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密甘霖(2)

迦密甘霖(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基督教
  • 灵修
  • 生命成长
  • 属灵
  • 信仰
  • 恩典
  • 迦密
  • 甘霖
  • 读经
  • 灵性栽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迦密甘霖系列,共分四集,计365篇,每日一篇的小品文,让你阅读轻松,也能去思想信仰。

  本书收录了谢顺道长老他在事奉的感动与灵修上信仰经历,透过一天一文分享,在品尝这每日所累积下来的甘霖后,也能够每一天都更新过一天,得到灵性上的满足。
 
《东方古韵: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汇》 一卷恢弘的历史画卷,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探寻。 《东方古韵: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汇》并非单纯的史籍罗列,而是一部融合了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的宏大叙事。本书聚焦于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富传奇色彩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深入剖析了这条横跨亚欧非大陆的生命线,如何在数千年的时间长河中,扮演了物质交换、思想碰撞与技术传播的核心枢纽角色。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共分为“起源与奠基”、“鼎盛与繁荣”、“变迁与融合”以及“遗存与启示”四个宏大的部分,辅以精美的手绘地图、出土文物高清复原图及沿线民族风俗的生动速写。 第一部分:起源与奠基——早期联系的萌芽 (约公元前3世纪以前) 本部分着重考察丝绸之路在正式成形前,欧亚大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间的零星接触。我们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传播迹象入手,探讨了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斯基泰人(Scythians)——如何在早期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中介者”。 核心探讨点包括: 1. 青铜技术与马匹驯化: 追溯冶金术和良种马匹的传播路径,分析它们如何为后续大规模商贸活动奠定了基础。 2. 早期玉石之路: 考察中国新疆和田玉通过河西走廊向西方的早期流动,以及地中海玻璃制品向东方的早期输入,揭示了“奢侈品驱动”的贸易原型。 3. 身份的构建: 分析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之前,中原王朝对“西域”概念的认知构建过程,以及各国使节往来的初步记录。 第二部分:鼎盛与繁荣——帝国秩序下的黄金时代 (汉唐至中世纪前期) 这是丝绸之路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汇最剧烈、最辉煌的时期。本部分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强大的汉帝国、罗马帝国,以及后来的唐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等核心力量如何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 深度解析了几个关键的文明交融领域: 佛教的东传与在地化: 详细描绘了犍陀罗艺术(Greco-Buddhist Art)的兴起,以及佛教教义如何吸收了印度本土哲学、希腊雕塑技艺,最终适应中国文化语境的过程。我们细致研究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地的造像风格演变,追溯每一尊佛像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密码。 技术与农业革命: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丝绸的通道。本章细致梳理了造纸术、火药配方、印刷术向西方的缓慢转移,以及中亚的葡萄种植、苜蓿引入中国农业体系的深远影响。 商贸的组织与风险: 探讨了粟特商人(Sogdians)作为关键贸易中介的角色。通过分析出土的粟特文书,还原了当时的信用体系、汇兑机制以及长途贩运的金融风险管理。 “大食”帝国的崛起与调整: 分析了伊斯兰教兴起后,阿拉伯帝国如何整合了波斯和拜占庭的商业网络,将贸易重心向南洋和地中海延伸,对既有路线图进行的大规模重塑。 第三部分:变迁与融合——路线的调整与世界体系的初现 (中世纪后期至近代早期) 随着气候变迁、政治动荡以及新技术(如航海技术)的出现,传统陆上丝绸之路面临巨大的挑战。本部分不再将焦点局限于“丝绸”本身,而是考察了贸易网络如何适应新的地缘政治格局。 本部分关注的焦点包括: 1. 蒙古帝国的“帕斯-蒙古卡”(Pax Mongolica): 分析了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如何暂时性地打通了欧亚大陆的直接联系,使得如马可·波罗等旅行家得以深入内陆,并简要探讨了伴随人员流动的瘟疫传播问题。 2. 海陆路线的竞争与互补: 对比了传统陆路与新兴的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劣,解释了为何在某些时期,陆路贸易的价值在于信息和精贵商品的运输,而海路则主导了大宗商品的流通。 3. 中亚绿洲城邦的衰落与转型: 考察了帖木儿帝国兴盛后,内陆绿洲城市如撒马尔罕、布哈拉在文化上达到的巅峰,以及它们在奥斯曼帝国和明朝的边疆政策影响下,如何逐渐从国际贸易中心转向区域文化重镇。 第四部分:遗存与启示——现代视野下的丝路遗产 本书的最后部分,从现代视角重新审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它超越了单纯的商品交换,强调其在构建人类共同认知和共享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文化基因的延续: 探讨了丝绸之路留下的语言学痕迹、音乐元素(如中亚乐器对中国宫廷音乐的影响)以及烹饪技艺的融合。 考古学的“再发现”: 介绍了近代以来,西方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对罗布泊、楼兰遗址的发掘工作及其带来的学术冲击。 当代意义: 总结了丝绸之路作为一种跨文化对话模式,对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互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历史参照。 《东方古韵: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汇》以其扎实的研究基础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深刻理解欧亚大陆互动史的权威指南。它描绘的不仅是商队驼铃声,更是人类智慧与勇气交织的壮丽史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谢顺道


  云林县人。
  1929年9月18日出生。
  1947年7月5日在真耶稣教会虎尾教会受洗。
  1955年8月真耶稣教会台神学院毕业。
  1983年8月29日被按立为长老。
  1993年任职台湾神学院院长。
  1997年9月底,约聘届满卸任后,专心致力于文宣工作,着有三十多本着作。

图书目录

1. 顺从的祭
2. 悔改的祭
3. 感谢的祭
4. 生命的价值
5. 当专心寻求神
6. 云散天又发晴
7. 至宝与粪土
8. 在基督里的人
9. 为主而活
10. 祷告要恆切
11. 以马内利
12. 言为心声
13. 待人之道
14. 万事更新
15. 两条门路
16. 两种果树
17. 两等根基
18. 神显现于荆棘火燄中
19. 属灵的饥荒
20. 要为永生的食物劳力
21. 单纯的信心
22. 神必与顺从祂的人同在
23. 当决心顺从天父
24. 在苦难中学习顺从
25. 挪亚进入方舟
26. 亚伯兰暂居埃及
27. 罗得出所多玛
28. 选民出埃及
29. 选民过红海
30. 选民在旷野受熬炼
31. 选民过约但河
32. 选民攻倒耶利哥城
33. 选民攻艾城之鑑
34. 帐棚与房屋
35. 虔诚人的安宁
36. 亚当里与基督里的众人
37. 亚当是基督的预像
38. 两个亚当
39. 财主与拉撒路
40. 谈试炼
41. 谈试探
42. 耶稣受试探
43. 虚空的人生
44. 充实的人生
45. 该隐与亚伯
46. 就死了
47. 变貌山上的异象
48. 耶稣死的景象
49. 尽诸般的义
50. 十字架上的七句话(一)
51. 十字架上的七句话(二)
52. 十字架上的七句话(三)
53. 十字架上的七句话(四)
54. 十字架上的七句话(五)
55. 十字架上的七句话(六)
56. 十字架上的七句话(七)
57. 律法的成全
58. 树叶裙与皮衣
59. 虚心的人有福了!
60. 哀恸的人有福了!
61. 温柔的人有福了!
62.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63.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64. 清心的人有福了!
65.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66.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67. 愿人都尊袮的名为圣
68. 愿袮的国降临
69. 愿袮的旨意行在地上
70. 今日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
71. 免我们的债
72.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73. 得救的步骤
74. 夫妻是一体
75. 罪破坏夫妻的一体关系
76. 自由与放纵
77. 堕落的因果
78. 记忆的训练
79. 主恩够我用
80. 亚伯拉罕所信的神
81. 骄傲必受阻,谦卑必蒙恩
82. 摩西的神──信仰的传承之一
83. 亚伯拉罕的神──信仰的传承之二
84. 以撒的神──信仰的传承之三
85. 雅各的神──信仰的传承之四
86. 神的恩待
87.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88. 我必不至于死
89. 天父知道你所需用的衣食
90. 应当一无挂虑
91. 披戴基督

图书序言

出版序

赵明洋


  迦密山位处亚设支派境内〈书十九24、25〉,在雅各的祝福中「亚设之地必出肥美的粮食,且出君王的美味」〈创四十九20〉。迦密山居以色列的西北方,滨临地中海岸,农牧业发达。其迎风面雨水丰沛,故树林茂密,百物滋生,〈撒上廿五2,歌七5〉。迦密山脉自古即是物产丰富之地,尤其葡萄收成时节,累串的果实令人欣雀不已。因此也赢得了「神的葡萄园」的誉称。

  迦密甘霖孕育百物,滋长山林,迦密山下的沙崙平原亦受其恩泽,百花争艳,遍满山谷,沙崙的玫瑰尤为着称〈歌二1〉。

  读谢顺道长老的文章是「领受」也是「享受」,像迦密山的甘霖滋润一般。谢长老着述等身,文章深受喜爱,他的新书「迦密甘霖」是顺道文集的第十一册,此书计画出版四集,计365篇。

  本书编以短篇文章,「短、小、精、练」是其特色。书中文章无论旧作新写或全作创作,兼具文字洗鍊,言简意赅及发人省思等特性,使人读来不费时亦不费力。

  文中选用及阐释之经文,是谢长老个人较为喜爱且是心得之作,以谢长老惯有的「条理清晰,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笔法娓娓道来,令人在领略欣赏中心旷神怡,在静默深思中豁然开朗,捧读玩味,余韵绕梁,既符合现代基督徒的喜欢亦可满足其需求。

  迦密甘霖可供信徒自我灵修与进修所用。这是谢长老的读经、灵修与事奉心得,蕴含谢长老的人生经历与属灵阅历,吾辈若持续每日阅读一篇,则日日有领受;一年读遍一次,整年可享用。。

  期待迦密甘霖全集能尽快成册付梓,以飨读者。

  祈望读者能从本书获得信仰与灵性的造就,在真理的领受上增长属灵智慧,在静思反省中追求提升属灵美德,力上加力,恩上加恩,信心与心志如先知以利亚登上迦密高峰〈王上十八〉。

  也愿如弥迦先知的祷词「求耶和华在迦密山的树林中,用祢的杖牧放祢独居的民,就是祢产业的羊群。求祢容他们在巴珊和基列得食物,像古时一样。」〈弥七14〉

  感谢谢长老的用心与分享,愿主纪念。荣耀归主名,阿门

图书试读

4月1日顺从的祭
 
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第十五章22节)。
 
扫罗受膏为以色列国的王之后,神曾借着先知撒母耳命令他前往亚玛力的京城,灭尽亚玛力人和他们的牲畜,丝毫也不可予以怜惜。因为当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亚玛力人曾趁着他们疲乏困倦,在路上抵挡他们,击杀他们尽后边软弱的人,神永远不会忘记。
 
扫罗虽然遵命击打亚玛力人,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却爱惜上好的牛羊,不肯灭绝。当撒母耳责备他的时候,他竟回答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
 
扫罗之所以存留上好的牛羊,并不是为了独享肥畜,而是要在吉甲奉献与神。这岂不是很好的主意吗?但撒母耳却对他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这就是说,献上顺从的祭比献上任何祭物都宝贵。
 
之前,撒母耳很清楚地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神託付给王的任务是治理他的百姓,日夜替天行道,至死不渝。因此,他必须听从神的话,做众百姓的好榜样,才能叫人心服口服,完成这个重大的任务。今日在各地教会事奉神的圣职人员,也被神託付了治理众同灵的任务,所以凡事都要遵行神的旨意,才算得上称职的好工人,而蒙神喜悦。
 
许多时候,我们出于一种热心事奉神的动机,自以为只要是更善更美的事,未必非一一遵照圣经上的话而行不可,却不知道已经陷入魔鬼的圈套之中,无意中成为敌挡神的旨意之叛徒了。扫罗因为自作聪明而违反神的话,致使丧失作王的资格,可做我们的前车之鑑。「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撒母耳如此宣告。
 
但愿神除掉我们的世智,赐给我们单纯顺服的心,使我们不至于依从自己的谋算;只要一心一意遵行神的命令,天天献上顺从的祭,得蒙悦纳。阿们。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很多“心灵成长”类的书籍,读起来有时会觉得有点空泛,或者过于说教,不容易真正落地。所以我对《迦密甘霖(2)》抱着一种既期待又审慎的态度。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更具体、更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与用心。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能够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甚至在读完之后,能给我一些可以付诸实践的启示。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宏大的道理,而是一个小小的顿悟,一个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重新找回力量的契机。《迦密甘霖(2)》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温和的力量,仿佛是在悄悄地改变着什么,而不是生硬地灌输。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那种“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或者是在某个瞬间,让我感受到一种被理解的温暖。

评分

哇,看到《迦密甘霖(2)》的封面就觉得一股温暖的力量扑面而来!我一直都很喜欢这种能触动心灵的书籍,尤其是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的时候,能有一本书像一股清泉一样滋润心田,真的是太幸福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光看书名,就充满了希望和力量。“甘霖”两个字,就好像在说,这本书会给人生带来滋养,解决干渴,带来生机。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会用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文字,来描绘这“迦密”的甘霖了。是心灵的慰藉?是关于成长的启示?还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我猜想,它可能会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人生的智慧;又或者像一位同行的朋友,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台湾这片土地上,总是不乏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创作者,《迦密甘霖(2)》的出现,想必也是承载了作者满满的心意和期盼,希望能给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带来一份特别的收获。我准备找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热茶,慢慢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期待与“迦密甘霖”的每一次相遇,都能带来新的惊喜和启发。

评分

说实话,我平时阅读的范围比较广,从历史小说到科普读物,再到一些心灵成长类的书籍,我都涉猎。但最近我发现,我越来越被那些能够引发思考,同时又带点人文关怀的作品所吸引。《迦密甘霖(2)》这个名字,恰好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类书籍的渴望。我个人尤其欣赏那些能够将深刻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又不失文采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作品。总觉得,好的书籍不应该只是摆设,它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能够和读者产生共鸣,甚至在读者的人生迷茫时,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引。我猜想《迦密甘霖(2)》可能不会是那种一味灌输说教的书,而更倾向于通过叙事、描绘,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是我一直以来都很推崇的。这本书,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平静的力量,让我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笃定。

评分

每次看到一本新书,我都会习惯性地去留意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过往作品,虽然我还没深入了解《迦密甘霖(2)》的作者,但光看这个书名,就觉得有一种特别的韵味。“迦密”可能指向一种丰饶、充满祝福的状态,而“甘霖”则是滋养生命、解除干涸的关键。这让我联想到,这本书会不会是在讲述一些关于生命力、关于希望、关于克服困难的故事?或者,它会是一本关于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书?我非常好奇作者会从哪个角度来诠释“甘霖”的概念。是在心灵层面的抚慰,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引?我一直觉得,生活中最宝贵的,往往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和内心的平和。《迦密甘霖(2)》听起来就像是能为我提供这种精神食粮的书籍。我期待它能像一场及时的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灵,给我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评分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好的书籍更是能够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灯塔。《迦密甘霖(2)》这个书名,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一种纯净、甘甜、滋养生命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疲惫和迷失,这时候,一本能够给我们带来慰藉和启迪的书籍,就显得尤为珍贵。我非常期待《迦密甘霖(2)》能够以它独特的方式,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生活不一样的美好。也许是关于人性的温暖,也许是关于坚持的意义,又或者是一种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场及时甘霖,滋润我干涸的心灵,让我重新充满力量,继续前行。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感受那份独特的“迦密”之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