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往整合的人生发展 身体心理学将身体疾病与身心灵功能视为生命需要再成长的指标。疾病作为人生的一个样态,迫使我们面对生命之中的阴影与黑洞,让人无法回避过往未落幕的创痛,及亲密关系的失落。所以疾病不只是需要被治疗,更需要被理解。了解身心症状之中正向与积极的讯息,将会推动我们往整合的人生发展。夏比洛的《身心调癒地图》在理论、疾症解析、疗癒方法上都有极完整的叙述,是一本有关个人成长及身心灵领域方面值得一读的好书。
吕旭亚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荣格分析师,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院毕业
美国加州整合学院心理博士
实务专长:梦与象征、荣格心理分析、表达性艺术治疗
推荐序
见证肢体心灵的智慧和力量 在认知上,我们知道身心是一体的。在内心深处,我们的身心却常处于分离甚至是敌对的状态。例如:「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我们需要充足的睡眠。」这句话大家都同意,但实际上很多人超时工作,或花很多时间在电视、娱乐或上网,造成睡眠不足、身体疲累的情况,借着咖啡、酒精或药物来提神,导致头痛、失眠、睡眠品质不良,再靠酒精、安眠药来入眠,形成一种恶形循环,不仅加重身体的负担,也造成心理的压力。此时要改善现状,光靠镇定剂等药物是不行的,若能配合心理谘商,认清内心的信念和冲突,像是「睡太多浪费生命」、「我有太多事要做,没时间睡觉」、「我要不断的努力」、「人生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休息」……等等,再加上调整生活作息和朋友、家人的协助,就更容易改变了。这也是本书所提倡的一个观念:「治疗」症状或「疗癒」生命?!治疗是针对生理的问题做处理,用药物或手术来压制、消灭或移除,却持续压抑内在的伤痛,而疗癒则是更进一步认识自己,重新组合分离对立、压抑的部分,寻求完整的自我。
我在多年从事自我探索和身心工作的经验中,就有很多类似例子,也见证了肢体心灵(Bodymind)的智慧和力量。我的一位朋友A先生,只要一碰到有酒精的饮料,身体立刻起红色的酒疹而且很痒,非常难受,可是工作上有时又会接触到酒,只好靠药物来治疗,非常痛苦。我在跟他的谈话中了解,他小时候父亲常会喝酒呕吐,因此他和母亲必须清理秽物,令他觉得呕心、厌恶,觉得酒是害人的东西,因而心生抗拒,生理上就会自行起酒疹,让他有理由避免。后来他「决定」可以由自己选择要不要喝酒或予以「拒绝」,也「接受」在某些情况下的小酌是一件享受的事,整个人因此而松开了制约。之后,即使偶尔和朋友小酌,不但没有过敏反应,心情也很愉快。
我在谘商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先观察对方的身体是否平衡,有无一些症状或是不一致的讯息,同时听听对方对自己身体现况的描述,这些都是很好的线索,让我逐渐了解身体症状的心理意义或是心理问题的深层讯息,找到解决的方向,再透过书中提到的练习和其他方法,给当事者疗癒的建议,这是新的方法也是传统医学的智慧。如同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和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把身体视为一个完整的能量系统。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想了解身体和心灵亲密的互动关系,或想探索疾病、症状可能代表的心理意义和讯息,这都是一本可以满足你需要的书。如果,你只是很快的看过去,会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让你获得许多知识,但若一面看一面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身心状况,更会发现它非常实用,是一本能够深深触动到心灵的好书。
高泰诚
完形治疗心灵工作者
神经语言程式学(N.L.P.)高阶执行师父母效能训练(P.E.T.)讲师
前言
肢体心灵之间的祕密
人类创造出极其精密的科技产品和令人赞叹的美好事物,不仅能了解复杂的科学理论,也能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可说已将我们的心智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甚至超越了极限。不过仍有一个领域是我们无法理解的,那就是我们和本身的关系,特别是我们和自己身体的关系。虽然我们已经上了外太空,也能推测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却无法针对人类身体究竟如何运作达成共识。过去几千年来,各派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以了解我们的身体,每一派都能自圆其说,然而各家理论却有着天壤之别。
以西方来说,大多数人都相信人类的身体是一个实体:一个需要添加燃料或能量(食物和水)的机器,而且希望只要按时加燃料,这个机器就不会出毛病。西方人很能享受身体所带来的乐趣,也努力锻鍊身体,让它呈现美好的外貌。如果这个机器出了些问题,就应该像机械一样加以修复。我们会用外科手术、放射线治疗和药物来处理身体的问题─切除不好的部位或用化学物质加以消灭,这样一来生命就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延续下去。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西方的医学(对抗疗法)创造了无数的奇蹟。许多医学上的突破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像是盘尼西林、疫苗、雷射手术和器官移植等等。现代医学挽救了千百万个生命,也大幅降低了病痛的折磨。把身体视为机器,故障了就找出毛病加以修复,这样的论点确实很有说服力。
然而,对抗疗法未必能够解决一切的问题。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併发症;某些疾病的主因解决了,却出现其他的不适:也有些问题可能超出了医药的极限─目前无药可医。举例来说,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很多,病例也快速地增加。直接由压力引起的毛病包括:偏头痛、肠胃溃疡、大肠急躁症候群、高血压、气喘、肌肉紧绷、倦怠等等;有些疾症则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像是癌症和多发硬化症。对抗疗法无法治疗压力。现代医学并不承认,病人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困扰会影响他们的生理健康,所以治不好这些与压力有关的不适症状。然而医院或诊所的病人之中,百分之七十都是因为与压力有关的疾症才会来看医生的。
在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年代里,医生看病时不只考虑病人的生理症状,也会考虑气候、种族、性别、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因素。在欧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所谓的「家庭医师」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家庭医师─他认识你们全家,治疗家里的每一个人,除了採用才上市的新药之外,说不定也会配合一些药草,或是运用一点心理谘商的技巧。但是从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科技发展冲破了人类理解的极限,医师开始专业分工,于是家庭医师不再是我们的心理治疗师或谘商师─那是谘商专业的工作。此外,由于人口和病人急速增加,医生忙得只有时间开处方。在现代医学之下,医病关系不再是温暖的人际交流,而成了技工修理机器的例行公事。
这种机械式的观点,使我们不知道应该和身体维持怎么样的关系。当身体的某部位出现毛病时,我们可以採取正确的修复措施,却不能感受「活」在这具机器里面的感觉,也无法察觉促使身体这部机器运作的能量。
在东方,尤其在中国和日本,人们找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东方人不把身体看做机器,而是把身体视为一个完整的能量系统。这样的观点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且也已经证明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和不适。东方的医疗原理,主要是根据身体能量的分佈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能量流通的形态,也可以明白以何种方式、在哪个部位可以接触身体的能量。医师依照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诊断病人;五行的每一个要素各有其特性,也都有正面与负面的效果。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各种不良的习性、压力或负面情绪,造成能量的流动不平衡或受阻碍;因此医生的目的就是要为病人调节能量的流动,恢复平衡状态,病人也就可以痊癒了。
西方的对抗疗法认为,病人就像一部机器;东方的针炙(和其他相关的医疗方法)却主张,病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变动的能量系统。当身体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必指责外在的致病原因,而是应该观察外在影响,了解病人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和各种情绪感觉的互动情形。泰德.凯查克(Ted Kaptchuk)在《无人编织的网》(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一书中特别强调,东、西方医学的这项差异。他指出,西方医师往往会问:「哪一项X因素导致了Y状况的发生?」东方医师问的却是:「X和Y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文化和宗教因素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医学观点的发展。在早期的基督教文化中,肉体被视为是道德的一大威胁。情慾和渴望是不被接受的,必须加以压抑,或只能在幽暗、隐密的时刻才能释放出来。书上记载,早期到夏威夷宣教的传教士,很努力地想拯救那些狂野而罪恶的土着。在酷热的骄阳下,传教士坚持穿着层层厚重的深色羊毛布料,不愿露出他们的身体,以免激起情慾。在那些黝黑、全裸或半裸、欢笑自在的夏夷威土着围绕之下,不少传教士死于酷热和厚重衣物下滋生的细菌。
数百年来,大家都相信教会拥有人类的灵魂,因此不愿被视为异教徒或巫医的医师们,便清楚地划分肢体和心灵。这样的划分法导致人们相信:身体只不过是一具机器,不受任何心理╱情绪的影响。
这种观点和美国印第安文化的传统截然不同。印第安人认为,他们的医生不但是治疗身体病痛的医生,也是拯救灵魂的医生。对他们来说,心灵和形体并没有区别。部落里的医生(巫医)或许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训练,却知道如何诠释「另一个世界」和日常生活事件,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
在其他文化里,人们推崇身体为一项重要的工具,透过这项工具,我们得以突破个人的极限。佛教和印度教都非常重视生命的可贵,因为佛教徒和印度教徒相信:只有以人类的形式,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灵性满足。当一个人生病时,他的身体和心灵同时病了,因为到头来,心灵和肉体都是有限而短暂的。佛陀赐与的药物可以带来完全的自由,超越肉身的限制。
对于身体的这种认知,将其视为机器或昇华的工具之外,又产生了另一种新的观点。最近这几年来,西方世界愈来愈认同人类心灵和身体之间具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是新兴的「心理神经免疫学」。这项新的观点并不否认疾病的有机层面─像是各种病菌、细菌、微生物、有毒废弃物、氧气或各种遗传因素。然而当感冒流行的时候,并不是辨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会生病,也不是每一个被传染的人都会出现相同的症状和反应。看来我们的情绪或心理状态,会大大地影响疾病的开端和发展过程,以及我们的痊癒能力。马克.巴拉希(Mare Barasch)在《疗癒的管道》(The Healing Path)一书中指出:「所谓医学就是指当我们开始探讨疾病的起源时,也不得不考虑生活形态、饮食、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最耐人寻味的知觉意识和情绪状态。」
这本书探讨人类的心灵和身体如何互相影响,也找出许多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心灵和肢体的结合,使疾病痊癒,并追求个人的成长。这方面的知识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因为每一天都有更多的讯息涌现─当错综复杂的肢体心灵关系一步步展开,呈现在我们面前时,的确引人入胜。至少我们已经开始了解,人体机器其实是一个活生生、能够唿吸、沟通、具有多面性、相互密切关连的整体。
笔者从二十年前开始对肢体心灵的关系产生极大的兴趣,那时我刚踏入营养和按摩的领域。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慢慢找到一块块不同的碎片,然后把它们拼凑在一起,完成一幅很棒的生理地图,然而在它下方却又隐藏着一幅心灵情绪的地图,两者重叠吻合为一体。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帮助你看懂自己的肢体心灵地图。本书的第一部应该直接从头到尾读一遍,因为它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肢体心灵,特别是我们的心灵与肢体如何产生相互的关连。
第二部是身体疗癒的指导手册,如果你目前有某种疾病或特别的问题,请先阅读相关那一章的开场说明。这一段开场说明,可以先帮助你了解病痛区域的复杂细节。接着针对自己的问题继续阅读相关的章节。透过这样的方式,你会更深入而完整地了解你的肢体心灵关系。由于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部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你的病痛部位很可能与其他部位有关系,你可以同时参考其他有关的章节。
第三部探讨的是我们如何运用对于肢体心灵的了解,无论是透过乐观的心灵状态、视觉想像、静坐、艺术治疗、舞蹈治疗或表达动作等方法,使身体的病痛得以痊癒。
诚挚地希望你在探索自身肢体心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我多年探究过程的兴奋之情。当我们了解自身许多层面的相互关连时,也会愈来愈明白所有人类─所有生命─彼此间相互的关连。我们的世界就是建构在密切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上,希望这份理解可以为你带来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