的方式是從批判論與觀念論的傳統略微挪移,結閤著二十世紀發展齣的現象學來審視感通論;本書也努力於探測這一哲學論述的理論效果,從 「迴盪」的角度來評估。迴盪,既是拉開瞭距離,此即觀點挪移所産生的距離,也是時間的差異,重新安置在當代的思想氛圍中來迴應。迴盪,也有一個來自音響上的效果,不是追求同聲相應,但是在異音變調中尋求一種呼應的可能,也試著重新調音,探索創造新調性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