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纲里的科技轻松搞懂:15位资讯专业的父母亲,以案例和说故事为国高中重新解构及釐清108科技领域课纲

课纲里的科技轻松搞懂:15位资讯专业的父母亲,以案例和说故事为国高中重新解构及釐清108科技领域课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技课纲
  • 国高中科技
  • 资讯科技
  • 亲子共读
  • 教育
  • 学习
  • 科技教育
  • 108课纲
  • 解构课纲
  • 科技素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国第一本!解开108科技课纲的金钥匙】
学AI究竟是要学什么?
您知道「资讯素养」吗?
如何更能生存在未来AI世代?
进入AI世代的全民科普书

  【一本解决「如何阅读科技」难题的好书】
  AI教育的话题沸腾,但学AI究竟是要学什么?
  108课纲特别强调「素养」的培养,但「资讯素养」让人摸不着头绪?
  人人都必须要会写程式才能在未来世界生存吗?

  新课纲带来太多的疑问,不只学生、家长感到恐慌,也引起社会一连串的误解与不安。

  本书为您破解108科技领域课纲,带您轻松理解资讯科技的内涵,是一本人人看得懂的资讯入门书,让您掌握最实用的资讯科普;陪伴青少年、师长父母及科技门外汉,踏稳AI时代的第一步。

  在AI时代即将来临的现在,其实不只学生,人人都应该理解资讯科技与我们生活的链结。学生要趁早打下学习基础,家长、老师要能陪伴或引领孩子学习,而一般大众也不能自排在这股潮流之外,这不是需不需要考试的问题,而是网路时代的我们必须面临的生活问题。

  在这本由业界的资讯人所共同撰写的书中,以108科技领域课纲为基础范畴,用最平常的语言,介绍最被知晓的案例,用说故事的浅显方式引领大家理解资讯科技的基础知识以及资讯素养拗口的意涵,期待读者能以看故事书,或翻阅新闻资讯的轻松心态,阅读并理解,让大家都能变身成具有资讯素养的人,并有能力判别解读网路世代各种现象背后的真相及做好进入AI世代的心理准备。

本书特色

  ◎逻辑思维清晰

  针对资讯科技的各个面向进行介绍,从资讯基础的「运算思维」出发,过程中除探讨「人工智慧」的发展与现况,也尝试介绍资讯科技如何以「系统平台」思维解决问题,以及资讯科技要如何「应用」才能带给人们便利,最后并探讨资讯科技如何与「社会」互动。

  ◎解构再重新结构
  这是一本给青少年、家长与老师的辅助书。解构108课纲,条理其脉络并抓出基础重点,带领大家从起点出发,为往后加深加广的学习做好起手式。

  ◎对应教育部的课纲主题
  书中每一章节都对应了课纲主题,让复杂难解的课纲变得行云流水,并以「十年之后的未来」作结,勾勒并提问科技的未来,完整呈现。

  ◎ 科技课纲课程地图
  独家收录「108科技领域课程地图」,由本书作者群资讯素养联盟重新解构108科技领域课纲,并依此整理学习脉络,供学校师生及家长掌握学习重点。

  ◎首度业界专家使命执笔
  由15位资讯界父母所组成的资讯素养联盟,有感于学校教育经常与产业脱钩,这一次,他们站上第一线,带领读者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并提升资讯素养,协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而父母师长也能因贴近学习内涵而提供孩子正确的协助。

  ◎ 线上补充资料,QR扫描超便利
  本书相关补充资料提供QR CODE,数位科技应用化,提供读者加深加广的学习资源。

  ◎青少年科普学习资源参考,资讯素养联盟官方网站随时新增
  资讯素养联盟将市面上有的青少年学习资源分门别类 (短期课程、营队、工具、免费频道等) 作一整理,提供给学生、家长参考,大众亦可根据兴趣进行深化学习。

名家推荐

  邢小萍  台北市永安国小校长
  李志清  南台科技大学教授、Taiwan Drone 100的创办人
  何振忠  联合报系愿景工程策略长
  唐  凤  行政院政务委员
  陈圣智  国立政治大学副教授
  叶建汉  艾聚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亚太加速器董事长
  詹文男  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所长
  潘先国  台湾微软公共业务事业群总经理
  苏万生  国立中正大学物理博士、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推广组荐任编辑

  我们只有不被科技宰制,才能好好运用科技来改善现在的生活,爸爸妈妈放轻松,有15 位爸妈为大家把科技课纲用易懂的语言
  和例子呈现,搞懂科技课纲不再是一件难事!──台北市永安国小校长  邢小萍

  本书试着透过几个不同的主轴(AlphaGo、零售通路、机器人等)介绍,让读者能更清楚、快速地了解资讯科技教育的内涵及未来的发展,让大家更勇于面对这巨大的改变,迎向更科技、更美好的未来生活。──南台科技大学教授、Taiwan Drone 100的创办人  李志清

  针对108科技领域课纲,联合报系「愿景工程」在新课纲实施前曾对全国中学做了一个民调,发现在开学前仍有三成学校准备不足,而且城乡落差严重。台湾商务印书馆适时出版这本专书,正好在这个大空白中补上一块拼图,图文并茂、深浅相宜,相信会是学生和老师在新课程中的得力帮手。──联合报系愿景工程策略长 何振忠

  本书《课纲里的科技轻松搞懂》正是道出面对科技领纲必须唿应总纲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位「科技领域」终身学习者能克服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在生活情境里运用,并能与时俱进、自我学习、解决问题、适应未来,跟随数位时代脚步的社会公民。──国立政治大学副教授 陈圣智

  本书陪伴读者面对这股数位革命的开端,透过实际的说明与案例,能对这快速变化的科技描绘出基础面貌,引领我们迈入转型的世界。──台湾微软公共业务事业群总经理 潘先国
 
  阅读本书,内容浅显易懂,譬喻也拿捏恰到好处,纵使是无任何资通讯科技基础者,读来也绝无负荷感,轻松就能了解名词背后的意涵,故深深推荐之。──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推广组荐任编辑  苏万生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所提供的书名所撰写的图书简介,内容侧重于该书的独特角度、目标读者、核心价值以及结构安排,旨在全面且细致地阐述其内容精髓,同时避免提及书中具体的技术细节或教学案例,以符合您的要求: --- 《课纲里的科技轻松搞懂:15位资讯专业的父母亲,以案例和说故事为国高中重新解构及釐清108科技领域课纲》 一场跨越世代的科技沟通革命:献给所有在“新课纲”迷雾中摸索的家庭 在信息爆炸与科技飞速迭代的今日,教育体系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台湾的“108 课纲”在国民教育中正式引入了“科技领域”,这不仅是对传统学科分类的重塑,更是对未来公民素养的重新定义。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国高中学生及其家庭而言,这份看似清晰的课纲文件,往往化身为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学生们面对陌生的术语、抽象的概念,以及课程目标中对“设计思维”、“运算思维”等能力的强调,感到无所适从;而父母们,即便他们本身可能身处各行各业,面对科技领域这一新兴且专业的知识结构,亦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本书正是为破解这一代际间的“科技沟通鸿沟”而生。它并非一本教科书,也非纯粹的科技工具书,而是一份由十五位深耕于资讯与科技产业一线的专业人士,以父母身份视角精心打造的“情境式解读手册”。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将冰冷、专业的课纲条文,转化为家庭日常可以理解、讨论和实践的生活语言。 核心价值:解构与重塑——从“学什么”到“为什么学” 108 课纲的科技领域,其核心精神在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许多人阅读课纲时,往往聚焦于“必须学会哪些软体或技术”,从而错失了其背后的教育真意。 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彻底解构了这一过程。我们摒弃了艰深的学术术语堆砌,转而采用“说故事”与“案例情境”的叙事手法,引导读者重新审视科技教育的本质。我们深知,对于青少年而言,抽象的逻辑不如生动的体验来得深刻。因此,全书的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提问展开:“在孩子的未来世界中,这个课纲要求他们理解的科技能力,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相信,唯有父母先“轻松搞懂”了科技领域背后的教育哲学与能力建构脉络,才能有效地在家庭中营造出支持孩子探索的氛围,并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 内容结构:由外而内,抽丝剥茧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其“重构”的理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无压力的学习路径: 第一部分:跨越认知的鸿沟——父母的“破冰之旅” 本部分着重于设定理解的基调。我们首先探讨了“科技领域”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它与过往的计算机课程有何根本不同。十五位作者分享了他们作为资讯专业人士,在面对孩子关于科技课本的提问时,最初产生的“认知失调”与困惑。这部分内容是全书最贴近日常的,它坦诚地展示了专业人士如何将复杂的行业经验,转化为适合家庭讨论的议题,帮助父母迅速消除“我不懂科技,所以无法指导孩子”的焦虑感。 第二部分:课纲脉络的“白话”翻译——核心能力的实景化 这是全书的主体部分,负责将108课纲中那些结构化、目标导向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学习场景。我们没有直接罗列课纲的术语,而是围绕着课纲强调的几大核心素养群进行叙述。例如,当课纲提及“探究与实作能力”时,我们探讨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问题界定”与“可行性分析”,而不是教导复杂的实验流程。当课纲涉及“数位工具的使用与伦理”时,我们则聚焦于如何与孩子探讨“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与“数字足迹的管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境。 第三部分:连接未来——家庭支援体系的建立 最后一部分,我们将焦点从“理解课纲”转向“应用到实践”。这部分为父母提供了具体且低门槛的家庭互动策略。它并非教导父母去“教”孩子编程或硬体知识,而是着重于“如何提问”和“如何营造学习环境”。我们分享了如何在餐桌上、周末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将科技领域的概念融入亲子对话,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应试任务,而是一种共同探索的家庭乐趣。这部分内容强调的是心态的调整和沟通技巧的优化,确保父母能成为孩子在科技学习旅程中,最可靠的“伙伴”而非“监工”。 为什么选择这15位作者?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重身份”的价值。这十五位作者不仅是活跃在各大科技前沿的工程师、设计师或研究人员,他们更是深知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语言的父母。他们理解科技领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理解之上,但更清楚地知道,若缺乏家庭的理解与支持,任何课纲都难以真正落地生根。 本书致力于为所有国高中学生的家庭提供一份清晰、务实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南。它邀请每一位家长,放下对科技的畏惧,拿起这份独特的解读手册,与孩子一同开启这场面向未来的学习旅程。让我们一起,将108科技课纲从一份“官方文件”,真正转化为提升家庭素养与亲子互动的“生活蓝图”。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资讯素养联盟


  资讯素养联盟是由一群横跨资讯科技业、教育界与学术界的专业人士所组成。彼此来自不同的背景,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但对于台湾未来的资讯科技教育有着相同的愿景。

  各成员在不同领域经历了许多资讯科技转型的改变,相信各种资讯科技的快速发展,会对未来的孩子们有着不可逆的影响。因此,相较于现在的教育着重在教导已知问题的升学考试能力,资讯素养联盟更冀望能透过资讯素养教育与学习,引导青少年学习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以面对未来未知世界,并拥有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核心竞争力。

  ◎资讯素养联盟成员:
  张秋芬 Sandy Chang
  •    昭博国际商务执行长、雄德(股)总经理;前远传电信协理
  曾旭君 Abbie Tseng
  •    新生国小科普导览;前鹰展教育营运长、前惠普科技专案经理
  许家豪 Michael Hsu
  •    智理教育创办人、Emergenetics/STEP/THOC国际认证执行师;前工研院研究员
  谢硕峯 James Hsieh
  •    奇蹟行动科技共同创办人暨技术长;前雪豹科技软体研发经理、宏达电主任工程师
  蔡琬婷 Carol Tsai
  •    信品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人;前富士康产品经理、宏达电研发创新中心
  刘俊宏 Kelvin Liu
  •    昭博国际商务产品技术总监;前远传电信产品经理
  朱晋成 Keith Chu
  •    展爱心理谘商所共同创办人;前宏达电研发副理、台湾谷歌
  庄弘毅 Aaron Chuang
  •    仁宝电脑处长;前远传电信RF经理
  郑俊德 Chun Te Cheng
  •    阅读人创办人、联合报/Cheers工作人专栏作家
  邱志威 George Chiu
  •    麦迪逊大数据创办人;前远传电信资深技术协理
  李良颐 Justin Lee
  •    宏将传媒副总经理
  戴书郎 Barry Dai
  •    展睿科技共同创办人暨总经理;前联发科市场开发总监
  孙家琪 Kat Sun
  •    WoMaster Group, Business Management VP;前明基电通无线通讯
  庄惠婷 Huiting Chuang
  •    流线传媒策略长、微风数位总经理;前明基电通产品经理  
  姜怡佳 Collin Chiang
  •    纯慧的音乐沙龙执行长;前瑞昱半导体专案经理、晨星科技

  资讯素养联盟官方网站:www.infoparenting.org

 

图书目录

推荐序
 1.科技课纲轻松懂,生活应用向前行/邢小萍
 2.搞懂课纲里的科技,学习就轻松/李志清  
 3.内容浅显易懂,譬喻恰到好处/苏万生
 4.一本解决「如何阅读科技」难题的好书/陈圣智
 5.迈入转型的世界/潘先国

编者序
致家长——新课纲到底要给我们的小孩一个怎样的未来?

Chapter 1 科技远比你知道的发达  (对应的课纲主题:科技的本质)
1-1资讯科技如何冲击你我的生活
1-2面对充满科技巨浪的未来,我该怎么办?
            
Chapter 2 数位世界里被传输的资料长什么样?     (对应的课纲主题:资料表示、处理与分析)                
2-1人类的文明史从资料记录开始
2-2资料、资讯傻傻搞不清楚?
2-3数位资料
2-4银行智慧客服机器人——资讯的表示与处理分析

Chapter 3程式设计大解密     (对应的课纲主题:程式设计)
3-1什么是程式语言?
3-2程式语言与资讯科技的运用
3-3运算思维
3-4什么是程式设计?

Chapter 4  扑克牌教我演算法    (对应的课纲主题:演算法)
4-1什么是演算法?
4-2运算表达与程序
4-3演算法的效能分析
4-4还有哪些演算法?
            
Chapter 5  AlphaGo凭什么打败人类棋王? (对应的课纲主题:资料分析、资料探勘)        
            
5-1 资料探勘与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 从演算法、人工智慧到深度学习
●一级人工智慧: 自动控制
●二级人工智慧: 演绎推理
●三级人工智慧: 机器学习
●四级人工智慧: 深度学习
5-2围棋与AlphaGo

Chapter 6  原来零售通路也是一种系统平台  (对应的课纲主题:系统平台)    
6-1系统平台之组成架构
6-2系统平台之基本运作原理
6-3网路通讯系统平台
6-4社群网路
6-5云端运算  
6-6物联网

Chapter 7  机器人可以造福人类生活吗?  (对应的课纲主题:科技的设计与应用)                
7-1设计与制作
7-2科学家的基本功

Chapter 8 资讯科技应用创造丰富美好生活    (对应的课纲主题:资讯科技应用)    
8-1资讯科技产品与服务
8-2资讯科技产品与服务之选用
8-3资讯科技的系统架构介绍
●使用者用户端系统
●云端系统
            
Chapter 9   数位公民与社会  (对应的课纲主题:资讯科技与人类社会)

9-1网路个资
9-2网路霸凌
9-3网路「虚实」
9-4真假新闻
9-5社交

Chapter 10  沟通不是只对人,还要对机器人 (对应的课纲主题:科技与社会)    
 10-1资讯时代的核心素养
10-2 批判性思考
10-3沟通对资讯社会的影响
10-4创造力VS. 标准答案
10-5跨领域的合作发展
10-6    资讯素养的整合与应用  
            
Chapter 11    十年之后的未来
11-1十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11-2科技将影响的范围这么广,该怎么做准备?
11-3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11-4下一步是什么?

附录     108科技课纲课程地图

 

图书序言

编者序

  「脸书又改演算法!未来留言将比按赞更重要」、
  「老板盯员工……有请大数据」、
  「12年国教新课纲国中学写程式成亮点」、
  「猫奴励志的故事!被逼出极限自学AI 阻止主子叼回猎物」、

  「为了迎合AI教育潮流,力宇教育平台研发了一套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融合生活和时事,提供国小、国中、高中完整且多元的全方位云端数位学习平台」、「教育部编了教材却删掉课程,教师忧国小AI教育难落实」……

  每日每日各式资讯相关的新闻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平常浏览而过,对多数非资讯人来说,可能没有在心中激起太大的涟漪,但仔细想想……「演算法」到底是什么啊?为什么脸书改演算法会引来一阵阵哀号及讨论?大数据又是怎么来的,好像大家都说很重要!会写程式的年龄层好像愈来愈低?所以写程式不难?学AI,到底是要学什么……一连串的疑惑,让身为资讯科技门外汉的小编愈来愈害怕,会不会哪天连个国小生都不如,根本跨不进AI世纪,会被世界淘汰。

  在当前这个时代,科技日行千里,网路几乎成为生活的主体,没有人能避开这个潮流,大家都是网路公民的一份子。教育部108年公布的新课纲,特别强调了所谓「素养」的培养,这是一种能在生活中自学应变的能力。网路世界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因为高科技所以让人觉得遥远,以为只有资讯、科技专业的人才会懂,一般人只要会用就好了。但其实问题没有这么单纯,在网路世界、AI时代,资讯素养是人人都该也能掌握的,培养自己的资讯素养,了解网路世界的游戏规则,才不会在网路中迷失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判断,并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在这本由业界的资讯人所共同撰写的书中,以108科技课纲领域为基础范畴,用说故事的浅显方式引领大家理解资讯科技的基础知识,让读者也能变身成具有资讯素养的人,并有能力判别解读网路世代各种现象背后的真相及做好进入AI世代的心理准备。

  读了这本书,只要拥有正知正见,即使不擅长电脑也能直面数据,不必担心跟不上时代,例如:

  人人都该学写程式?不不不,除非你有兴趣而且你想学。但您可以简单理解程式语言是跟电脑沟通的语言,不同的程式语言可以写出不同用途的程式,就像人人都可以学各种不同的外文,当然人人也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去学不同的程式语言。孩子因为正在学习阶段,可以多学,但不必加诸太大的压力,有兴趣再深入地学。

  演算法为什么重要?我们为什么应该知道演算法是什么?因为不同的演算法会决定那些网路讯息、广告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当您搜寻关键字,哪些资讯会优先出现在你面前,是由规则决定的,当您对演算法有概念,就会知道你的喜好、你的观点其实不知不觉中被某些商人引导着,一直看到同温层的讯息更要小心,这并不自然……因为了解所以可以避免盲目及掉入陷阱。

  人工智慧是由高科技组合而成,但最原始的起点是人类生活中的需求。为了解决问题,组合各式发展的科技、软体,成就人工智慧的发展。但人工智慧是帮人类做事,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而兴起。了解自己的兴趣及专长,做好准备,大家都可以优游在AI世纪。

  还有还有,系统平台、社群网路、云端运算、物联网、网路公民素养、资讯核心能力……一举让您通通轻松搞懂。除此之外,即将面对科技课纲的学生、老师、父母们,读了本书,除了初步了解108科技领域课纲的基础内容,更可以没有恐惧的迎接新的资讯思维,大踏步的往前走。科技始终来自于人的需求,资讯科技的学习乃是奠基在生活能力之上,所以大家就放松心情,一起携手迈入资讯世界。

致家长——新课纲到底要给我们的小孩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2019年6月张忠谋先生给了年轻人两个不被AI取代的建议,「运算能力」与「数据蒐集」。我们认为这应该也是教育部苦心费力新增科技课纲领域的初衷,期望未来的台湾青年核心竞争力能具备这两项能力,或说是素养 (意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二十年来,身为台湾资讯科技业界的一员,我们早已习惯一日千里的科技演进速度,也了解这会是现在与未来的常态;然而,在看到教育部制定科技领域课纲的方式后,或许是时间过于仓促,或许是第一次定锚方向定的不精准,反而使得我们这一群资讯业界父母不淡定了!

  培养青少年数学逻辑、运算思维、同理、沟通、共创等,一个数位公民该有的资讯素养,的确是我们现在身为家长,最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从此,他们继而可以了解未来充满逻辑世界的运行道理,自主解决自身与社会的各种问题,甚至创造未来。

  这次我们选择自己站出来,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就是一群了解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包含学生时代,身上早有超过20年以上的资讯素养,既然觉得教育部此次的科技课纲未尽完善,何不自己担起责任,共同协助教育部与学校老师,共同培育青少年,支持青少年有能力自己处理未来充满逻辑的世界,不论是解决未知问题,或是为社会创造一个新演算法,协助更多人解决更多问题。

  因此,我们在台湾商务印书馆的支持协助下,很快地组成了资讯素养联盟 (Info-parenting);我们号召了15位业界父母,重新解构再结构108科技领域课纲,并放进我们多年的资讯素养 (呵),冀望读者能一次搞懂科技课纲内涵;简言之,课纲不是要大家学写程式,而是要培育运算思维与资讯素养,正如前述张忠谋先生所说的「不被AI取代的能力」。

  这是一本给青少年、家长与老师的课纲辅助书籍,我们努力用最平常的语言,最被知晓的案例,写出资讯素养拗口的意涵。期待读者以看故事书,或翻阅新闻资讯的轻松心态,阅读并理解资讯素养的基础知识 (或说是基础知识的基础,呵)。

  我们这群资讯业界父母既然踏出了第一步,也不会就此停住;我们的计画是持续影响号召更多有相同目标的朋友 (父母),在这条教育培养道路上共同前进,用我们擅长的平台力与运算力,大家敬请拭目以待!
 
资讯素养联盟
Info-parenting

 

图书试读

第十一章  十年之后的未来
 
前言

 
经过了前面十章的解说,对科技的本质,以及科技在现今的演进与应用,是否有多一些了解了呢?这一章,我们要探讨的是科技在未来十年内,对生活型态及社会结构,可能造成的改变。想参与科技发展,该如何开始?若不想投入科技行业,又该如何适应将要发生的变化?又如何去决定未来的道路呢?
 
11-1十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近十年来,科技的发展,给了我们过去想像不到的便利。以前买东西要出门奔走比价,现在在家吹着冷气,动动手指,商品会自己寄到家。智慧型手机几乎能搞定所有资讯来源,我们滑手机的时间已经大过看报纸杂志跟电视,毕竟阅读懒人包比找一大堆资料方便简单得多。体重计会自动把纪录同步到手机App里头,小朋友无聊时可以找智慧音箱聊天解闷。
 
延续了累积多年的资讯科技基础,在未来十年内,科技将加速进入各行各业,数位化、科技化将是不可逆的趋势。科技将会进一步的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你刷牙的时候镜子可能会主动道早安,告知你一天行程;计程车上面没有司机,车子还会顺路买了你要的早餐,来接你到目的地;跟国际团队开会只需要戴上AR/VR设备,就能身历其境;时间地点不再限制我们能做的事,学习不一定要到学校,工作不一定要到公司;而整天的行程安排,机器祕书永远不会出错。这样的世界好像是科幻片,但却是十年后,我们有机会看见的。
 
不只如此,科技结合不同专业,发展新的服务,也将是十年内看得到的。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状况的,可能不再只是检测报告跟当下状况,心电图、脑波图、医学影像……会先由AI标註资讯,持续被妥善量测与记录的生理资讯(心律、血压、血氧、血糖,体重、体脂……这一类与生理相关的资讯),也会是很好的辅助。水果蔬菜可能会在温室中成长,农夫用机器稳定控制着温度溼度土质,不同条件,能种出不同风味的食材。超级市场里面没有收银员,机器店员有条有理地做出试吃产品,由智慧厨具料理出来的餐点,实在非常美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以为科技领域就是一个很狭隘的东西,可能就是教编程、教做机器人什么的。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把我之前脑子里那些零散的、模糊的印象,一点点串联起来,而且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了。我最喜欢的是书里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解释“人工智慧”的时候,不是讲一堆复杂的算法,而是用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手机APP、智能家居来举例,瞬间就觉得那些东西离我们很近,也很好理解。而且,书里提到的“15位资讯专业的父母”,他们的视角真的太宝贵了!他们不仅懂技术,更懂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把技术和生活联系起来。我特别欣赏书里那种“不卖弄”的分享态度,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朋友一样,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这本书真的帮我打开了科技领域的大门,让我不再害怕面对这个话题,甚至开始对它产生了一点好奇心。我也会推荐给其他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聊科技的家长,这绝对是一本“救星”般的读物。

评分

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教育”和“科技”的理解。我一直觉得108课纲的科技领域,好像是给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准备的,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学起来会比较吃力。但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科技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实用技能”。15位资讯专业背景的父母,他们用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语言,结合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把课纲里的内容拆解得明明白白。我特别喜欢书里那种“以终为始”的讲解方式,先让我们看到科技的价值和应用,然后再回溯到课纲要求的知识点,这样学习起来就非常有目的性,也不会觉得枯燥。我之前一直以为科技就是编程写代码,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原来它还包含了设计思考、数据素养、创客精神等等,这些东西其实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我看完之后,觉得我跟孩子聊科技话题的时候,终于有了底气,也能更好地引导他去发现和探索。

评分

我一直觉得,教育最难的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让孩子理解知识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它。108课纲里的科技领域,对于我这种非科技背景的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我常常在想,我的孩子在学校到底在学什么?这些东西将来能用到吗?我该怎么帮助他?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家长量身定做的!15位身处资讯一线的父母,他们用一种非常亲切、非常有温度的方式,把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科技领域课纲,变成了一堂堂生动的故事课。我喜欢书里那种“把复杂变简单,把抽象变具体”的功力。比如,他们讲到“演算法”的时候,不是一堆数学公式,而是用我们怎么去便利店买东西的思考过程来比喻,瞬间就get到了!书里还有很多关于“如何跟孩子一起探索”、“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建议,这些对我来说比单纯理解课纲内容更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指南,让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能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科技学习旅程中。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有点担心它会不会太专业,我这个完全理工白痴看得懂吗?毕竟“资讯专业”这几个字听起来就有点压力。但翻开第一页,我的担忧就消失了。作者们真的太有才了,他们把108课纲里的科技领域,用一种你绝对想不到的轻松方式给拆解了。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没有直接上来就讲枯燥的理论,而是先抛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身边经常发生的案例。比如,他们是怎么解释“大数据”的?不是给你一堆图表,而是讲一个如何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来推荐你喜欢音乐的例子,瞬间就明白了!还有“物联网”呢,不是讲一堆传感器和网络协议,而是讲我们怎么用手机控制家里的灯光和空调,是不是很神奇?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化繁为简”,把那些听起来很高深的东西,都变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之前总觉得科技离我好远,现在我觉得,原来科技就在我身边,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去认识它。这本书就像我的“科技启蒙老师”,让我不再对科技感到畏惧,反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等了好久!我一直觉得108课纲里的科技领域,听起来好像很厉害,但具体是啥、要学啥,我一个完全没接触过科技行业的家长,真的是雾里看花。每次看到课纲上那些专有名词,就头痛。尤其是我儿子,刚上国中,数学、科学本来就不是他强项,现在又冒出个科技领域,我都不知道怎么帮他,更别说引导他了。幸好,这本书就好像及时雨,15位资讯专业的父母,这本身就让我觉得很可信,毕竟他们是“过来人”,而且是“父母”,更能理解我们这些家长的焦虑。我特别期待书里提到的“案例”和“说故事”的方式,我总觉得枯燥的理论很难吸收,但如果能用生活化的例子,或是像讲故事一样,应该就能把那些复杂的概念变得亲切有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理清科技领域到底包含哪些东西,每个部分大概是怎么回事,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我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鼓励他,甚至在我能力范围内,怎么辅导他。我希望看完这本书,我能摆脱那种“只知道有这个课纲,但完全不理解”的窘境,变成一个能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科技小帮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