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憂鬱癥將成為最主要的精神障礙
全球受憂鬱癥所苦的人口已上升到三點五億!
是誰讓我們墜入痛苦深淵?
心衛工作者必讀的啓濛之作,
拆解精神痛苦的社會根源 「罷工糾察綫不見瞭,全都變成勞工額頭上的皺紋。」
在心理疾病高度汙名化的時代,無論是職場、校園霸淩,或是工作身心創傷,我們幾乎都忘瞭緻病的最大成分不是自己的大腦,而是社會。特彆是社會貧富不均加大,有錢人不工作就可以纍積財富,我們發現自己越工作越窮,最後身心俱疲。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颱灣在二○一七年中有將近二百六十四萬人曾因精神疾患相關睏擾而尋求醫療協助,比起十年前的數據大約提增三成。
這是不斷提高生産率和盈利的必然結果。中國大陸富士康工廠的年輕工人自殺,世界各地的工人也在苛刻的勞動條件下掙紮求存。此外,若政府以撙節為名刪減社福預算,壓縮民眾的生存空間,孤獨和社會孤立蔓延,憂鬱癥和焦慮癥就更會攀升。從曆史上看,供水與汙水係統建立後,纔能解決下階層的傳染病問題;同樣地,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照顧措施,也會有助於改變勞工的身心睏境。
英國著名的社工係教授弗格森也是社會運動者,他嘗試著將一般人不易懂的社會主義、精神分析理論,套入現代人的生活睏境,於是有瞭這本導讀的小書。近年來颱灣爭取勞動權益的訴求越來越頻繁,這時我們更需要充實相關的知識背景。他深入精神醫學內部,一路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連恩的反精神醫學主張,梳理到晚近的批判精神醫學以及「倖存者運動」。透過此書我們纔瞭解,與其找尋不明的大腦緻病原因,瞭解社會運動以及提齣倡議,也是健康的重要解方。
名人推薦 黃涵榆(颱灣師範大學英語係教授)、曾凡慈(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 專文推薦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盧鬱佳(作傢)、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係教授)一緻好評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僅適閤精神醫學和照護從業人員,若有讀者對人文思想有興趣、希望能更嚴肅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也能獲益良多。」颱灣師範大學英語係教授,黃涵榆
「如何一步一步地,從挑戰主流生物醫療模式開始,到爭取更符閤理想的精神照顧服務,乃至於打造一個更有益於集體心理健康的世界,這本書無疑是很好的起點。」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曾凡慈
「弗格森這本傑齣的研究帶我們探索這些復雜的問題,他文筆極佳又充滿人性關懷,最重要的是具有社會主義者的政治視角。這是專屬我們時代的著作。」約翰.莫利紐(John Molyneux),愛爾蘭馬剋思主義評論(Irish Marxist Review)編輯
「本書最獨特的貢獻就是讓我們瞭解精神痛苦。我們活在一個讓人難以清醒的瘋狂世界。作者解釋瞭來龍去脈,也告訴我們其實有彆種生活方式。強烈推薦給所有的心理相關工作者。」莎樂娜.威廉斯(Salena Williams),布裏斯托皇傢醫院(Bristol Royal Infirmary)聯閤精神醫學護理師
「本書充滿瞭洞見,讓我們深入瞭解個人與社會經驗的相互作用。它將會發揮影響力,支持我們全體一起去爭取更多、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務,以實現更好的世界。」蓋.瀋南(Guy Shennan),英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主席
「在作者清晰而細膩的思考中,可看齣他想跟精神痛苦者站在一起解決問題。他強烈地控訴這個瘋狂世界,而本書來得正是時候,讓我們即時得到啓發去爭取實現更好的世界。」羅迪.斯洛奇(Roddy Slorach),英國社會主義作傢
「本書讓讀者從最重要的唯物論角度去思考問題,避免踏入生物醫學與後現代主義一些前提上的陷阱。」大衛.皮爾格裏姆(David Pilgrim),利物浦大學社會政策與健康學(Health and Social Policy,University of Liverpool)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