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营区与边界」
◎本刊为台湾人文学核心期刊(THCI)与台湾社会科学核心期刊(TSSCI),并获2016-2017年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类评比:第二级
本期专题「营区与边界」由本刊编委清大社会所陈瑞桦教授协助规划和推动,从法国思想家阿吉耶(Michel Agier)的两篇思想翻译─〈生命权力以其敏感形式来检验:当代异质空间民族志计画的简要导论〉与〈制作不受欢迎者〉─出发,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阿吉耶是如何从「不受欢迎者的制造」这个命题上展开他的当代民族志观察,从而在难民问题上重新开发与整合傅科(Michel Foucault)与阿冈本(Giorgio Agamben)的思想视野。为了让读者对阿吉耶的思想有更充份的认识,我们邀请陈老师撰写专题导言〈在共同世界的边缘探问生命政治:阿吉耶的城市人类学与难民营研究〉,并制作了一份阿吉耶着作目录。
专题还包括了四篇学术论文与三篇评论。赵中麒聚焦在难民营内的物质与社会佈局,来探究克伦难民如何在流亡中凝聚民族认同和维系民族文化。潘美玲则讨论流亡藏人如何在尼泊尔和印度的难民营区内透过毛衣与地毯的制作与贸易,建立自主自给的经济收入,并借之实践西藏意识。洪伯邑和练聿修将我们的视野从难民和营区转向「物」的跨界移动与变身,从而提供了另一个理解营区与边界的方法。曾维龙借着讨论马来亚西华人「动地吟」这个为期25年的诗歌朗诵活动,曾维龙指向了边界性社群如何定义自身,介入当地社会的可能。三篇评论文章则为整个专题补充了更丰富的思想元素:洪世谦的书评深入了阿吉耶的思想、朱元鸿介绍了另一位值得敬重与怀念的思想家包曼(Zygmunt Bauman),柯能源的影评讨论2016年获得第66届柏林影展金熊奖的纪录片《海上焰火》(Fire at Sea,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