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教室也在运动场
追求更高的分数,也要追求更好的人生
「你要多少钱?」投资人问。
「75万美元,」何凯成回答。
「100万美元怎么样?」投资人说。
这是球学创办人何凯成与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蔡崇信之间的对话。
为什么愿意做这样的投资?「因为我觉得你在做对的事!」蔡崇信说,他投资的,不是一项商业计画,而是一种人格特质。
对许多人来说,何凯成是「输在起跑点」的──十二岁那年,父亲过世,母亲因思觉失调症而须长期待在医院接受照护,后来由住在美国乔治亚州的大姑收养,带着十三岁的他前往美国,当时连一句完整的英文都说不出来。然而,透过运动与自己的努力,从此人生大为改观。
他克服了语言与文化适应问题,中学毕业后,申请到哈佛大学体育奖学金,加入美式足球校队,担任跑锋。
何凯成的运动成绩,在哈佛体育墙上留名;毕业那年,获得哈佛体育部主任(Athletic Director)史考列斯(Bob Scalise)颁发的体育奖(Director’s Award)与美式足球队总教练颁发的LaCroix奖──这两个奖项,前者仅在学生对学校创造极大贡献时颁发,并非年年有奖,后者则是每年每支球队仅有一人获奖。
步入社会,人生进入新的阶段。顶着哈佛大学毕业生的「标签」,原本有大好机会为自己在华尔街找到一份收入丰盈的工作,但他放弃了六位数美元年薪,因为他想做更有意义的事。
何凯成选择加入美国国家美式足球联盟(NFL),年收入只有金融业的一半。原因只有一个,他选择忠于自己,去做一份能让更多亚洲人体验运动好处的工作。但是后来,他发现原本的工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他要做的事,超过一家外商公司的企图心。那是一件有利社会经济、国家发展的大事,必须从教育体系的改变做起。
他毅然放下一切,回到台湾,拿出所有积蓄创业。
2013年,何凯成创设「球学」,从建立网路平台开始,一直到2018年举办第一届球学联盟邀请赛。做法不同,推动「让运动成为教育的一环」的使命,不变。
然而,创业本就不易,他却还打破惯例,举办球学联盟邀请赛,针对想加入联盟的队伍,设下三大要求:参加联盟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室内球馆、学校必须缴纳会费并动员校内学生参与、球员的学业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参赛。
这条路并不好走,但何凯成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解决台湾运动教育的问题,唤醒大家重视课业外活动与竞争对教育和社会的价值。
他希望学生可以有更好的环境、更多的时间可以运动,但他从不认为学生应该为了运动放弃读书。
何凯成从运动中找到自信,学会纪律、领导、团队合作、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如何面对挫折与迎接挑战、领导能力……,这样的心态与能力,是无法从课堂上学到的;同样,一个人的基础思考与逻辑能力,也唯有透过读书来养成。两者并重,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透过球学联盟的比赛与制度,他企图打造一个新的运动教育生态体系,重新定义教育的价值──每种天赋都值得珍视,而透过竞争可以让孩子拥有发挥天赋的场域。
从高中篮球比赛开始,扩展到棒球、足球、田径等其他运动,再扩散到绘画、歌唱、舞蹈等其他天赋,进而看见孩子的天赋与才华,了解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分数、不是学校,而是一个人的品格与才华。
「我一直想做的事,是让运动成为教育的一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不要让分数成为定义人生的唯一价值,」何凯成相信,台湾球员的水准是可以跟全世界竞争的,台湾的运动教育环境有被改变的可能,「有意志的地方就有路,坚持下去,曙光一定在望。」
本书以何凯成的成长故事,带出他的形象与轮廓,进而深入理解学习的多元价值、运动对人生的影响等层面,阐述一位年轻人以运动翻转亚洲教育的执着,提供家长与年轻族群参考。
海内外齐心推荐 史考列斯(Bob Scalise)・哈佛大学体育部主任
哈里斯(Robin Harris)・美国长春藤联盟主席
莫飞(Tim Murphy)・哈佛大学美式足球队总教练
林书豪・NBA球员
张嗣汉・好市多亚洲区总裁
陈主望・威盛电子特助
陈信生・宏达电(HTC)EXODUS计画领导人
陈建州・宝岛梦想家篮球队领队
蔡承儒・富邦育乐总经理
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
钟宜珊・爱生关怀协会执行长
(以上依姓氏笔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