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與方先生結緣是在工作上。他溫文爾雅,沉默寡言,喜歡中國文學及哲學,熱愛中國文化,是我在香港碰到少數的異品。我和他在同一機構作同事期間,他知道我教授書法。後來他告訴我想學習書法,我便邀請他到匯豐銀行書法班上課。那時大約是2002年,學瞭一年多書法後,因為工作忙碌,暫停瞭一段時間。這是我教授他書法的啓濛時期。
數年後,方先生再聯絡我,說想繼續學習書法,我再邀請他參加恒生銀行的書法班,他爽快答應 。這次,他不單自己來上課,更是和太太一起參與,他們兩人對書法也有很濃厚的興趣。2008年至今,他們夫妻結伴學習,互相支持及交流,實在有助提升大傢的書法修養和造詣,所以他倆的書法都有良好的錶現。2015年,更一起參與我們第一次舉行的師生書法展。
在恒生書法班學生中,方先生可算是最勤力、最用功的大師兄,而在中國文化修養方麵,他也是學識最豐富的一位。在這十多年跟我學習書法的曆程中,我最能見證他的進步。不單是他肯花時間練字看書,而且總是把我在課堂上分享的書法心得和技巧,例如:筋力、勁力、提按、氣勢及佈局等,嘗試融會貫通地錶達齣來,是一名很努力的學生。
所謂見字如見人,從他喜歡臨摹的優秀書法傢,如顔真卿,王羲之等,可看齣他正直不阿、純樸厚實的個性。秉承這些偉大前賢的根基,方先生再專注臨摹漢碑,練習方筆字,使他的書藝更上一層樓。他不單有漢碑質樸穩重的氣質,還很重視顔氏正氣凜然的人格精神,相信書法對他的人生確是有重要的影響。
我希望他能青齣於藍,將書法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傳承下去。論學曆,他是我眾多學生之冠,加上有講授中國文化哲學的經驗,足具好老師的實力。現在,他要把自己學習書法的心得,結集成書,作為他的老師,我除瞭感動外,也鼓勵他繼續努力。學海無涯,藝術修養亦需要努力琢磨,與時並進。希望他日後能做好榜樣,努力下苦功,弘揚中國文化及書法精神,造就更多正直、樸實、優秀的書法學生,吾願足矣。
王嘉。2018年春。
作者序
鐵筆拙心 粟耘先生(註)有一本著作名叫《鐵筆拙心》。粟耘先生說:「刻刀如筆,刀是鋼鐵打造,下刀立辨痕跡,所以稱鐵筆。忘得忘失,不趨不迎,摯真見性,所以稱拙心。」
粟耘先生說的「鐵筆」,是治印的刻刀,是鋼鐵造的,所以叫「鐵筆」。書法用的是毛筆,是毛毫造的,是軟筆。雖用料不同,但用筆態度卻應一樣。粟耘先生又說:「筆不能如鐵敬篤,心不能養拙處餘,一切枉然。」用筆應如鐵般誠敬篤實,故說「鐵筆」。用心要培養誠摯樸拙之心,故說「拙心」。粟耘先生說的是治印之道,也是他處世之道。我覺得這是很值得學習的處世之道。我不懂治印,但我覺得和書法之道有相通之處,故把書名藉來一用,改為「正心拙筆」。
正心 「正心」齣於一個故事。《舊唐書‧柳公權傳》雲:「穆宗政僻,嘗問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
意思是施政邪僻不正的唐穆宗,曾問書法傢柳公權,怎樣用筆纔可以盡善?柳公權答:用筆在於人心,人心端正,用筆也會端正。唐穆宗聽後,麵容一改,知道柳公權是以用筆來勸諫自己的施政。從此,「正心」成為書法理論的一個重要主張,對後世影響很大。
「正心」這個說法也是儒傢的主張,「正心」就是《大學》八條目之一,曆代理學傢也有關於正心的詮釋。簡單說,儒傢說的正心就是人格的修養,「心正則筆正」就是說人格精神影響書法,即先要修養好個人人格,做一個君子,纔會有好的書法。這樣就把人格修養和書法牽上關係瞭。
正心是人格修養,是要人修養成為君子。那麼,是不是凡是君子就有好的書法?當然不是,但是凡是書法傢,都先要做人,做人就要做君子。所以正心不一定做到書法傢,不一定寫到好的書法,但做書法傢、做人都一定要正心,做一個君子。相信這就是柳公權勸諫皇帝的意思,柳公權就是藉此機會,勸諫皇帝要做一個君子,好的皇帝。
那麼,正心除瞭做君子外,和書法是不是就沒有關係?當然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理想是禮樂人生,禮是道德修養,樂是藝術精神。道德修養就是要正心,做個君子。藝術精神就是把人的內心情調,直接客觀化於自然聲色和文字符號中,成為中國文學、中國藝術。而禮樂兩者是相關的。從文化生活來說,中國藝術並不是一獨立的文化範疇,藝術並不離開人的生活,而是錶現在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就是禮樂文化,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藝術精神,也要有正心的修養。書法是藝術錶現,也就是把人所修養的精神、人所修養的內心情調錶現在文字綫條之中,錶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從個人精神來說,人是先有人格修養,再錶現在書法之中,由此而說正心和書法的關係。所以中國傳統書法傢並不以成為書法傢為最終目的,而是要成為一個君子,君子纔是更重要的,就算要成為書法傢也要做一個君子的書法傢,所以必須說正心。
拙筆
至於拙筆,是由傅山的書法主張「寜拙毋巧」而來。傅山主張:「寜拙毋巧,寜醜毋媚。寜支離,毋輕滑。寜真率,毋安排。」
傅山關於書法的主張,三百多年來一直備受推崇,其實這種精神也就是傳統中國人格精神的錶現。傅山認為書法寜願寫得樸拙,也不要太靈巧,寜願寫得醜陋,也不要有媚態。錶麵看好像不主張寫齣優美的書法,但他說的其實不隻是字形,還有一個人的人格精神。我們一般人會認為書法傢追求的,應該是字形寫得優美,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也是應該以追求美為目的。所以會有人質疑,追求美和追求道德是兩迴事,一個君子不一定會寫得一手好字,道德人格和書法並沒有任何關係,甚至會阻礙書法的發展。但看傅山的說法,很明顯,他認為書法傢追求的不是字要寫得美,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個人的人格。字形寜願寫得醜,也不要有媚態,就是一種人格精神錶現,其實就是儒傢道德人格精神的要求。文字內容和字形綫條都是書法傢內在精神的客觀錶現,書法傢是會把個人的道德人格精神在書法中錶現齣來的,所以書法傢的精神也不應隻追求字形靈巧而變成一種媚態。
正心拙筆 「正心拙筆」,就是心要端正,筆要樸拙。心不可歪,筆不能媚。這是中國文化思想對做人的要求,做一個人就是要如此。「正心拙筆」的書法藝術是人格精神錶現,是由人格修養而來。中國文化思想中對人格修養影響最大的,就是儒傢思想。所以本書想說的就是人格精神、儒傢思想和書法的關係。
本書會在說人格精神之前,先簡略介紹一下書法的入門知識,包括書法的工具、書寫技法、學習的次序等。然後介紹傅山和顔真卿兩位著名書法傢的為人和書法理論,看他們所展現的人格精神和書法的錶現。最後會介紹一下當代新儒傢大師唐君毅先生和徐復觀先生所說的,關於人格精神和文學藝術的理論,看看在書法理論中有沒有一些啓發。
註:粟耘,颱灣作傢,本名粟照雄,1945年生於颱北市。自小愛作畫,愛天然,愛隨興看書,隨性作為,覺得日子簡單便好,生活貼實為佳。青壯年後自鬧巿退居山林鄉野,創作不斷,作畫不輟,偶在自己書中插圖,實為餘興,卻充滿禪味。著有《空山雲影》、《鐵筆拙心》、《夢想的萌芽》、《沙子自己知道》等二十多本作品。曾獲1983年金鼎奬,2002年第二屆全球華人熱愛生命文學創作奬與第五屆全球熱愛生命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