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梳理1920年代妇女运动,
海崃两岸女权与妇女地位的关键研究!
革命尚未成功,「她」们仍须努力。
1920~1930,激烈昂扬却又埋藏殒灭的十年,
是近代中国由「女权」走向「妇女运动」的重要年代,
即使隔着百年的距离,
「她」——女性,将继续撼动这个时代 激越时代,女权依附革命积极奋生,大起大落之际留下未竟的遗憾,
中国女权思想,究竟导引一代又一代的「她」走向何方?
历史记忆随着时代再一次翻腾,
提醒我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她」来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倡议各式各样的「女权」,但无论哪种女权随后都因迫害,一一宣告幻灭。女界领袖们越来越清楚,如果没有团体做后盾,单凭知识分子纸上谈兵,任何女权都不可能实现。一九二○年,联省自治运动助长妇女组织团体,跨省域的妇女合作初现端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妇运领袖逐渐崭露头角,这是过去五四新文化运动未曾出现的新契机。
一九二○年代,是五四与后五四时期接榫的重要历史阶段,从近代中国妇女史的角度来看,更是「女权」倡议演变为「妇女运动」的重要时期。诸多书写近代中国妇女史的作品,几乎都一致认为一九二○年代是中国妇女运动声势最高涨、席卷范围最广的阶段。妇运高涨意味着后来的低落,但以往的研究对这中间的起伏多缺乏解释。
本书内容含括了后五四时期,中国女权、妇女解放从风起云涌的高潮跌到低谷,乃至受政治拨弄的历史变化过程。
综观一九二○年代激进时代的妇运,从后五四时期国共合作始,两党隐约有两条路线之争。一个走改良、温和的改革方式;一个走激进道路。不论温和或激进,一路走来日见个体女权隐没,集体党派利益至上的变化轨迹。这样的妇运,历经险阻,一路崎岖。
一九二○年代遭遇「解放」,又迎向「革命」,包括妇女运动在内的群众运动,大多命运多舛。妇女的主体性在哪?妇运还需要吗?只有等待激越年代的历史沉淀之后的反省,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