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经济的25个关键课题

现代日本经济的25个关键课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国内第一本由日本经济学博士精心编写的日本经济读物,带来前所未有的真知灼见。
  从这本书开始,改变理解日本的方式!
  看经济大国这一甲子的挣扎与奋斗,从日本经验学习更效率的改革之路。

  日本经济在战后历经多次挑战,曾经遭遇困境,也曾经靠着世界第一的钢铁产业晋升「华丽一族」。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又遭逢亚洲金融风暴,导致严重的不景气,相较他国,日本经济持续的低成长,被称为「失落的20年」。另一方面,新兴国家与资源国家引领全球景气的恢复,环绕着日本的外部环境也正进行巨大的结构性改变,各种挑战接踵而来,日本将如何接招。

  本书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战后日本型企业体系的「形成」、「进化」、「精进」、「制度化」之过程,同时也提示以历史分析为前提来展望新企业体系形成的课题。

  本书将1945年后的战后改革、复兴到现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转变,顺应其历史的结构转换,区分为战后复兴期、高度经济成长期、石油危机时代、经济大国化时代以及现况等5个时期,描绘构成日本经济体系的重要子体系,也就是主力银行制度、安定股东、承包制度和丰田生产系统,以这些支撑着日本型企业体系的「子体系」之形成、定型及转变为主轴,描绘出崭新的现代日本经济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桥本寿朗
 

  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博士,前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法政大学经营学部教授,着有多本重要的日本经济专书:《大恐慌期の日本资本主义》、《日本経済论》和《戦后の日本経済》。在经济动盪时始终保持「专注问题核心就可以发现成长关键」之正面态度。于2002年逝世。

长谷川信
 
  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博士,现于青山学院大学经营学部担任教授。主要研究日本经营史和经济史。

宫岛英昭

  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博士,曾任早稻田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现为商学学术院教授,主要研究日本经济史和公司治理。教学资历丰富,在研究领域也十分活跃,获得日本科学促进会(JSPS)丰厚的研究补助金。

齐藤直

  早稻田大学商学博士,专长是战后的日本经济史与管理史,目前为菲利斯女子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齐藤曾是桥本寿朗先生在研究所任教的最后一批学生,在《现代日本经济》的第三版修订中加入,蕴含重要的传承意义。

译者简介

李世晖


  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博士,曾经担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上级访问研究员(2011/8~2011/12),现为国立政治大学日本研究学位学程专任教授、当代日本研究学会理监事会副会长。专长领域为日本产业政策、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日本科技外交。着有《改变世界的任天堂》、《战斗吧!不论这世界有多残酷:向畅销漫画学策略管理》、《日本国家安全的经济视角:经济安全保障的观点》等书。

李嗣尧

  日本北海道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国立台中科技大学应用日语系日本市场暨商务策略硕士班副教授、国立台中科技大学语文学院日本研究中心执行长、当代日本研究学会理事。专长领域为日本企业、日本产业政策、台日经贸关系。

黎立仁

  日本名城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国立台中科技大学应用日语系日本市场暨商务策略硕士班副教授、国立台中科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当代日本研究学会监事。专长领域为日系跨国企业、丰田式生产管理、台日企业合作、日本经济。
 

图书目录

三版序
二版序
原序
作者介绍
本书架构

序章 透视现代日本经济──如何掌握日本经济的转机?
1.日本经济所面临的课题
2.本书的基本观点及叙述方法

第一部 战后改革与复兴
第1章 战后改革──日本型企业体系的产生
1.战时变化与战后改革的冲击
2.经济改革
3.劳动改革
第2章 经济复兴──迟缓的复兴与潜在成长力
1.生产恢复的迟延和通货膨胀
2.道奇计画和朝鲜战争的影响

第二部 高度成长的机制
第3章 概说──国际收支的「天花板」与产业的活力
1.出口的成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小政府
3.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4.稳定的劳资关系
第4章 产产业政策的效果──市场机制的间接援助
1.产业政策的手段
2.电脑企业和产业政策
3.产业政策的变化
第5章 主力银行制度──形成之过程与作用
1.主力银行制度的特点
2.战时/战后改革
3.长期高度成长
4.主力银行的功能
第6章 股东安定化──其进展与经营自主性的提升
1.1955年的经营管理者和股东
2.高度成长期前半期
3.高度成长期后半期
4.安定股东的作用
第7章 出口额世界第一的钢铁产业──作为精致型工厂的典范
第8章「民族大移动」和大量消费社会的出现──朝向「丰饶」且「平等」的社会前进
1.从贫困出发和「民族大移动」
2.都市化和核心家庭化
3.大量消费时代的开始
4.劳动力短缺的转换
5.高度成长的顶点
第9章 能源革命──1美金原油及临海工厂的设立

第三部    石油危机与经济结构的转换
第10章   概 说──转向安定成长
1.两大冲击
2.早期脱离停滞性通货膨胀
3.安定成长
4.减量经营
5.结构性衰退的业种
6.出口扩张和日圆升值
第11章 赤字国债──石油危机与行政、财政改革
1.经济萧条与税收
2.先进国首脑会议与积极财政
3.增税论与行政改革
第12章 承包制──新产业网络
1.承包的定义
2.承包企业是否被剥削?
3.供应商的多元化
4.长期互动下的组装厂和零组件厂 
第13章   生产台数世界第一的汽车产业──产品开发的速度及效率性
1.国内市场的限制及产品开发
2.全球性需求结构的变化及竞争优势

第四部 迈向债权国与经济大国之路
第14章 概说──从安定成长到泡沫经济
1.安定成长下的总体经济
2.从日圆急升到「平成景气」
3.民营化与法规松绑
4.日本经济的服务化
第15章 债权大国日本──世界第一的纯债权国
1.往债权大国的道路
2.广场协议与直接投资的第三波
3.证券投资的急遽扩大
4.债权国的意涵
第16章 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何日本企业获得高评价?
1.加工组装产业比较优势的强化
2.高科技、硬体的竞争优势
3.朝半导体记忆体集中
第17章 丰田生产系统──日本创造的革新生产系统
1.丰田生产系统的基本
2.新生产系统的产生与精进
3.丰田生产系统的普及
第18章 流通革命──革新的零售业形态
1.流通产业的构造
2.流通革命与日本型流通体系

第五部    泡沫经济崩坏与日本型企业体系的转换
第19章   概说──长期经济停滞与克服
1.经济环境的变化
2.失落的10年
3.泡沫经济的崩坏与长期的不景气
4.银行危机与通货紧缩的进行
5.构造改革路线的确立
6.IT革命下的生产力
第20章 财政赤字的严重化──日本财政的结构性问题
1.财政的急遽恶化
2.财政赤字的历史展开
3.日本财政的结构性问题
第21章 东亚的崛起──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网络深化
1.成长的东亚经济圈
2.强化与亚洲的关系
3.贸易结构的变化
4.对外开放的进展
第22章   摸索新商业模式的企业经营──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变化
1.产业结构变化的方向
2.贸易财产业的明与暗
第23章   资讯化的冲击与组织革新──流通重整与网路企业的时代
1.流通业的变化与通讯网路事业的成长
2.企业组织的改革
第24章   法规松绑的进展与企业制度改革──更自由的选择
1.法规松绑与行政改革
2.金融体系的重组
3.企业改革制度(1)
4.企业制度改革(2)
第25章 日本型企业体系的转换点──多样化与混合化
1.改变的日本型企业体系
2.主力银行关系的倒退
3.交叉持股的解构
4.雇用体系的修正
5.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
6.日本型企业体系的多样化
终章   雷曼兄弟金融危机及危机后的日本经济──堆积如山的经济课题及企业体系之重新设计
1.雷曼兄弟金融危机的影响
2.对应经济危机
3.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及中国的大国化
4.堆积如山的国内经济课题
5.危机后的日本型企业体系的重新设计

图书序言

最近,现代日本经济体系在关于法规松绑的问题上受到严厉批评。宛若日本经济会如此不断衰退下去,重蹈曾经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心,但近期销声匿迹的荷兰与英国等国的覆辙。对日本经济悲观的看法,对实际情况做出过度且夸张的负面评价,诸如此类扭曲的话语至今不断出现,常常听到日本经济正处于危险之中的说法。
 
事实上,现在大家已忘却了许多战后日本经济的经验,以致容易认为达成战后复兴之后的高度经济成长期及度过石油危机后的整个过程是相当自然且顺遂的。战后复兴过程于此无须赘述,在高度经济成长期,每当景气衰退之时,就会有日本经济成长已走到尽头,与先进的美国经济差距更加扩大,会被亚洲各国追上,甚至会被超越等等的危机感,而在石油危机时更是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历经能源革命,实现了一次能源的流体化(石油)。由于石油全面仰赖进口,所以只要石油供给一旦严格受限,大家就开始担心「日本可能会沉没」。简言之,至今不断有日本经济危机的意识。因此,对于现代日本经济体系的危机感,也只不过是至今不断被提出的危机意识之一罢了。
 

1、日本经济所面临的课题

 
●4个新课题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现代日本经济所面临到的问题跟先前经历的有诸多面向是不同的。与过往经验不同的主要面向如下:
(1)20世纪体系的巨变与法规松绑。
(2)新产业革命之数位革命的发展。
(3)作为先导者的日本企业。
(4)组成日本经济体系几个主要子体系的崩坏。
 
就以上4点,稍加说明。
 
首先,从(1)的「20世纪体系的巨变与法规松绑」来看,20世纪体系的巨变(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98)所呈现的样态即1990年代美苏对立为主轴的冷战体制之崩坏。这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的变化,多数人会根据这个冷战体制之崩坏事实来思考国际体系以及国内问题的变化。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