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想像與曆史記憶:晚明話本帝王故事新考

世俗想像與曆史記憶:晚明話本帝王故事新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晚明
  • 話本
  • 帝王故事
  • 曆史記憶
  • 世俗文化
  • 文學研究
  • 明代文學
  • 曆史小說
  • 文化史
  • 敘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晚明文人話本中,以社會中下層人物為主角者比例居上,而以傳統的帝王為主角者也至少有九篇。這些話本或敘述帝王發跡前的平民生活,或以讀者較為疏離的宮廷世界為背景,或為宗教勸導,或為政治宣傳,或為曆史評說,或為宮廷獵奇。其素材多取材自正史、稗史、文言小說、戲麯、宗教書籍等,文本間的關係或為迻錄與拼接、或為采擷與重寫、或為吸納與烘染。本文擬進一步認知這些話本與前文本的淵源,以理解其寫作藝術,繼而考察身處世俗文化語境中的編撰者,對於作為宮廷文化象徵的帝王及其所代錶的曆史記憶如何投射想像。
《世俗想像與曆史記憶:晚明話本帝王故事新考》圖書簡介 聚焦晚明社會文化變遷與曆史敘事重塑的力作 本書深入探討瞭晚明時期話本小說中帝王故事的演變、傳播及其所承載的社會文化意涵。不同於傳統的史學研究聚焦於正史記載的帝王功過,本書將視角投嚮市井百姓的“世俗想像”層麵,考察這些民間敘事如何介入並重塑既有的“曆史記憶”。 第一章:話本與帝王敘事的碰撞:文本基礎與語境重構 本章首先確立瞭研究的文本基礎,梳理瞭晚明時期流傳較廣、影響深遠的帝王題材話本的體例、敘事策略及傳播路徑。我們辨析瞭這些話本與官方正史在史料取捨、人物評價上的顯著差異。重點分析瞭在印刷技術普及和市民階層興起的背景下,帝王形象是如何被“去神聖化”並納入日常談資的。研究發現,話本在處理敏感的曆史節點和君王品德時,傾嚮於采用更具人情味、甚至帶有戲謔色彩的敘事方式,這直接反映瞭晚明社會對權威的審視態度。 第二章:從神聖到世俗:晚明帝王形象的“再編碼” 本章集中探討話本如何對曆史上的重要帝王進行“再編碼”。研究選取瞭數個代錶性人物(如開國君主、中興之主、或有爭議的亡國之君),通過對比不同話本對同一曆史人物的描繪,揭示瞭世俗想象對曆史定論的修正力量。例如,一些本應莊嚴肅穆的帝王形象,在話本中被賦予瞭濃厚的市井氣息,其決策過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命所歸”,而是充滿瞭個人情欲、權謀算計乃至運氣成分的體現。這種“去神化”的過程,實質上是晚明知識分子和市民階層對權力本質的通俗化解讀與心理消化。 第三章:記憶的篩選與重塑:曆史的“非官方”流傳 曆史記憶並非鐵闆一塊,它總是在不斷地被選擇、遺忘與重塑。第三章聚焦於話本如何充當瞭“非官方曆史”的載體。我們考察瞭話本在哪些方麵主動迴避瞭正史的敘述,又在哪些方麵大膽地填補瞭曆史的空白。特彆關注瞭那些在正史中被輕描淡寫或一筆帶過的宮闈秘事、民間疾苦與帝王私生活細節。話本通過強調戲劇性衝突和道德寓意,將曆史事件轉化為易於傳播和內化的“故事”,這些故事往往比冰冷的曆史數據更深刻地影響著民眾對特定朝代或君主的集體認知。 第四章:權力製衡的民間訴求:帝王故事中的政治寓意 話本中的帝王故事並非僅僅是娛樂消遣,它們內嵌瞭晚明社會對政治秩序、君臣關係的深刻關切與批判性思考。本章深入分析瞭話本敘事中權力製衡的思想。當現實中的政治權力日益腐化或失序時,民間敘事便成為投射理想政治模型的場所。通過對“賢君”與“暴君”對立模式的分析,我們發現,晚明話本強調的“賢明”標準,已不再完全符閤儒傢正統的道德規範,而是更傾嚮於體恤民情、善用人纔的實用主義標準。這錶明瞭市民文化對政治倫理的新要求。 第五章:地域性與傳播:話本與地方文化認同的交織 帝王故事的流傳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第五章考察瞭不同地域的話本版本在細節處理、語言風格以及對特定曆史人物的褒貶傾嚮上的差異。例如,在某些南方城市流傳的版本中,對江南士人的描繪可能更為細緻;而在北方地區,對邊關戰事或開國功臣的敘述可能更具分量。這種地域性的差異,揭示瞭帝王故事是如何被地方文化語境所吸收、消化,並最終構建齣具有地方特色的“曆史圖景”的。話本因此成為瞭連接國傢宏大曆史與地方微觀社會經驗的重要橋梁。 結語:世俗視野下的曆史哲學 本書總結指齣,《世俗想像與曆史記憶》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晚明社會心態、文化自信度及權力結構變遷的獨特窗口。話本中的帝王故事,是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交鋒、曆史書寫與民間敘事相互滲透的産物。它們共同構成瞭一張復雜而豐富的曆史記憶網絡,這個網絡不僅記錄瞭那個時代人們“如何看待曆史”,更摺射齣他們“如何麵對現實”的深層焦慮與期望。通過對這些“非主流”文本的細緻梳理,我們得以更全麵地理解晚明社會從精英到平民的整體文化轉嚮。 本書特色: 跨學科視角: 融閤瞭文學研究、社會史、記憶研究等多學科方法,對傳統話本研究進行深化。 文本細讀: 選取大量第一手話本材料進行精微的文本分析,挖掘被忽略的細節和潛颱詞。 關注互動性: 強調曆史記憶的動態性和互動性,探討精英話語與世俗想象之間的拉鋸與融閤。 本書適閤曆史學、文學研究、文化研究、明清社會史等領域的學者、研究生,以及對中國古代通俗小說和曆史觀念變遷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煒舜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義文、德文雙副修)、研究院中文學部碩士、博士。先後執教於颱灣佛光大學文學係、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研究領域及興趣為中國古典文學、文獻學、神話學等。著有《屈騷纂緒》(2009)、《明代前期楚辭學史論》(2011)、《從荷馬到但丁》(2013)及《楚辭: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2013)等,並於海內外期刊、研討會上發錶論文多篇。餘暇從事散文隨筆、新舊體詩歌之創作,及外文詩歌與歌詞之翻譯,結集齣版者有《話梅》(1999)、《尋找繆思的歌聲》(2006)、《神話傳說筆記》(2016)、《被誤認的老照片》(2017)、《卿雲光華:列朝帝王詩漫談》(2017)等。
 

圖書目錄

目次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I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V
序一 話本如何形成? 許又方 i
序二 故事的故事︰《世俗想像與曆史記憶》讀後 洪濤 v

第一章 緒論 1
一 研究旨趣 1
二 文獻檢討 4
三 晚明話本中帝王故事及其前文本概覽 9
四 研究方法及步驟 14

第二章 迻錄與拼接──〈隋煬帝逸遊召譴〉及〈宋高宗偏安耽逸豫〉新考 19
一 引言 19
二 〈隋煬帝逸遊召譴〉的文本築構 20
三〈宋高宗偏安耽逸豫〉的文本築構 41
四 論迻錄與拼接方法的得失 59
五 結語 68

第三章 采擷與重寫──〈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禪鬥異法〉新考 71
一 引言 71
二 〈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文本的築構 73
三 主題的異同 76
四 佈局的異同 80
五 題材的異同 89
六 情節的異同 106
七 語言的異同 112
八 結語 116

第四章 吸納與烘染──〈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臨安裏錢婆留發跡〉及〈金海陵縱慾亡身〉新考 119
一 引言 119
二 〈史〉、〈錢〉、〈金〉三篇的文本築構 121
三 主題之異同 128
四 題材之異同 136
五 佈局之異同 147
六 情節之異同 155
七 結語 166

第五章 藉用與對峙──〈梁武帝纍修成佛〉新考 171
一 引言 171
二 〈梁武帝纍修成佛〉的文本築構 172
三 主題的互文藉用 176
四 題材的互文藉用 179
五 情節的互文藉用 185
六 角色的互文藉用 190
七 〈梁武帝纍修成佛〉的互文對峙 195
八 結語 203

第六章 附論──〈趙太祖韆裏送京娘〉新考 207
一 引言 207
二 情節的多寡 212
三 對白的詳略 218
四 角色的變更 225
五 詩文的異同 231
六 結語 235
第七章 綜論 237
參考文獻 241
後記 253
索引 26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拿到這本書,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但同時我又覺得它不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枯燥理論。書名中的“新考”二字,讓我意識到這並非簡單的故事復述,而是作者在既有研究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性解讀。晚明作為一個文化轉型期,社會思潮湧動,文學藝術也呈現齣新的麵貌,話本作為一種通俗文學形式,在其中扮演瞭重要角色。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選取那些具有代錶性的帝王故事,又是如何運用新的研究方法,去發掘那些被忽視的細節和深層含義的。比如,那些話本中的帝王形象,究竟有多少是基於史實的還原,又有多少是民間集體智慧和想象力的結晶?它們是如何反映當時人們的社會心理、價值觀念以及對權力與命運的理解的?這本書能否幫助我撥開迷霧,更清晰地看到晚明時期話本帝王故事背後隱藏的社會文化密碼,這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共鳴,因為我一直對曆史與文學的交融之處很感興趣。晚明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崛起,極大地推動瞭通俗文學的繁榮,話本中的帝王故事,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但“世俗想像”這個詞,提醒我,這些故事並非高高在上的官方史書,它們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更容易在民間流傳和演變。我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這種“史實”與“虛構”、“官方”與“民間”之間的張力的。是否會分析故事的傳播過程中,哪些情節被誇大或改編,以迎閤當時的讀者口味?帝王們在話本中的形象,是更具人性化,還是被神化或妖魔化?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來展示這些故事是如何在曆史的記憶中,被一代代人重新演繹和理解的?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關於曆史敘事與文化傳承的新視角。

评分

“世俗想像”和“曆史記憶”這兩個詞組,給我的感覺是,這本書會深入到故事的“靈魂”層麵,而不僅僅是“外殼”。晚明時期,正是一個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自身、關注現實的時代,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帝王故事的“世俗化”和“人情化”似乎是必然的趨勢。我猜想,作者可能探討瞭那些原本莊重威嚴的帝王,在話本中是如何變得更加鮮活、更具爭議,甚至可能被賦予一些現代人能夠理解的心理動機和情感掙紮。同時,“曆史記憶”又意味著,這些故事並非空中樓閣,它們與真實的晚明曆史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的“再現”。我想瞭解,作者是如何通過對話本的細緻梳理,去還原晚明社會對帝王形象的認知,以及這些認知又是如何受到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這本書是否能夠揭示,那些流傳下來的帝王故事,在塑造人們的曆史觀和民族認同感方麵,扮演瞭怎樣的角色?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淡雅的色彩搭配上古樸的字體,透露齣一種厚重感和曆史的沉澱。我第一眼看到它,腦海中就浮現齣那些曾經在街頭巷尾流傳的英雄故事,那些關於帝王將相的傳奇,似乎都躍然紙上。我尤其好奇的是,“世俗想像”與“曆史記憶”這兩個詞的結閤,它暗示瞭作者不僅僅是在梳理史實,更是在探討這些故事在民間是如何被解讀、被塑造,以及它們在不同時代如何被人們所銘記。晚明時期,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變革與碰撞的時代,其帝王故事想必有著更為豐富和復雜的內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那個既真實又充滿想象的晚明世界,去感受那些帝王們在曆史洪流中的波瀾壯闊,以及他們在民間傳說中的韆姿百態。作者是如何將這些看似獨立的元素——曆史記載、民間傳說、讀者想象——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這本身就足夠讓人期待瞭。我想,這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一次對曆史與人心的深度探索。

评分

拿到這本書,立刻被書名吸引住瞭。《世俗想像與曆史記憶:晚明話本帝王故事新考》,這標題就透露齣一種深入研究的決心和對傳統觀點的挑戰。我一直覺得,曆史的魅力不僅在於那些宏大的事件和人物,更在於它們如何被普通人所理解和傳播。晚明時期的話本,恰恰是這種民間智慧和想象力結晶的載體。我尤其好奇,“新考”意味著什麼?作者是否運用瞭新的史料,或者采用瞭新的分析框架?例如,對於那些廣為流傳的帝王故事,書中是否會揭示其背後隱藏的政治寓意,或者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影射?帝王們在話本中的形象,是否與正史記載大相徑庭,又是什麼原因導緻瞭這種差異?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齣書齋,進入晚明市井生活,去感受那些普通人是如何通過話本,來構建他們心中的帝王世界的。這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一次對文化心理的探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