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新机遇

中国股市新机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介绍沪港通和深港通的相继开通,使内地和香港股市进一步互联互通,为两地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为两地股市带来了新鲜血液,利好市场。那么,为什么开通沪港通、深港通?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之后,大家该如何抓住当中的投资机会,同时避开未知的风险?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未来金融领域是否还会有别的互联互通?若有,中央政府开通这些互联互通背后的考虑是什么,大家该怎样提前准备,以把握住机遇?此书尝试为读者解答这一系列问题。《中国股市新机遇》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邀请了国务院部委的官员、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权威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业界人士和深投行经济学家亲笔撰文,给读者解读疑问,并探讨金融领域互联互通未来的前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沪港通、深港通政策的背景与缘起
003  解读深港通李小加
009  从中国金融大格局考察港深沪互联互通与共同市场的建立巴曙松
018  互联互通新时代: 深港通不仅限于通梁海明
027  深港通意义何在? 张 明
031  从沪港通到深港通,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再提速程漫江

二、深港通政策面面观及市场影响
043  从深港通看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洪 灏
051  互联互通与香港资本市场:是目的地市场,更是门户市场巴曙松
063  厘清股市互联互通机制的几个关键问题陈世渊
071  深港通推出,何以内地冷而香港热温天纳
078  深港通或将重启牛市陈健祥
084  香港与深圳互联互通的策略和建议洪为民
099  从跨境资本流向看金融格局演进张高波

三、「两通」之后往何处去
107  回归金融本质,服务实体经济周汉民
112  沪伦通将挑战沪港通和深港通? 彭 琳
118  深港通,原来你也来了万 喆
126  金融方略是中国未来大国战略的关键手段万 喆
140  中国当前应推动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张 明
148  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还须自我增值洪为民
152  扩大金融互联互通,推动中美「一带一路」合作梁海明

附录
159  沪港通政策简介
162  深港通政策简介
164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参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指引
 

图书序言



  沪港通和深港通为两地市场都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大家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中央政府会同意开通沪港通、深港通? 而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之后,大家该如何抓住当中的投资机会,同时避开未知的风险呢? 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未来金融领域是否还会有别的互联互通? 若有,中央政府开通这些互联互通背后的考虑是什么,大家该怎样提前准备,以把握住机遇呢?

  若读者没有上述问题的答案,或者答案不是那么清晰,那么这应该是一本值得您拥有的书。

  本书邀请了国务院部委的官员、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权威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和投资银行经济学家,尝试给读者解答疑问,并探讨金融领域互联互通的未来前景。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是两地市场第一本系统地分析沪港通、深港通以及未来金融领域更多互联互通的书籍,深具市场前瞻性,值得仔细阅读。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剖析中国开通沪港通、深港通的玄机,并会告诉读者,「通」只是一个过程和手段,「通」是为了「融」,更是为了「新」。读者可在本书的第一部分,透过两地市场的「通」,进一步窥视到未来两地及海外如何「融」,如何「新」。

  相对于第一部分的「虚」和「离地」,本书的第二部分则会比较「实」和「落地」,由资深的、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着名金融业界人士和投行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形势、宏观政策、技术分析等不同角度告诉读者如何紧紧抓住沪港通、深港通的投资机会。读者可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了解如何绕开投资的「雷区」,踏上「坦途」。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则重点分析、预测了金融领域互联互通的未来趋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除了沪港通、深港通之外,未来还有什么「通」,以及这些「通」,将给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乃至世界带来什么变化。读者在本书的这个部分,将不仅仅只看到「树林」,还能一睹金融世界的「整座森林」。

  不仅仅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市场走向共融,事实上全球各国金融市场都已经趋于互联互通,「金融语言」也逐渐成为国际共同的语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对企业上市,股价、股市的波动等共同的体验,都产生了具有广泛认同性的「通感」。在这种「通感」面前,不同的语言、风俗、民族和国籍都不再是界限。

  因此,希望这本书给读者们带来「通感」的同时,能够促使读者站在一个更高的、更与众不同的角度,既可审视正在进行当中的金融互联互通,又能做好准备,迎接更广阔领域中的互联互通。

  最后,读者若读完这本书,对书的内容有疑问,或者希望和本书作者交流、探讨,请通过电子邮件:archie0706@hotmail.com与作者联络。作者也非常期待读者们的宝贵意见和反馈,谢谢!

梁海明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