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概要SOP

刑法概要SOP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SOP
  • 法律
  • 教材
  • 概要
  • 犯罪
  • 刑罚
  • 法律法规
  • 司法
  • 实务
  • 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刑法概要」主要是四等考试、普考的考科,相对于一般的「刑法」考科,特点大概就是考点较为清楚、明确、集中,且更偏向条文及实务见解;而既然是以「刑法概要SOP」命名,本书当然也同样是以精简、易于了解的内容作为写作方针。

  所以,如果你是要准备四等考试或普考的考生,这本书应该会比一般市面上厚到夸张的刑法总则、刑法分则更加适合你;除此之外,如果你是刚开始接触刑法、第一次要准备刑法相关考试,或是觉得刑法教科书的文字过于艰涩的初学者,对你而言这本书应该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会用最接近日常生活的白话口吻,搭配大量的图表与具体案例,告诉你刑法是什么?以及更为重要的,刑法到底要怎么学?帮你推开那道看似深锁的刑法大门!
刑法核心概念与理论前沿探索 本书聚焦于现代刑法学的基本框架、核心理论以及在当代社会治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沿发展,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法学学生及对刑法感兴趣的公众提供一个深入、系统的理解视角。 第一部分:刑法的基石——犯罪构成要件的精深剖析 本卷首先回归刑法学的原点,对“犯罪”这一核心法律现象进行结构性的解构。我们摒弃泛泛而谈的论述,转而深入挖掘构成要件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探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与争议焦点。 一、 行为论的再审视: 本书超越了简单的“积极作为”与“不作为”的二元对立,重点探讨了“作为义务”的理论基础与界限。我们详细分析了法益侵害理论在界定刑法行为边界中的作用,特别是针对高度复杂的社会交往中隐性侵害行为的认定。例如,在网络空间中,信息传播与实质侵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如何被司法解释所捕捉和规制,是本节的重点案例分析对象。此外,对于特殊主体(如法人、组织)的“行为”归责问题,本书引入了组织犯罪的控制模型,探讨刑法如何在承认法人独立性的同时,有效遏制组织层面的违法行为。 二、 主观罪过:从故意到过失的量化分析: 主观罪过是刑法区分责任与评价的关键。本书详细梳理了故意形态的内部差异,不仅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更引入了“认知偏差”与“意欲偏差”的交叉分析模型,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故意认定难题,如“不确定故意”的界限。在过失方面,本书着重探讨了“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这一核心标准的现实操作困境,并引入了“可容许风险理论”在过失犯罪认定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平衡社会效率与个体安全之间的张力。对于精神障碍者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问题,我们结合最新的精神病学研究成果,探讨了刑法责任能力评估的科学化路径。 三、 违法性判断: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动态平衡: 违法性是行为是否应受刑罚谴责的第二道防线。本书对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要件进行了细致的界定,重点探讨了“不法侵害的现时性”在网络暴力与持续性骚扰场景下的延伸适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书深度剖析了“超过必要限度”的认定标准,引入了司法裁量中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权衡艺术。在紧急避险部分,本书着重辨析了“法益衡量”的困难,例如,在面对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刑法如何评价个体为保护更大或同等法益而损害次要法益的行为。 第二部分:刑法理论的前沿对话——体系与功能主义的碰撞 在夯实基础之后,本书将视野转向刑法学理论的宏大叙事,探讨现代刑法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及其功能取向。 一、 刑法解释学的现代转型: 本书认为,僵化的文本解释已无法应对快速迭代的社会现象。因此,我们强调功能主义解释在刑法领域的适用,特别是如何将刑法的“保障机能”与“社会控制机能”进行有机结合。书中详细分析了刑法条文在目的解释指导下如何处理新兴犯罪形态,如数据安全、算法歧视等问题。同时,本书也对过度目的化解释可能带来的法律确定性风险进行了警示和论证。 二、 共同犯罪理论的复杂化:从串谋到共同实行: 共同犯罪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之源。本书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唆犯、帮助犯的界定,而是深入研究了“犯罪集团”的认定标准,以及“故意豁免”在共同犯罪中的适用空间。我们引入了英美法系中的“共谋犯”理论的合理吸收,探讨其如何弥补我国刑法在事前犯罪控制方面的不足,同时严格限定其适用范围,以维护罪刑相当原则。对于帮助犯的“实质性关联”要求,本书提供了多维度的判断框架。 三、 刑罚论的重构:目的刑与绝对刑的张力: 刑罚的目的性,是贯穿本书始终的哲学命题。我们全面审视了当前刑罚理论的四大流派——绝对刑论、相对刑论(预防)、混合刑论——在当代中国的适用状况。本书尤其关注“限制减刑与假释制度”的设计逻辑,探讨其如何平衡“个体改造”与“社会安全”的需求。此外,针对非监禁刑(如社区矫正、罚金刑)的适用效率,本书提供了实证研究的视角,分析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使非监禁刑真正发挥其矫正功能,避免成为“软弱的惩罚”。 第三部分:刑法面临的时代挑战与制度创新 本部分着眼于未来,探讨信息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刑法体系所必须回应的重大变革。 一、 组织违法与企业刑法(白领犯罪): 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公司和企业的违法行为日益突出。本书重点探讨了“单位犯罪”的归责机制,分析了《公司法》与《刑法》在追责层面的衔接问题。我们深入研究了“企业合规”在刑法预防中的角色,探讨了设立“合规义务罪”或在现有框架内如何有效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并分析了对企业高管的替代责任(如“应知责任”)的合理限度。 二、 科技犯罪与法益的延伸: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刑法传统的“人身”和“财产”法益概念提出了冲击。本书专门设置章节讨论“数据所有权”的刑法保护,以及算法决策失误导致的侵害如何定性。我们探讨了“认知操控”在新型诈骗或操纵市场行为中的适用性,并审视了刑法在应对新型网络暴力(如“人肉搜索”的关联犯罪)时应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三、 国际刑法与人权保障的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犯罪的治理已成为常态。本书分析了引渡与司法协助中的“双重犯罪原则”的灵活运用,以及国际刑法对国内刑法解释的影响。同时,本书强调了在所有刑法适用过程中,必须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内化于心,确保刑罚的执行符合文明国家的最低标准,特别是对羁押期间的权利保障进行深入论述。 结语: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法学思维,结合前沿的理论动态与鲜活的司法案例,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深入的刑法知识体系。它不是对既有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刑法学生命力与适应性的深度探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音果律


  台湾大学法学硕士(刑事法组)
  律师高考及格

 

图书目录

本书使用说明 I

A刑法总则

chapter 1单独行为人的犯罪审查流程
Part1 概说—刑法的犯罪审查架构及前阶段审查
【第一节】三阶理论概述—兼论刑法的原理原则 A-1-3
壹、不法与有责—行为主义与责任主义 A-1-3
贰、构成要件该当性—罪刑法定原则 A-1-4
【第二节】犯罪前阶段审查 A-1-6
壹、行为 A-1-6
贰、刑法的效力范围 A-1-7
【第三节】犯罪类型概述 A-1-10
壹、关键分类 A-1-10
贰、其他分类 A-1-11
Part2 一般犯
【第一节】客观构成要件该当性:因果关系 A-1-17
壹、条件关系 A-1-18
贰、结果归责 A-1-22
【第二节】主观构成要件该当性:故意 A-1-32
壹、故意的构造 A-1-32
专题研究—故意与过失的界线 A-1-35
贰、构成要件错误 A-1-37
【第三节】违法性 A-1-50
壹、法定阻却违法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难 A-1-51
贰、法定阻却违法事由:依法令行为、业务上正当行为 A-1-67
参、超法规阻却违法事由:得被害人承诺 A-1-71
专题研究—阻却违法的「误想」与「偶然」—容许构成要件错误与反面容许构成要件错误 A-1-76
【第四节】有责性 A-1-82
壹、法定阻却罪责事由:责任能力、不法意识 A-1-82
贰、超法规阻却罪责事由:(狭义)期待可能性 A-1-84
Part3 未遂犯
【第一节】检验流程:未遂 A-1-88
壹、多数学说见解:主客观混合说&重大无知理论 A-1-88
贰、实务见解分析 A-1-97
【第二节】检验流程:中止 A-1-101
壹、前阶段审查:行为人成立未遂犯 A-1-101
贰、主观要件:因己意中止 A-1-105
参、客观要件:中止行为 A-1-106
肆、客观要件:中止行为与结果未发生间具有因果关系 A-1-108
Part4 过失犯
【第一节】过失犯之类型:有认识过失、无认识过失 A-1-110
【第二节】检验流程:无认识过失 A-1-112
专题研究—过失理论之选择 A-1-113
壹、前阶段审查:行为人没有预见结果之发生 A-1-114
贰、客观预见可能性&结果回避可能性—违反注意义务的前提 A-1-115
参、信赖原则—阻却注意义务事由 A-1-117
肆、过失罪责 A-1-123
【第三节】特殊过失类型 A-1-124
壹、业务过失 A-1-124
贰、加重结果犯(结果加重犯) A-1-126
Part5 不作为犯
【第一节】不作为犯的选定与类型 A-1-131
壹、作为犯与不作为犯 A-1-131
贰、不作为犯的类型:纯正不作为、不纯正不作为 A-1-132
【第二节】检验流程:不作为犯 A-1-134
壹、作为义务—保证人地位 A-1-134
贰、构成要件该当性:不作为与结果发生间之「准因果关系」 A-1-137
参、不成文阻却违法事由:义务冲突 A-1-138
chapter 2多数犯罪人(犯罪参与)
Part1 选定犯罪型态
【第一节】是故意犯或过失犯?—多数犯罪人概说 A-2-5
壹、多数犯罪人之犯罪审查—二元犯罪参与体系 A-2-5
贰、过失犯例外改採单一正犯理论 A-2-6
专题研究—加重结果犯之多数犯罪人 A-2-6
【第二节】是正犯或共犯? A-2-9
壹、区分的理论基础 A-2-9
贰、下位犯罪型态之区分 A-2-10
【第三节】共犯内部区分—是教唆犯或帮助犯? A-2-16
壹、基本区分方式 A-2-16
贰、延伸型态:教唆帮助/帮助教唆 A-2-16
专题研究—犯罪型态之限制 A-2-17
Part2 各类犯罪型态的要件及重点
【第一节】间接正犯 A-2-25
壹、间接正犯的类型 A-2-25
贰、客观构成要件:间接正犯的未遂 A-2-26
参、主观构成要件:间接正犯的错误 A-2-29
专题研究—原因自由行为 A-2-30
【第二节】共同正犯 A-2-35
壹、共同正犯的原理及要件 A-2-35
专题研究—共同正犯之脱离 A-2-40
贰、主观构成要件:踰越的共同正犯? A-2-42
【第三节】共犯—教唆犯与帮助犯 A-2-43
壹、共犯的理论 A-2-43
贰、客观构成要件1:共犯行为 A-2-45
专题研究—帮助犯减轻的理由—兼论帮助犯的因果关系 A-2-47
参、客观构成要件2:共犯之未遂 A-2-51
肆、主观构成要件:双重故意 A-2-53
chapter 3多数犯罪(竞合论)
Part1 竞合流程:多数学说体系
【第一节】是一行为或数行为? A-3-3
壹、自然意义之一行为 A-3-4
贰、法律行为单数(构成要件之一行为) A-3-4
参、自然行为单数(接续犯) A-3-5
肆、局部重叠之一行为 A-3-7
专题研究—结合犯 A-3-8
【第二节】行为侵害单一法益或复数法益?—竞合效果 A-3-11
壹、侵害法益数 A-3-11
贰、由「行为数」与「法益数」排列组合而成之竞合效果 A-3-11
参、例外情形:吸收关系、夹结效果(锯齿现象) A-3-17
Part2 竞合流程:实务见解补充
【第一节】一罪 A-3-19
壹、单纯一罪 A-3-19
贰、包括一罪 A-3-20
【第二节】数罪 A-3-22

B刑法分则
chapter 1个人法益1—生命身体法益
Part1 保护法益概述:生命、身体法益
【第一节】生命法益与身体法益 B-1-3
【第二节】保护范围—「人」(行为客体) B-1-4
壹、人的始期(A时点) B-1-4
贰、人的终期(B时点) B-1-5
Part2 侵害生命:杀人罪章
【第一节】故意杀人 B-1-8
壹、基本罪名:普通杀人罪(刑§271) B-1-8
贰、加重罪名:杀害直系血亲尊亲属罪(刑§272) B-1-11
参、减轻罪名1:义愤杀人罪(刑§273) B-1-11
肆、减轻罪名2:生母杀婴罪 B-1-13
伍、减轻罪名3:加工自杀罪 B-1-14
【第二节】过失致死 B-1-16
Part3 造成生命危险:遗弃罪章
专题研究—遗弃罪的犯罪类型? B-1-17
【第一节】基本罪名:无义务遗弃罪(刑§293) B-1-21
壹、行为客体:无自救力之人 B-1-21
贰、行为:遗弃(限于「作为」) B-1-21
【第二节】加重罪名:违背义务遗弃罪(刑§294) B-1-22
壹、行为主体:依法令或契约而与被害人间具有特别身分关系之人 B-1-22
贰、主观构成要件:遗弃故意vs.杀人故意 B-1-24
参、阻却犯罪事由(刑§294-1) B-1-25
肆、罪责再加重:遗弃直系血亲尊亲属(刑§295) B-1-26
Part4 侵害身体:伤害罪章
【第一节】一般伤害类型 B-1-28
壹、基本罪名1:普通伤害罪(刑§277) B-1-28
贰、基本罪名2:重伤罪(刑§278) B-1-29
参、加重罪名:伤害 / 加暴行于直系血亲尊亲属罪(刑§§280、281) B-1-31
肆、减轻罪名:义愤伤害罪(刑§279)、加工自伤罪(刑§282) B-1-32
伍、 过失致伤(重伤)罪(刑§284) B-1-33
【第二节】特殊伤害类型 B-1-34
壹、聚众斗殴罪(刑§283) B-1-34
贰、妨害幼童发育罪(刑§286) B-1-36
chapter 2个人法益2—自由法益
Part1 保护法益概述:自由法益
Part2 妨害行为自由:妨害自由罪章
【第一节】罪名的分类及选定 B-2-4
壹、强制罪vs.私行拘禁罪 B-2-4
贰、本质上为侵害隐私权之犯罪:侵入住居罪(刑§306)、违法搜索罪(刑§307) B-2-5
【第二节】妨害一般行为自由 B-2-6
壹、基本罪名:强制罪(刑§304) B-2-6
贰、危险犯类型:恐吓危害安全罪(刑§305) B-2-10
【第三节】妨害人身自由 B-2-14
壹、私行拘禁罪(刑§302) B-2-14
贰、变化罪名:略诱妇女罪(刑§298) B-2-16
专题研究—略诱罪与和诱罪 B-2-18
Part3 侵害性的行为自由:妨害性自主罪章
【第一节】概说 B-2-22
壹、保护法益:性自主法益 B-2-22
贰、罪名的分类及选定 B-2-23
专题研究—妨害自由手段之分类 B-2-23
【第二节】妨害自由类型:违反他人意愿 B-2-27
壹、基本罪名1:强制性交罪(刑§221) B-2-27
贰、基本罪名2:强制猥亵罪(刑§224) B-2-32
参、加重罪名1:加重强制性交(猥亵)罪(刑§§222、224-1) B-2-32
专题研究—加重处罚事由之性质 B-2-33
肆、加重罪名2:加重结果犯 B-2-37
伍、加重罪名3:结合犯 B-2-37
陆、减轻罪名:利用权势性交猥亵罪(刑§228) B-2-38
【第三节】妨害自由类型:未得他人同意 B-2-39
壹、乘机性交猥亵罪(刑§225) B-2-39
贰、性骚扰罪(性骚扰防治§25) B-2-40
【第四节】妨害幼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全发展 B-2-41
与幼童性交猥亵罪(刑§227) B-2-41
专题研究—与性自主权有关的社会法益 B-2-47
chapter 3个人法益3—名誉及隐私法益
Part1 名誉法益—妨害名誉及信用罪章
【第一节】概说 B-3-3
壹、保护法益:名誉法益 B-3-3
贰、罪名的分类及选定 B-3-5
【第二节】公然侮辱 B-3-7
壹、基本罪名:公然侮辱罪(刑§309Ⅰ) B-3-7
贰、加重罪名:加重公然侮辱罪(刑§309Ⅱ) B-3-10
【第三节】诽谤 B-3-11
壹、基本罪名:诽谤罪(刑§310Ⅰ) B-3-11
贰、加重罪名1:加重诽谤罪(刑§310Ⅱ) B-3-15
参、加重罪名2:妨害信用罪(刑§313) B-3-15
Part2 隐私法益—妨害秘密罪章
【第一节】概说 B-3-16
壹、保护法益:隐私法益 B-3-16
贰、罪名之分类及选定 B-3-17
【第二节】刺探秘密 B-3-18
壹、妨害秘密罪 B-3-18
专题研究—GPS定位追踪? B-3-19
贰、侵入住居罪 B-3-23
【第三节】洩漏秘密 B-3-25
壹、基本罪名:业务、公务洩漏秘密罪(刑§§316~318) B-3-25
贰、加重罪名:利用电脑洩密罪(刑§318-2) B-3-25
参、变化罪名:电脑洩密罪(刑§318-1) B-3-26
chapter 4个人法益4—财产法益
Part1 财产犯罪概说
【第一节】保护法益:财产法益—「财产」概念之争论 B-4-3
壹、法律财产概念(所有说) B-4-3
贰、经济财产概念(持有说) B-4-4
参、法律经济财产概念(中间说)(实务及多数学说见解) B-4-4
【第二节】核心罪名之分类及选定 B-4-6
壹、不法所有意图—毁损罪vs.窃盗罪(取得罪) B-4-7
专题研究—所有意图之对象 B-4-8
贰、刑法财产犯罪中的「持有」概念—窃盗罪(夺取罪)vs.
侵占罪 B-4-11
参、抢夺行为之认定—窃盗罪vs.抢夺罪vs.强盗罪 B-4-16
肆、「背信」之本质—侵占罪vs.背信罪 B-4-18
伍、持有之移转—窃盗罪(盗罪)vs.诈欺罪(交付型财产犯罪) B-4-20
专题研究—霸王餐案 B-4-22
陆、掳人勒赎罪的保护法益—强盗罪vs.掳人勒赎罪 B-4-23
Part2 财产犯罪各论
【第一节】盗罪:窃盗、抢夺、强盗 B-4-26
壹、窃盗 B-4-26
贰、抢夺 B-4-34
参、强盗 B-4-35
专题研究—至使不能抗拒之判断标准 B-4-36
【第二节】直接侵害财产所有权:侵占、背信 B-4-49
壹、侵占 B-4-49
贰、背信 B-4-55
【第三节】交付型财产犯罪:诈欺、恐吓、掳人勒赎、重利 B-4-56
壹、诈欺 B-4-56
贰、恐吓 B-4-71
参、掳人勒赎 B-4-73
肆、重利 B-4-75
【第四节】单纯造成损害:毁损 B-4-79
壹、损坏财物 B-4-79
贰、损害债权 B-4-82
【第五节】后阶段财产犯罪:赃物罪 B-4-84
赃物罪(刑§349) B-4-84
专题研究—赌博罪 B-4-86
chapter 5社会法益1—公共安全法益
Part1 公共安全法益概说
【第一节】保护性质:危险犯 B-5-3
壹、基本概念 B-5-3
贰、类型划分 B-5-3
【第二节】保护对象:不特定多数人 B-5-6
壹、公共安全法益vs.个人生命、身体或财产法益 B-5-6
贰、不特定多数人 B-5-6
Part2 妨害公共安全:公共危险罪章
【第一节】罪名的分类及取舍 B-5-8
【第二节】放火罪 B-5-10
壹、放火相关罪名之选定 B-5-10
贰、基本罪名:放火烧燬现住住宅建筑物罪(刑§173Ⅰ) B-5-11
专题研究—复数建筑物之一体性 B-5-12
参、减轻罪名1:放火烧燬非现住住宅建筑物罪(刑§174) B-5-18
肆、减轻罪名2:放火烧燬建筑物以外物品罪(刑§175) B-5-18
伍、前阶段罪名:漏逸间隔气体罪(刑§177) B-5-19
陆、失火罪(刑§§173Ⅱ、174Ⅲ、175Ⅲ) B-5-19
【第三节】妨害交通罪 B-5-21
壹、妨害大众运输安全 B-5-21
贰、妨害一般道路安全 B-5-24
专题研究—妨害秩序罪章 B-5-37
chapter 6社会法益2—公共信用法益
Part1 公共信用法益概说
【第一节】何谓「公共信用」? B-6-3
【第二节】社会制度之类别 B-6-4
Part2 危害(广义)文书制度之犯罪
【第一节】文书制度概说 B-6-5
壹、刑法上之「文书」 B-6-5
贰、文书制度的保护形式 B-6-10
【第二节】伪造文书罪章 B-6-13
壹、伪造变造文书罪(维护文书之追索机制) B-6-13
贰、文书登载不实罪(确保文书之内容真实) B-6-20
参、行使伪造文书罪(刑§216) B-6-23
【第三节】伪造有价证券罪章 B-6-26
壹、伪造变造及行使有价证券罪(刑§201) B-6-26
贰、伪造变造行使支付用磁卡之电磁纪录罪(刑§201-1) B-6-28
【第四节】伪造货币罪章 B-6-29
后阶段罪名:行使收集交付伪造货币罪(刑§196) B-6-30
Part3 危害电脑制度之犯罪:妨害电脑使用罪章
【第一节】概述 B-6-32
壹、保护法益:社会大众对于电脑使用制度之信赖 B-6-32
贰、罪名的分类及选定 B-6-32
【第二节】各项罪名释义 B-6-34
壹、前阶段罪名:侵入他人电脑罪(刑§358) B-6-34
贰、主要阶段罪名:取得删除或变更电磁纪录罪(刑§359) B-6-35
参、变化罪名:干扰他人电脑罪(刑§360) B-6-36
肆、加重罪名:妨害公务机关电脑罪(刑§361) B-6-37
伍、准备阶段罪名:制作电脑程式罪(刑§362) B-6-37
chapter 7国家法益
Part1 概说
【第一节】保护法益概述:国家法益 B-7-3
【第二节】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划分 B-7-4
Part2 妨害国家运作:内部侵害
【第一节】犯罪主体—公务员 B-7-5
壹、身分公务员 B-7-6
贰、授权公务员 B-7-6
参、委託公务员 B-7-7
【第二节】贿赂罪 B-7-8
壹、保护法益及罪名选定 B-7-8
贰、基本罪名:普通贿赂罪(刑§121) B-7-9
参、加重罪名:违背职务贿赂罪(刑§122) B-7-15
肆、变化罪名:准贿赂罪(刑§123) B-7-16
【第三节】图利罪 B-7-18
壹、罪名之选定:图利罪vs.贿赂罪 B-7-18
贰、主管监督事务图利罪(刑§131) B-7-19
【第四节】其他渎职罪名 B-7-23
壹、权利滥用型 B-7-23
贰、洩漏祕密型:洩漏国防以外之秘密罪(刑§132) B-7-27
参、不纯正渎职罪(刑§134) B-7-30
Part3 妨害国家运作:外部侵害
【第一节】妨害国家一般任务之执行—妨害公务罪章 B-7-31
壹、妨害公务罪 B-7-31
贰、毁损公物罪 B-7-34
参、侮辱公务员及公署罪(刑§140) B-7-35
【第二节】妨害国家司法任务之执行 B-7-37
壹、脱逃罪 B-7-37
贰、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 B-7-39
参、伪证及诬告 B-7-43
【第三节】妨害国家之选举制度—妨害投票罪章 B-7-49
壹、投票受贿/行贿罪(刑§§143、144) B-7-49
贰、妨害投票结果正确罪(刑§146) B-7-52
附录—刑罚论 1

 

图书序言



  一直以来,为数不少的法律人总是下意识地为法律添加一些「神圣」的属性。就因为法律的存在是神圣的,所以解释法律的工作也随之变得不凡,那些用来建构条文的学说理论,往往挟带着复杂的推演与艰涩的词汇,试图拉开与「凡人」之间的距离;因为审判的工作是高尚的,所以就连原本只是用来传达审理结果的判决,也要竭尽所能地使用与众不同的「文笔」,筑起高墙隔绝那些在他们眼中无知的当事人。

  虽然说法律终究也算是一门专业,难免会有专业领域内外的隔阂,但是我们应该要认知到这样的隔阂只是一种「不得已」,不应该反而自命不凡地去加深不必要的代沟才对;甚至,如此执着于自己与「门外汉」之间在语言或表达上的差异,最终也只会突显出自己的专业有多么的狭隘。就拿律师来说,一个称得上专业的律师,究竟应该是要花心思去向当事人解释其自身的处境,为他分析各种诉讼策略的利与不利,还是就只是充当一台判决翻译机?

  如果学说不能使人理解,那就不是一个好的学说,即使它再有道理。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以这段话不断地提醒自己:我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将如同智慧环一般的复杂学说,拆解成任谁都可以轻松吸收的简单结构。而在【刑法概要SOP】,我更是期望自己能够不再受到以往教科书中法律文笔的束缚,写出更为通顺、容易理解的文字,或许其中有一些内容还没有办法完全转化成功,但无论如何,我都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音果律 2019.4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刑法概要SOP》這本書,簡直就是我近期遇到的「法學寶藏」!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台灣司法動態,但又對法律條文一知半解的民眾,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案件中會有不同的判決?刑法中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例如「客觀歸責」、「客觀構成要件」,到底是如何被法官實際運用的?看到「SOP」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這本書應該是一本「實用指南」,它不會只是羅列法條,而是會告訴我「如何思考」、「如何分析」一個刑法問題。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台灣刑法中最核心的概念,像是「犯罪的成立」、「阻卻違法」、「阻卻罪責」等。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套「標準化」的思考流程,引導我一步一步地去分析一個案件,而不是像過去一樣,看到條文就頭痛。尤其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犯罪類型,例如刑法中的「共犯」理論,我希望這本書能用清晰的脈絡,將其解構,並且搭配台灣法院的實務見解,讓我能夠真正理解。如果它能做到,那這本書絕對會成為我理解台灣刑法的「必備工具」。

评分

這本《刑法概要SOP》的出現,簡直就是我刑法學習路上的「一盞明燈」!身為一個在台灣法律體系中摸索的學生,我常常覺得刑法的理論像是「撲克牌」,牌面上的數字和花色看起來好像很熟悉,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組合出一個「贏牌」。教科書上的內容,雖然嚴謹,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常常顯得過於艱澀,而且對於台灣的司法實務,往往只點到為止。SOP,這個縮寫,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信心,它聽起來就像是一套「標準化操作流程」,能夠帶領我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刑法的精髓。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在「犯罪論」這個極為重要的部分,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例如,當我們面對一個具體的行為時,應該如何開始分析?先看客觀的行為,還是先看主觀的意圖?在分析「違法性」時,有哪些常見的「阻卻事由」?我希望這本書能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幫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刑法思維模式,並且能夠有效地與台灣的司法實務接軌。如果它能做到,那這本書絕對不只是一本「概要」,而是我學習刑法過程中的「實用指南」。

评分

我對《刑法概要SOP》這本書,真的是充滿了無限的想像與期待!在台灣學習法律的過程中,刑法一直是我心中的一道「難關」。教科書上的理論往往過於抽象,法官的判決又經常涉及複雜的論述,讓我常常感覺「霧裡看花」。我渴望有一本書,能夠像一本「操作手冊」一樣,帶我一步一步地探索刑法的奧秘。SOP,這個詞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流程化」和「系統化」,這讓我非常好奇,它會如何將如此龐大且複雜的刑法體系,拆解成一個個清晰、易於遵循的步驟。我非常希望能看到它在講解「犯罪構成要件」時,能夠有系統地引導讀者,從客觀行為、因果關係、到主觀故意、過失,甚至是「原因自由行為」等進階概念,都能有一套明確的分析邏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融入台灣的法律實務,用大量的實例來佐證和說明,讓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能夠理解這些理論是如何在真實的司法案件中被應用的。例如,在講解「正當防衛」時,它會不會給出一個「SOP」的判斷流程,讓我們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主張正當防衛,又有哪些限制?如果它能做到,那這本書絕對不僅僅是「概要」,而是真正的「導航圖」!

评分

拿到《刑法概要SOP》這本書,我的心裡就一個字:「讚!」身為一個正在準備國家考試,目標是考取法務行政類科的考生,我深刻體會到刑法學的艱深與博大精深。每次翻開厚重的教科書,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法條、學說爭議和判例,都覺得自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時間緊迫,內容龐雜,我最需要的就是一本能夠「提綱挈領」、「掌握核心」的工具書。《刑法概要SOP》這個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SOP,標準作業程序,這意味著它應該有一套非常清晰、系統化的學習路徑,能夠引導我一步一步地拆解、理解刑法的各個重要概念。我特別期待它能在「犯罪論」的部分,用簡潔明瞭的方式,把「客觀構成要件」、「主觀構成要件」、「違法性」和「罪責」這四大塊,清晰地梳理出來,並且搭配台灣的實務見解,讓我能夠理解在台灣的司法實務中,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被具體運用的。例如,在分析「因果關係」時,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判斷上的「SOP」?在講解「錯誤」理論時,會不會有不同於傳統教科書的、更易於理解的介紹方式?我相信,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那它絕對會成為我備考路上最得力的助手。

评分

這本書《刑法概要SOP》,我只能說,它完全擊中了我的痛點!身為一個在台灣社會努力打拼的上班族,雖然不是法律本科系出身,但對於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各種刑案,總是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新聞報什麼,就聽什麼,但常常聽了也搞不清楚到底觸犯了什麼罪名,是故意的還是過失,有沒有什麼正當防衛的空間,這些都像是一團迷霧。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夠讓我快速建立起刑法基本觀念的書,而且最好是從台灣實際狀況出發,而不是照搬國外的理論。畢竟,台灣的法律解釋和實務見證,跟其他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看到《刑法概要SOP》這個書名,就覺得它很有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救命稻草」。SOP這個概念,意味著它應該有一套清晰的邏輯流程,能夠引導讀者一步一步理解刑法的核心。我特別好奇,它會如何解構像是普通傷害、竊盜、詐欺、侵占這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犯罪類型,並且在解說時,能融入台灣法院對於這些犯罪的見解,讓我覺得學到的東西是有實質意義的,而不是空中樓閣。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列出法條,更能告訴我「為什麼」,為什麼這樣規定?背後的法理是什麼?在實際判決中,法官又是如何考量這些因素的?如果它能做到這一點,那我對它的期待就不是一般的「概要」了,而是「通透」!

评分

我的天哪,最近剛拿到這本《刑法概要SOP》,光是看到這個書名,我就知道我找對書了!身為一個剛接觸法律不久的學生,又對台灣的司法體系充滿好奇,常常覺得刑法學起來像一團毛線球,理論多到讓人頭暈,實務應用又是另一回事,感覺好像永遠抓不到重點。每次翻開教科書,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條文解釋和判例,腦袋就開始打結,然後就進入一種「好像懂又好像不懂」的尷尬狀態。尤其是在準備國考的時候,時間緊迫,內容又龐雜,真的需要一本能夠快速入門、掌握核心概念的工具書。《刑法概要SOP》這個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的縮寫,聽起來就很有系統、很有條理,感覺它不是那種只會丟給你一大堆法條和學說,然後讓你自行領悟的書,而是會一步一步帶著你走,告訴你「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這種感覺真的很踏實。我特別期待它能將一些複雜的犯罪構成要件,像是故意、過失、因果關係、違法性、罪責等等,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最好能搭配一些貼近生活、貼近台灣實際案例的例子,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法條背後的意義,而不只是死記硬背。畢竟,法律不是學術象牙塔裡的東西,它就活生生存在我們每天的生活周遭,如果能透過這本書,讓我覺得刑法好像沒那麼遙不可及,甚至覺得它有趣又有用,那絕對是這本書最大的成功。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翻開它,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將「標準作業程序」運用在博大精深的刑法世界裡,相信一定能為我開啟一個全新的視角。

评分

收到《刑法概要SOP》這本書,我真的覺得像是收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我是一個對法律充滿熱情,但又常常被刑法龐雜的體系嚇到卻步的學生。每次上課,老師講得天花亂墜,但到了自己讀書的時候,那些抽象的理論和術語,常常讓我陷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但還是一樣不懂」的困境。我最需要的,就是一本能夠將刑法的「骨架」和「血肉」都清晰呈現的書。SOP這個概念,讓我聯想到一種「拆解」和「重組」的過程,好像它能把複雜的刑法體系,一層一層地剝開,讓你看清楚裡面的結構,然後再告訴你如何將這些結構重新組合起來,應用到實際問題上。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清晰的「入門指引」,告訴我如何從最基本的「犯罪成立」原則開始,一步一步分析一個行為是否構成刑法上的犯罪。例如,在解釋「犯罪構成要件」時,它會不會用一些圖表或表格來輔助說明?在講解「阻卻違法事由」和「阻卻罪責事由」時,會不會有清楚的界線劃分,讓我不再混淆?我特別希望它能多加運用台灣的實際案例,而且是比較近期、比較貼近我們生活的案例,這樣我在學習過程中,才能不斷地將理論與實務連結起來,加深對刑法概念的理解。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那它絕對是一本我會推薦給所有對刑法感到困惑的朋友的「必讀」之作。

评分

我對《刑法概要SOP》這本書的興趣,來自於它獨特的書名,以及我長期以來對台灣刑法體系的好奇。身為一個對法律有基本認識,但又非專業人士的我,常常在新聞中看到各種刑事案件,對於其中的法律定性、罪名認定,以及判決理由,總是有點「霧裡看花」的感覺。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刑法基本概念的清晰理解,而且最好是能夠貼近台灣實際情況的讀物。SOP,標準作業程序,這個概念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潛力,能夠將複雜的刑法知識,轉化成一套清晰、易於遵循的「思考流程」。我特別期待它能夠詳細解析台灣刑法中一些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犯罪類型,例如侵占、詐欺、傷害等等,並且能夠在解釋時,明確指出構成這些犯罪的「關鍵要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我如何運用這些「要素」,去分析一個實際的行為,判斷其是否構成犯罪,以及可能涉及的罪名。如果它能夠做到,那對於我這樣渴望提升法律素養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物超所值」的著作,能夠讓我更深入地理解台灣社會運作的法律基礎。

评分

老實說,我對《刑法概要SOP》這本書的期待,真的是滿、滿、滿!身為一個對台灣司法體系運作感到好奇的普通民眾,我常常在新聞報導中看到各種刑案,但常常看得「一頭霧水」。例如,什麼是「詐欺罪」?「普通傷害」跟「重傷害」的差別在哪裡?為什麼有時候同樣的行為,卻有不同的判決結果?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幫我釐清這些疑惑的書,而且最好是能夠用比較「接地氣」的方式來解釋,而不是那些只有法律專業人士才懂的術語。SOP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很有可能就是一本「操作手冊」,它不會只是告訴你「什麼是刑法」,而是教你「怎麼用刑法」來理解這些社會事件。我最期待的是,它能詳細講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犯罪類型,例如竊盜、侵占、毀損、以及一些財產犯罪,並且能夠清楚地告訴我,構成這些犯罪的「必要條件」是什麼,以及在實務上,法官通常會考量哪些「關鍵因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標準化流程」,引導我一步一步地分析一個行為,判斷它是否構成刑法上的犯罪,以及可能涉及的罪名。如果它能做到這一點,那對於我這樣想對法律有基本認識的普通人來說,將會是莫大的福音。

评分

最近入手了《刑法概要SOP》這本著作,簡直是讓我眼睛一亮!作為一個對台灣法律有濃厚興趣的社會新鮮人,我常常在新聞中看到各種法律案件,但對其中的法律條文和判決理由總是一知半解。尤其刑法,感覺裡面充滿了各種「陷阱」和「眉角」,一般的法律普及讀物又往往太過簡略,無法深入。SOP,這個詞聽起來就非常「實用」,好像它不是那種只會講理論的書,而是能告訴你「具體怎麼做」的指南。我特別期待它能在「犯罪論」這個核心部分,提供一套清晰、系統化的學習方法。例如,它會不會教我如何一步一步地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如何區分「故意」與「過失」?在處理「因果關係」時,有沒有一套標準的分析流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比較生活化的語言,搭配台灣近期較為常見的犯罪類型,例如詐欺、傷害、竊盜等,來進行解說,讓我覺得刑法離我並不遙遠,而且是能夠被理解的。如果它真的能做到,那對於我這樣想建立起正確法律觀念的初學者來說,絕對是一本「相見恨晚」的寶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