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民币国际化
  • 国际金融
  • 金融
  • 经济
  • 报告
  • 2015
  • 中国经济
  • 货币政策
  • 跨境支付
  • 人民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报告从理论探讨、历史经验和实证检验等多个角度出发,系统疏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两大国家发展战略之间互相促进的逻辑,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应当从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跨境电子等四方面寻求有突破。
纸币的变迁与未来的回响:一部宏大叙事下的全球金融史纲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年份的特定议题,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跨越世纪的视角,梳理了纸币作为一种信用工具的诞生、演变、危机与重塑的历史脉络。它深入探讨了货币体系的内在逻辑、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货币政策上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以及技术进步如何从根本上颠覆人们对“价值储存”的传统认知。 全书分为四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部分,共同构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全球金融图景。 --- 第一部分:金属的束缚与信用的诞生(古代至工业革命初期) 本部分追溯了早期金属货币的局限性及其催生的信用工具的萌芽。我们首先审视了黄金和白银在不同文明中作为价值尺度的哲学基础和实际操作中的不便之处。重点剖析了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早期商业中心如何通过汇票和记账体系,首次实现了价值的远程转移,这标志着“脱离实物”的货币思维的初步确立。 随后,书籍详细阐述了国家信用在纸币发行中的角色演变。从早期的“国王的承诺”到中世纪晚期欧洲的铸币厂体系,再到十六、十七世纪“国家信用扩张”的尝试与失败。通过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等早期跨国金融实体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在缺乏中央银行约束下,早期纸币泛滥与信用崩溃的循环模式。 这一部分特别关注了启蒙运动思想家对货币本质的争论,如大卫·休谟对“金银流入即是财富增加”观点的批判,为后续的货币数量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描绘了在重商主义的狂热与自由贸易的萌芽之间,纸币如何从一种便利的交易媒介,逐步转变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 第二部分:金本位的荣耀与脆弱(19世纪至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投向了古典金本位制及其对全球贸易的深远影响。详细考察了英国在19世纪如何利用其强大的工业和海军力量,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支付体系。这并非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而是建立在英镑的绝对信用和英国央行审慎的贴现政策之上的准体系。 我们深入分析了金本位制下的“价格型调整机制”——即当贸易失衡发生时,货币如何通过国内价格水平的升降来自动实现平衡。然而,这种机制对国家经济自主性的牺牲是巨大的。书籍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殖民地经济与宗主国金融市场的深度捆绑,以及这种“刚性”体系在面对突发战争或大规模社会动荡时所表现出的结构性脆弱。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检验这一体系的试金石。本书详尽记录了各国如何为了战争动员而大规模暂停金本位,以及战后巴黎和会上的金融博弈。特别是对“战时通胀”如何侵蚀了公众对纸币的信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提供了一个关于“信用丧失”的深刻历史教训。 --- 第三部分:布雷顿森林的崛起与挑战(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 第三部分转入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与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各国认识到,纯粹的自由浮动与僵化的固定汇率都存在缺陷,寻求一种“有管理的弹性”成为共识。本书细致解析了美元作为“事实上的全球储备货币”是如何被锚定的,以及黄金如何从流通媒介退居为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最终清算工具。 本章着重探讨了“特里芬难题”的内在矛盾:即要满足全球贸易对美元的需求(需要美元持续流出),但美元的过度流出又会动摇其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通过对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扩张、越南战争的财政压力以及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苏的描述,展现了该体系在内生压力下的不断积累。 我们详细回顾了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的“休克疗法”,分析了这一决策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即如何通过地缘政治协定,将石油贸易与美元牢牢绑定,以维持美元的需求。 --- 第四部分:浮动汇率时代的复杂性与未来展望(1970年代至今)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全球进入了一个以浮动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为特征的新时代。本部分将重点分析“去锚定”对各国宏观经济管理带来的复杂挑战。浮动汇率本应是风险分散的工具,但实际上却加剧了各国应对外部冲击的难度。 书籍剖析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说明了在资本大量涌入与撤离面前,各国央行在“不可能三角”下面临的艰难抉择:是牺牲汇率稳定、还是牺牲利率自主权,抑或是控制资本流动? 本部分运用了大量案例研究,对比了欧洲的“汇率区”尝试(欧元区的早期构建)与亚洲国家的“管理浮动”策略的差异。 最后,本书将视野投向当代金融科技的浪潮。它并不预言特定货币的命运,而是深入探讨了数字支付、区块链技术以及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现有银行间清算体系和主权信用基础构成的潜在颠覆。书籍认为,未来货币形态的竞争,本质上是各国对于“信任的源头”的重新定义与争夺。纸币作为历史产物,其功能正被数字化信用工具快速接管,而国家信用在这一转型中的角色,将是决定全球金融格局的关键。 全书以一种严谨的历史观和辩证的分析方法,旨在提供一个理解当代国际金融秩序,而非仅仅关注单一货币政策的深度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成立于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秉承「大金融」学科框架和思维范式,以「融贯中西、传承学脉、谘政启民、实事求是」为宗旨,走国际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科研资政以及培养「能够在中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漫步」的国际金融人才等方面卓有成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001
1.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定义及编制 001
1.1.1 人民币国际化 001
1.1.2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简介 002
1.1.3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构建原则 003
1.1.4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指标体系 005
1.1.5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计算方法及其经济含义 007
1.2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及其变动原因 008
1.2.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008
1.2.2 推动RII走强的六大原因 009
专栏1—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 010
专栏1—2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016
1.3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动的结构分析 018
1.3.1 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占比沖高回落 018
1.3.2 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功能强化 020
1.3.3 人民币外汇储备功能继续扩大 025
专栏1—3 交通银行获任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025
1.4 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比较 026
1.4.1 美元国际化指数变动分析 028
1.4.2 欧元国际化指数变动分析 028
1.4.3 日圆国际化指数变动分析 029
1.4.4 英镑国际化指数变动分析 030
专栏1—4 人民币有望在2016年加入SDR货币篮子 031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034
2.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034
专栏2—1 交通银行在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实践 037
2.2 人民币金融交易 039
2.2.1 人民币直接投资 039
专栏2—2 「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新热点 041
2.2.2 人民币证券投资 041
专栏2—3 沪港通: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迈上新台阶 046
2.2.3 人民币境外信贷市场 051
专栏2—4 人民币离岸市场迅速发展 052
2.2.4 人民币外汇市场 053
2.3 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 055
2.3.1 加强货币金融合作 055
2.3.2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056
2.4 人民币汇率 057
2.4.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057
2.4.2 人民币汇率水准 058
专栏2—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064
2.4.3 中国资本帐户开放度测算 066
2.4.4 开放度发生变化的具体项目 072

第三章 丝绸之路:从历史到未来 078
3.1 古代丝绸之路——从陆路到海路的发展轨迹 078
3.1.1 宝贵的世界遗产 078
3.1.2 丝绸之路的形成 079
3.1.3 丝绸之路的兴衰简史 082
3.1.4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复兴  086
3.2 「一带一路」的战略价 090
3.2.1 「一带一路」的战略特征 090
3.2.2 「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 091
3.2.3 「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影响 093
专栏3—1 「一带一路」开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新时代 096
3.3 「一带一路」与中国提供全球公共物品 098
3.3.1 亟须增加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 098
专栏3—2 全球公共物品 101
3.3.2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者 101
3.3.3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全球公共物品 103
专栏3—3 「一带一路」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 105
3.4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107
3.4.1 政治挑战 107
3.4.2 军事冲突挑战 108
3.4.3 文化冲突挑战 109
专栏3—4 中华文明的精髓:包容性与和平性 110

第四章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的逻辑 113
4.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一带一路」建设正相关 113
4.2 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115
4.2.1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实现「五通」目标 115
专栏4—1 「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合作 115
专栏4—2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贸易融资 121
4.2.2 区域货币使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122
专栏4—3 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132
4.3 「一带一路」建设将巩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137
4.3.1 区域主要货币的决定因素 137
专栏4—4 日圆国际化和东盟中的日圆 143
4.3.2 扩大「一带一路」上的人民币使用 146
专栏4—5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149

第五章 「一带一路」主要贸易品计价货币选择 152
5.1 「一带一路」贸易对中国有重要意义 152
5.2 「一带一路」贸易对沿线国家有重要意义 154
5.2.1 对华出口的经济贡献大 154
5.2.2 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影响 156
5.2.3 对华进口需求与发展新机遇 160
5.2.4 人民币投资管道正在拓宽 160
5.3 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利于深化贸易合作 161
5.3.1 计价货币选择理论 161
5.3.2 基于沿线国家对华出口的实证研究 162
5.3.3 基于中国大宗商品进口的实证研究 166
5.4 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的金融支持机制 168
5.4.1 「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币金融服务 168
5.4.2 中国期货市场快速发展 170
5.5 测算大宗商品贸易计价的人民币份额 172

第六章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中的人民币 178
6.1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的必要性 178
6.1.1 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严重制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178
6.1.2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179
6.1.3 亟须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管道 179
专栏6—1 交通基础设施融资管道分析 180
6.2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模式 182
6.2.1 由专案性质决定的融资模式 182
6.2.2 由筹资管道决定的融资模式 183
6.2.3 公私合营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 185
6.3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87
6.3.1 抵触市场化运作的观念 187
6.3.2 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 188
6.3.3 相关法律不健全 188
6.3.4 财政支持力度薄弱 189
6.4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如何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190
6.4.1 「一带一路」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力引擎 190
6.4.2 人民币在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191
6.4.3 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 192
6.4.4 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视保险的作用 195

第七章 以产业园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199
7.1 产业园区及其类型 199
7.2 产业园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200
7.2.1 构建以投资促出口的新外贸格局 200
7.2.2 打造中国富余优势产能的转移承接基地 202
7.2.3 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升级和经济发展 203
专栏7—1 交通银行积极参加新「丝绸之路」战略 204
7.2.4 培育民间互惠互利基础并增进民心相通 205
7.2.5 为中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的抓手 206
7.3 产业园区的佈局 207
7.3.1 坚持与基础设施配套佈局的原则 207
7.3.2 沿着经济合作走廊建设产业园区 209
专栏7—2 港口:产业园区佈局的重点 216
7.4 产业园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2 19
7.4.1 强化贸易管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19
7.4.2 带动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 220
7.4.3 进一步推动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 221

第八章 以电子商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23
8.1 电子商务促进跨境贸易新发展 223
8.1.1 电子商务的主要交易形式、特点及优势 223
8.1.2 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225
8.1.3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入黄金发展期 226
8.2 跨境电子商务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227
8.2.1 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人民币的国际计价货币功能 227
8.2.2 跨境电子支付强化人民币的国际结算货币功能 229
8.3 跨境电子商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助推跨境贸易发展 233
8.3.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贸易状况 233
8.3.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 235
8.3.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子支付发展迅勐 238
8.4 跨境电子商务加速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中的国际化进程 239
8.4.1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子商务中使用人民币的障碍 239
8.4.2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子商务中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241
8.4.3 营造跨境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人民币使用环境 244

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246
9.1 主要研究结论 246
9.1.1 RII出现新的突破,推动力持续增加2 46
9.1.2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中国增加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 247
9.1.3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 248
9.1.4 大宗商品计价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攻方向 249
9.1.5 基础设施融资机制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突破口 250
9.1.6 产业园区建设是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 250
9.1.7 电子商务是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力量 251
9.2 政策建议 252
9.2.1 坚持实体经济导向,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稳健发展 252
9.2.2 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打造命运共同体 253
9.2.3 为尽快实现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创造有利条件 253
9.2.4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努力推动中国标准和人民币的使用2 54
9.2.5 产业园区建设应当重视旗舰项目和配套人民币使用 255
9.2.6 跨境电子商务应当消除壁垒并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 255
9.2.7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要尽快投入使用 256
附录1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 258
A1.1 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便利化服务 258
A1.2 打造「境外人民币走廊」,帮助企业跨境融资 259
A1.3 聚焦重点行业,提供境内外一体化的链式金融服务 259
A1.4 加快海外佈局,扩大全球金融服务覆盖面 260
附录2人民币海外存贷款及点心债发行回顾与展望 261
A2.1 人民币海外存款规模增速放缓 261
A2.2 人民币海外贷款余额增长疲软 262
A2.3 人民币海外债券发行创新高 263
附录3中亚五国税制及经济特区税收优惠政策 266
A3.1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税收制度比较 267
A3.2 中亚五国的经济特区及其税收优惠政策 275
A3.3 税收和中亚五国的经商环境 278
A3.4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税收协定 279
A3.5 政策建议 281
附录4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大事记 282
后记 30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也一直关注着关于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一些支付和结算的趋势,总觉得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似乎又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因为它正好对应了我对那个时期人民币发展轨迹的好奇。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本书也许会详细分析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接受度和使用情况。会不会有具体的案例研究,说明人民币是如何一步步深入到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中的?比如,一些亚洲国家是否开始增加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比例?有没有讨论到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应用?此外,考虑到2015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报告里会不会对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的汇率管理策略进行解读,以及这些策略又是如何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我对那些能够解释“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分析特别感兴趣,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民币国际化背后逻辑的线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数字和新闻报道。

评分

哇,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真的勾起了我不少好奇心。虽然我手边还没有这本书,但光是书名就让人浮想联翩。要知道,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议题,在台湾这边可一直都是个热点话题。我们每天接收到的经济新闻,几乎都少不了关于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全球金融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2015那个时间点,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不少变化,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也在持续增长,人民币国际化似乎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观察期。我想,这本书应该会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梳理出当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包括它在贸易结算、投资、储备货币等方面的表现。会不会有分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动态?会不会探讨中国大陆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进行的一些金融改革?我很好奇,这本书里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我们台湾企业在和大陆做生意时,人民币支付和结算的一些实际操作经验,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对台湾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潜在机会与挑战。毕竟,地理位置的邻近和经济上的紧密联系,让人民币的动向对我们来说,确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本书的视角,是纯粹从大陆内部出发,还是会包含一些国际社会的观点?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

评分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宏观且深远的议题,尤其是在2015年那个时间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一些调整。我一直觉得,人民币的崛起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是全球金融格局重塑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报告中大概率会涵盖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演变,比如它在国际结算、债券发行、以及外汇交易中的份额变化。有没有可能深入探讨,人民币要真正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储备货币,还需要克服哪些挑战?例如,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法律和监管环境的透明度等等。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中国大陆在推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同时,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提及人民币在一些国际组织,比如IMF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它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其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感兴趣,而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一环。2015年,这个时间点也很有意思,正值中国经济经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民币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阶段。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联想到,它或许会为我们揭示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一系列战略和考量。我期待在书中看到,关于人民币如何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这个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的过程和影响的详细分析。这个事件本身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一次重大飞跃。报告中会不会有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梳理?比如,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与各国的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以及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应用等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进展?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讨论到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大陆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

评分

每次听到“人民币国际化”这几个字,脑海中都会闪过无数个问题,尤其是在2015年那个节点,全球经济似乎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期。我猜想,《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这本书,应该会对当时这个主题进行一次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梳理。我特别好奇,报告里会不会深入分析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比如,作为结算货币的普及程度,以及在中国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人民币所扮演的角色。有没有可能包含一些关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这个市场是如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便利的?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例如汇率波动、资本管制、以及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可信度的认知等。作为一本报告,我相信它会提供一些数据和案例,来支持其观点,并从中提炼出一些趋势性的判断。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理解它为何重要,以及它对全球经济秩序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