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华人百年巨匠系列

齐白石:华人百年巨匠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齐白石
  • 中国画
  • 艺术大师
  • 绘画
  • 艺术史
  • 文化
  • 传记
  • 大师作品
  • 华人艺术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华人百年巨匠」系列大展是台中晶美术馆开幕之经典献礼,倾40年蒐藏实力,经数年慎重筹备,梳理精选出活跃于二十世纪期间,影响至今的十位华人书画艺术大师等之经典画作,从开幕首展之「齐白石」,包含后续傅抱石、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吴冠中等,晶美术馆将于开幕特展-齐白石大展之后,接续呈现在世人眼前。

  「齐白石-华人百年巨匠」画册,除精美彷如亲临之画作真迹、赏析、释文钤印、书法等,重现于画册外,而策展研究团队与编辑群更以追根究柢之精神,从历代草虫源流史追溯、齐白石的微观世界、齐氏创作哲学与创作心路历程等构面,努力将每件画作背后的创作思路、师承源流、艺术世界脉络…等等,巨细靡遗、不留疑惑,提供读者深入剖析。文本中,除生平大事记外,特别发展齐白石艺术世界脉络图,可了解白石先生与同时代全球艺术世界之脉络关联;专册内也特别邀请到中国艺术家新秀,同时也身为齐白石大师嫡孙的齐剑雄先生,跨海撰文,并将来台参加开幕特展,让我们了解齐白石不为人知的一面。同时也将特别邀请中国冠军计画执委会主席刘竹君先生撰序推介,今后晶美术馆将陆续举办华人巨匠系列展,及各类研讨座谈会,提供爱好艺文新进一个深度领略巨匠璀璨风华之机会!

  本画册设计以晶美大展画作展出为主之重要齐氏馆藏,以册页、长轴、书法、成扇三大类齐氏珍品为先后顺序,配合海内外艺坛名家与策展研究团队之研究专文,採图文并陈、交错呈现方式编辑。以避免如一般图文分离画册,无法唿应对照阅读赏析的缺憾。画册后部乃将画册珍品出现的齐白石印谱、重要齐氏语录诗文、外界评论等罗列如后,加上生平大事记和齐白石艺术世界脉络图等重要整理图表,给予观者更多的角度来进入齐白石的内心世界。
 
浮光掠影: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群像 一部横跨世纪的艺术编年史,一卷描摹时代精神的恢弘画卷。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艺术巨擘的个人传记,而是一部旨在勾勒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波澜壮阔图景的群像志。我们试图穿透历史的迷雾,探寻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洪流中,那些塑造了中国艺术面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思潮。 二十世纪,对于中国而言,是思想解放、社会重塑与文化觉醒的百年。艺术,作为时代精神最敏锐的载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蜕变。从传统文人画的坚守与挣扎,到西方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思潮的涌入与碰撞,再到民族现代艺术的艰难探索,直至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艺术格局,这条道路充满了张力与传奇。 本书的叙事核心,在于“交汇”与“张力”。 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活跃在不同领域、持有不同艺术信念的先行者和坚守者。 第一部分:传统之根与西风之影 (1900-1930) 本部分将详细考察清末民初艺术界“两股力量”的拉锯战。 传统挽歌与学院新生: 详述以“四王”余脉为代表的传统山水画派在新的审美环境下面临的困境。同时,重点分析由蔡元培等人倡导,在国立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等机构萌芽的新式美术教育,如何引入素描、油画等西方基础训练体系。这一阶段,艺术教育的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为后续的艺术革新奠定了技术基础。 海上传奇与南派独立: 聚焦于上海这一特殊的文化熔炉。探讨以吴昌硕为高峰的“海上画派”如何在其晚年完成了对金石入画、写意精神的最后一次辉煌的总结。同时,分析岭南画派的早期发展,他们如何强调写生,并开始探索将传统笔墨与西方光影概念进行初步融合的可能性。 留洋群像: 重点关注第一批赴日、赴欧学习的艺术家。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新画种(如油画、版画),更是全新的艺术哲学。我们不会简单地罗列他们的成就,而是深入分析他们在异国学习的经验,以及回国后如何面对国内对“新艺术”的质疑与排斥。 第二部分:战火中的坚守与呐喊 (1930-1949) 战争与民族存亡的压力,使得艺术的功用性被空前强调。艺术不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更是宣传、动员和记录历史的工具。 木刻浪潮的兴起与社会关怀: 详细剖析以新兴木刻运动为代表的左翼艺术思潮。鲁迅先生对木刻艺术的提倡,如何使其迅速成为批判社会黑暗、反映底层疾苦的最有力武器。本章将对比分析上海、延安等地木刻艺术的风格差异与主题侧重。 写实主义的定型: 探讨在国家层面确立的写实主义倾向是如何在绘画领域扎根的。这一时期,对“为人生”的艺术观的认同达到了顶峰,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如何用最直观的造型语言,去描绘工农群体的形象与斗争。 文人画的内化与传承: 在社会剧变面前,部分坚守传统的画家,如对山水画的时代性表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们试图在传统笔墨的“骨法用笔”中,注入对动荡时局的感悟,展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而非外在的题材迎合。 第三部分:多元探索与现代重塑 (1950-2000) 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组织框架,但内在的创新动力从未停歇。 五十年代的集体叙事与风格统一: 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全面推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宏大叙事、鲜明色彩和理想化的劳动者形象。我们将审视在这一框架下,艺术家们如何在既定的规范内,依然展现出高超的造型能力和对光色的精妙把握。 “文革”时期的艺术困境与民间潜流: 这一部分将侧重于对特定历史时期艺术创作的客观记录。除了官方的宣传品,我们更关注在压抑氛围中,民间艺术、地方戏曲美术以及被“下放”艺术家们私下进行的素描和写生,这些是未来艺术复苏的隐秘火种。 改革开放后的艺术爆发: 重点分析八十年代初“星星美展”等事件的里程碑意义。随着思想的解放,艺术界迎来了对西方现代主义的集中学习与批判吸收。从“伤痕艺术”到“理性光辉”,再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尝试,本章将描绘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在短短二十年内,完成了西方艺术数百年走过的历程,最终形成了百花齐放、风格竞相争艳的复杂格局。 结语:未竟的对话 本书的每一章,都力求以细腻的笔触,还原艺术家在特定历史关口所做的取舍与抉择。我们相信,理解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复杂性,关键在于理解那些多元的声音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激发,共同铸就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文化面貌。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让读者得以领略中国艺术界群星闪耀的群像,体会他们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以手中的笔墨,记录、批判并重塑了我们共同的记忆。这不是一部对某一人成就的歌颂,而是一份对一个伟大艺术时代的深情回望与冷静梳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光辉   


  艺术收藏鑑赏家,自称欣遇楼室主人。

  早年开始陆续投资经营地产、高科技产业,于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各地均有其相关事业。一生钟情文物、热爱中华艺术,收藏历代各大家艺术作品。曾于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展出收藏品,并曾经出版《中国现代绘画之父-林风眠画集》、《华人百年巨匠》等。曾任台湾省文物收藏协会副理事长,现任群英雅聚收藏协会会长、晶美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晶美术馆馆长。

编者简介

周秉中/执行编辑


  中央大学企管硕士,自幼遵从父训学习书法,学生时代曾任淡江大学书法社社长,喜爱文史艺术与传统文化。
 

图书目录

壹齐白石特展序
05 东方的巴比松-侧写齐白石现象
晶美术馆策展人 林光辉

08 齐家虫草甲天下,大匠门人当自强:我的爷爷齐白石
齐氏后人 齐剑雄

10 十年一念冠军侯 千年盛世蕴晶辉
中国冠军计画执委会主席 刘竹君

12 美术馆的社会使命
东海大学创意设计暨艺术学院院长 林文海
贰 齐白石晶美大展

15 走入齐白石的微观世界
创新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张忠弘

一、册页草虫
20 打开中国草虫绘画史 白石草虫集大成
周秉中
28 齐白石花卉草虫册二十开
50 一花一叶扫凡胎之展现
黄丝纯
54 齐白石花卉草虫册十开
64 齐白石袖珍花卉草虫册十开

二、 白石长轴
76 百年水墨巨匠齐白石
屏东大学视觉艺术系系主任 黄冬富
80 自有胸中甲天下 齐白石的山水之旅
陈雯柔
84 师友山水:陈师曾-访友图
86 长风破浪会有时 齐白石笔下的《三英图》
陈雯柔

三、 齐白石书法
118 齐白石致姚石倩手扎书法
晶美术馆馆长 林光辉

四、 齐璜扇面
122 扇面画艺术赏析
128 万物过眼皆为我有-齐白石水墨美学探析
东海大学美术系暨研究所教授 李思贤
132 齐白石生命历程之哲学观
黄丝纯
参135 齐白石印文精赏
肆140 齐氏语录与诗文
伍 144 艺语惊声齐白石
陆 143 齐白石生平大事记
柒 146 齐白石艺术世界脉络图
捌 跋
151 展望台中艺文天际线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长 张大春
153 美术馆 一个城市的冠冕
晶美术馆馆长 林光辉
158  INDEX (图档索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东方的巴比松-侧写齐白石现象

文/林光辉 策展人


  一、前言

  去年(2018年)开始,大陆北京艺文界刮起一阵旋风,白石满天、艺坛骚动,接着延续吹到日本,东京、京都也相继沦陷!在东西方艺术圈造成轰动的这档展览,是由北京画院所策划的「大匠之门」齐白石大展,陆续在北京、东京、京都展出。日本收藏名家,也是知名前外交官,须磨弥吉郎先生也提供他的珍藏,目前持续在京都博物馆延烧。来自世界各地的白石迷,前来参拜,人潮不断。 一时之间,北京、东京、京都、甚至首尔的艺术天空

  很

  白石!

  二、北京、东京、京都-齐白石现象!

  我将此现象,姑且称之为「齐白石现象」,此一现象产生潮流,潮流衍生热度成为一股气流,这一股齐白石现象在台湾艺文同好引颈期盼下,由晶美术馆耗时三年之久,也即将在台中引爆! 届时中台湾的艺术天空,也将渲染得

  很

  白石!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市场上追捧多年,大家耳熟能详…我不想赘述。一个出身卑微的农村小木匠,最后成为一代艺坛巨匠,这种戏剧性的传奇故事应被拍成电影。一个湖南老农站上中国艺术最高殿堂──中央美院──去传道授业,这也是举世罕见之美谈!
  
  我想换个角度侧写,来观察这一种称之为「齐白石现象」。

  这要从他的北漂说起,他的前半生,在湖南地方士绅间已具薄名。1919年,五十七岁的齐白石避难来到北京,住在法源寺,靠卖画治印餬口。北京是个帝都皇城,金、元、明、清等历朝皇帝君临天下之地。皇子皇孙、贵族世胄、宰相大臣、将军大学士,个个神龙摆尾,好不威风。

  从来,对于文人艺术家,皇室贵族莫不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使得名家匠师争相前来为权贵服务,讨皇家或执政者欢喜。多少大画家络绎于途,风尘仆仆从大江南北来到京城,像着名传教士郎世宁远从义大利来华,而四王、纪晓岚、刘墉、翁方纲……等,莫不拜倒在皇胄的门围前。封建满清垮台,皇族后代仍是爷!爱新觉罗溥儒,号称旧王孙,他的创作活跃于当时;袁克文为袁世凯后人,号称民国四公子,均在书画艺术中崭露头角。

  三、饿死京华,公等勿怜

  这些北漂画家被公认为当朝权贵之艺术主流。齐白石从来跟主流沾不上边。

  山水画中,画山画水必学披麻、斧噼、雨点等皴法;书法用笔,必尊馆阁体,中规中矩、笔法娟秀。董其昌以来,学子赶考、升官仕途,文人奏折写多了、惯了,只能遵循。

  而白石先生,他不沾边,也不靠边,他说:「前清最工山水画者,余未倾服」。有人说齐白石不会画山水,白石先生说他的山是借来的,自称借山翁,怎么画、乱画!信手拈来,狂涂乱抹!先勾后染,无所遏抑。而齐白石画给你看的是他心中山水,而非眼睛所见。他画的屋宇没有宫殿,只是黑瓦白墙。他说:「自有胸中甲天下。吾画不为宗派拘束,无心沽名,自娱而已。人欲骂之,我未听也。」

  他曾在似与不似之间挣扎,在媚俗或欺世中徘徊。却恰如其分地表现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横涂纵抹、不落俗套。白石老人于古人独倾徐渭、八大,他在诗上云: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青藤徐渭,一生颠沛流离;雪个八大,遭遇国破家亡,皆落魄一生。在当时,崇四王、吴门四家的年代,他们的艺术风格都是在野的、非主流的。而在六十岁后,齐白石决心改变,不媚俗迎合市场。「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他说出满身傲骨,和一股湖南人倔强的脾气。他不媚俗,也不欺世,坚定的大绘画生涯,昂然挺立地走下去。

  「宁写草虫、不造神龙。」成为他人生最佳写照!   他拾起画笔描绘农村、田里的鱼、虾、螃蟹,草地上再熟悉不过的虫蚁,画他小时候,所玩所见的。他说「画非所见,形似未真,何能传神」   所以他的案头上,瓶瓶罐罐,捉养着这些虫。展品上这些鬼斧神工之草虫,经过他千锤百炼,不断练习,一幅幅不断重复、思考!如今仍有成千上万的画稿在旧居中,在纪念馆中。  

  四、主流与非主流、堪比东方巴比松

  西元1830年代,当时法国有一批落魄画家,群聚在巴黎南方,枫丹白露森林边的一个简陋,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以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1817~1878)、卢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 1812~1867)、迪亚兹(Narcisse Virgilio Díaz, 1807~1876)为首。

  他们的绘画师法自然,恣意探索农村景色、观察光影变化,革新探讨与互相影响,他们展现出悲天悯人的真诚关怀。启蒙、创新、引领,在这个巴比松小村落中,奠定了相当好的道路,催生了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印象派!

  他们画农夫农妇、贫穷百姓、工人,牧羊人,展现这些底层人民谦卑、敬天畏人的身影,运用淳朴的笔触,洒落在天色苍茫的农地里。着名的《拾穗》、《晚祷》、《播种者》等名画,就是当时的作品。
  
  当世间艺术匠师只为权贵、皇室、宗教服务时,当主流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努力画出皇帝加冕图、画红衣主教图、画圣母、耶稣诞生,这些大画可以在当时即进驻罗浮宫展出,然而这些巴比松画派的作品在当时却被视为不入流,评价不高,乏人问津。艺术不分东西,东方艺坛百年之后,努力不懈的齐白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不畏权贵,画出了农村的虫草、鱼虾、山川、大地、飞禽、小人物,在当时评价并不高。如今巴比松画派已成为法国国宝、世界文化重要资产。而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也受到艺术市场认同,堪称为东方的巴比松。无怪乎当张大千到欧洲拜访毕卡索时,毕氏第一句话,竟说出:

  我不敢去中国, 因为那里有一个齐白石!

  五、晶美术馆邀您共赏不一样的齐白石

  历经多年准备与酝酿,晶美术馆在台中,即将正式开馆。首波策展,辉映北京、东京、京都、首尔等地的齐白石现象,特别精选晶美术馆珍藏的齐白石数十幅艺术珍品,包含工虫、花鸟、山水等主题,以册页、卷轴、成扇等形式呈现在国人的眼前,让您看见不一样的白石! 期待台中的天空
  
  很

  白石!

  推荐序节录

  ●感谢晶美术馆将开馆首展、最重要的展览,以爷爷的艺术品来展出,相信,继首尔、北京、东京、京都展以后,将引起更大的轰动,我在此预祝,展览圆满成功。齐氏后人 齐剑雄

  ●「十年一念,千日化晶」,晶美术馆与中国冠军计画这一组合将秉承国际级专业精神和服务理念,深度参与中华文化复兴这一伟业的漫漫征途,完成历史的使命。  中国冠军计画执委会主席 刘竹君

  ●晶美术馆以水墨艺术为研究、展示和收藏核心,重视近现代水墨艺术在台湾的发展与影响,提供民众美感教育与经典研修之平台,为台湾中部增加一处理想展演空间。结合展览、教学、研究等方式并进,与东海大学创意设计暨艺术学院产学合作,共同推广、发展艺术教育计画与活动,为各级学校和社区打造「美术课就在美术馆」。

  ●晶美术馆的成立,在台湾不是空前,却是企业界投入艺术产业具典范的案例之一。美术馆隐身于城市建筑之间,扮演着城市的一道艺术亮光、都会中的微光,对艺术、美学教育推广播下深厚的种子,让我们能以新的角度欣赏艺术,以新的视野体验世界,期待美术馆的美好呈现,照亮人们的心。 东海大学创意设计暨艺术学院院长 林文海

  ●走进古典再创作,仔细观察齐白石的画中有许多细节非常丰富、饶富变化。用放大微观的角度研究它,将发现他的色彩浑然天成,而其墨韵变化无穷。大师许多独到之处将可激发人们的灵感再次创作。如同毕卡索模仿西班牙画家维拉斯奎兹的《宫女》,他为了一张画,竟反覆模拟而重新创作了五十八张之多,一张经典名画能真正的启发一个人,古典与现代可以激盪出不一样的火花。面对齐白石的画,我们同样也要以崭新视角重新认识他!创新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张忠弘

  ●齐白石之书画艺术的特色以及了不起的地方,至少有下列三点:

   (一)、反映生活,俗中见雅

   (二)、触类融通,点铁成金

   (三)、对比唿应,大开大阖

  去年曾在晶美术馆筹备处林光辉董事长府邸,蒙他出示不少二十世纪水墨画大宗师的精品收藏,令人大开眼界。长久以来在台湾很少看得到齐白石的画迹原作。 国立屏东大学视觉艺术学系教授  黄冬富 

推荐序二

万物过眼皆为我有-齐白石水墨美学探析

文/ 李思贤  艺评家、东海大学美术系暨研究所教授

  前言


  书画大家齐白石(1864-1957)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中极具标志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花果、草虫、人物、山水等各种各样题材的写意水墨画简逸生动、质朴天真;他的书法与篆刻笔法刀法互渗,性格险奇、趣味独具,艺术成就独步中国传统书画界。传统国画走到与现代的时代接壤处,如何面对传统?如何处理传统的艺术语言和言说方式?是清末以来有志之士钻研的课题。

  在文人此一身分和作用已然消解的现代社会中,商贾的富可敌国、书生的百无一用,因应传统士农工商社会阶层与地位的翻转,文人的不复存在,进而使得依附着文人应运而生的传统书画变得不知何去何从,业已是中国美术史来回辩证不休的显学问题。传统国画的被整理甚或被终结,有两位关键人物:山水画非黄宾虹(1865-1955)莫属,而花鸟草虫一路,则由齐白石集大成。齐白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笔者尝以此短文略论其箇中水墨美学的问题,作为台中「晶美术馆」之「华人百年巨匠系列大展」开馆首展《齐白石》之礼赞与註脚。

  质朴人性的题材

  齐白石生于中国历史上最为动盪的时期,积弱不振的满清末年、列强环伺,此刻时代也正好走到了传统与现代衔接的年代;嗣后的民国建立、军阀割据、日本侵华,乃至于国共内战,到最终新中国的成立,齐白石都赶上了这个时代所有的鉅变。但作为文人画家的其中一环,如何在他的作品中阅读出不同于他人的内容?又,这样的传统画风和看似不痛不痒的生活题材,究竟和这个骤变的时代有着什么样的关联与意义?都是齐白石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今天的说法来说,齐白石实际上是个素人画家,他的水墨并非从专业的学习背景而来。他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乡下农家,家中以耕织为生,经济状况十分贫穷,自然不可能有栽培他学习美术的条件。由于自幼身体羸弱,无法胜任家中耕种和放牧的沉重工作,因此齐白石十五岁时被送去从木匠做起,后来又学了精细的雕花木工和绘制雕工相关的纹饰与图样的技能,欲借学习一种技艺专长并以此为生。因缘巧合下,某日在一大户人家家中制作木雕纹饰时,于书柜上偶见一本《芥子园画谱》,齐白石便商借回家勤于临摹,这就成了齐白石投身水墨画领域的嚆矢。

  因为接地气的生活经历,也因为出生贫寒,所以齐白石画作中的任何取材都与庶民生活息息相关。他说「万物过眼皆为我有」,将眼前所见的世界全部收纳,成为他创作的材料,足见其心态之宽广,自由也自在。他惯以花果虫草为题材,这些从生活阅历中一步步累积起来的生活性和纯朴感,在在都让观者们因为亲切、熟悉而产生高度的认同。齐白石的画自成章法,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蔬果、玩具… 什么都可入画,百无禁忌。他画紫藤花前群蜂乱舞,生动活泼;他画蝈蝈在葡萄的竹篮上嬉戏,天真有趣;他的小米与螳螂、蝗虫伴葫芦、莲蓬和蜻蜓,都是一花草配上一昆虫,故事性和戏剧性十足,让人看了不禁莞尔。而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亲近的题材,有一种穿透的感染力,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美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暖意和能量。齐白石的画作似有魔力般,在平澹天真的简单画面构成中,勾起人性最深刻的感动。

  似与不似的美学

  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若说中国画的发展是依循着由肇始生发(魏晋、唐)、自然启发(五代、北宋)、情怀抒发(南宋、元)、摹古触发(明、清)而现代勃发(民国)的脉络进行的话,那么用以表现个人情怀的文人画虽不过是发展史的中段,然其彰显的逸气美学,却开启中国画创建现代风格的其中一种典型。「逸气」用白话文来讲,指的便是个人情感的喜怒哀乐;民国初年的国画改革浪潮中,以林风眠(1900-1991)为代表的「调和派」,以上溯元代文人画的性情抒发为要点,不以描绘具体景物为职志,更不以传统点画为准则,而将存乎于心的情感作一次完整的抒发与解放。此一美学脉络,便是以齐白石作为终结时代传统、集美学大成的经典人物代表。

  文人画为中国美术开创了另一种具高度纯粹内质和抽象语言的绘画表现;在文人画的作品中,往往以或潇洒或温润的笔法为主要构成;有趣的是,这些笔法却不完全为任何造型服务,有的是在此之前绝无仅有的笔墨本身的独立价值。就以齐白石所效法的对象之一、在史上独树一帜的明代徐渭(1521-1593)的《杂花图卷》来说,在他的那些大写意的笔法中,尽管花卉造型仍可辨读,但却早已与花卉无涉,这种尽是文人内心当下情绪表现的主体意识,为中国美术史开创了写意画的新格局。齐白石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性格,贯串了文人画的系统脉络,让在他笔下的虾蟹、花卉、草虫神灵活现、逸趣横生,素朴简澹间饱满了中国美学的生趣与生意。

  逸笔草草、超乎象外,齐白石的文人画是一种姿态潇洒、不似之似的意象凝炼。在这些绘画语言与艺术元素的叠合中,齐白石积累了文化涵养的能量,用一种极为快意的写意笔法,通过毛笔与纸面的倏然接触,唿应了毛笔和宣纸的文化律动,在似与不似之间完成了与古相应的内心表达。黄宾虹曾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此处言下之「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与齐白石的风格与理念全然相契,是画家主观意志的姿态呈现,更是体现文人画主体意识的具体表达。

  衰年变法的成就

  展阅齐白石的画历,实际上在他六十岁之前的成就平平,画风不脱徐渭和八大山人的风格,无论在构图、笔法上,均有高度模仿的姿态。直至六十岁时,自己认为作画始终没有突破,当时同为着名书画家的陈师曾(1876-1923)认为齐白石的风格过于虚空和挥洒,便建议他应该去临习画面佈局相对丰富厚实的金石派大家吴昌硕(1844-1927)。此时的齐白石已寓居至北京,专以治印、鬻画为生,然却对自己当下的处境不甚满意,便在一首题画诗中言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心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颇有一种破釜沈舟豪情的宣示,使齐白石的画风就此丕变,最终转换成我们后来所熟知的齐氏画风。而这,就是在齐白石研究中完全不可忽视且堪为佳话的「衰年变法」。

  「衰年变法」这种勇于突破自我、非常人所能及的勇气,奠定了齐白石日后的艺术成就。齐白石就和一般的画家一样,在其艺术历程中并非一挥而就、一蹴可及,几个阶段性的转折约略可区分为「临摹古人」、「观察写生」和「自运创作」三个阶段。这整个历程犹如文章的起、承、转、合;由对古人的临摹入手,到自我观察写生,了解绘画对象的各种型态,最终化约(简化)为定型的风格。就以他最擅长的画虾为例,从黑唿唿、直挺挺的全焦墨黑虾,进化到最后浓淡干湿交互搭配、透明感十足、动态灵巧的墨虾,非但在画法上经长时间的琢磨与实验而获得成果,同时齐白石也放弃了对虾本身物种的形象坚持(如10对虾腿简约为5对)。在长期创作实践的酝养中,一种经归演过后虽符号化但却更加生动的作品,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高度体现,也是我们今日赞颂齐白石艺术的主要特点。

  此外,古代文人以归纳、演绎且化约了的墨色,来表现山水、花鸟与自然的一切,这种直觉而主观的设色逻辑,也是齐白石继承传统的要点之一。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那知名的「朱竹/墨竹」的对话,显示了传统水墨「不似之似」的意象构成与抽象思维。清初画僧石涛(1642-1707)曾有题画诗跋云:「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大涤子题画诗跋》)话语清晰地表明了对形似的否决,和对「不似之似」的推崇,这是中国美术中至臻化境的高度层次。率性的笔触与逸气的呈现,让齐白石的艺术完整体现了古典美学的旨趣,而将他的艺术推向了更高的文化意旨与书写逸趣。

  结语 
 

  齐白石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一座美术史的丰碑。齐白石生长在封建时代的末端,因此传承了传统文化,却同时也因缘际会地搭上了首班现代性的列车,因此开创了新局。他说「万物过眼」,是指眼前所见的万事万物,「皆为我有」说的是皆为我所用、所有。无论任何人观齐白石画,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齐白石简约的童趣,来自人生已然去芜存菁之后的简练与豁达。由八大山人笔墨的孤单而入吴昌硕的繁复,最后再形成自己的简单,这简笔的背后,是一段人生历练之后的淬鍊精华。

  尤有甚者,是齐白石的直率;从他直接了当公开售价、定订规则、公然在题画诗上嘲讽揶揄之行径可见一斑。他在一幅条幅书法上写道:「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廿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这或许也可视为是「万物过眼皆为我有」的另类解读吧!再如他另一幅十分着名的《发财图》(1927),此作一改传统国画既有题材,画了一只算盘,并落款写下了这幅作品求画的对谈过程。求画之人不愿画财神(赵公明),也不愿画金银财宝,更不愿画枪砲之类,如黑道般求财不义之举。最后,齐白石给画了一只算盘,隐喻求财之道,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行。这是我们经常可以直接在齐白石的题画诗上,读到他最真诚的性情呈现。他不时地借由写诗,来表达他对当时时政的看法与不满;有时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有时候是直白的指陈,毫不留情,颇具文人气度。总括言之,齐白石其人其艺的丰富难一纸能予以谈尽;他的艺术,让人悠游于艺术瀚海,其显露之风范,令人景仰。
 
  《发财图》取自《北京画院品读经典系列—齐白石》页70,(王明明主编,2013.12,广西美术出版社)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因为工作比较忙,很多想看的书都还没来得及打开。但《华人百年巨匠系列》的这本齐白石画册,实在太吸引人了。我之前在美术馆也看过一些齐白石先生的作品,总觉得他的画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不只是技术上的精湛,更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我特别关注他画中的那种生命感,比如那些在水里游动的虾,好像随时都能跃出纸面一样。 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画作,更能深入讲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比如,他画的那些草虫,是不是他自己观察了很多年才画出来的?他画的山水,又是哪里来的灵感?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更想了解的是,这位大师是如何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泉,他的艺术人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这本书有没有一些研究者或者评论家的深入解读,能够帮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更好地理解齐白石的艺术魅力?我最期待的就是能看到一些他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看看他的风格是如何演变的,以及这种演变背后有哪些原因。

评分

这次能读到这本《华人百年巨匠系列》中的齐白石画册,我真是太开心了!我一直对中国画,尤其是近现代的中国画很感兴趣,齐白石大师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虽然这本书我自己还没有机会细细翻阅,但光看封面和一些介绍,就觉得它一定会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作品。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能够深入剖析齐白石先生的艺术生涯,从他早年的经历,到他如何汲取传统精华,再到他后期形成的独特风格,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 我一直觉得,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画出了什么,更在于他如何思考,如何观察世界。齐白石先生的山水画,那些虾蟹,那些花鸟,都是那么生动,那么有生命力,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虫鸣鸟叫。我好奇这本书会不会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他的创作理念,例如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是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有没有对他的师承、对徐悲鸿等其他大师的评价做一些对比分析?作为台湾的读者,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更多关于齐白石先生如何“移步换形”,如何将传统笔墨意趣融入时代精神的深度解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

评分

拿到这本《华人百年巨匠系列》关于齐白石的画册,我第一时间就想翻阅看看。我对齐白石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画虾”大师的层面,总觉得他的画作有一种非常接地气的生命力,但又带着文人的雅趣。这次有机会深入了解,我非常期待。 我特别想知道,在艺术界,齐白石的地位是如何被确立的?他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并影响后世的?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他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并进行深入的学术分析?我希望能看到关于他对传统笔墨的创新,以及他如何将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入绘画之中。尤其是我一直对他的花鸟画很感兴趣,那些色彩鲜艳,充满活力的花鸟,总是能带给我一种愉悦的感觉。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对他的色彩运用、构图安排以及笔墨技巧做一些细致的讲解,能让我更深入地体会到大师的艺术造诣。

评分

我一直都很喜欢收藏一些有深度、有分量的艺术画册,《华人百年巨匠系列》的这本齐白石画册,无疑就是其中一本。虽然我还没有亲自翻阅,但从书名和一些初步的了解来看,它一定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作品。 我对齐白石的艺术,特别是他晚年的作品,一直充满好奇。那些浓墨重彩的牡丹,生动灵巧的虾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齐白石的艺术思想,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法的层面,而是能够展现他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比如,他笔下的花鸟虫鱼,除了形态逼真,更蕴含着怎样的生命哲学?书中会不会有对齐白石艺术风格演变过程的详尽梳理,并辅以大量的例证?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艺术发展的读者,我更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对齐白石艺术成就的学术性评价,以及他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次能收到《华人百年巨匠系列》的齐白石画册,我非常激动。我一直都很欣赏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他的画作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不乏时代的创新精神,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师。 我个人对齐白石的山水画比较感兴趣,总觉得他的山水画有一种特别的意境,既有北方的雄浑,又有南方的秀丽,而且他笔下的石头、树木都非常有力量感。不知道这本书里会不会有对他山水画创作的深入探讨?我特别好奇他如何能在画面中营造出那种空灵又厚重的感觉。另外,我一直觉得齐白石的画作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从一个木匠一步步成为一代宗师,他的艺术道路一定充满了故事。这本书会不会穿插一些他的人生故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创作?作为台湾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欣赏到齐白石的艺术之美,更能让我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