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谋国:纪念沈昌焕先生逝世20周年研讨会实录

老成谋国:纪念沈昌焕先生逝世20周年研讨会实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蒋中正、蒋经国、李登辉三位总统的高级幕僚,
  两度担任外交部部长,任期共十二年,为我国历任外交部长任期最长者,
  主导中华民国外交系统将近三十年,有「外交教父」之称!

  沈昌焕(1913-1998),江苏苏州吴县人,上海光华大学毕业,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硕士。曾任蒋中正英文祕书、行政院新闻局局长、两度出任外交部长、驻西班牙、教廷与驻泰国大使、国家安全会议祕书长、总统府祕书长,主导中华民国外交系统近30年,有「外交教父」之称。

  本书为沈昌焕先生逝世20周年研讨会纪念实录,内容包括研讨会照片与纪要,以及由萧明礼、陈立文、杨善尧、陈世局、许峰源、洪绍洋、任天豪、王文隆八位学者所写的相关论文,书末更附有沈昌焕先生少年时期所写的七篇文章,并特别收录珍贵照片两百余张,以纪念沈昌焕先生对中华民国外交上的贡献。

本书特色

  1.沈昌焕,主导中华民国外交系统将近三十年,有「外交教父」之称。

  2.收录研讨会照片、纪要及八篇首次发表的论文,并精选珍贵照片两百余张,除纪念沈昌焕对中华民国外交上的贡献,更是研究中华民国外交史的重要专着。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中国近代史学会  


  中国近代史学会成立于1995年,为依法设立、以非营利为目的之学术团体,以促进有关近代史研究之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准,结合海内外各地相关学者及学术团体机构合作及研究为宗旨。2018年7月1日学会第12届理事长陈立文教授协同沈大川先生办理「老成谋国──纪念沈昌焕先生逝世20周年研讨会」,邀请故旧门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沈昌焕先生与中华民国历史口述传承、撰文论证,重温民国史上的耆老风范,也让年轻一代对这段历史有更多的认识。一年之后,2019年7月1日沈昌焕先生逝世21周年前夕,谨协助编撰《老成谋国──纪念沈昌焕先生逝世20周年研讨会实录》,以期藏诸名山,传诸后世。
 

图书目录

感恩的话/沈大川
研讨会照片集
研讨会论文

▍1946:南共北、正分裂:由《沈昌焕日记》看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之成败关键/萧明礼
一、一本日记展开的历史
二、全书章节安排与内容简述

▍蒋中正日记中的沈昌焕/陈立文
一、前言
二、日常谈话、听取工作报告或给予工作指示
三、特定工作的指派或重大事件的商讨
四、蒋中正对沈昌焕的不满

▍从沈昌焕与李光耀的互动看中华民国与新加坡的关系/杨善尧
一、前言
二、首访:李光耀的首次访华之行
三、便函:书信中的沈昌焕与李光耀
四、媒介:促成两国领袖深厚友谊的沈昌焕
五、结语

▍沈昌焕与南越中华理事会馆产业之交涉(1960-1962)/陈世局
一、前言
二、中越两国对第133号法令之看法与反应
三、1960年7月确立交涉方向
四、1960年8月-12月向南越积极交涉
五、持续交涉与落幕
六、结语

▍沈昌焕稳固中泰邦谊的努力(1960-1975)/许峰源
一、前言
二、泰王蒲美蓬访台与沈昌焕出访泰国
三、安排蒋经国特使访问泰国
四、处理中泰玉米贸易纷争
五、落实泰王山地计画
六、结语

▍论战后台日经济构造与外交官沈昌焕的活动(1960-1972)/洪绍洋
一、前言
二、日台经济中的政治与两岸分治要素
三、外交官沈昌焕与台日经济
四、结语

▍沈昌焕与中华民国的「体育外交」/任天豪
一、前言
二、沈昌焕与中华民国外交领域
三、沈昌焕与中华民国体育领域
四、体育做为一种外交可能及沈昌焕的努力
五、体育做为一种外交行动及沈昌焕的贡献
六、结语

▍沈昌焕与中法断交(1963-1964)/王文隆
一、提要
二、前言
三、升转进入外交部核心
四、法非政局的变化
五、中法断交后的去与留
六、中法断交之后
七、结语

故旧座谈会纪要

附录 解读少年沈昌焕
从几篇文章看少年沈昌焕/陈立文
广陵二日/沈昌焕
从北平到归绥──西北游记之一/沈昌焕
归绥一瞥──西北游记之二/沈昌焕
内蒙问题的今后/沈昌焕
日本帝国主义真实的危机/沈昌焕
一个中国人对于美国文明之观察/沈昌焕
从归绥到百灵庙(游记)/沈昌焕

沈昌焕百岁纪念回顾
起望故国神州路 夜半狂歌悲风起──《沈昌焕日记》新书发表会暨百年诞辰纪念会/张国裕

沈昌焕先生照片集

 

图书序言

感恩的话

沈大川


  这本书的问世,首先要感恩陈立文教授、中国近代史学会以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愿意在一年前先父沈昌焕逝世二十週年时,出来筹办纪念研讨会。

  整个研讨会的计划,源自于2017年7月30日,在忠孝东路雅苑与陈三井教授、刘维开教授、陈立文教授、蔡盛琦协修、王文隆博士以及汪浩先生餐叙。饭席间讨论先父逝世将满二十週年,是否可以办一个纪念会或研讨会?当时只是有一个粗略的想法,并没有十足把握能够举办这样的活动。但是聚会中,陈立文教授提及若有这样一个研讨会,她愿意去耙梳先总统蒋公的日记,写一篇探讨关于先总统日记中提及先父的文章。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关键,因为那时候我有了信心以及动力──这个会一定要办。

  事隔半年,2018年3月5日同在雅苑,吕芳上教授夫妇、陈三井教授、林桶法教授、刘维开教授,陈立文教授以及石之瑜教授出席。在席中决定该年7月1日,星期日举办纪念先父的研讨会。最初计划是在7月2日先父逝世的那天举办,但因为考量到7月2日是星期一,出席人数可能会比较少,讨论后便决定提前一天,由中国近代史学会来主办,陈立文教授是学会理事长,慨允负责。这次餐会可以说是研讨会的真正起点。

  筹备期间联络方面,第一位要感激的是甯纪坤大使。甯大使协助联络许多外交界的先进,提供地址、电子邮箱等等以便联络。研讨会方面,感谢陈立文教授以及餐会见面的诸位教授的协助与规划,安排有一场新书发表会、一场故旧座谈会、两场八篇的论文发表会以及一场综合座谈会,不管是专书论着、故旧回忆、学术讨论,使得整场研讨会变得丰富而拥有多面向。

  「老成谋国──纪念沈昌焕先生逝世20周年研讨会」顺利在民国107年(2018)7月1日于中国文化大学城区部大新馆举办。会议当天感谢陈立文教授率领中国文化大学的同学,特别盘惠秦同学、连俊杰同学以及史学系所的同学全力支持与帮助,加上个人的友人巴台坤、张强生,两位过去担任过总统府要职、对父亲许多照顾的老友,此次请他们来协助接待。此外,摄影方面请了华侨协会总会《侨协杂志》的主编张国裕先生来摄影,替此次会议留下许多动人的照片。

  当天上午的故旧座谈会,被誉为多年未见的外交界耆老盛会,请到了五位与我父亲早年往来关系较深的前辈做引言人,他们愿意在那天来参加让我相当感动。依照长幼顺序,分别为邱进益大使,张麟征教授、吴东明将军、胡为真大使、和王家骅教授。

  故旧座谈会的引言人分享,主持人、与会人的发表,让做为儿子的我对于先父,有更新的认识,非常感动、非常感恩。故旧座谈会后的两场共八篇的学术会议,从不同的、更专业的面向切入,以学术的角度来回顾先父在外交与政治上的贡献,亦是收获甚多,十分感恩。

  研讨会能够成功,除了感谢那天写论文的发表人、与谈人以及主持人,还有就是萧明礼教授。萧教授愿意将他从前记录我父亲1949年日记的论文,再进一步研讨、增加资料,集结出版《1946:南共北、正分裂:由《沈昌焕日记》看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之成败关键》。书中使用先父的日记为材料,从先父的视角侧观马歇尔来华调停的过程、离开以后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感谢石之瑜教授从旁的督促,完成此书,使出版能够赶上研讨会。

  当天与会有许多是退休的大使,政界知名人士,在此没有一一介绍,仅介绍几位年事已高的先生,如王绍堉先生、丁懋时先生、陈勉修夫人,他们都已经94岁,也来参与。

  另外比较特别的是两位医生,是我们家的恩人。一位是吴进安医师,另外一位是陈启明医师,他们照顾我父亲、母亲的健康,包括我自己直到今天仍是受他们照顾。他们能够参与我双亲的晚年,甚至逝世后的研讨会,令我感动万分。

  我对这次开会能够与吕芳上、陈三井、刘维开几位教授合作,诸位教授能够与会,我相当的开心。这次最感谢的仍是陈立文教授,陈教授非常低调、谦虚,在整个会中她是幕后的英雄,带领与统筹一切。

  我的父亲走了20年,年轻的一代很多人可能不记得沈昌焕是何许人物,也不知沈昌焕在中国近代史上担任的角色,更不会知道自从1949年播迁来台之后,我父亲在中华民国政府里面,得到先总统蒋公以及经国先生的赏识,让他能够为国家做事,在这舞台上贡献一己之力。这一切的一切,做为小辈、做为儿子,要感激的人很多,我与我的子孙辈都抱持着感激,特别是今天,感谢秀威出版社蔡登山先生和他的同仁的协助,使这本《老成谋国──纪念沈昌焕先生逝世20周年研讨会实录》顺利出版,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在经国先生在世的最后十年,先父对中华民国安全和尊严的维护,有些许贡献,希望以后的学者,可以借着这些受到启发而继续深入研究。

  一时半刻讲不尽,笨口拙舌不足表达我心中的万分之一感谢,所有的心意都包含于此书中。
  最后,谨此以此书,纪念先父。
 

图书试读

【1946:南共北、正分裂:由《沈昌焕日记》看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之成败关键】
 
萧明礼(东京大学总合文化研究科外籍客座研究员、东京都立产业技术高等专门学校非常勤讲师)
 
一、一本日记展开的历史
 
有「外交教父」美誉的故总统府资政沈昌焕(1913-1998)先生,不仅在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数十年的外交决策上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位,更是亲身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共内战期间国民政府(1947年行宪后改称中华民国政府,在此为求行文简便,以下简称国府)重大决策的见证者。特别是决定了中国近代史走向的四年国共内战,其转折的关键一般认为是在1946至1947年美国特使马歇尔(Gen. George C. Marshall)上将来华调处期间。尽管关于各国学界对于马歇尔调处的研究可说是汗牛充栋,而近年来包括《蒋中正日记》在内当时决策高层私人史料的公开,理论上应该更能还原马氏调处过程中的转折。然而,即便有了这些亲身经历者的纪录、回忆,许多调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仍存在着不尽完整的缺憾。特别是因为蒋、马会谈时连蒋氏所属之侍卫官亦无法任意进入会场,这更增添了研究者利用蒋氏日记以外其他一手中文史料作为旁证的困难性。
 
所幸当时担任蒋中正英文秘书的沈昌焕,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录,可以补充现有史料的缺憾。笔者于2012年底蒙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石之瑜先生之邀,有幸运用当时尚未出版之《沈昌焕日记》进行研究,并取得由沈资政哲嗣沈大川先生提供之民国三十五年(1946)《沈昌焕日记》原件影本。当年,担任蒋中正英文秘书的沈昌焕,因为借由负责蒋氏与马歇尔之间翻译的机会,得以亲眼目睹双方商谈经过,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刻。而他于日记中留下关于美国调处的第一手文字记录,更对研究马歇尔调处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其间,笔者曾与石之瑜教授联名,以〈《沈昌焕日记》所载之马歇尔调处始末〉为题,于2013年10月国史馆举办之「《沈昌焕日记──战后第一年1946》新书发表会暨沈昌焕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发表专题演讲,可说是笔者利用沈氏日记的初步研究成果。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