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大山:张大川台湾高空摄影印象记

大川大山:张大川台湾高空摄影印象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摄影
  • 高空摄影
  • 张大川
  • 风光摄影
  • 自然风光
  • 地理
  • 旅行
  • 人文
  • 纪录片
  • 摄影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同翻「阅」大川大山
  从屏东起飞,以光影绘写土地情感,
  翱翔在生命航程中的勇气之书。


  ・作者张大川热爱飞行,也喜爱摄影,自2003年持续至今,透过轻航机从高空记录下台湾丰富地景。

  ・本书收录一百一十多帧精选影像,全书以〈望海〉、〈见山〉、〈思河〉、〈人聚〉四篇串连屏东、高雄、台东、花莲等台湾南部东西海岸线;及玉山、合欢山、奇莱山等高山、湖泊、溪河与聚落,透过鸟瞰视角探索地貌、山林变化,也以文字记下内心风景。

  ・并邀请与作者同为屏东人的台湾中生代作家郭汉辰为各篇题诗数首,一同从屏东起飞翻「阅」、从在地视角延展对大地的人文关怀。

  *装帧设计特色:
  1. 可一百八十度展开书页、摊平阅读,将高空视野定格眼前,静定阅览页页山海大地。
  2. 以拉页呈现「玉山群峰」照,书页之间,翻开另一种「见山」景致。

好评推荐

  「曾几何时,我们可以这样地看,从这样的高度、这样的角度,去遇见我们从来没有看过的台湾—美丽之岛,婆娑之洋。」—雄狮美术发行人  李贤文

  「感谢大川,让我们搭上飞行之旅,得以如鹰鸟瞰大地,让我们有『回头蓦见』的机会。他不仅为自己圆一个飞行梦,也给我们神游的国度与省思的空间。 」—国立台东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林永发

  「好友大川兄凭借着一股对宇宙生命的热情,凭着一只相机,无所畏惧,勇敢驾乘轻航飞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一次又一次近距离地贴近台湾的山川大水,亲见大地恳切温柔的唿唤,更引领读者独步深入感受一个前所未有、如梦似幻的宝岛美景。」—皆豪集团创办人  曾国展

  「如同来自仙境景象的作品,除了感谢天时、地利、人和的协力而外,也是心灵照见的一种呈现,作者所见、读者所见在时空上有落差,但作者与读者澄净过后的感触虽不尽相同,方向却是一致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大川/摄影、文字


  1959年生,屏东人。专长环境教育、生态教学、野外求生、田野调查等体验活动规划。曾任屏东解说协会理事长;服役于陆军凉山特勤队跆拳道教官、曾任屏东县警局霹雳小组跆拳道教官;国立屏东商业技术学院「环境生态学」讲师。热爱飞行,因缘际会开始了轻航机上的高空摄影,从2003年持续至今,透过自己的方式记录、分享对台湾的情感。

郭汉辰/诗

  1965年生,屏东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硕士,目前专职文字创作。作品跨及小说、散文、现代诗以及报导文学等各领域,曾获国内多项重要文学奖,为南台湾重要的中生代作家。
 

图书目录


2 振翅三千呎:张大川高空摄影读后 / 雄狮美术发行人 李贤文         
4 只为圆一个梦 / 国立台东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林永发       
6 翻阅台湾之美 / 皆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国展             
8 观赏  品味  照见  /  前屏东县政府文化处处长 徐芬春     
 
12  篇一:望海
16  国境之南
64  东海岸
  
78  篇二:见山
82  玉山
106 合欢山
114 奇莱山
118 大武山
124 高山湖泊:嘉明湖、大鬼湖、小鬼湖、七彩湖
146 哭泣山林
    
158 篇三:思河
162 隘寮溪
172 秀姑峦溪
    
186 篇四:人聚     
     
210 后记:从生命低谷起飞                 
213 张大川台湾高空摄影展览简历          

图书序言



振翅三千呎—张大川高空摄影读后     

李贤文/雄狮美术发行人


  高与低,大与小,远与近,粗与细⋯⋯本是人类经验中的相对概念。能够超越既有视野,打破惯性思维,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引发出别人感受不到的。

  所谓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意即在某个独特的时空条件中,脱离了世俗庸见,发出电光石火般的感动,「高空摄影」是其中之一。

  认识张大川近五年,其人如其名,似大川奔流、豪情滔滔;而做事却心思细密,涓滴无漏。走访他客居屏东乡下田舍中,但见自由行走的鸡群百来只,枝头零星垂挂随意生长的果实。一无长物的屋内,有克难木块架出的简易书桌,案上是他四处捡拾并巧手再制的笔架、书镇、杯垫与蒲扇。就在这一片天真自然的乡土野趣中,异军突起地矗立着名贵的高级单眼相机和用绒套包着的摄影镜头。这看似格格不入,实则里应外合的案头风景,真实地反映了张大川生活内容与心灵追求。一方面,他是脚踏实地在山林田园生活;一方面,他却是少数能够驾驶轻航机并持续高空摄影的台湾南方子弟。

  以轻航机摄影的平均高度,训练阶段约在五、六百公尺间,高山摄影则须高达三、四千公尺。其技术要求与安全规范,皆有相当难度,非一般人所能或敢于尝试。然而,对大川而言,「飞」不但迷人,而且充满兴味。从地平线到拔地三千呎的云端,他不但飞出了十多年的摄影作品,同时也俯瞰了整个南台湾壮阔的山河大地。

  大川大山  美丽之岛

  透过居高临下的镜头,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参与了「飞行」的华丽航行。平地上惯见的绿野田畴,此时被压缩为一块块积木般的拼图。丑陋的市镇铁皮屋,奇妙地显出童话式的色泽。为人诟病的鱼塭,闪现出动人的亮光。深山里的茶园、荔枝园与原住民部落,像镶嵌在翠绿地毯上的珠宝。尤其是玉山群峰,以傲然之姿,蜿蜒成势,层层云嶂,连峰交枕。嘉明湖澄净一如泪滴,秀姑峦溪、隘寮溪曲折多情地在山谷间吟唱;海岸线更是迤逦绵长,鹅銮鼻、猫鼻头、白砂、佳乐水,每一个转折就是一篇诗歌。曾几何时,我们可以这样地看,从这样的高度、这样的角度,去遇见我们从来没有看过的台湾—美丽之岛,婆娑之洋。

  高度  带来了视野
  高度  也带来幻觉


  隔着三千呎的距离,很多真相也被矛盾隐晦了。人为的破坏,被高度「柔焦」了,土石的流变,被距离「美化」了。只有从作品的命题中—「神山部落」、「哭泣山林」、「想休息的山」,隐约听见摄影家敏感的提醒,至于「屏东荔枝园」、「清境农场」、「枋寮鱼塭」,如何去连结更切题的荔枝椿象虫害、高山滥垦与地层下陷,则有待更深的阅读。看着高空图片,宛如Google实境地图般,将真正的所在,缩小微化成概念式的座标与方位,原来,在享受「飞」的同时,我们也正经验着「美」的历程。

  从2007年张大川第一次高空摄影迄至2016年的展览,横亘十年间十多次展览名称皆是「想飞的理由」。想飞,也许从来不需要理由。想飞,所需要的是勇气、坚持与信念。因为,「飞」,既是动词、名词,更是形容词。它是自由的想像与极限的超越。它是脱离现实束缚之后,才能无所罣碍地跳脱出惯性思考的地心引力。「飞」,可以赋予有限的感官更多的联想,更可以召唤出人们内在更强而有力的信念。

  在张大川「曾文水库」空拍照中,美丽的水库,高空下呈现树枝状的书法笔意。大川自题此照,像是书法中的「美」与「真」,而我,却在作品倒看中,意外发现「善」字的出现。原来,「真」、「善」、「美」本是艺术创作的最初与最终。只要秉持初心,把握每一次向上提升的契机,人人都可体验视野飞越的真谛。

  飞行,何必只是凌空,翱翔,存在每一次超越中。就像大川案上的相机、笔砚与书册,任何事物兴趣的深入、专注与分享,都是「想飞」与「能飞」的过程,如此,不论是俯视、仰视,还是相望,都是高度,都可以成风景。
 

图书试读

后记
 
从生命低谷起飞
 
初识张大川,他给人的印象质朴亲切,因热衷生态教育,对于台湾动植物、原住民生活型态等屏东在地知识、故事皆能侃侃而谈,长年在屏东、高雄、台东一带生活的他,十多年前从没想过有天会爱上空中摄影,透过自己的方式记录分享对居住土地的情感,持续从地面到天空,关爱着台湾的环境生态。
 
「我很喜欢飞行的感觉。」
 
问起张大川第一次的飞行,是玩飞行伞的经验,双脚离地、飞翔于空中的兴奋感,现在想起还是很难忘。为什么开始「飞」?时间倒回至2003年,住在屏东因缘际会接触飞行伞,飞行纾解了日常工作压力,也就维持着玩飞行伞的兴趣好多年;某年张大川面临事业上的转折,工作与经济状况步入人生低谷,从起降场展开的飞行,也好似经历把自己从现实低谷里拉起的契机;蓝天白云下的视野、飞行时的空气温度⋯⋯都是疗癒了自己的微风。当时,他纯粹很享受像这样能够暂时跳脱现实的飞行活动。「飞行伞教练跟我们讲,飞的时候要跟着上升气流。气流好的时候,飞行伞可以一直往上飞。我曾经在上空停留五个小时下不来呢。」他形容跟着好气流飞行,就像只大老鹰般在天空盘旋的状态,有次飞行真的让他遇上了老鹰!他往老鹰靠近,跟牠平行并飞,仅二三十公尺的距离,跟在如此雄伟的大鸟身旁安稳平静地飞着,十分感动,「老鹰应该以为我也是另一只大鸟吧。」懊恼当初没有带着相机一起飞行,也是这趟奇遇之后,只要有飞上天空的机会,张大川必是相机不离身,老鹰开启了他拍摄自己飞行旅程的开端。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