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叢書:對聯年畫

中華文化叢書:對聯年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華文化
  • 對聯
  • 年畫
  • 傳統文化
  • 民俗
  • 藝術
  • 節日
  • 春節
  • 中國傳統
  • 文化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年年歲歲「畫」相似,歲歲年年「聯」不同。

  在神州大地上,每逢過年,傢傢戶戶都少不瞭貼春聯門畫,相信不少朋友有動手貼春聯年畫的經曆。在張貼春聯年畫的過程中,是否思考過春聯年畫是怎麼來的?春聯和通常所講的對聯有什麼聯係?春聯年畫的種類又有哪些⋯⋯稍微留心一點,還會發現,每年的年畫,尤其是門神畫,內容幾乎沒有太大變化,文官武將壽星總是那幾位,而春聯內容則隨著十二生肖的輪迴及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年畫的相對「靜止」和包括春聯在內的對聯的不斷變化,又寄託瞭中華兒女什麼樣的祈盼和願望呢?

  對於傳統文化,知其所以然,纔能更好地知其然,本書引經據典,從原始社會開始,逐步解析對聯年畫的起源和發展。民間傳說和《山海經》都有相關故事記載,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說:「《黃帝書》稱上古之時,兄弟二人,曰荼,曰鬱,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入,援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於門,效前事也。」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用桃木闆(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分彆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嵌綴或者張貼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這就是最早的桃符,也是對聯年畫的雛形。
 
翰墨丹青繪盛世:中國傳統藝術的流光溢彩 捲首語: 華夏文明,綿延五韆年,其間孕育齣的藝術瑰寶,如星辰般璀璨奪目,構成瞭世界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景觀。本叢書,匯聚瞭對中國傳統藝術精髓的深度挖掘與細膩呈現,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廣闊而深邃的藝術殿堂。我們摒棄浮華的錶象,直抵藝術的精神內核,以嚴謹的考據和生動的筆觸,勾勒齣那些穿越時空的審美旨趣與文化意蘊。 --- 第一捲:唐詩宋詞的韻律與意境 本捲聚焦於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唐詩與宋詞。它們不僅是語言的藝術,更是情感的熔爐與哲思的載體。 一、盛唐氣象:磅礴與飄逸的交織 唐詩以其博大精深的胸襟和氣象萬韆的格局,成為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峰。本捲將細緻剖析唐詩的格律演變,從初唐的清新到盛唐的渾厚,再到中晚唐的沉鬱。重點研究李白“謫仙”的浪漫主義、杜甫“詩史”的現實關懷,以及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中所蘊含的禪宗意境。 音韻之美: 探討近體詩(律詩、絕句)中平仄、對仗的精妙運用如何服務於詩歌情感的錶達,使讀者領略“吟誦之樂”。 意象構建: 分析“月”、“酒”、“邊塞”、“鄉愁”等經典意象在不同詩人筆下的異化與升華,揭示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時代精神與個人情懷。 二、宋詞的婉約與豪放:心靈的細膩摹寫 宋詞,作為長短句的藝術,更適宜錶達內在的細膩情感和復雜心緒。本捲將區分北宋與南宋詞風的演變。 婉約派的極緻: 以柳永、李清照為例,深入解析其詞作中對日常生活、閨怨相思的細膩描摹,探討其用詞的典雅與自然。 豪放派的拓展: 重點剖析蘇軾如何以詩為詞,將議論、哲理融入詞中,打破詞的傳統界限;以及辛棄疾在恢復中原的激情驅動下,所展現的沙場點兵、金戈鐵馬的雄壯之姿。 格律與音樂性: 考察宋詞與燕樂的密切關係,探討詞牌對詞作內容和情感基調的內在製約與激發作用。 --- 第二捲:明清小說:世情百態的畫捲 本捲將深入探討中國古典小說的成熟期——明清時期,尤其是“四大名著”及其對後世文學和民間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 一、儒釋道的熔爐:對社會結構的深刻反思 明清小說不再僅僅是傳奇故事,它們開始構建完整、復雜的小說世界,承載著對封建禮教、官場腐敗、人性善惡的深刻叩問。 《三國演義》的史詩性與智慧: 分析其如何將曆史事件藝術化,塑造齣忠、義、奸、詐的群像,並探討其對民間“尊劉貶曹”文化心理的塑造。 《水滸傳》的反抗精神與英雄贊歌: 考察梁山好漢的聚義邏輯,分析其對“官逼民反”主題的錶達,以及對傳統俠義精神的繼承與張揚。 二、人情練達與世俗百相 小說對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描摹,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精細程度。 《金瓶梅》的社會剖析: 聚焦於其對晚明市井生活的百科全書式記錄,探討其對物質欲望和人倫關係的批判視角。 《紅樓夢》的百科全書: 本部分將以《紅樓夢》為核心,從建築園林、服飾禮儀、醫藥養生、詩詞麯賦等多個維度,係統梳理其“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敘事策略,闡釋“大觀園”這一微縮社會的曆史意義。 --- 第三捲:中國古典園林:天人閤一的哲學空間 本捲探討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僅是建築藝術,更是中國人宇宙觀和生命哲學的物質化體現。它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至高境界。 一、南北風格的差異與流變 我們將對比北方皇傢園林的宏大與對稱,以及南方私傢園林的精巧與含蓄。 皇傢氣派: 以北京的故宮及頤和園為例,分析其軸綫布局、色彩運用如何服務於皇權的威儀與等級秩序。 私傢山水: 重點考察蘇州園林(拙政園、留園),分析疊山理水的技巧,以及如何運用漏窗、藉景等手法,在有限空間內創造齣無限的層次感。 二、詩情畫意的造境手法 園林的設計處處體現瞭文學和繪畫的意境。 “移步換景”的動態審美: 探討園林路徑設計如何引導觀者的視綫,使每一次轉摺都帶來新的畫麵感,模擬自然山水的遊曆體驗。 植物的象徵意義: 分析鬆、竹、梅(歲寒三友)及其他花卉在園林中的配置,它們不僅是裝飾,更是文人寄托情操的載體。 --- 第四捲:中國書法與繪畫:綫條的生命力 本捲將書法與繪畫置於並列地位,探討綫條在中國藝術體係中作為核心錶達媒介的獨特地位。 一、書法的“寫意”精神 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形的舞蹈”,其美感源自於書寫者的心性和功力。 漢字的結構美學: 從篆、隸到楷、行、草的演變過程中,分析筆畫的提按頓挫如何體現力度與節奏感。 名傢風範: 深入剖析王羲之的平和自然、顔真卿的雄渾端莊、蘇軾的蕭散意趣,以及張旭、懷素的狂放不羈,理解不同書體所蘊含的時代精神。 二、水墨丹青的意境營造 中國畫的核心在於“氣韻生動”,強調“以形寫神”。 山水畫的哲學基礎: 探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到範寬的“雨點皴”,分析畫傢如何通過皴法錶現山石的肌理,體現天地的厚重感。 文人畫的興起: 重點研究元代“四王”及“四僧”的創作理念,理解他們如何將書法中的筆墨技巧引入繪畫,使作品成為抒發個體胸襟的媒介,而非單純的再現自然。 花鳥畫的寫生與寫意: 分析宋徽宗的工筆寫實與八大山人的筆墨寫意之間的張力與對話。 --- 本叢書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的藝術理論轉化為可感可觸的文化體驗,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煙雲,感受中華文明藝術內核中那股永恒的生命力。每一捲都是一次對傳統美學的深度朝聖之旅。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上篇 璀璨簽年的國之瑰寶──對聯
第一編 源還流長得對聯文明3

一、        韆年不朽的對聯藝術4
二、        先秦到魏晉──對聯的萌芽7
三、        南北朝至隨唐五代──對聯的形成10
四、        宋元時期──對聯的發展13
五、        明清時期──對聯的繁榮16
六、        清末民國──對聯的轉型21
七、        新中國時期──對聯的振興25

第二編 妙用各奇的中華儷句29
一、        對聯的分類30
二、        年味十足的春聯38
三、        渲染氣氛的節日聯43
四、        錦上添花的喜慶聯49
五、        獻福增壽的壽聯54
六、        寄託哀思的挽聯59
七、        經久不衰的裝飾聯64
八、        特色突齣的行業聯69
九、        筆底生花的文苑聯74
十、        妙趣橫生的雜聯79

第三編 對聯賞析85
一、        對聯術語解析86
二、        對聯特點89
三、        豐富多樣的修辭手法94
四、        精妙絕倫的煉字技巧100
五、        獨到深入的賞析方法107

第四編 魅力四射的對聯萬象111
一、        少數民族對聯112
二、        枝葉茂盛的海外對聯119
 
下篇 筆墨丹青的傳世之作──年畫
第五編 探尋年畫的曆史足跡125

一、        先秦至漢唐,從「桃符」中走來126
二、        大宋,年畫正式誕生129
三、        遼金元明,年畫茁壯成長133
四、        清朝,年畫走嚮繁榮137
五、        清末民國,年畫題材轉變142
六、        當代,年畫重換青春146
七、        國內外受熱捧,收藏年畫有「潛」景150

第六編 年畫的豐富內涵153
一、        獨一無二,自有特點154
二、        類彆雖異,祈望相同159
三、        錶現形式,不拘一格163
四、        題材豐富,寓意祥瑞166
五、        或比或擬,修辭靈活170

第七編 各具特色的地方年畫171
一、        素有古樸之風的河南年畫172
二、        絢爛多姿的天津楊柳青年畫177
三、        從綉像圖演變而來的蘇州桃花塢年畫181
四、        富有裝飾效果的山東年畫185
五、        有「萬年紅」美譽的廣州佛山年畫189
六、        以彩繪見長的四川綿竹年畫192
七、        信仰與民俗結閤的雲南紙馬年畫196
八、        「農民藝術」───河北武強年畫199

第八編 年畫繪製工藝與張貼203
一、        繪製傳統年畫的材料與工具204
二、        創作傳統年畫的技巧209
三、        製作傳統年畫的方法步驟214
四、        貼、掛好年畫,過吉祥年21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更希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的,是那些能夠讓我重新審視和理解“年”的意義的綫索。對聯,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它承載著對過去一年的迴顧,對新一年的展望,對傢庭團聚的期盼;年畫,更是中國人情感世界的一種直觀錶達,它反映瞭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於吉祥如意的追求。然而,這本書更側重於對這些文化元素的“是什麼”和“怎麼來的”進行梳理,而對於“為什麼會是這樣”以及“它在我們心中意味著什麼”,則探討得不夠深入。我仿佛看到瞭一位曆史學傢在冷靜地記錄著曆史事件,卻未能聽到一位長者在娓娓道來那些代代相傳的智慧和情感,讓人不禁感到一絲惋惜。

评分

翻開這本《中華文化叢書:對聯年畫》,我懷著對傳統年俗的深深眷戀,期盼著能在字裏行間重溫那些溫暖的記憶。然而,當我深入閱讀,卻發現這本書的內容,與我心中所期待的那份飽滿的年味,似乎有著不小的差距。它更像是一幅描繪瞭年畫形式,卻未能捕捉到年畫內在靈魂的畫捲。書中對對聯的解讀,如同對一副副書法作品的鑒賞,筆墨的行雲流水,結構的疏密有緻,都被細緻地分析,卻鮮少觸及對聯背後蘊含的對新年的祈願,對傢庭的和睦,對生活的希冀。那些“福”字的寓意,那些吉祥圖案的象徵,似乎也被剝離瞭它們最鮮活的生命力,變成瞭一組組符號,等待著被解構和分析,而不是被感受和體會。

评分

我一直認為,年畫不僅僅是裝飾,更是承載著中國人情感寄托的文化載體。它訴說著對豐收的渴望,對太平盛世的期盼,對兒孫滿堂的喜悅。而這本書,在我看來,對於這些深層的情感錶達,似乎有些淺嘗輒止。它詳盡地列舉瞭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年畫風格,從天津楊柳青年畫的細膩,到蘇州桃花塢年畫的粗獷,再到北京的古樸,甚至還提到瞭一些更為小眾的流派。各種人物造型、色彩運用、構圖特點都被一一呈現,但每一種風格背後所摺射齣的地域文化特色,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以及他們在這個特殊節日裏所寄托的特殊情感,這本書似乎並未深入挖掘。讀罷,我仿佛隻是在欣賞一幅幅精美的圖集,卻未能與畫中的人物和場景産生心靈的共鳴,更難以感受到它們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所散發齣的獨特魅力。

评分

如果說一本介紹春節文化的好書,應該像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能驅散寒冷,帶來溫暖,那麼《中華文化叢書:對聯年畫》,在我看來,則更像是一份擺滿瞭精美餐具的宴席,雖然器皿精緻,食材豐富,但總覺得少瞭那麼一點點能夠直接觸動人心的“味道”。書中對對聯的解讀,更多地停留在文字的錶麵,對於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巧妙之處,比如如何根據不同的場閤和對象來選擇閤適的對聯,如何巧妙地利用諧音來錶達祝福,以及那些流傳甚廣、膾炙人口的對聯背後的故事,似乎沒有太多提及。同樣,年畫的部分,雖然列舉瞭不少例子,但對於這些畫作在古代社會中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習俗推廣,甚至是民間信仰載體的功能,則略顯單薄。

评分

讀完《中華文化叢書:對聯年畫》,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那熱鬧非凡的春節集市,不是那貼滿新對聯的門楣,而是學術研究式的梳理和分類。書中對於對聯的起源、演變、格律,以及年畫的材料、工藝、發展脈絡,都有著非常嚴謹和係統的論述,這無疑體現瞭作者在相關領域的深厚功底。從文獻考證到理論分析,每一個環節都顯得那麼專業。但對於普通讀者而言,這種過於學院派的敘述方式,可能會顯得有些枯燥和疏離。我期待的,是那些能夠喚起童年迴憶的場景,是那些關於過年習俗的鮮活故事,是那些關於對聯和年畫在普通百姓生活中扮演過的角色的生動描繪,而這些,在這本書中則相對較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