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树木的诊断与治疗【增订版】:爱树、种树、养树、医树,请先读懂树的语言,了解树的心声(二版)

图解树木的诊断与治疗【增订版】:爱树、种树、养树、医树,请先读懂树的语言,了解树的心声(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树木病虫害防治
  • 园艺
  • 园林
  • 植物保护
  • 树木诊断
  • 树木治疗
  • 园艺疗法
  • 植物病理学
  • 树木养护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再版增订】堀大才教授2016年6月1~3日访台实录

  最权威的树木医生、日本树木医制度设计者 堀大才与专业树医岩谷美苗携手 第一手传授如何照顾树木!


  本书作者堀大才是日本权威树木医生,不只在东京农业大学、法政大学传授树木医学,更是日本「树木医」制度的设计者!他从事树木调查与树木健诊救治多年,他以深厚的专业知识,从树木的本位来思考如何对待树木,与树木对话。

  在本书中他以具体的实例来告诉读者,如何观察、解读树的肢体语言,破解许多对树木的误解:像是树根浮出地表、爬上花台,那是因为人车频繁通过让土壤变硬了或是根本没有给树根伸展空间……;树木要种越深越好?其实错误深植只会让树根腐烂……。

  在书中,作者提出许多判断树木是否生病的迹象,以及降低对树造成冲击的治疗方式,他倡言树木就和其他生物一样也有防卫和自癒的能力,而我们人类要做的,就是设法让树木做他想做的事,给他活力满满的支持,他将包容过去的伤,迎向全然的新生。

  这是一本带来全新的树木诊治观念与方法的护树教战手册,在元祖「树木医」的专业指导下,我们也可以让环境周遭的树木,得到专业的、自然的、被尊重的照顾!

  树不是用嘴巴,而是用树干、树根、枝叶在说话!
  ──看树型、外貌,你就知道它在说「好挤」、「我受伤了」,还是「这样最舒服」!


  光是观察树皮,从破裂痕迹的细小变化,可以知道它的生命史:细小的纵裂痕代表活力不足、生长缓慢;从枯枝开始发生的纵裂则可能是沟腐病或是遇到落雷;不规则凹凸的横向裂痕则有可能是天牛蛀食…,当发现树干横裂就要更小心树的健康与安危了,因为不仅树干折断的危险度提高,水分及养分的输送也会被阻断。

  很多人以为根部长得速度快的原因是环境好生长快,其实是土壤太干燥,树木只好把根伸得又深又远以吸取水分;而水太多也会造成树根缺氧,这时树根会往土层表面生长形成浮根,好取得足够的空气。

  叶子和小枝条越多,叶子的大小购大,代表整体树势越健康。当萌蘗及干生枝变多,代表树木健康亮起黄灯。如果树皮爬满苔藓、树根变成灰褐色,甚至树干突起、有蚂蚁筑巢、长出蕈菇等,则代表树木老化、生病、腐朽的征兆。

  作者告诉我们,树木会将过去所经历过的,全部刻印在自己身上,用身体来呈现。本书从树干、枝条、树根、年轮还有树型,告诉你如何看懂树木的伤老病痛、飒爽还是忧愁,仔细阅读树的身体语言和外貌,都能一览无遗。

  「蚂蚁会让木头腐烂?」「要修枝,树才会长得好?」
  「树木腐朽空洞的部位要削掉,才不会感染部位扩大?」


  树木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有着令人惊奇的生命力,只要让树做想做的事就会健康。

  许多人习惯一段时间修剪一下枝叶,希望树能因此长得更好,其实就像人的五跟脚趾各有用处,树木的每一片叶子也都是自己为了生存而长出的,没有一片是没有用处的;也因此树木被一次修剪掉很多叶子或是枝条,都是很大的伤害,高强度修枝时,都会让树木的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病原菌很容易从修枝的伤口入侵、扩散,进而开始腐朽,因此千万别以人类观点自以为是修枝、修叶,以为可以让树木生长得更好,绝大数的时候是帮倒忙。

  此外,树木也有自我防御能力。樱花树的叶子有蜜腺,就是为了吸引蚂蚁用的。樱花在春天必须大量光合作用累积养份让果实成熟,若这时候被吃的话树势会衰退,所以招徕蚂以担任守卫,防御其他害虫的攻击。

  少即是多的树木自然疗法

  动手术、打点滴、涂药包扎,都是值得商榷的:

  真相一,为树木动手术,好意削去腐朽去除被感染的部位,但绝大多数是把树木辛苦做出来防御壁也一併削掉,反而会让腐朽进一步的扩张。

  真相二,在树干上注射营养剂与药剂,对树木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因为树木为了防止病原菌从注射孔入侵,必须在注射口周围形成防御壁来将健康的部位与外界分隔,注射的营养剂也可能会被树木生成的防御层而被阻断,不但没帮到忙,还会让命已垂危的树木病情更加恶化。

  真相三,涂上防腐剂的作法,对树木体内的腐朽菌几乎没有效果,而且要让防腐剂渗透到木材中需要额外的压力,对活着的树木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此,涂上的防腐剂只能停留在患部表层,是没有办法渗入木材中杀死内部的真菌。

本书特色

  (一)首见专为树木着想的图解科普书!日本权威树医师亲授,让你从爱树、赏树到懂树,   进阶成为树木健康侦探
  如果说,「一沙一世界,那么一树就是一生态系!」日本权威树木医生堀大才累积多年的树木调查、树木诊断与治疗等专业实务经验,要替最容易被误解的沉默树木发声,本书以树木观点出发,辅以浅显易懂的活泼插图,说明树木奥妙的身体语言、树木的生长与生存策略,并倡导树木自然疗法观念,可说是巧妙地融合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昆虫学、树医学……,带领读者从赏树、爱树的旁观者,成为理解沉默树木的懂树知音,甚至成为树木养护天使、树木健康侦探。

  (二)惊醒爱树人!树下乘凉、造花台、行道铺面、园艺造景…,亲近树却成了害树举动!
  从没想过亲近大自然,竟会让树木凋零吧!其实关键就在于,我们不知道树木的生长需要给予适当的空间与距离,以埋在土壤中的树根为例,在树木旁造花台、铺设行道铺面、盖大楼、设栅栏、道路施工,甚至频繁的走进树下乘凉,不仅伤害树根,也会让根系附近的土壤被人为踏实,如此一来氧气和水分就难以渗入土壤。所以,创造树根可以自在伸展的空间,营造通气透水且富含土壤生物的松软土壤环境,就是最基本的爱树举动了。

  (三)倡导医树新思维!预防胜于治疗,启动树木自然疗癒能力才是王道
  台湾常见为树木动手术、打点滴、涂药包扎的医树行为,事实证明都有效性有待商榷。堪称现代树木医学之父的美国Alex shigo博士,提出的四道壁防御层理(CODIT,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Decay In Tree),强调树木具有抵抗疾病的自我防卫机制。树木受伤时,为了避免造成腐朽菌侵入树干或是主要枝条的灾情扩大,树木会产生保护层来封锁腐朽菌继续感染。不过重点是,树势强盛的树能快速产生强大的防御带,或是释放虫子讨厌的抗菌物质,但是活力低弱的树木,根本没有足够能量做出抵抗。因此,预防胜于治疗,启动树木自然疗癒能力才是医树的根本。

  (四)揭开树木的秘密!枝叶会自动掉落、叶会变黄变红、树皮会变甜、树木可泡水储存……
  你知道吗?当树木发现枝条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时,就会从枝条上回收二氧化碳以及矿物质,并阻挡水分和养分的运输,枝条的枯萎也会加速;落叶则是树木会形成分离叶柄跟枝条的离层这种特殊组织,让叶落更新成新树叶。树叶变黄是原本叶子中的叶绿素颜色消失,类胡萝卜素颜色出现而变黄;树叶变红则是叶子中的矿物质被叶子回收,剩下的胺基酸跟糖结合变成花色素苷而变红。树皮也会储存大量养分,尤其冬天的树皮会因为韧皮部储存大量糖分而变甜,所以动物也会以树皮为食。在木材场常会见到大水池用来储存木头,就是借由将木材泡在水中,来防止需氧的木材腐朽菌在木材上繁殖喔。

  (五)正确修剪新知!尊重并保留树木的根干枝叶,树木活得健康,人亲近树更安全
  会觉得修剪树木比较好都是人类的自以为是的行为,并不是树木所期望的。然而,在不得不修剪的情况之下,有更健康的修剪方法。新知一:清楚知道树木的伤口癒合和防御层的构筑位置来正确下刀;新知二:把树干直接拦腰截断对树木伤害最大,如果要降低树高,最好留有树干的三分之一粗的健康枝条,而且切除的位置要和留下来的枝条角度呈平行,伤口才会癒合得好;新知三:想要修剪得更美观,就要学会不会产生膨大的疏剪法,那就是修剪时不直接从中剪断,而是以平行分岔的方向修去主枝条,并且只留下分岔的侧枝。

  (六)帮树木搬家新趋势!全树冠移植、「断根+养根球=根回」、树不能种太深、支架记得移除
  移植对树木负担很大,因为移植前会将根及叶子切除,树木无法维持完整的生理机能,处在能量不足的状态,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也会下降。然而,只要谨慎做到「断根+养根球=根回」后,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再进行移植,就几乎不需要修枝来抑制水分蒸散,当留下越多枝条及叶子,就能够生产更多发根所必须的糖分等物质。所以,推广高存活率的移植法才能够让树木真正健康重生。另外,切记不能种太深,深处根系会吸收不到足够氧气而腐烂。而且,移植树干虽然需要有支柱协助固定,但千万不可以放置太久,这会让根系认为没有必要生长更多根系来维持平衡而导致根系生长趋缓,一旦支柱被撤除,就会很容易被强风吹倒。

名人推荐

  文鲁彬 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理事长
  朱慧芳 梧桐环境整合基金会执行长
  李有田 台湾都市林健康美化协会理事长
  吴仁邦 台湾护树协会理事长
  邱慧珠 福田树木保育基金会执行长
  亚 曼 台湾朴门永续发展协会理事长
  洪粹然 观树教育基金会执行长
  张育森 台湾大学园艺暨景观系教授兼系主任
  张丰年 台湾生态学会顾问
  黄裕星 林业试验所所长
 
树木的秘密语言:从根到叶的生命对话 一部深入探索树木生命周期、生态互动与健康维护的综合指南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跨越物种的界限,以全新的视角理解树木——这些地球上最古老、最沉默的生命体。我们不再将树木视为静止的背景,而是将其视为拥有复杂生理机能、精妙通讯网络和独特生命哲学的动态系统。本书聚焦于如何“解读”树木的信号,识别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和面临压力时所发出的微妙“语言”,从而实现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养护实践。 第一部分:倾听沉默的低语——树木的生理与感知世界 本部分将彻底颠覆传统园艺学对树木的认知,深入挖掘树木的内在运作机制。我们将探讨树木如何感知环境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利用化学信号、菌根网络进行跨物种通讯。 一、树木的感知系统:超越五感的环境侦测 树木并非没有感觉,它们的“感官”机制更为精细和宏大。我们将详细解析: 光合作用的艺术与光线的解读: 树木如何精确测算光照强度、光谱比例和日照时长,并据此调整叶片角度和叶绿素的合成。这不仅是能量获取的过程,更是对季节和天气趋势的预判。 根系的网络化感知: 深入研究根尖如何探测土壤中的水分梯度、养分浓度(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以及土壤的物理结构(密度、通气性)。特别关注根系对重力的感应和对机械刺激的反应(触觉的体现)。 气孔的呼吸哲学: 气孔开合的精密调控,如何平衡二氧化碳吸收与水分蒸腾之间的矛盾。这不是简单的开关,而是一种基于湿度、温度和内部激素水平的复杂决策过程。 二、树木的化学通讯:看不见的信号传递 树木之间的交流、对虫害的防御,主要依赖于复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预警系统: 当遭受昆虫啃食时,树木会释放特定的VOCs。我们将分类解析这些“求救信号”,以及周围健康的树木如何接收并提前启动防御机制(如单宁酸和树脂的产生)。 根系间的化学对话: 探讨根系分泌物(Exudates)在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中的作用,以及植物如何利用这些化学物质进行“领地标记”或吸引有益的共生菌群。 激素调控的内部语言: 深入了解生长素(Auxin)、赤霉素(Gibberellins)、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等内源激素如何作为“内部信使”,指挥树木的生长方向、休眠启动与压力应对。 第二部分:生命轨迹的解读——生长、衰老与适应性 理解一棵树的“历史”和“未来”,需要掌握其年轮之外的生命印记。 一、树木的“记忆”与环境烙印 年轮是记录气候的日历,但树木的记忆远不止于此。 应力木(Reaction Wood)的形成: 分析树木如何通过形成异常的木质部(拉力木或压力木)来应对风力、重力或倾斜,这是树木适应物理环境的“工程记录”。 疤痕的解读: 创伤愈合过程(Callus Formation)中的细胞行为,揭示了树木对物理损伤的修复策略和效率。不同形状的愈合组织代表了不同的损伤类型和树木的恢复力。 干旱与寒冷的生理存档: 研究在极端气候下,树木内部木质部薄壁细胞的密度变化和化学成分调整,这些都是长期环境压力的无声证明。 二、衰老的生物学:从繁盛到循环 衰老是生命必然阶段,但对于树木而言,其过程更为缓慢和策略性。 冠层结构的动态调整: 探讨老树如何进行“精简”——优先放弃部分枝条,将资源集中于核心的生存结构上。识别树冠衰退的早期迹象(如枝条变细、叶片变小)。 核心木的价值与衰败: 剖析树木中心(心材)的形成与腐朽过程。理解腐朽菌的种类和它们如何协同作用,以及树木如何通过“隔离”(Compartmentalization)来减缓腐朽的扩散,维持结构完整性。 生态位转变: 老树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转变,从主要的生产者过渡到为真菌、昆虫和小型动物提供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支柱”。 第三部分:健康维护的精细化管理——诊断与无损干预 本书的实践部分,旨在提供基于科学观察的、对树木干扰最小的养护技术。 一、非侵入性诊断技术导论 放弃传统的“拍打听音”或盲目钻孔,转向更先进的监测方法。 声波断层扫描(Acoustic Tomography): 解释如何利用声波在树木内部的传播速度差异,绘制出内部腐朽和空洞的三维图像,精确判断结构风险。 电阻抗谱(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讲解如何通过测量树木组织的水分和密度变化,评估树木的含水状态和活力指数,从而判断其是否处于脱水或病理状态。 树液流速监测: 介绍热传感器如何追踪树液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流动速度,这是评估树木水力系统健康状况的直接指标。 二、压力管理与环境优化 养树的最高境界是创造一个能让树木自我调控的环境。 水力平衡管理: 根据树种和季节性蒸腾需求,设计精确的灌溉方案,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的根部窒息或缺水造成的木质部栓塞。 土壤结构修复: 重点介绍如何通过深层曝气、有机物补充和微生物接种,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持水性,而不是简单地添加肥料。 根系保护的艺术: 在城市环境中,如何通过构建透水铺装和根系保护层,确保根系呼吸和扩张空间,避免机械伤害和土壤压实。 四、低干预性修复策略 对于结构性问题,应采取最小干预的修复思路。 修剪的哲学: 区分“造型修剪”、“安全修剪”与“生理性修剪”。强调每一刀修剪都是对树木通讯和能量分配的永久性改变,应极其谨慎。 支撑系统的选择与局限: 深入分析刚性支撑(Rigid Cabling)与柔性支撑(Flexible Tethering)的优缺点,以及何时应使用何种技术,以及如何监测支撑系统本身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病虫害的生态控制: 强调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和强化树木自身抗性,而非依赖广谱化学干预,维护土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书献给所有希望超越表层照料,与树木建立深层理解和长期共生关系的园艺师、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者以及每一位热爱自然的朋友。通过学习树木的语言,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它们的守护者,而非仅仅是管理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堀 大才(ほり たいさい


  1947年出生
  1970年日本大学农兽医学部林学科毕业
  NPO法人树木生态研究会代表理事

  曾任:日本制纸联合会林材部研究员、财团法人日本绿化中心主干事、树木医认证计画讲师、东京农业大学树木医学讲师、法政大学生命科学部植物医科学兼任讲师、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境内林保全相谈役(顾问)、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术动向研究中心専门调査员、树木医学会评议员・监事

  主要着作:《树木医完全手册》(树木医完全マニュアル)牧野出版(着)、《最新树木医导览》(最新・树木医の手引)(财)日本緑化中心(共着)、《绿化树木的树势回复》(緑化树木の树势回复)博友社(编着)、C. Matteck等《木材-树木形状之谜》(材—树木のかたちの谜)青空计画研究所(共译)、A.Shigo《对树木的100个误解》(树木に関する100の误解)(财)日本緑化中心(共译)、C. Darwin《物种起源》(种の起源)槇书店(共译)等。
 
岩谷 美苗(いわたに みなえ)

  1967年岛根县出生
  1990年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部毕业
  NPO法人树木生态研究会事务局长、树木医生
 
绘者简介

小川 芳彦(おがわ よしひこ)


  1968年宫崎县出生
 
导读者简介

曹崇铭


  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实验林管理处助理研究员
 
译者简介

杨淳正

  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硕士班毕业
 

图书目录

作者序 真懂树,才能善待树

树型的八大变化——树木的身体语言
1.去散步一下
2.不再当乖小孩    
3.抗病生活数十年
4.举重
5.真是欺负人,别把我种在这里!
6.支柱的功与过
7.树干注射
8.外科手术

PART 1   从树型理解树木想传达的讯息
……1.树干在说什么
→树干纵裂的种类与形成原因

木材破裂的痕迹
细小的纵裂代表树木活力不足
可能是沟腐病的症状或是落雷造成
填补伤口的痕迹
活跃的生长,造成旧树皮破裂的痕迹
以最少的养分进行最有效率的枝干强化

横裂的种类与形成原因
木材破裂的痕迹
天牛蛀食的痕迹
曾被绳子绑过的痕迹、支架的痕迹
受到压力产生的横向皱纹
枯枝与休眠芽的痕迹
樱花的横裂=皮孔

树瘤的种类与形成原因
真菌类造成的树瘤
细菌引发的树瘤
接枝的痕迹
修枝造成的大伤口的癒合
持续修剪同样部位造成的膨大

螺旋的种类与形成原因
被藤蔓缠勒的痕迹
螺旋木理
风力造成的扭曲纹路

空洞的形成原因
木材腐朽菌造成的空洞
在空洞的两侧增生来补强树干
修枝造成的枯萎

树干弯曲的形成原因
树干顶芽受到损伤
为了寻求日照或空间而弯曲
倾斜的树干站起来

……2.枝条在说什么
→树枝分叉的位置与颜色
枝条的高度永远不会改变
从枝条的颜色得知年龄
枝条们在光的竞争下,出现被淘汰的枝条

因为枝条的角度与顶芽优势的强弱而变化的树型
树种与位置决定枝条的角度
顶芽优势强而呈现圆锥形的针叶树

受到光环境而改变枝条的生长方式与树型
因为光环境而变化的树型
只向单侧生长的林缘木

树干跟枝条的分叉这么说
到哪里是树干?到哪里是枝条?
辨别容易折断的危险枝条的方法
分叉的上部内侧为什么会有凹陷呢?

利用枝条维持平衡的树木
树干倾斜的话,枝条会往反方向长
为分散风力而改变生长方向的枝叶
因树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对应方式

……3.根在说什么
→细根型的树与粗根型的树
实生根多半又粗又直,移植根则细且分支多

从根基的形状来推测根的生长方向
从根基突出的部位,就能知道根系的生长方向
树干的倾斜与根系的方向
从道路铺面的裂痕知道根的生长方向

穿透岩石、破坏墙壁的树根
花上多年时间打破岩石的根
压倒墙的树木

土壤的环境与根的生长方式
干燥的土壤会促使根系发展
土壤太过坚硬,根系就会浮出地表

根的型态及颜色
从根的颜色可以判断根系的健康状态
浮根
种植空间不足造成的根系缠绕
直接吸取空气的气根

……4.年轮在说什么
→从年轮能判断树木的倾斜,却不能判定方位
针叶树的倾倒侧、阔叶树的倾倒相对侧,年轮会变宽
年轮无法判定方位

些微的环境差异,就会影响年轮宽度
在阳光的竞争上落败的树,年轮会比较窄
从年轮看出的气象异变

不一定大树就是古木
大树的树龄判断十分困难
藤本植物无法从年轮判断年龄

没有年轮的竹子和椰子
一口气撑高节间,之后宽度和高度都不会再变的竹子
每年只有顶部生长的椰子
累积了不易腐坏的物质,避免腐朽菌入侵的竹子与椰子
入侵树林的竹子力量的秘密
竹子的移植法

……5.受到环境或人为影响而改变的树型
→人们也不断利用而维持的杂木林
透过「萌蘗更新」而形成的多主干树型
能维持薪炭生产的杂木林和松树林

风力造成的树型
强风造成只有单侧生长枝条的树型
海风造成的阶梯状树型
都是强风造成木材裂开

树型因为土壤及温度环境而改变
稜线上的杉木会显得粗短,山谷间的杉木则会长得细长
把桉树带去北海道的话,就会变成草

孤立木与密生树林
为了阳光而分居的森林木
森林的树较细长而短命
平原中,孤立木较粗短但长命
莽原上,採取分区使用土壤水分的孤立木
喜欢生长在崩塌地的树

并非原本树型的人工树型
过度修剪、修枝,造成树势衰退

PART 2树木的培育方式——你正确了解吗?
……1.观察树木的断面
→心材、边材和树皮
树皮下的形成层制作出年轮
囤积难以腐朽的物质后心材化
出现心材的年龄因树种而异
树皮薄而容易「晒伤」的树

定芽与不定芽
树干中心长出的枝条(定芽)
没有发芽的定芽会变成休眠芽
在没有芽的地方生长的不定芽

环状剥皮
透过环状剥皮来让树枯死
扦插取枝

木材的癒合
包覆石头或水管的树

生长应力与干燥收缩

切下后容易扭曲的反应材
针叶树的反应材会伸长
阔叶树的引张反应材会缩短

……2.养分、水分的吸收与光合作用产物的传送
→吸取水分的机制与蒸散机能
水是靠什么作用力往上升的?
树木利用叶子蒸散水分的目的
蒸散量与保水量都很大的森林
为什么常绿阔叶树的叶子会油亮亮的?

制造糖分的光合作用
叶子透过内含的水分溶解空气中的的二氧化碳并且吸收
叶子是掌控健康的要素
光合作用在天亮到中午前,会特别旺盛
树干也会行光合作用
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的差异
根透过溶有氧气的水分唿吸
排水不良的话就会缺乏氧气
比起浇水,更重要的是氧气

……3.糖分的运输与养分储藏
→每个枝条分开计算
糖分并不会从流向其他枝条
枝条下方树干的凹陷是怎么形成的?
把叶子少的枝条修剪掉的话,剩下的部分很容易枯死

把储蓄起来的糖分在夏天花光
春天开始至梅雨之前花钱,秋天开始认真存钱
养分是储藏在哪里呢?
冬天到早春之间剥下甜树皮来吃的鹿和猴子

……4.透过落叶来更新树叶
→秋天会落叶,并进入完全休眠的落叶阔叶树
透过落叶来抵御寒冬的落叶树
为什么槲树跟麻栎会留着枯叶呢?
在灯光下的行道树,为什么冬天还有叶子呢?

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时期会因树种而异
常绿树什么时候落叶呢?
在寒冷地区就会变成落叶树的桂花

耐寒性高的针叶树
提高细胞液的浓度来防止结冻
针叶树的落叶

树木过冬的准备
为什么杉树叶子的颜色会像枯掉一样?
变成红、黄色的原因
为什么每年红叶的美都不一样呢?
为什么同一棵树会有红叶、黄叶、褐叶不同的变化?
冬芽的防卫机能
暖冬会让樱花提早开花吗?
春天发芽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5.树木为防御病虫害所做的准备措施
→聚集在树上的生物们
健康的树木不易受病虫害侵袭
寄生于树上的生物

病虫害让人意外的一面
以营火为契机长出的蕈类
会在松树及枹栎之间感染的松瘤锈病菌
啃食榉木及华箬竹而存在的榉叶袋蚜

联手让松树枯死的松斑天牛及松材线虫

用于防御病原菌的超敏细胞死亡及木化
抵抗害虫的叶子
吸引害虫天敌的树木
改善环境让树木的防御机能够完整发挥
树木对害虫抵抗力强弱的差异

与树根共生的菌根菌、让木材腐朽的腐朽菌
主要的病原菌为真菌类
和树根共生的菌根菌
分解木材的蕈类
褐腐菌与白腐菌
枝条或伤口下方会腐朽?上方也会腐朽?
从根部的伤口,或是根部入侵的病原菌

树木对于腐朽菌採取的防御机制
形成防御壁阻止腐朽扩大
透过群聚来抵御病虫害的森林


PART  3 树木的诊断与管理方式
   ——充满误解的管理方式

……1.树叶、新生枝条的诊断与处置

→从修枝的痕迹与枝叶,来理解树木的烦恼
在修枝的伤口处,生成膨大组织来防止腐朽

→生长受阻时,叶子就会变小
叶子有大有小的原因

→出现干生枝、萌蘗,代表健康亮黄灯
长出干生枝或萌蘗的原因
容易及不容易长出干生枝及萌蘗的树
为什么松树不会长出干生枝及萌蘗呢?

→异常落叶的对应方式
夏天高温干燥造成落叶的处理方式
被美国白蛾啃成光头的话……
在夏天修枝会让树势变弱

……2.枝条的诊断与处置
→枝条枯死的诊断
如何判断是否已经枯死?
枝条枯掉的范围会到哪里呢?
桧木必须要打枝,但榉木的枯枝会自己掉落
→要注意枝条枯死的方式
从上方枝条开始枯死的话需要注意
都市沙漠化让杉木树梢枯死

……3.树干、树皮的诊断与处置
→树干的腐朽与空洞的诊断
树干出现纺锤状突起,代表里面可能已经腐朽
褐腐菌造成的腐朽病,在树干上不容易出现突起

→树皮的诊断
从树皮的颜色判定健康状态
出现这种害虫症状的话要多注意

→对腐朽、空洞进行外科手术有效果吗?
削去腐朽部分会造成反效果
涂防腐剂是无效的
填满水泥百害而无一利
防水盖也没有效果
在树干上注射营养剂或药剂也会造成问题
可以分成容易腐朽的木材和不容易腐朽的木材

……4.根的诊断与处置
→根的健康为第一顺位
不同的土壤环境也会让根系型态发生改变
不要扫掉落叶
不要踏实根部附近的土壤

→避免根系缺氧的处置
让蚯蚓制作出松软的土壤
比起水分,空气补给更重要
根系衰弱的树的处置

……5.种植与移植的方法
→种植与移植前的注意事项
注意要种植的地方是否适合要种植的树种
移植也没有任何意义的树、无法移植的树
樟树的大树比小苗容易移植

→在移植的前一年「根回」
「根回」的方法
大树的粗根就需要环状剥皮
特殊的发根处理

→种植之前的修枝与树干包覆
种植之前要避免高强度修枝
为了防止蒸散及晒伤,必须要进行树干包覆

→不能种太深
种太深的话根系会因为缺氧而腐烂
不同树种对氧气的需求量也不同
透过与菌根菌共生,来深入土壤的赤松

→支柱造成的悲剧
支柱要避开树枝转弯的位置
长时间使用支柱的话,树根及树干都会长不好
支柱被树干包覆
缆绳比木头好
只有被支撑的部分伸长的枝条
防止分岔部位裂开的支柱

……6.正确与错误的修枝方式
→会让树木受伤的高强度修枝
高强度修枝造成树木生病
为什么把大枝条切掉以后很容易腐朽呢?
截顶会造成树干腐朽,根系也跟着枯死
徒长枝也不能随意修剪
避免徒长枝出现的修枝方式

→枝条与树干的正确修剪位置
能够加速伤口癒合的正确修枝位置
想要降低树高时,切除树干的方式

→不随意修剪萌蘗,让树干更新生长
长出干生枝及萌蘗的理由
透过萌蘗更新树干的方法

【专栏】
枝条的层数可以判断松树的年龄
梣木拐杖的制作方式
适合爬墙虎生长的墙壁……
早材(春材)与晚材(秋材)
要生产好吃的竹笋的话……
行道树的命运
枫树是怎样的树?
用听诊器听不到的水声
染井吉野樱的萌蘗也是染井吉野樱?
不会产生膨大(疏剪法)
染井吉野樱是红颜薄命吗?

附录1:参考图书
附录2:树木学名对照表
附录3:推荐单位简介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梧桐基金会草创之初很幸运认识堀大才老师的理论,因而步上与树亲近的健康之道。大约五年前,堀大才老师于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演讲时,带来新颖的树木医观念。他提出认识「树木的肢体语言」的概念,从外观和环境判别树木的健康状况,从而降低不当的诊断与治疗机率,提升都市树木与都市人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随着环境议题受重视的程度加深,树木存在的必要性也被普遍认同,即便如此,一般人对于树木生理结构以及内在世界的认知,还是多有误解或是根本不解。树木是生命,是活体,不是枯死的木材,错误粗暴的对待,对于无法行动、言语不通的活树而言必定苦不堪言。梧桐基金会因此在台湾各地举办各类教育课程,以及树木生态展览,试图向普罗大众推广更符合树木生理的护树之道。

  「了解它你会更爱它,也才知道如何爱它」,透过有系统的梳理,一般人其实是可以轻松了解树木的生理医学。堀大才老师的着作《图解‧树木的诊断与治疗》,具备易读易解的特色,能够帮助不同背景的爱树者轻松进入专业护树门槛。身为日本树木医制度的创始者之一,堀大才老师的着作向来被视为树木医经典,中文新版经过修编,更加贴近时代环境,实为中文阅读者的福气。我们非常期盼此书的在台发行,能引动更多台湾专家投入树木科普教育的行列,更希望华语世界的修树专才,能参考此书内容,使树木少受点苦。

  人类,尤其是居住在都会中的人类,必须知道如何与自然共处,才能降低天然灾害,拥有舒适健康的都市居住环境。树木早于人类存在于地球,与树木和平共处,爱护它、照顾它,树木必回报人类永续安定的未来,相信这也是此书想要传达的讯息。--朱慧芳  梧桐环境整合基金会执行长

  走访田野的老树现场,我们会亲切地低下身来抚触老树的纹理,观察它的树势与闻闻树的味道,或者聆听属于它独一无二的在地故事。

  从心、从树,法自然,这三者是与大树做朋友的法门。从心,讲的是个人的修持与医德;从树,听得是树的生理与医理;法自然,是诊治树病时对生态全貌的观照。堀大才先生独具匠心,细细梳理树木的生理构造、培育与诊断方式,让人阅读起来如沐春风,这是一本爱树人不可错过的入门书。--邱慧珠  福田树木保育基金会执行长

  树木不仅提供绿荫、休憩,同时也是生活环境与品质的保障,更是伴随当地民众成长的共同印记与文化资产。树木也是生物界中的长者,老树是历史的活见证,也是绿色的活古蹟;老树能在同侪中历经久远的岁月而存活下来,其对抗环境逆境的适应方式和智慧,实在值得人们学习。

  由于树木年龄往往超过人类,我们其实对树木并不够了解,很多以为是爱树的行为,例如树穴铺面、伤口外科手术、种植过深、不当修剪……等,不但没帮到树,反而害了树。堀大才先生是日本权威树木医,在本书以活泼图解方式,说明很多重要而正确的树木知识和管理方式;让我们可以当一个好的「树木侦探」,「看懂」树木告诉我们的讯息,进而可以知道如何善待这位大自然的好朋友。--张育森  台大园艺暨景观系教授兼系主任、ISA国际认证树艺师 

  忝为一外科医师,笔者深切了解术后病人能否迅速恢复主决于自身之条件。生理上与人大同小异之树木亦当无例外,无奈却一再遭滥剪、滥移。虽近年来在护树团体与学界之奋力疾唿下养护情况略有改善,但距理想仍甚远。欣见由日本权威树医堀大才先生主编的本书即将在国内问世,其深入浅出之内涵无疑带来一线生机,谨此郑重推荐。--张丰年  蛮野心足生态协会理事、台湾生态学会顾问

  世人皆知「农艺学」、「园艺学」,却少有人知道「树艺学」。树艺学是特别针对都市树木、行道树之养护管理进行研究及技术改进的科学与实务,1924年在美国开始形成组织。1991年日本首创「树木医」的考训与发证,1992年国际「认证树艺师」制度亦上路,两者内涵大同而小异。本书由日本「树木医」堀大才领衔编着,虽然内容是日本树木特性,但绝大多数仍契合台湾国情与环境,深具参考价值。相信其深入浅出的内容,加上饶富趣味的插图,必能成功将树艺学的精华传达给尚在起步阶段的国内民众。--黄裕星  林业试验所所长

 

图书试读

一本公民必读的爱树手册
 
犹记得2014年8月份,我和内人陪同洪美华社长到日本选书,由于我个人专业所学的缘故,一眼就相中好几本关于树木的书,而这本《图解‧树木的诊断与治疗》就是其中的一本。在台湾图书市场中,绝大多数是园艺类或图鑑类的书,这些书鲜少谈及如何从树木外型诊断树木的生长情况,刚好这本书不但符合出版社推广知绿到行绿的生活理念,更是拉近我们与树木朋友关系的一本最佳桥樑的好书。
 
其实,日本出版业将专业知识普及化的努力做得实在很好。由堀大才和岩谷美苗两位树木生态研究专家联手合着的这本书也正是如此,作者用浅显易懂且有条理的表达方式,搭配图文并茂的插图,很生动地就将大学里的森林、园艺、植病等跨领域的树木知识呈现出来,成为一本简单却完备的树木通识读本。
 
在我任职的台大实验林管理处,也会对一般民众做自然解说,而如何将深奥又专业的生态知识用生动又亲切的语言转介给大家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有机会我就会运用这本书所介绍的「从树型理解树木想传达的讯息」分享给参与民众,引导民众由近而远观察树木的外型,像是有些树干为什么肚子会大大的、树干的横裂或纵裂究竟意味着什么、枝条和叶子多寡所代表的健康意义……;甚至也会利用园区的空中走廊步道,带领民众从树冠层看树木,这时候即使是微风吹动树叶的摆动都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出来,大家这时才惊觉树木不再是我们走在树下所认为的24小时静止不动,而这些大小不一的叶子摇动、枝条晃动等等都会传递到树干、树根,影响着树木做出不同的受力反应及根系发展来支撑树木本身的重量。唯有用不同的视野角度,才会有打破惯性思考模式的体悟。树木,真是活生生的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手绘风格的插画,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书籍。我一直对身边的绿树很有感情,看到它们在路边、公园里默默地生长,有时候也会担心它们是不是生病了,或者长得不够好。这本书的名字“图解树木的诊断与治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感觉像是请来了一位树医,能帮我解答很多关于树的疑问。我特别喜欢“读懂树的语言,了解树的心声”这句话,这让我觉得养树不只是简单的浇水施肥,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它们的需求,这跟照顾家里的小宠物,甚至照顾家人一样,都需要一份同理心。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动手去研究书里的内容,但光是这名字和封面,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了,感觉会是一趟充满爱心和知识的旅程。

评分

读到“了解树的心声”这句话,我真的觉得很触动。我们常常说要“尊重生命”,但往往容易忽略了身边这些默默无闻的植物。它们虽然不能说话,但它们的生长状态,它们的颜色,它们是否遭受病虫害,都是在“诉说”着它们的需求和困境。这本书如果能教会我们如何去“倾听”和“回应”这些“树语”,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不止于一本工具书了,它更像是一本引导我们与自然建立更深层连接的指南。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很多案例分享,或者是一些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树木故事”,这样会让我觉得更加 relatable,也更能体会到“医树”的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

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都市化的时代,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很多人可能只把树木当作景观,或者是一种遮荫的工具,却很少真正去关注它们的“生命”。这本书的出现,我觉得非常及时。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么“看”,怎么去“理解”。“读懂树的语言”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意识到原来树木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尽的关于各种树木生长习性的介绍,以及它们可能遇到的各种生长难题,并且配以图文并茂的解决方案。这样,无论是我自己家里的树,还是小区里、公园里的树,我都能更有信心去关注它们,甚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它们。

评分

拿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了翻。那些插画真是太精美了,每一张都画得特别细致,感觉像是把树木的各种病症、虫害,还有它们的生长状态都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有时候,文字描述会比较抽象,但配上这么写实的图,一下子就清晰明了了。尤其是一些关于树叶颜色变化、枝干形态异常的图示,我脑海里立刻就能对应到我平时看到的一些树木,感觉就像是这本书给了我一把钥匙,能让我看懂那些曾经让我困惑的“树语”。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城市里,被钢筋水泥包围,多看看绿色的植物,对身心健康都很有益处。而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它们,知道如何帮助它们健康成长,那更是棒的事情。这本书的“诊断”和“治疗”部分,感觉会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增订版”和“二版”字样,让我觉得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读者的反馈,内容应该是非常扎实的。我之前也尝试过找一些关于园艺或植物养护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于一般性的介绍,很少有像这本书这样,专门针对“树木”进行深入的“诊断与治疗”。而且“爱树、种树、养树、医树”这个梳理得很清楚的层次,也让我觉得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适合不同程度的读者。我尤其好奇“医树”这个部分,不知道里面会介绍哪些常见的树木疾病,以及有哪些比较天然、环保的治疗方法。毕竟,我不太希望为了治病而使用一些对环境或自身有影响的化学药剂。如果能学到一些“对症下药”又“温和”的治疗技巧,那就太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