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悲悯与共生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初一,民间传说阴府鬼门打开,鬼魂会来世间游荡,七月半中元节各地就要普渡、抢孤、放水灯。台湾这种杂揉佛道的民俗宗教活动,由来已久,其中隐含对死者冤魂的召唤与追思,展现常民慈悲之情。也就是在这样的民俗习惯里,我们知道民间自古以来就流传「抓交替」的传说。
这种鬼抓替身的传闻,总是发生在车祸、自杀或溺水的场域,尤其是溺水事故,最为常见。由于不是自然的死,民间认为一再重复发生的惨剧,背后有着一股神祕力量在引导,于是就相信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一切生死皆有因果业报的观念。所以,佛教教化众生要放下我执与无明,才能离苦得乐。死者亡魂也必须通过宗教仪式,才能得到超度与慰借。
佳如这本《7月7月鬼门开》故事集,充分运用台湾民俗各种题材,虽然在讲鬼故事,却讲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鬼动物之间,彼此融洽交流的故事。她通过小女孩滢滢的爱心,讲述人鬼不但可以交流,结伴在天空飞翔,成为知心朋友,而且,猫狗也是「众生」之一,应该平等相待。幽冥界与人世间虽有差异,可是两者是可以和谐共生;人与动物尽管不同类,依旧可以和平共处。
佳如在故事里,除了传达众生平等的观念,爱护动物的热情以外,更重要的是,她借由此书想要结合民俗节庆与文学创作,让下一代能够多了解台湾民俗文化,进而产生热爱乡土之心。她的这一点用心,我非常赞佩,让我乐于推荐此书并写序。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对儿童读者具有成长的启示,可以开拓想像力,认识生命真谛;对家长而言,则可深入理解常民文化,加深对人性与伦理的思索。
李进益(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
自序
想要好好活下去 我相信,冥界和阳间之间自有一道模煳界限,平时只有鬼门开的时候,鬼魂们才能大胆的穿越门限,在合理规范内,自在的畅游人间。为了祭拜亡魂,农历七月台湾各地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祈福活动,希望能借由各式民俗仪式安定亡魂。人死后有人祭拜、怀念,可是,动物亡魂们又该何去何从?牠们生前的愿望由谁来为牠们达成?
《7月7月鬼门开》希望借由主角──水鬼一角与人间小女孩滢滢的携手合作,维持冥界的和平。传说中,擦牛眼泪会看见鬼,但大家没有深究原因,我认为,这是因为牛一辈子为人类忠心耿耿的工作和人类之间有着深刻的感情,当牠知道自己被出卖时,会和人一样,悲伤的掉眼泪,那滴泪水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有牠这辈子所有的快乐和悲伤回忆。
有了牛眼泪的帮助,滢滢开始看得见冥界的存在,她会遇见各种的动物亡魂,试图找出解决的方法,让牠们顺利成佛,在人与动物之间,建立一段可亲可爱的互动关系,让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许多人对冥界都带有几分陌生的误解,甚至心生恐惧害怕,尤其对日渐与民俗文化脱节的孩子而言,更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畏惧,为了弥补这个跨文化的断层, 融和乡土民情与民间习俗。我希望将现有的民间信仰内增添动物形象,让小朋友在阅读之余,能够因动物角色的带入,更加感同身受并且贴近这块土地,引起孩子们的内心情感投射与同理心,进而思考生命是怎么一回事,更进一步能够善待、尊重每个物种生存的权利,因为所有生命都和我们一样,想要好好活下去,遇见此生更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