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刻家貌

凿刻家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如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家就像一个沉重的行囊,装着各种酸甜苦辣,也装着各项争执和谅解。 提着它很累,丢下它很慌。 我们珍惜家圆满的一面,也需面对它破损的一角, 像领受一个既让我们圆满,也让我们失落的人生。 家,有两股不同的力量在拔河,一道是内心底层的疲惫在抗拒,一道是传统的古老强大力量在牵引。在抗拒与牵引的纠葛中,愤怒与委屈、谅解与包容,形成两条绳索。在用力的同时,绳索两端的人往往满是伤痕。 在人的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二十岁时渴望爱情,三十岁时冲刺事业,追求的是财富和掌声,然而如今繁华落尽,回过头来,才知真正牵绊自己一生的,其实是家庭和亲情。 作者文字清朗、省净、单纯,对感情体验深刻,心思如水般温柔细腻,笔锋温暖、饱含情感,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此生,我只见过母亲两次,一次在三岁那年,一次在月前梦中。梦是连接失望和希望的桥樑,隐藏在桥端的母亲,是我对家企盼的体现,这座桥我一等就是几十年。当我有了孩子,我把自己彻底地融入念想中,以想像为原型,建造我理想中的家。 算算从〈一个二十七岁的母亲〉,到期盼〈与汝偕老〉的过程,三十几年的岁月匆匆而过。相对于永恆的大自然,人只不过是土地转瞬即逝的梦,也因如此,更珍惜笔下所述,天地蜉蝣与沧海一粟般的掠影。赶在掠影前,给予家更惟慎的描绘。 这个家有很多理性的争辩,也有很多感性的理解;包括选择与放弃,自我与性别。透过时光的写实叙述,折射出家人的冲撞、软弱、妥协和体谅。 写作是独自空间的私密存在,我写自己也写两个女儿成长的历程。〈台大之路〉透露大女儿对我的怨怼、愤怒,〈一张街头问卷〉呈现二女儿选择做自己的坚持。在人生斑驳的背影里,留有我挣扎的灰烬。 我们都有一个想念的家,但不见得喜欢它,就像在〈家貌〉篇中所写的,家「提着很重,放下很慌」。 名人推荐 郝誉翔、廖玉蕙、蔡素芬、骆以军 感动推荐 好评推荐 我因此特别喜欢「凿刻家貌」这四个字。家,正需要你我一点一滴的经营,穿过漫漫时光,耐心地一吋吋凿刻: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家。--郝誉翔 妈妈的初老,与宝宝的出生,形成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命的曲线。在体悟中,一些以前我没看见的事,现在竟是那么明白。我也希望,我的宝宝,能从她妈妈的妈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相信,我们会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张瀛 这些年在外头依旧可以睡得安稳,不是我不需要她了,是因为心里有个安全的地方。在远方,那个她一直守着的家。现在,我相信,不管去到哪里,只要回去,她会一直都在,我不敢想像没有她的日子。 她会一直都在吗?--张钧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如晴


  知名作家兼世新大学副教授。

  国立台东大学文学硕士。曾留德七年,于德国慕尼黑歌德学院、慕尼黑翻译学院研修。回国后历任「国语日报」副刊主编、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执行长、「中华文化」双週报副总编辑等。前后任教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十余年,讲授「小说创作」与「儿童文学」课程。

  获1972年大专小说创作奖、1997年第二届皇冠大众小说奖推荐入围、1999年中国文艺协会第四十届「小说创作奖」、2002年文建会台湾文学奖、2002年第十届九歌现代儿童文学奖、2005年中国文艺协会第四十六届「艺文报导奖」、2013年第二届「漂母杯」海崃两岸散文大赛奖。散文多次入选古今文选、小学国语课本、高中课本延伸读本,及九歌年度散文、小说选。

  着有长篇小说《沸点》、《生死十二天》、中篇小说《少年鼓王》、散文《散步到奥地利》、《和女儿谈恋爱》、《关于爱,我们还不完美》、《亲爱的外婆》、《细姨街的杂货店》等。并着有小天下童话思考系列二绘本,及翻译德国经典儿童文学系列《拉拉与我》、《小巫婆》、《小幽灵》二十余册。

  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写作领域跨小说、散文、翻译及儿童文学。读者在其作品中,可以发现一个不寻常隐密的世界,透过作者真诚文字的描述,让文学再现真实的面貌。其生命的感动,业经由文字的感染力,作了最佳的表达和记录;使其文学的艺术,表现出非人间性的极致之美。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我心里有个安全的地方
 
阅读妈妈叙述我们成长过程的文字,到现在转眼已经过了十年。匆匆十年,这期间,不断地离开家到各地工作,一个城市换过一个,一部戏接一部戏,待在每个陌生的城市,从一开始的疏离陌生,渐渐也成了习惯。不仔细想想,还真没意识到什么时候开始,离家依旧可以睡得如此安稳。
 
突然想起小时候,被妈妈留在阿姨家过夜时,总会有一种心很空、没着落的感觉,明明和阿姨也很亲,但就是不想和妈妈分开。现在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算算竟比小时候分开的时间还少。有一年细数,回台的时间包括工作、过年,住在家里竟然不到半个月。
 
我不在的时候,妈妈都在做什么呢?
 
有时候,会接到她一个人在餐厅吃炸猪排的讯息;有时候,我会看到她传来穿新衣的照片,得意的说买得多便宜;有时候,会看到她去爬山、泡温泉,全台走透透。那时的她看起来、听起来都在笑,但是不是也会像我小时候,有一种心很空、没着落的感觉?
 
她说过,年纪愈大回忆起过去,总是旅行令她印象最深。所以这几年,工作一有空档,即使只有几天,我和姊姊还是会带她出去走走,有时日月潭,有时日本。也只有这个时刻,我们放下工作,不赶行程、不赶飞机、不赶赶赶。这时候,我们又像变成三姊妹,钻在一床被里天南地北的聊,姊姊的婚姻、孩子,我的生活等等。当然,也会只有我和妈妈的旅行。我们俩在金阁寺手牵手看枫叶,听妈妈说三岛由纪夫所写的名着《金阁寺》的典故,心想妈妈多么博学多闻。
 
妈妈有时候也会变得像我不认识的另一个人,既陌生和又遥远。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她,以及被採访时自信从容的她,和那个撒娇想参与我跟姊姊悄悄话的她不一样。由于我们忙于工作而忽略她,因想念我们而变得脆弱的她,和我们以为永远能撑起一片天的妈妈也不一样。愈是长大,愈是发现,平常我们认识的妈妈,原来是为了保护我们,不让我们受伤,而故作壮大坚强的妈妈。
 
就好像小时候听过的一个「妈妈爱吃鱼头」故事一样,妈妈总是把鱼肉留给孩子,孩子就理所当然认为妈妈爱吃鱼头。
 
意识到这道理的同时,让我既羞愧又心疼。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