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与卑贱:未之闻斋散文.随笔

珍贵与卑贱:未之闻斋散文.随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怀硕
图书标签:
  • 散文
  • 随笔
  • 文学
  • 文化
  • 杂文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未之闻斋
  • 游记
  • 时事评论
  • 个人随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何怀硕散文、随笔精华选辑, 收录近二十年新发表文章与已绝版旧文, 对知识与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虚妄与不公不义的挞伐, 一生努力笔耕的纪录,以盼对其所热爱的人间有涓埃回报。 何怀硕教授是当今中国艺术界重量级人物,不仅是水墨画家与书法家,同时也是知名的评论家与文学家,创作与着述甚丰。 「未之闻斋四书」为《批判西潮五十年》、《什么是幸福》、《矫情的武陵人》、《珍贵与卑贱》,是将其近二十年所发表的文章,与过去已经绝版的旧文,在立绪文化出版的《怀硕三论》及《给未来的艺术家》之后,分类合集,耗时近两年编为四部文字精华选辑。 《批判西潮五十年》是何怀硕教授大半生对中西艺术五十年思辨历程的文集。全书共分为两辑。第一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收录一九六四至一九九九年文选,第二辑「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为二○○○至二○一八年之论述文章;不仅是其一生艺术评析之精要纪录,同时更是一部中国艺术、文化在西潮冲击之下困顿颠踬的沧桑史。 《什么是幸福》是人文与艺术的论集。 《矫情的武陵人》为批评文集。分文学、艺术与社会批评三辑。 《珍贵与卑贱》是随笔、散文集。 何怀硕 教授一生致力于思考艺术与民族文化,中西的异同,传统与现代,以及中西艺术传统中的成就与如何借鉴、融通等等论题。二○一九年「未之闻斋四书」之编辑出版,集结了他自二十多岁到七十多岁的文章,可见其思路发展的轨迹,一生坚持的观点;是写给现在,也是写给未来,以召唤今日与明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同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何怀硕


  一九四一年生,台湾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文化大学、国立艺专、国立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文字着述有:大地版《苦涩的美感》、《十年灯》、《域外邮稿》、《艺术.文学.人生》、《风格的诞生》;圆神版《煮石集》、《绘画独白》;联经版《艺术与关怀》;林白版《变》;立绪版《孤独的滋味》、《创造的狂狷》、《苦涩的美感》、《大师的心灵》、《给未来的艺术家》等。绘画创作有《何怀硕画集》、《何怀硕庚午画集》、《心象风景》等,编订有《近代中国美术论集》、《傅抱石画论》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序

  十多年不出新书,这一次,我一口气出版四本,把近二十年所发表的文章,与过去已经绝版的旧文,在「立绪」的《怀硕三论》及《给未来的艺术家》之后,分类合集,编为四本,同样在「立绪」出版。这四本书是近两年多耗时费力编辑的成果。其中《批判西潮五十年》书名与内容一目了然之外,其他三书,一是有关人文艺术的论集 (《什么是幸福》);一是批评文集(《矫情的武陵人》,分文学、艺术与社会批评三辑);一是我的随笔、散文集《珍贵与卑贱》)。我历年在各出版社出版的书,本书的附录有「何怀硕着作一览」,方便查知。

  《珍贵与卑贱》这个书名是本书一文的题目。原来以《美丽与哀伤》为书名。去年在香港买到一本书,书名叫《美丽与哀愁》,是写近世十个名女人的生平故事。所以必须改用我另一篇文题为书名。

  散文、随笔,是我最喜爱的文类。一切有思想,有感情的文章,都可称散文。所以,散文有极广袤自由的领域。正如英文 essay,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随笔。我偏好对世间万象析理驰思,追寻真相真知与真趣的文章。比起文气芬芳的抒情散文,我爱读思想家,科学家,史学家等专门家所写的散文。我觉得专门家若通人性而有情趣,他们写许多人生世界普遍性的题目睿智而热诚的文章,对天下人而言,其实比他宏篇巨着的专书,嘉惠世人更多。譬如罗素,他的数理哲学能懂的人不多;他非常有魅力的散文更为世人所推崇而影响深远。早年读他在自传序言〈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噼头就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引我内心震颤。他这三点理由先得我心,我问我自己该怎么说?他的知识与襟抱,我岂能比附?但在我应于知识再加上文学艺术的追求,此外再加上对虚妄与不公不义的挞伐。这些是我非常起劲活着的理由。我爱世界和人类,爱这些伟大的心灵及其所创造的文学、思想与艺术。我读古今中外数不清第一流人杰的文章,承受前人太多恩泽,我一生努力笔耕,希望对我所热爱的人间有涓埃的回报。

  作家不需要灵骨塔与墓碑。写一辈子文章,凡经得起时间磨洗的书,便是最佳的墓碑。竖立在最高尚的书房的书架上;不佔土地,也不必担心风摧雨折,藏在一代代爱书人的心中。

  我一生有幸,三位文学界大老都给我写过序,他们是梁实秋、夏志清、余光中三先生。他们都成古人了。为怀念他们对我的鼓励和奖掖,书后谨附早年他们给我的序文。最珍贵的是梁实秋先生一九七三年为我第一次画展所写的序,距今四十五年。
 
何怀硕
(二○一八年三月七夜在台北涩盦)

图书试读

珍贵与卑贱

人的生命是珍贵,还是卑贱?

两年前看希腊影片《永远的一天》,在黑暗的电影院中,我在小本子上记下当时的感想:「不必恐惧,生命本来极其珍贵,也极其卑贱。」

记起很久以前读过卡森.麦克勒丝(Carson McCullers,她是二十世纪初美国作家。她的小说,常以人的孤寂和对爱的渴求为主题,深刻而独特,不过作品不多。)的一个中篇小说《小酒馆的悲歌》,里面有一段话也有相似的感慨。她写道:

「而令人困惑的是:任何有用的东西都有价码,而且只能用钱来购买,好像世界本该如此。你不必理解,就知道一綑棉纱或一夸耳蜜糖的价钱。可是人的生命并没标上价钱,这是白白给我们,不必付款。人生何价?假如你往四周瞧瞧,有时会发觉人生简直少有价值,甚至毫无价值。」她所谓「往四周瞧瞧」,是她写的故事中许多不由自主的人生痛苦荒谬的遭逢与悲哀的命运,因而有「人生何价?」之叹。

在人的世界中,没有人不认同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生命。虽然有人为他自认崇高的理想而献身,有人为爱殉情,有人为解脱困苦与不堪承当的压力自杀,但那并不能说他们贱视生命,只不过是因为珍贵的生命遇到极恶劣的现实,丧失了最可贵的东西,使人痛不欲生。痛不欲生是因为对生命的期望幻灭,正说明生命原是珍贵的。然而,生命为什么珍贵?这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吗?

生命有感受的能力,能享有感官的美感与快感;生命有热情、智慧与创造力,能生产精神与物质产品,使世界由蛮荒变成丰富;每个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不可取代;每个生命都有可能完成自我,攀登峰顶,生命的峰顶永无止境……所以生命是珍贵的。

但是人生受到的限制与胁迫也层出不穷。山顶的滚石击中车子,一家五口顷刻间成了冤魂,里面有一位是刚刚才毕业的大学生;人如果生不逢时,或者落错了地方,也注定了一生蹇连;或者因为错误的选择,或者性格所使然,可能一蹶不振;或者因为时乖势谬,有人鸡犬升天,有人自我放逐。大体而言,不可测的偶然、客观时空的实然、性格的必然与命运的或然,生命在这些方面是毫无招架之力,毫无自主的希望。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