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二十世纪末直至二十一世纪以来,「两岸经济关系」这个议题备受两岸企业家、学者乃至于世界上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这究竟是为什么?究竟什么是两岸经济关系?两岸经济关系究竟是依靠什么力量发展起来的?它的意义究竟有多大?这一系列的「究竟」应该如何回答?
本书即从两岸经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三十年来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背后的制度设计和安排,阐述发展两岸经济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的结果,表明制度创新是一种动力机制,制度创新是推动、促进两岸经济关系不断发展的关键,也试图回答上述提出的一系列「究竟」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社会进步在于创新,世间一切生命体的焕发都在于创新。事实证明,处在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根源也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源自于两岸人民追求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自强心和伟大复兴的责任感。正是这种崇高的理念,使两岸人民迸发出热情和智慧的力量,台湾广大工商企业界人士焕发出勇气和拚搏精神,从而铸造了从无到有、从不正常到基本正常、从正常化到机制化和制度化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共同开创了崭新的两岸经济关系新局面,创造了现代中国历史的又一个奇蹟。
关于本书的书名有人建议用「趋势」,因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之所以不可阻挡是因为「大势所趋」,此意正符合「顺者兴,逆者亡」的道理,应该说是个很好的建议,但考虑此名却又不能完全突显本书的主题,因为本书内容连接了两岸经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曾想过定名为「命运的抉择」,主要是想说明选择发展两岸经济关系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突破口,成为了实现国家最终统一的唯一正确的抉择。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在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起伏跌宕的两岸关系背景下,进入了和平发展新时期的重大积极转变,是因为两岸经济关系在其中造成了重要的先行作用和发挥了基础性的影响力,但感觉「命运的抉择」这一书名未免又有点「耸人听闻」,故而放弃。
回忆两岸自1949年开始分离,至今已达六十余年。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大陆于1979年作出了「和平统一」的历史性战略抉择,这是一个关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抉择。为了争取实现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大陆决定从两岸「三通」开始,首先以经济交流和合作为起点。在这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决定的导引之下,三十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让两岸人民不仅认识到「台独」没有出路,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两岸和平、繁荣的希望和前景,以及中华民族美好的前途,这恰恰是对三十年前作出战略决定给予的最好回应。两岸经济关系开辟了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并对两岸关系的前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决定将本书题名定为「前途:再论两岸经济关系」,由此突出本书的主题是两岸经济关系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前途,两岸关系的前途又和中华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两岸人民必须为这个光辉的前途继续不懈地奋斗,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此。本书重点分析两岸经济关系中的「制度创新」,指出它是决定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途的关键因素,沿着这条线索也可以概括性地回答本文一开始提出的几个「究竟」究竟是怎么回事了。我们试图尽最大努力把书写好,为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朝着更深入和更高目标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本书写作过程中,在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胡艳君博士后的协助下,较快完成了「两岸农业合作」这一章。王花蕾博士后则在对本书作初步校核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研究助理张娟同志曾参与本书策划,撰写了「崑山台协会参与政府制度创新(案例)」一节,并为协助出版尽了许多心力。谢天成博士后为第五章增了一幅图表。在写作本书第九章时得到了崑山市政府规划局许振明局长的宝贵指导和帮助。另外,作者曾与所内巫永平教授、李应博副教授、郑振清老师有过共同研究的成果,在本书中的不同章节中被引用。在此不一一列举,一併向以上各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两岸经济关系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既是一个经济关系,又带有政治关系的浓厚色彩,它既非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也不同于单纯的国内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是尚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部的两个极不对称而又相互独立的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因此,把握它,既不能完全放在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下去分析,又不能不考虑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下的一些基本特征,而是要按照这些复杂内涵去揭示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基本规律和创新发展,这是本书与一般按照经济学理论阐述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同之处,虽谈不上有什么理论创新,但也些独特之处。
在两岸政治上仍处于分歧,而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关系主轴的背景下,可以肯定,两岸经济关系必然会持续、快速地发展下去,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虽然前进道路上仍有困难,但两岸经济关系前途一定光辉灿烂。
刘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