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溪水依旧流:金门迎春

浯江溪水依旧流:金门迎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金门
  • 迎春
  • 浯江溪水
  • 地方文化
  • 民俗
  • 传统节日
  • 年俗
  • 历史
  • 摄影
  • 台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随着岁月列车鸣笛前进,
沿途的人事与景物有如浮光掠影,
到底在生命的轨迹里刻印了多少与多深,
就像千年浪花拍打着的岩壁,
终究得等到某一日的现形,
才知道留下的是什么。

  这是一本述说着金门古往今来的故事,没去过的人要看,去过的人更要看。

  本书起点从金门的农历年开始,记载了诸多情节,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美景、人文,也有冲突与挣扎。至于故事本身,则是跨越了世代与你我,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人生。

  有些事物旧了,消失了;有些人老了,离开了。无论人们接纳也好,抗拒也罢,岁月在大海上的这一方土地继续做他自己,绵延着从东晋以来一千多年的生息。

  金门的故事自是写不完。淳朴民风、醉人醇酒、老宅与古蹟…
  一直随着文人的笔,一岭爬过一岭、一代翻过一代。
  有一首《金门春晓》,
  曾是金门小孩从小就会唱的歌:
  金门岛上风光好,
  晨曦初露晓雾绕…
  浯江溪边风光好
  芳草如茵柳轻摇…。

  浯江溪,金门岛上最长的生命之河,即使有一天枯了,故事仍会继续流传…。

各界人士深情推荐

  期待丽霜能继续带着笔桿和相机,将旅途上的万千世界,逐一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大家享受神游的喜悦,更丰富自我对文化的想像与再创作的生命力。(吴思华/教育部前部长 政治大学前校长 政大教授) 

  丽霜用眼观察、用心体验、用笔叙述,本书包含了金门的历史与自然,没有去过金门的人可以从扉页间体会金门经历过的风霜,去过的人则可以借由她的文字,享受金门的熟悉和新奇!(孙维新/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长 台大教授)

  笔下世界温柔婉约、气韵生动,许多篇章如临其境,如见其景,见人未见,言人未言,足为教科范本。(陈为学/退休校长)

  糖霜的旅行文字有一股魔力,笔锋多带感情,让人看了欲罢不能;她率真不矫情,经常带着笔和镜头去旅行,看待万事万物总多一份好奇心;她喜欢动人的故事、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笔下自然真情流露。(杨肃民/资深媒体人)

  曾与丽霜老师在马祖澳口就着海风瑟缩夜谈,她提及友人说过她笔下世界太温暖。我说她的文字是眼前阒黑中发亮的蓝眼泪~暗黑中越显美丽,而且,引人追逐。继续在暗黑中散发光芒吧~亲爱老师。(萧惠珠/连江县警察局督察长)

  糖霜的旅行文学,行云流水间带进了景色、人物、古蹟、文史等丰富元素,像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戏剧或电影,令人随之神游。每于夜深人静读之,尤有灵性的启发与共鸣。(陈车/中视前副总经理)

  像一只候鸟,停留之处尽以为家;像一位渔人,将文字织成一张大网,网住了所有想念家的人们。这是我认识的张丽霜。(许美华/押花家)

  文笔带着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述,隽永的辞汇,时常能打动人心…总是看到生命中的美好,总是呈现积极向上的情懐。(林纯玉/画家)

  使我想起,梁丹丰用素描水彩与生动的笔触成就了《吾乡他乡》,尔以镜头美景与笔触。(张峻玮)

  如同吴念真的笔下,写出了小人物的平凡与不凡。(李碧华)

  你的眼、你的心,温柔的记录着我们生长的地方。一笔一画在在牵动着游子思乡。内心深处那一抹温暖,像激盪着消波块的海浪,烙印坚强。(喜欢你的笔触的烈屿欧巴桑)

  你的文笔流畅、不做作、不虚伪,现在的作家已经很少像你这样子把工作当作是一件兴趣,把兴趣当作娱乐。(林启超)

  《半个金门人》,被标题给吸引、被内文给感动,退休后要回金门...(黄丽蓉)

  张丽霜回来金门了!喜欢你笔下的金门,好像三毛笔下的世界...(洪嘉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丽霜(糖霜)


  喜爱旅行,揹起行囊带着笔,沿途书写。目前行迹遍及五大洲,五十几个国家,一千七百多天。

  热爱文字、摄影与音乐,勤快的用笔与图像追寻小人物小地方的大故事。称写作是一种「用笔清唱 以图高歌」的过程。

  中文系毕,曾任国中国文教师,之后二十余年于大学校园任职,钟爱艺术企划。现为自由创作者,作品有新诗、散文,以及《糖霜旅游》系列的旅行文学。兼任设计公司文字与视觉顾问。

  2016年担任金门烈屿驻岛作家,出版《烈屿风情画》及《迎风之歌》音乐光碟,获国史馆台湾文献书刊佳作。
 

图书目录


1.     掬一把浯江溪水
2.     搭着文字去旅行

一、 跨海过年
1.     嗨 金门
2.     找自己的岛屿
3.     母亲的故乡
4.     大年初一登太武山祈福
5.     两岸烟火之夜
6.     大年初二的钓鱼日
7.     上战场
8.     大山上的温情日
9.     过海去西甲刈香
10.    再会啦 金门

二、 新妆旧颜
1.     睽违的海边
2.     闽南院子里的一日
3.     红与黑的新旧年代
4.     魂依莒光楼
5.     欧厝
6.     古宁头水尾塔
7.     得月楼上先得月

三、 流光溢彩
1.     还在
2.     捍卫生命价值
3.     岛上无甲子
4.     妥协
5.     金门人的经国先生
6.     伟哉 曾经的建功屿
7.     延平郡王在金门
8.     进家庙
9.     大胆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10.    谁的八二三?

四、 金人们
1.     你不在的金门
2.     半个金门人
3.     秀兰小姐去劳军
4.     家所在的地方
5.     拿笔桿的战士
6.     永远的教育园丁
7.     也是人生
8.     姑姑要出嫁
9.     烈屿之子两年后
10.    烈屿之子游台北市立动物园
11.    小女孩毕业了
12.    守岛的人

五、 日升日落 云飞大地
1.     风吹着的烈屿岁月
2.     留金的流金岁月
3.     阿爸的芋头田──夏天
4.     阿爸的芋头田──收成
5.     为了芋见你
6.     芋头的滋味
7.     泗湖沙滩的挖蛤乐
8.     水头清晨的小麦田之路
9.     春雾不侯
10.    茅山塔观日落
11.    慈湖落日
12.    落日的守候
13.    落日之舞
14.    高粱曲

六、 回
1.     当旅行不再像旅行
2.     回 / 去
3.     重回文学现场
4.     上不去的天梯
5.     回去诗人的料罗湾
6.     回家
7.     回到风吹着的岛上──《迎风之歌》与三个男孩
8.     战地缘牵梦回四十载
9.     大海的孩子已返航
10.    何日燕归来
七、 冬去春不愁
1.     木麻黄輓歌
2.     古盆的木麻黄之歌
3.     烈屿的星星亮了
4.     消失
后记  年年迎春

图书序言

自序

掬一把浯江溪水


  一〇七年的二月,离农历年还有两週,金门游子尚在等候归期,我已飞抵金门。

  水头聚落的晨昏,冬阳软暖,橘红的落日又圆又低,就像圆桌上等着赶赴过年庆典的光润大椪柑。闽南老宅上的斑驳春联等候换新装,身影年迈的主人进进出出的忙着迎新年。从景到人,以及远方的天际,形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迎春图。

  年的气息,就像海上波浪,随着潮汐高涌与低伏;也像寻常人生,生活的苦、节庆的喜,一路在时光的轨道上并行。

  当元宵灯谜揭晓,花灯灭尽,一个月过去了。已经数不清这次是两年来的第几次离开金门,但这次离开时,留在背后的,换成了那些刚换上新装、开始一年守门工作的红春联;不变的是那些从不吝惜与我分享记忆、故事与爱的金门人,因为参与了他们的生活与生命,有时让我不觉自视与他们一样属于这个岛屿。

  随着岁月列车鸣笛前进,沿途的人事与景物有如浮光掠影,到底在生命的轨迹里刻印了多少与多深,就像千年浪花拍打着的岩壁,终究得等到某一日的现形,才知道留下的是什么。

  曾在一本书上读到一位尼泊尔八十四岁第一次出国的「阿嬷」,他来到美国加州,人生第一次见到大海,他坚持所看到的是恆河之水,他心目中那条给予生、接纳死、汇集了生命与死亡的神圣之河。当恆河之水离开陆地进入孟加拉湾起,就不会有人知道他的终点。留在湾里?流浪到印度洋?还是搭着一波一波的浪头,头也不回的绕过半个地球,与太平洋的海水一起拍上了美洲的岸。是生命之水追寻他的孩子,还是孩子思念着母亲河。

  一年后的农历年前我旅行到美国南方城市纽奥良,密西西比河沿着城市边缘流过,往前注入墨西哥湾,再流入大西洋。望着奔流的河水,想起了太平洋、太平洋上的家乡,还有金门浯江溪边的许多人与事。如乡愁,金门岛上的浯江之水跨过大海的藩篱,来到了大西洋边,有意无意的召唤着我;或许事实上并没有人召唤,我听到的声音来自自己的内心。想起那位尼泊尔阿嬷,他心里的家乡应是无比庞大,以致他深信世界上任何一处大海都会流着他的恆河水,俨然大海也成了恆河的一部分。

  在《烈屿风情画》一书于一〇七年一月再版后,有一次回到烈屿,知名文史作家林马腾老师当面鼓励我赶快写续集,他说「金门的故事还很多」。金门的故事自是写不完。淳朴民风、醉人醇酒、老宅与古蹟…一直踩着文人的笔,一岭爬过一岭、一代翻过一代。

  市街上又卖起了春联与春饼,回首一年前的此时,我提着行囊像个游子回到金门,然后在除夕夜的尙义机场等候我那个像是金门女婿的先生飞来团聚吃团圆饭。新年市集从大街小巷展开,迎春曲儿阵阵传「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正月里来迎春花儿开」、「迎春神」…我回到一年前的新年,从那里起笔,逐章写下更多我自己与金门的故事。

  可能不小心就会把某个金门人擅自写进来,只能一併说抱歉。我们本来就一起在故事里,一起在浯江溪的历史长河里。

  有一首《金门春晓》,曾是金门小孩从小就会唱的歌:

  金门岛上风光好,晨曦初露晓雾绕…浯江溪边风光好 芳草如茵柳轻摇…
  浯江溪,金门岛上最长的生命之河,即使有一天枯了,故事仍会继续流传…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浯江溪水依旧流:金门迎春》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温暖而又充满画面感的第一印象。首先,“浯江溪”这三个字,就带着一种非常地域性的色彩,让我联想到一条古老而宁静的溪流,它可能承载着金门岛上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记忆。“依旧流”则赋予了这条溪水一种生命力,一种时间的沉淀感,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但又有一种根植于土地的恒久。“金门迎春”则将这份历史的厚重与节日的喜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描写金门在某个春节的景象,而是通过春节这个节点,去展现金门人民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我期待书中会有对金门自然风光的描绘,比如被海风吹拂的沙滩,或是古老的村落,在春节的氛围中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对金门传统年俗的细致刻画,比如家家户户的团圆饭,长辈们讲述的故事,以及那些充满仪式感的祭祀活动,这些都构成了“浯江溪”滋养出的独特文化。而“依旧流”和“迎春”的结合,更让我猜测,作者或许想探讨在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洪流中,金门人民是如何坚守传统,如何怀揣希望,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

评分

《浯江溪水依旧流:金门迎春》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受。金门,这个名字自带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它总让我联想到那些曾经的岁月,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而“浯江溪”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和地方特色,仿佛能听到溪水潺潺流淌的声音,感受到那份属于金门的宁静。“依旧流”三个字,则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时间在流逝,但某些东西却始终不曾改变,或许是血脉的牵绊,或许是文化的传承,又或许是那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感。“迎春”二字,则为这份宁静注入了生机与希望,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可能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或者是在变革中坚守的传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描绘出金门独特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春节期间,这里的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个重要的节日。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关于金门传统建筑的描写,比如那些闽南风格的古厝,在春节的装饰下会呈现出怎样的美感。也可能会有对金门特色年俗的细致刻画,比如当地人祭拜祖先的方式,年夜饭桌上独特的菜肴,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迎春习俗。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过书中人物的故事,感受到在历史的变迁中,金门人民如何坚守着自己的根,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希望,如何在“依旧流”的溪水中,迎接充满生机的春天。

评分

读到《浯江溪水依旧流:金门迎春》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画面。浯江溪,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让我联想到的是潺潺的流水,蜿蜒的河道,以及流淌在河水中的岁月痕迹。而“依旧流”则暗示着一种恒久不变,一种对过往的追忆和对传统的坚持。金门,这片土地,总是伴随着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它承载着太多历史的重量,也牵动着海峡两岸无数人的心。当我看到“迎春”二字时,我期待的是一种温暖、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想象这本书描绘的,或许是金门在特定年份春节期间的景象,但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节日描绘。它可能通过某个具体的人物,某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来展现金门人民在春节这个辞旧迎新之际,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我猜想,书中会穿插着许多关于金门传统民俗的描写,比如独特的祭祖仪式,富有地方特色的年夜饭,还有那些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我也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依旧流”和“迎春”之间的关系?是强调传统民俗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被守护和传承,还是通过春节的喜庆,来冲淡一些历史的伤痕,展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条流淌的溪水,带着历史的沉淀,也洋溢着新生的希望。

评分

这本《浯江溪水依旧流:金门迎春》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和一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金门,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一直与海峡两岸的复杂历史紧密相连,而“迎春”二字又为这厚重的历史注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样一种充满了象征意义的标题下,构建起故事的。是聚焦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金门人民的春节习俗?还是通过一个家族在金门过年的故事,来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两岸人民的情感纽带?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描绘出金门独特的自然风光,比如那被风沙雕琢的海岸线,或是古老的闽南建筑,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我想象中的故事,会包含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准备年夜饭的忙碌,孩子们燃放鞭炮的欢笑,以及长辈们围炉夜话时的温情。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触及到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留下的印记,比如在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心中那些复杂的情感,对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期盼,以及那些或许已经被岁月冲刷,但却依然存在于记忆深处的家国情怀。这样的书,不仅仅是一段故事,更像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记忆,和一个时代的情感。

评分

看到《浯江溪水依旧流:金门迎春》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具体的故事内容,而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浯江溪》三个字,立刻勾勒出画面感,一条溪水,在金门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而“依旧流”,则传递出一种时间流逝但精神永恒的哲学意味,仿佛在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会留存下来,就像这溪水,亘古不变。紧接着的“金门迎春”,则将这份宁静与历史感,与节日的喜庆和生机勃勃联系起来。我猜测,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金门春节景象的简单描绘,而是通过“迎春”这个节点,来审视“依旧流”的溪水所承载的过往。它可能会讲述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金门的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如何面对现在,又如何憧憬未来。我期待书中会展现出一些金门特有的文化元素,比如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甚至是一些流传已久的故事和传说,这些都将是“浯江溪”滋养出的文化之花。同时,“依旧流”也暗示着一种延续性,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充满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金门人民是如何在守望相助中,迎接春天的到来,并从中汲取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