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ames Elkins
图书标签:
  • 视觉
  • 观察
  • 绘画
  • 艺术
  • 设计
  • 色彩
  • 构图
  • 感知
  • 技巧
  • 创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看得太多,看见太少
  眼球经济时代,人们最需要的一本书

  「我特别喜欢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看着某个东西,然后突然懂了──这个物体是有结构的,它在对我说话。」——作者序

  看了,却看不见——这是讲求快速消费的眼球经济时代,衍生而来的普遍问题,毕竟我们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作者詹姆斯.艾尔金斯用这本精采有趣的书,带领读者缓慢地,细致地使用你的眼睛,用心观察生活周遭你不曾驻足细看的事物,进而领略出前所未有的视野。

  从一张邮票的小小宇宙,能看出政治与艺术交织的近代史。分布在油画上的古老裂纹,不仅本身就美如另一幅画,而且龟裂模式各异,甚至可以从中看出画作所属年代与画派。还有隐藏在地底下的涵洞,可以看出该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以及柏油路面的不同磨损类型、X光片、工程图、元素週期表、指纹、草、沙子等等,我们以为自己看不懂,或是早就视而不见的奇妙事物。

  本书共有32个章节,分为「人造物」与「自然物」两大类别,作者跨越各个领域,运用各方知识,揭露这些寻常与不寻常之物的祕密,从艺术史、透视法、工程学、符号学,到解剖学、植物学、色彩学……尽管跨学科、跨领域,但艾尔金斯的核心主旨始终如一,即是要我们学会去「看」。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是继约翰.伯格《观看的方式》之后,另一本大开眼界的视觉研究经典。本书出版于西元2000年,早在人们尚未全面踏入数位时代之前,作者就已经深刻体悟到,我们看得太多,看见太少。这本书提醒我们,越是快速消费的时代,越是需要放慢眼睛。

  【特别收录】新版台湾序
  本书自初版已近二十年,艾尔金斯总结读者回馈,为本书的分类与定位提出更完整的想法。

  【章节架构】32个主题,32种观看方式
  1. 如何看邮票:邮票是个小宇宙,把广大的艺术和政治世界压缩进一个半英寸见方的方块里。

  2. 如何看涵洞:涵洞是隐藏的伤口;路可能看起来好好的,但涵洞却是这片景观遭受过的对待所留下的痕迹。

  3. 如何看油画:裂纹可以告诉你很多事情,像是画作完成的时间,用什么画的,受过什么样的对待。

  4. 如何看路面:开裂、变形、崩解、松散、推挤、车辙——我喜欢这些路面磨损的术语,充满了人类灾难的隐喻。

  5. 如何看X光片:要看懂X光片,你必须在脑子里把人体重建成三维影像。

  6. 如何看线形文字B:我在这本书里描述的一些东西,常常都藏在大型博物馆的角落。

  7. 如何看中国及日本文字:对于习惯了西方自然主义的西方眼睛而言,要判断哪些字是图像,哪些不是,实在是很困难的事。

  8. 如何看埃及象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看起来很简单——毕竟,它完全是图画构成的。然而这却是一种复杂、困难的书写方式。

  9. 如何看埃及圣甲虫:学者们很想知道刻在圣甲虫底部那些装饰纹样的意义。它们真有什么意义吗?

  10. 如何看工程图:要看懂工程图,你必须能在想像中启动机器,描绘它们运作的样子。

  11. 如何看画谜:这些画所隐藏的真正意义,从来没有人能更进一步确定。

  12. 如何看曼陀罗:就荣格对于这个字的理解,曼陀罗指的是任何带有符号的圆形图像。  

  13. 如何看透视图: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看着透视图长大的。正因为如此,没有多少人知道透视图的道理,这件事十分令人讶异。

  14. 如何看炼金术纹章:我所知道最难懂的图像,就是炼金术士的作品。

  15. 如何看特效: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些软体的成果——而且因为太完美,我们很少注意到自己看见的东西,其实从第一个像素到最后一个像素都是不存在的。

  16. 如何看週期表:每间高中化学教室墙上挂着的那份元素週期表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它只是同类表格中最成功的一份。

  17. 如何看地图:现代之前的地图就完全不同了。它们不受经纬度的限制,所以在人们如何想像世界的样子这方面可以表达出更多东西。

  18. 如何看肩膀:活的、会动的人体之所以如此美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会不断转换、变化,而且从来没有两具人体看起来完全相同。

  19. 如何看脸:因为我们太关注人们的表情了,所以脸上充满了名字。许多皮肤皱褶都有名字,耳朵上的每一条弧线,鼻孔的每一个弯折也都有专门术语。

  20. 如何看指纹:如果你知道怎么做,在手指上涂墨水(还有脚趾——它们也是有指纹的)并分析结果,其实是很简单的事。

  21. 如何看草:很难想像还有什么东西更平常地被我们踩在脚底下,或者更普遍地无视。

  22. 如何看嫩枝:在冬天,没有人会多看树一眼。

  23. 如何看沙子:即使只是磨圆一粒沙,也要花上几百万年的时间。

  24. 如何看蛾的翅膀:那只飞进你灯里,或者死在窗玻璃上,已经干了的小棕蛾,可能根本就不是棕色的。

  25. 如何看晕:我看过四十六度晕,出现在二十二度晕的外圈,几乎塞满了半片天空。

  26. 如何看日落:当空中有云,日落时什么颜色都有可能出现,有时甚至会是明亮的苹果绿。

  27. 如何看颜色:人们论述颜色问题已经超过两千年,关于基本色的数量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28. 如何看夜空:夜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再看东西了。
  29. 如何看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光学现象——它的性质是光和空气,而不是发了狂的脑子。

  30. 如何看晶体:当你发现它的对称性时,晶体就不只是让人眼花缭乱而已——它还非常有趣。
  
  31. 如何看眼睛内部:你的眼科医生可以用昂贵的裂隙灯显微镜看见你眼睛内部的壮观景象。但你也可以看见自己的眼睛内部,而且不需要任何令人望而生畏的设备。

  32. 如何看空无一物:什么都没看见,可能吗?还是说,你总是会看见什么?即使那只是一团模煳的东西,或者只是你眼皮的内部?

各界好评

  「震撼视觉、刺激心灵。」──《科学人》

  「《绘画是什么》的作者写了一本引人入胜的新书,书里充满了精美的插图,鼓励我们『学习看每一样东西』。确实,这是个艰鉅的任务,但作者依然令人钦佩地完成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是一场奇妙的视觉之旅,艾尔金斯希望这能帮助我们『学会更协调地使用眼睛,直到这个世界的细节慢慢显露出来』。它将鼓励读者停下脚步,嗅闻玫瑰,不,是看见玫瑰。」──《书单杂志》

  「艾尔金斯邀请读者将感知能力扩展到狭隘的专业之外,好在平凡中看见意义。他永远保持好奇,他的思想似乎总在超速运转。」──《芝加哥论坛报》

  「在创意想像和科学观察交汇的迷人地带,艾尔金斯打开了一支概念性的手电筒,企图以三十二个短篇照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忽视的片段。他要我们用不一样的方式使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去看这个因为我们吝于付出努力,而很少有人会费心去看的世界。」──《图书馆杂志》

  「你知道当你老是被问到,要是一个人单独被关在某个偏远荒凉的岛上要带什么时,该怎么回答才好吗?借着这本精采鉅作,詹姆斯.艾尔金斯掷地有声地表示:你真正需要带的,就是自己的眼睛──你的眼睛,意思是,经过适当调整和活化的眼睛。布莱克曾经坚称,如果感知之门清洗干净了,我们就会看见这世界真实的样子,也就是无限的世界。除了它特殊启示中激励人心的慷慨之外,艾尔金斯这本奇妙的书真正为我们提供的东西,等于是心灵的妙莲眼药水,灵魂的稳洁清洁剂。」──劳伦斯.韦施勒(Lawrence Weschler),着有《威尔森先生的神奇柜子》

  「这是一场日常与艰涩兼备的迷人神祕之旅。艾尔金斯进行了探测、解说、实验,我们的视觉因而重获新生,我们终于又看得见了。」──罗萨蒙.珀塞尔(Rosamond W. Purcell),《如影飞逝:已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一书摄影师

  「有趣,内容丰富,有启发性。这是一本美丽的技巧指南,让你不只是看,而且还能看见。」──安东尼欧.达马吉欧(Antonio R. Damasio),神经科学家,着有《对发生之事的感觉 :意识形成中的身体及情绪》、《意识究竟从何而来?:从神经科学看人类心智与自我的演化》

  「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艾尔金斯先生,在三十二篇资料丰富、文字优美的文章里教你如何看邮票、人行道、埃及象形文字、週期表、草、嫩枝、蛾的翅膀、颜色、你的眼睛内部、空无一物、以及其他人为和自然事物。」──《纽约时报》

  「艾尔金斯证明了自己是个热情有趣的引导者。书中有几十张全彩照片,是本适合和咖啡一起品味的好书。」──《出版者週刊》

  「一本对作家、艺术家和老师都很有用的好书,对我们来说也能丰富日常生活。」──杰瑞.大卫区(Jerry Davich),《西北印第安那时报》

  「这是个迷人而美丽的企划,内容广泛,涵盖的主题也很广博……这本书以丰富的多样性,带领我们对视觉世界进行了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我们太容易忘记,视觉世界之广袤,远胜电视、电影和艺术博物馆。」──丽莎.索契欧(Lisa Soccio),《残影杂志》
《光影绘卷:摄影中的视觉构建与感知艺术》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关于解剖学或光学原理的枯燥教材,也绝非一本教你如何“看”世界的工具书。它深入探讨的是“视觉如何被塑造,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再现我们所‘见’的一切”这一复杂而迷人的主题。它是一场跨越艺术史、心理学、摄影技术与哲学思辨的深度探索,旨在揭示光线、构图、色彩和时间如何在二维平面上,构建出全新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真实”。 第一部分:感知的错觉与媒介的诞生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从对“眼睛”这一生物器官的直观理解中抽离出来,转而审视人类历史上对“视觉捕捉”的持续追求。我们探讨的不是眼睛如何工作,而是人类如何试图模仿甚至超越眼睛的局限。 第一章聚焦于“凝视的权力”。从洞穴壁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革命,我们分析了权力结构、宗教叙事如何通过精确的几何学框架来规范和控制视觉体验。透视法,这种被视为科学进步的工具,实则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它决定了观众“应该”站在何处观看。 第二章深入研究了早期摄影术的出现——达盖尔银版法、湿版火棉胶工艺。这些技术不仅是化学反应的胜利,更是对“瞬间即永恒”这一哲学命题的残酷实现。我们分析了这种前所未有的、无偏见的记录方式,如何挑战了绘画长期以来对现实的独占权,并迫使艺术家重新定义“观察”的意义。这些媒介记录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光线与化学药剂接触的那个特定时刻的物理印记,这与生物视觉处理的动态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部分:构图的语法与无形的空间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完全转向了二维平面的组织艺术,即“构图”——一种强加于混乱世界之上的秩序。 第三章剖析了“形式语言”。在这里,我们不再讨论眼睛如何聚焦,而是讨论引导观众的目光。黄金比例、三分法、对角线运动、负空间的运用——这些都是视觉叙事的底层语法。我们通过分析一系列大师作品(如亚当斯对宏大景观的几何解构,或布列松对决定性瞬间的精确裁切),展示了这些“规则”如何被用来创造张力、平衡或不安感。重点在于,这些结构是人为强加的,它们决定了我们如何“阅读”图像,而非图像本身如何自然地被感知。 第四章探讨了“景深与焦点”的心理学影响。这不是关于镜头光圈的数值,而是关于选择“清晰”与“模糊”的伦理。当我们将背景虚化时,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模糊了细节,更是在心理上剥夺了观众对周边环境的知情权。我们分析了这些选择如何服务于叙事目的,将观众的注意力锁定在被期望的焦点上,从而形成一种“被指导的观看”。 第三部分:色彩、光影与情绪的调性 第三部分超越了结构,进入了视觉体验中最具情感冲击力的层面:光影与色彩的非线性表达。 第五章题为“光线的修辞学”。我们深入研究了“光”在视觉表达中的双重身份:既是物理现象,又是叙事工具。逆光如何制造神秘感?硬光如何揭示无可辩驳的真相?柔光如何带来抚慰?我们探讨了大师们如何操纵光线的角度、强度和色温,来营造特定的情绪氛围,这远超出了眼睛在日常光照下接收到的信息总量。这种“光影的编排”,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视觉操纵。 第六章聚焦于“色彩的心理地图”。本书不提供色彩理论的公式,而是分析色彩在不同文化和艺术语境下的象征意义漂移。红色是危险、是热情、还是仅仅是特定波长的光?绿色如何从自然生命的象征转变为人造环境中的警示?我们通过对比不同媒介对色彩饱和度、明度的处理方式,展示了色彩如何被用作一种强大的情绪放大器,其效果往往是先于理性分析到达情感核心的。 第四部分:时间、运动与持续的凝视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视角拉高,审视视觉作品如何处理时间的维度——这是最与眼睛的瞬时捕捉能力相悖的挑战。 第七章探讨了“运动的静止”。摄影如何捕捉到肉眼无法分辨的快速运动,并将时间拉伸至无限?我们分析了高速摄影在揭示日常规律背后的“慢动作”世界时,如何颠覆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既有认知。更进一步,我们探讨了连续影像(如电影的早期实验)如何通过快速切换的图像序列,欺骗大脑,使其感知到连贯的运动,这本质上是对我们视觉皮层处理信息的算法进行重编程。 第八章是关于“档案与记忆的重构”。当图像被从其原始语境中抽离出来,并被置于一个新的“档案”结构中时,其意义如何被彻底改写?本书认为,每一张被归档的影像,都是一次对过去的再创作。它不再是过去某一刻的真实记录,而是一个新的、被组织者精心安排的叙事片段。我们审视了通过图像的排列和选择,如何构建出个人历史或集体记忆的幻象。 结论:超越眼睛的观看 全书旨在引导读者认识到,我们所依赖的“眼睛”只是一个起点。视觉艺术,尤其是摄影这一媒介,提供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具箱,它允许创作者(或记录者)过滤、聚焦、放大、扭曲和重新排列我们接收到的光线信号。这本书最终探讨的是,如何通过理解这些构建工具,从而学会一种更为批判、更为深刻的观看方式——一种超越了生物学局限,进入到艺术与哲学交界的审美体验。它不是教人如何使用器官,而是教人如何解读被器官记录并被媒介重塑的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詹姆斯.艾尔金斯(James Elkins)


  美国着名艺术史学者与评论家,长期任教于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评论。着作丰富,关注于各领域(艺术、科学、自然等)中的影像史。

  着有《摄影是什么》(What Photography Is)、《绘画是什么》(What Painting Is)、《绘画与眼泪》(Pictures and Tears)、《艺术的故事》(Stories of Art)、《视觉研究》(Visual Studies)、《为什么我们的绘画令人迷惑》(Why Are Our Pictures Puzzles)、《天堂是什么样子》(What Heaven Looks Like),以及《叙事大师和他们的不满》(Master Narratives and Their Discontents)等书。

  网站:www.jameselkins.com

译者简介

王圣棻


  译有《大亨小传》、《基督教的故事》等。

魏婉琪

  清大中文所毕,曾任报社编辑,译有《冰狗任务》等。

  合译作品有《卡娣的幸福》、《星星婆婆的雪鞋》、《死亡大事》、《活在一个爱恨刚刚好的世界》、《月亮与六便士》、《毛姆短篇小说选集》、《人性枷锁》、《哭完了就要笑啊: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等。两人目前旅居加拿大。

图书目录

◎新版台湾序
◎作者序

【人造物】
1. 如何看邮票
2. 如何看涵洞
3. 如何看油画
4. 如何看路面
5. 如何看X光片
6. 如何看线形文字B
7. 如何看中国及日本文字
8. 如何看埃及象形文字
9. 如何看埃及圣甲虫
10. 如何看工程图
11. 如何看画谜
12. 如何看曼陀罗
13. 如何看透视图
14. 如何看炼金术纹章
15. 如何看特效
16. 如何看週期表
17. 如何看地图

【自然物】
18. 如何看肩膀
19. 如何看脸
20. 如何看指纹
21. 如何看草
22. 如何看嫩枝
23. 如何看沙子
24. 如何看蛾的翅膀
25. 如何看晕
26. 如何看日落
27. 如何看颜色
28. 如何看夜空
29. 如何看海市蜃楼
30. 如何看晶体
31. 如何看眼睛内部
32. 如何看空无一物

◎后记:我们如何看扇贝?
◎延伸阅读
◎图片来源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对我们来说,眼睛实在太过强大了。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根本没办法完全吸收,所以我们把大部分的世界都拒之门外,并试图以又快捷又有效率的方式看事物。

  如果我们停下来,花时间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此一来,这个世界就会像花一样绽放开来,充满了我们意料之外的色彩和形状。

  有些东西,要是少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是没有办法真正看见的。我不能奢望自己看懂NASA指挥中心照片里的监视萤幕,或者我医生诊疗室里的各种奇怪工具。我不会假装知道我的电子表内部长什么样子,也认不清在我家几个街区外那个继电站里种种外观吓人的设备。有些书可以帮助你弄懂这些,但这本书并不是其中之一。这本书不会告诉你怎么修理冰箱或看懂条码。它也不是博物馆导览手册——你不会学到怎么弄懂艺术的。你也不会学到如何透过观察云朵预测天气,如何为房屋拉电线,或者如何在雪地里追踪动物。

  总之,这本书不是个参考工具。这是一本关于看东西的书,让你学会比平常更协调一致、更有耐心地使用你的眼睛。这本书说的是停下来,花点时间,只是看,而且持续地看,直到这个世界的细节自己慢慢显露出来。我特别喜欢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看着某个东西,然后突然懂了——这个物体是有结构的,它在对我说话。地平线上曾经的一片微光成了一座独特的海市蜃楼,告诉我刚走过的那片空气是什么状态。蝴蝶翅膀上曾经毫无意义的图案成了一个密码,告诉我这只蝴蝶在其他蝴蝶眼里是什么样子。甚至连一张邮票都突然开始说起自己所在的时间地点,还有当初设计它的那个人在想些什么。

  我尽量不写已经获得普遍赞赏的东西(确实有人写邮票,但也只是列出它们的价码而已)。书里有一章是讲油画的,但谈的是油画表面的裂纹,而不是画作本身。有一章说到桥梁,但也没提到那些有名的桥,而是在讲涵洞:一种平凡、低调,甚至看起来完全不像桥的桥。涵洞是道路底下的水道,可以只是一根埋管。然而在涵洞里可以看见很多东西:它们可以告诉你土地是不是正在侵蚀,是不是淹过水,以及这个地区的人口正如何影响着这里的景观。

  最常见的事物,像是涵洞,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许多人知道怎么分辨榆树、枫树和橡树,但到了树叶落尽的冬天就没有多少人做得到了,所以我也为树枝写了一章。指纹始终与我们同在,它们在神祕谋杀案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有多少人知道怎么辨认指纹呢?(指纹那一章会告诉你,内容遵照FBI官方手册。)脸是所有人最熟悉的东西,但等你真的会看了,知道那些褶子和皱纹的名字,看见皮相底下是什么,以及这张脸随着年龄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这些脸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一个肌肉发达的肩膀可以是一幅优美的景象,而当你也看得出肌肉如何以复杂、瞬息万变的模式一起运作、压缩、拉伸的时候,这景象就更有意思了。

  肩膀、脸、树枝、沙子、草——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物。我们每天都看见,也都忽视它们。写草那一章的时候我很受冲击,如果不是为了写这本书,我可能一辈子都会一直这样忽视草。我坐过草地,剪过草,也漫不经心地拔过草;邻居草坪草长得太高的时候,我也在路过时注意过。但在我坐下写草那章之前,我从来没有真的关心过它。我想,我大概是觉得这件事等我退休了,有空闲了,未来总有一天会做。只是不带感情地稍微算一下,就让我怀疑起自己的想法。正常人的一生,以一个生活在已开发国家的人来说,大约是三万天。在这三万天中,草儿青翠茂盛的时间大约是一万天,当然我可以在这一万天里挑一天在草地上坐下,好好认识这些草。但生命流逝之快令人骇然。我已经四十多了,这意味着,给我观察草的那一万天我已经浪费了超过一半。要是够幸运,我还有三十个夏天。每个夏天大约有六十天是好天气,而我会实际走到户外、有余暇的时间说不定只有二十天。这样一来,看草的机会总计是六百多次,这些机会可是很容易熘掉的。

  (数学家柯利弗德•皮寇弗有个很聪明、但令人沮丧的方式提醒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活。他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平均预期寿命估计自己还能活一万天,然后他画了一张有一万个方格的正方形网格——每边一百格。这张网格挂在他的书桌前面,每天早上他进了办公室,就在其中一格打个叉。要有这么一张皮寇弗日历我可受不了,但他提醒自己时间流逝得有多快这件事是绝对正确的。)

  这本书很多章谈的都是像草这样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但这并不是可见世界的全部:也有一些奇妙的东西是很不寻常或罕见的。有个例子是一种叫做「线形文字B」的古地中海字母,你可能得到伦敦或雅典才看得到它。我写过一些关于它的文章,想让人知道在很小、很「无趣」的考古文物里,能看出多少东西来。另外有两章的主题是炼金术纹章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画谜,要看到这两样东西,你可能需要跑一趟大型图书馆。但无论如何,重要的是知道那里就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代表的意义比你在博物馆看到的普通图片要丰富得多,也常常美得多。

  在这本书里,线形文字B、文艺复兴画谜和炼金术纹章,是平常最不容易见到的,其他都是稍微花点力气就可以看见的东西。要看涵洞,你只需要在开车经过溪谷的时候停一下,下车,走下斜坡到河床去。要看指纹,你只需要一点墨水(比如说,从打印台弄点来),和一部影印机,好放大你印出来的指纹以便研究。如果你打算看沙子,一支好的放大镜会有帮助,但也不是绝对需要。象形文字和埃及圣甲虫很多博物馆里都有,中国和日本的书法从杂志到电影都找得到。X光片、透视图、工程图纸和地图(其他四章的主题)都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晕——本书末段的一个主题——并不常见,但从我第一次听说它开始,我每个冬天都会看见几次,大部分是因为知道在什么样的时间地点看得到。有种特别壮观的晕称为二十二度日晕,可以塞满大部分的天空(175页图);你可能会想,要是有个二十二度日晕在城市上方出现,应该会引起轰动吧。但我最后看见的那一个,就出现在巴尔的摩上空,却完全没有人注意到。它就在那里,像一只以太阳为中心的巨大眼睛,俯视着整个城市——然而却没有人看见它。人们并不期待看见什么,所以连头都没有抬。而那个二十二度晕是那么大,就算有人碰巧瞄了天空一眼——不管怎样,那都是一片炫目的白——他们看见的,也只是挂在空中那个完美巨圈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这一切加起来会是什么?从日落到指纹,从涵洞到中国书法,把它们拉在一起的,那条共通的线是什么呢?它们都是催眠。每一样东西,都只凭它存在的事实,就拥有了俘虏我所有注意力的力量。对我来说,看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它让我忘我,让我只想着自己正在看的东西。发现这些事物也是一种快乐,知道这个可见的世界里不只有电视、电影和艺术博物馆是件好事,尤其好的是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迷人的东西,可以在闲暇的时候看,那时你只有一个人,没什么事情会打扰你。毕竟「看」是种寂静的活动,它不是说话,不是听,不是闻,也不是摸。它最好发生在你独处的时候,除了你和你关注的那个对象之外,世界空无一物。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日落和夜空那两章。有个事实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如果天空没有云,日落的色彩是按照特定顺序变化的。当我发现这件事的时候,我度过了好些个美妙无比的黄昏,我坐在户外,手里拿着笔记本,看着橙、紫、红色依序出现,还看见各种日落现象:像是日落后二十分钟出现、令人惊叹的「紫光」,以及从东边升起的「地影」。之后,当日落结束,夜晚降临,又可以看见其他的光:有星星,这是当然,但还有来自空气本身的美丽微光(称为「气辉」),以及从环绕行星的尘埃反射出的光(称为「黄道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值得知道的事,因为你一旦知道了这些,世界看起来,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鼓励每个读者停下来,思考一些东西,那些极其平常、显然无意义到不值得多花心思的东西。一旦你开始看它们,这个也许看起来很乏味、很无趣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聚集起来,变得寓意深远。

詹姆斯.艾尔金斯

图书试读

第一章如何看邮票
 
这张图是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上是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上头的图解是为了帮助区分这枚邮票几乎完全相同的两个版本;指出了雕刻师在哪些地方为原始设计作了润色、强化,并展现出女王的特征。经过十五年的使用,这些线条已经磨损了,必须加深。之后几个版本的黑便士和早期版本相比,只是看起来有点粗糙,但女王总算得到了她在图1.1中那种专注的目光。在这之后,设计师们改了颜色,女王最终也有了个胖胖的脸颊和略带傻气的表情(图1.2,左上)。
 
邮票上只印着「邮资」(POSTAGE)和「一便士。」(ONE PENNY.,有句点,好让它更显眼。)在一八四○年,英国是唯一印制邮票的国家,所以不需要加上「大不列颠」这个词。虽然法国曾经一度把国名「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缩写成一个小小的「RF」与英国邮票比肩,但即使到了今天,英国邮票也是唯一没有国名的邮票。设计邮票的时候,空间是很珍贵的。省掉「大不列颠」,就腾出了一平方英寸位置,给了艺术家更多空间展现女王的脸。
 
邮票是个小宇宙,把广大的艺术和政治世界压缩进一个半英寸见方的方块里。艺术挤得水洩不通,但也得到了一种令人惊讶的深度,政治则浓缩成了陈腔滥调。邮票以细密的图样弥补了它小小的尺寸,有些还是用极精细的雕刻机刻出来的。黑便士两侧立着的轻盈弧状花格,以及精密车床工艺般的背景,都是使用专门为此设计的机器制作。之后,中心部分被抹除,再由艺术家弗雷德瑞克.希斯雕刻女王的侧脸像。许多线条细到难以用肉眼看清楚,但它们是经过设计的,所以我们「几乎」看得见,这些线条为邮票增添了一种迷人的柔软感。这张邮票彷彿有自己的氛围,像个里面有株植物的小小钟罩。希斯应该有一个放大装置,所以这张邮票在他眼里就像一张大号印刷主版。时至今日,有希斯这种技艺的人几乎不存在,因为这项工作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制作时可以任意放大。而你看见的黑便士,就是它原本的样子:一个小小的艺术品,在一个小小的尺寸里创造出来。今天的邮票都是电子化缩小后的普通图片。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这本书,我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关于“观察”的场景。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到宏观世界的宏伟景象,人类的眼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重新审视我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我猜想,它可能会从生理学、心理学、甚至是哲学等多个角度,来解析“看”这个行为背后的复杂机制。它或许会教我如何更有效地捕捉画面中的细节,如何理解色彩和光影的语言,甚至是如何通过观察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启发,我更期待它能转化为一种实际行动的能力,让我在未来的每一次观察中,都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敏锐的洞察,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更富有创造性的表达。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份关于“看见”的礼物,一份帮助我去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宝藏。

评分

从书名《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来看,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关于“见微知著”、“洞察秋毫”之类的成语。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观察力、提升感知力的指导性读物。但它又不像那种直白的“提高班”,更像是一种引导,一种启发。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打破固有的观察模式,去发现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细节。或许,它会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和练习,让我能够有意识地去训练我的眼睛,去“看见”更多。我不仅希望它能教会我在艺术创作、工作学习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视觉,更希望它能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份好奇心和探索欲,从每一次“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能够“唤醒”我们感知力的工具书,它将帮助我去发掘我们自身潜藏的巨大能量,让我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

我是一个喜欢收藏各类“奇书”的人,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大有玄机,能够颠覆你固有认知,或者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的书,是我最爱的类型。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这本书,从书名就散发出这种独特的气质。我甚至可以想象,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极其善于观察,且对人类感知有着深刻洞察的智者。我猜想,书中不会充斥着枯燥的理论,也不会是那种生硬的“指导手册”。它更可能像一位老友,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他对“看”的理解和感悟。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辨识表象与实质,如何透过事物的表皮,看到它们内在的联系和深层含义。也许,它还会涉及到我们如何用“心”去“看”,而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将视觉的体验与情感、思考融为一体。这本书,在我看来,并非一本纯粹的“技巧书”,而更像是一次关于“觉知”的启蒙,一次对我们自身感知能力的深度探索。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在信息洪流中挣扎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一种信息过载的焦虑。每天接触到的文字、图片、视频,如同潮水般涌来,但真正能留在我脑海里、触动我内心的,却少之又少。当我看到《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这本书时,我内心深处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回应。它没有提供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没有承诺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邀请我去探索“看”的本质。我猜测,这本书会探讨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视觉,更可能触及到我们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如何构建对世界的认知。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学会如何在一个嘈杂的世界里,更精准地捕捉到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如何过滤掉那些喧嚣,如何让我的目光不再是匆匆掠过,而是有穿透力地触及事物本质。这本书就像一个邀请,邀请我去进行一场关于“看”的深度对话,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和奥秘,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更清醒的认知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刚收到这本《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光是触感和装帧就让我眼前一亮。厚实的书页,泛着淡淡的纸张香,封面设计也极具艺术感,不是那种花哨的,而是内敛而有力量的,让人一看就觉得里面有货。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一直觉得虽然相机越来越智能,但很多时候还是凭着感觉去拍,总觉得在构图、光影的运用上,还欠缺一些内在的逻辑和深度的理解。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似乎在提示我,我们司空见惯的“看”这件事,其实蕴含着我们尚未发掘的巨大潜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视觉感知、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去观察世界的新鲜视角。我猜想,它可能不会直接教我“如何拍出好照片”,而是更宏观地,引导我去重新认识“看”这个行为本身,从而间接地提升我对影像的理解和创造力。这本书的厚度也预示着内容的丰富性,我迫不及待想沉浸其中,看看它究竟能如何“开启”我的眼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