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第三势力的发展与演进

台湾政治第三势力的发展与演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台湾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第三势力是一个不断引发关注但又众说纷坛的话题,人们或看好其发展前景,或相信其能扮演关键少数角色,但也有相当比例认为它犹如昙花一现,很难产生实际影响力。本文以「台湾第三势力」为研究对象,在釐清其概念、内涵及类型的基础上,以纵向方式梳理台湾第三势力发展的历史脉络,横向上全景展示不同类型第三势力的基本情况,力求透过现象发掘事物本质,提炼出关于台湾第三势力更深层次、规律性的认识。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台湾第三势力的活动记录
1.2.2 台湾第三势力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
1.2.3 与「第三势力」相关的理论性研究成果
1.3 学术贡献与不足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架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架构

第2章  基本理论梳理
2.1「第三势力」内涵的演变发展
2.1.1 1949年以前的「第三势力」
2.1.2 当代关于「第三势力」内涵的几种观点
2.2 对「第三势力」概念的界定
2.2.1「第三势力」的基本概念
2.2.2「第三势力」五要素
2.2.3「第三势力」的主要特征
2.3 相关概念辨析
2.3.1 第三势力与第三党之关系
2.3.2 第三势力与中间党派之关系
2.3.3 第三势力与利益集团之关系
2.3.4 第三势力与非政府组织之关系
2.3.5 第三势力与第三社会之关系
2.3.6 第三势力与中产阶级、中间阶层之关系
2.4 第三势力的类型区隔
2.4.1 政党型第三势力
2.4.2 社会运动型第三势力
2.4.3 无党籍人士及其团体
2.4.4 脱党参选者
2.4.5 混合型第三势力
2.5 第三势力的生存机理
2.5.1 政党型第三势力的生存机理
2.5.2 社会运动型第三势力的生存机理
2.6 台湾政党型第三势力的选民基础
2.6.1 关于中间选民
2.6.2 关于极端型选民
2.7 台湾第三势力生存的特殊政治环境
2.7.1 蓝绿二元结构是第三势力无法回避的政治环境
2.7.2 第三势力是国、民两大党之外的政治势力

第3章  从第三势力视角看台湾政党版图变迁
3.1 从「第三党」视角看台湾政党演变脉络
3.2 第三势力首次登台——新党的兴衰
3.2.1 新党的成立
3.2.2 新党的历程
3.2.3 新党的作用
3.3 新党衰落后台湾政党格局的演变
3.3.1「2大+2小」格局的出现
3.3.2 亲民党与两大主要政党的互动
3.3.3「台联党」与两大党的竞合关系
小结

第4章  台湾非政党型第三势力
4.1 社会运动型第三势力
4.1.1 社会运动发展脉络
4.1.2 社会运动的蹒跚成长——以「反核四」环保运动为例
4.1.3 社会运动的巅峰之作——红衫军「倒扁运动」
4.2 非政党、非运动型的第三势力
4.2.1 无党籍人士及其团体概况
4.2.2 脱党参选者概况
4.2.3 混合型第三势力概况
小结

第5章  台湾第三势力存在的心然性与发展的侷限性
5.1 第三势力的成长空间
5.2 保障第三势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要素
5.3 第三势力的价值与作用
5.4 第三势力的未来前景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前言

  在台湾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第三势力是一个不断引发关注但又众说纷坛的话题,人们或看好其发展前景,或相信其能扮演关键少数角色,但也有相当比例认为它犹如昙花一现,很难产生实际影响力。本文以「台湾第三势力」为研究对象,在釐清其概念、内涵及类型的基础上,以纵向方式梳理台湾第三势力发展的历史脉络,横向上全景展示不同类型第三势力的基本情况,力求透过现象发掘事物本质,提炼出关于台湾第三势力更深层次、规律性的认识。

  本文认为,所谓「第三势力」是指不依附于两大党而独立存在,具备组织结构及领导人物,以参与并影响政治为目标,并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组织或有组织背景的个人。据此,可将第三势力分为政党型与非政党型两大类,其中非政党型又下辖社会运动型、无党派政治团体及个人、脱党参选者、混合型等四种。第三势力在岛内政党版图变迁及政局演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第三势力也可作为观察、理解台湾政治的一个新视角。

  本文研究发现,第三势力存在的必然性与有限性之间的张力变化将决定其生存状况。具体而言,第三势力有其特定的生存空间,它在单一席次的大型选举中几乎没有获胜可能,但在复数选区或基层选举中仍有出头机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包括:一是外部环境限制了第三势力的活动空间,二是其本身成分复杂、较难以形成合力,三是其潜在选民基础不具备完全转化为席次的条件。尽管第三势力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限制性因素,但它仍会在有限的空间内顽强生存,而确保其存在的条件中,多元开放的社会是其存在的社会基础,选民对两大党的不满是其存在的背景条件,而中间选民与极端型选民又构成支持其生存的基本力量,此外现有的政党格局与选制设计又能为第三势力的生存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势力长期存在、几起几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第三势力除在推动政党版图变迁及政局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外,还能够在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引领社会议题、加强政党监督、提升政治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第三势力将长期存在,但受台湾蓝绿二元对立结构制约,其仅能维持一定的生存空间。若从价值功能角度看,第三势力的存在又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与作用,可从改革政治制度、变革政党文化、提升保障力度以及强化第三势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探寻有利第三势力发挥更积极作用的路径。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