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健康照护(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概念广泛应用于医疗专业已经超过40年,但是实证概念的萌芽并不是在医疗照护领域,早在19世纪时天文学家即利用统计学概念,整合多个科学研究的结果资料,来解决天文学上的问题,而这种统合分析式的实证方法学并没有在医学领域受到重视,反而是在社会科学,特别是心理学、行为科学以及教育等领域上广泛应用逾百年;这期间统合分析统计的方法学也有极大进步与突破。
医疗专业开始注意实证概念是起因于197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Ar-chie Cochrane发表“Effectiveness and Ef.ciency”一书,主张医疗资源有限,必须讲求效率与效果;强烈批判当时一些常见的医疗处置缺乏足够可信证据支持,他建议必须对医疗处置进行严谨的评估,并需要有足够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如此才能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做有效分配与应用。Cochrane同时唿吁医疗人员应该有能力整合现有最佳研究证据作为提供医疗照护服务之基础。这本书是医疗界首次提出将实证概念导入临床健康照护领域。1980年美国学者David Sackett 在加拿大McMaster 大学成立临床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硕士学程,主要目的在培育推动实证医学于临床应用的人才。1992年McMaster 大学学者Gordon Guyatt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期刊刊载一篇文章“Evidence-Based Medicine: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首次提出Evidence-based medicine 名词,并利用一系列文章向全世界介绍推广实证医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