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读经典2:好学三喻

朝读经典2:好学三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励志
  • 教育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好学
  • 修身
  • 寓言
  • 朝读
  • 经典
  • 儿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朝读经典」这套读本从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中,遴选能够涵养做人处事价值观的、千古传诵的经典原文,使国小至高中学生透过颂读学习,由浅入深地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潜移默化地增强对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风雨行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隐秘航线》 内容简介 引言:历史的洪流与个体的航程 近代中国,一个风云变幻、剧烈阵痛的时代。百年变局之下,古老的帝国在内忧外患中蹒跚前行,试图在西方现代化的冲击下寻找新的定位与出路。本书并非一部宏大的政治史或经济史叙事,而是聚焦于这一转型期社会肌理中的“隐秘航线”——那些在主流叙事之外,普通知识分子、新兴市民阶层、地方精英乃至底层民众,如何在社会结构性断裂中,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价值重塑与精神挣扎,默默地推动或阻碍着历史的进程。我们试图穿透宏大叙事的迷雾,探寻那些被时代巨浪时常忽略的、却构成社会真实面貌的微观动能与文化张力。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松动与士绅的“驯化” 本部分考察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传统士绅阶层在面对政治权力中心转移(从皇权到共和)和经济结构变迁(从农业经济到商品经济渗透)时的复杂反应。 1. 县级权力的新陈代谢: 详细分析了清末新政以来,地方自治的尝试如何巧妙地被地方士绅所利用和规训。不再是单纯的保甲维护者,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地方议员、筹款委员,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扮演了连接中央政令和地方需求的“润滑剂”或“减震器”。通过对特定区域(如江南市镇与华北乡村)的个案研究,揭示了地方精英如何在“变”与“不变”之间,保持其社会权威的有效性。他们的“驯化”并非彻底的投降,而是一种策略性的适应,一种对现代性元素的筛选性吸收。 2. 商业资本与儒家伦理的张力: 近代商业的兴起,对传统的“重义轻利”的儒家价值观构成了直接挑战。本书深入探讨了新兴的买办阶层、民族工业的早期开拓者,如何在传统宗族伦理的压力下,构建其新的商业道德规范。这种规范往往表现为一种“双重生活”:对内恪守孝道、重修祠堂以维持宗族合法性;对外则信奉契约精神、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内在的张力,是理解近代中国商业伦理复杂性的关键。 第二部分:现代性的文化折射与知识人的“失语” 近代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不仅仅是思想的输入,更是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乃至日常语言的深刻重塑。 1. 城市空间的符号竞争: 聚焦于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城市空间变迁。摩登建筑、新式商场、电影院的出现,不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而是身份认同的战场。新的消费文化如何被精英阶层和新兴白领阶层所采纳,以及这种采纳如何与传统服饰、居住习惯产生冲突。我们分析了“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是如何在城市街道上具象化,并成为阶层区隔的无形界线。 2. 印刷术与“闲谈”的兴起: 报刊杂志的普及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但同时也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闲谈文化”。与严肃的政治论辩不同,大量的小品文、轶事、情感抒发占据了报纸版面。本部分剖析了这些“闲谈”如何成为知识分子逃避沉重现实、进行自我情感调适的私人空间,同时也是社会情绪的微妙晴雨表。它反映了知识人对宏大革命叙事的一种微妙的疏离感与日常生活的回归渴望。 3. 女性角色的“双重暴露”: 从缠足的废除到女师范的建立,女性的解放是一个核心议题。本书关注的是,在传统家庭的“内室”与公共领域的“舞台”之间,近代女性所承受的独特困境。新女性既要展现出接受现代教育的进步面貌,又必须在孝道和母职上作出表率,以安抚保守势力的焦虑。这种“双重暴露”下的自我构建,是理解近代家庭结构变迁的切入点。 第三部分:底层社会的韧性与地方性知识的抵抗 当上层精英忙于学习西方理论和构建现代国家时,广大的底层民众并未静止不动。他们的反应更为直接、更为依赖于根深蒂固的地方性知识体系。 1. 灾荒与秘密结社的生命哲学: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沉重的赋税和地方军阀的掠夺,底层社会往往诉诸于传统的互助网络和宗教信仰体系。我们考察了在动荡时期,地方性的宗教组织(如白莲教的残余形态、民间神祇崇拜)如何提供了一种超越国家政权的社会保障与精神慰藉。这些“秘密”的实践,是对中央权威失灵的一种无声的抵抗或替代。 2. 劳工的身体与机器的节奏: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乡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和工厂。本书关注的是,传统农耕社会的身体节奏如何与工厂单调、精确的机器节奏发生碰撞。工人阶层在适应这种新的劳动纪律时所经历的身体上的痛苦、异化感,以及他们通过结社、罢工等原始方式进行的集体表达,构成了近代劳工史中最为真实的“肌理”。 3. 地方语言与现代教育的摩擦: 现代学校体系推行标准化语言(如官话/国语),这在文化上是统一性的举措,但在地方层面,却意味着对母语和地方方言的压抑。本部分分析了在课堂之外,地方语言在家庭、市井间的顽强生命力,以及这种语言抵抗在多大程度上维护了地方文化身份的独立性。 结语:未完成的航程 《风雨行舟》试图描摹的,不是一条清晰的通往现代化的直线,而是一张充满迂回、冲突与重叠的复杂航线图。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精英的宏大设计与无数个体微小挣扎交织的产物。这些“隐秘的航线”共同构筑了那个充满矛盾与活力的时代底色,其影响至今仍在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结构中回响。本书旨在邀请读者,重新审视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过滤掉的细节,理解变革的代价,以及普通人在历史巨变面前所展现出的复杂人性与生存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冯天瑜


  一九四二年三月出生于湖北红安。一九六四年武汉师范学院本科毕业,任武汉教师进修学院教员至一九七六年。一九七六至一九七九年任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四年任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一九八四至一九九四年任湖北大学中国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教授。一九九四至二○○○年任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二○○○年至今,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图书目录

第一单元 念亲恩
1. 反哺跪乳 2
2. 游子吟 5
3. 孟母三迁 8
4. 岁暮到家 11
5. 燕诗示刘叟(节选) 14

第二单元 好读书
6. 好学三喻 20
7. 焚膏继晷 23
8. 观书有感 26
9. 勤学苦读 29
10. 劝学 32

第三单元 强体魄
11. 养身莫善于习动 38
12. 徐霞客传(节选)41
13. 营州歌 44
14. 竞渡 47

第四单元 师生情
15. 保善从教 53
16. 高山仰止 56
17. 从师敬师 59
18. 弟子不必不如师 62
19.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65

第五单元 朋友义
20. 朋友之信 71
21. 友者友其德 74
22. 四海之内皆兄弟 77
23. 知音 80

第六单元 乐助人
24. 先人后己 86
25. 施惠无念 89
26. 忧人之忧 92
27. 矜人之困 9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人间草木志》啊,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去细细观察生活里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作者余光中先生的文字,就像是老朋友般,带着一种温润的关怀,娓娓道来。他笔下的植物,不再只是生物学上的名词,而是有了情感、有了故事,甚至有了灵魂。我尤其喜欢他描写那些在台湾常见的植物,像是九重葛、鸡蛋花,这些植物从小就陪伴着我的成长,但却从未真正用心去了解它们。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它们也有着各自的生命轨迹,也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坚韧。作者不仅仅是描述植物的外形,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涵。他将植物与诗词、典故、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欣赏植物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的排版也很用心,配有精美的植物插图,让人赏心悦目。读完之后,总觉得内心平静而充实,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推荐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被这本书深深打动。

评分

《解忧杂货店》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治愈的作品。东野圭吾用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家神秘的杂货店,店主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烦恼。只要把烦恼写在信上,投进杂货店的信箱,店主就会在第二天给出回复。这本书通过三个不同时代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浪矢杂货店”这个设定,它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为那些迷茫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场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梦想的书。读完之后,我感到内心充满了希望和力量,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感到迷茫、感到困惑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被这本书所感动。

评分

《悉达多》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赫尔曼·黑塞用一种充满哲理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悉达多,是一位出身于婆罗门家庭的年轻人,他厌倦了舒适的生活,渴望找到真正的智慧和解脱。于是,他离开了家,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旅程。他先后经历了苦行僧的生活、世俗的享乐、以及渡河人的指引,最终在河边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人生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自己的经历,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而是鼓励我们去探索、去体验、去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河流”这个意象,它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变化。悉达多最终在河边找到了智慧,也象征着他与生命的和谐统一。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优美,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读完之后,我感到内心平静而安宁,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评分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沉重的悲伤之中。林奕含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少女被性侵后的痛苦挣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痛的控诉,控诉着社会对性侵受害者的漠视,控诉着权力对弱者的压迫。作者用大量的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房思琪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她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逐渐认识到自己被侵犯的真相,再到最终精神崩溃的过程。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诗意和象征意义,但同时也让人感到压抑和窒息。作者用大量的比喻和隐喻,来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痛苦。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也感到对这个社会充满了失望。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不能对性侵视而不见,我们必须勇敢地站出来,为受害者发声,为正义而斗争。这本书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的书名,我是有点犹豫的。总觉得心理学这种东西,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而且蛤蟆先生这种卡通形象,也让人觉得不够严肃。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书页,却立刻被作者Robert Debord的写作风格所吸引。他用童话般的故事,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故事讲述了一只郁郁寡欢的蛤蟆先生,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最终找到幸福的故事。整个过程,充满了对自我探索的勇气和对生活的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入门书,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关于人际关系、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挑战的书。作者通过蛤蟆先生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核心伤痛”这个概念,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伤痛。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也开始尝试着去面对那些一直以来逃避的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