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也沒關係!:與焦慮和平共存的生活法則

焦慮也沒關係!:與焦慮和平共存的生活法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焦慮
  • 心理健康
  • 自我成長
  • 情緒管理
  • 正念
  • 生活方式
  • 壓力應對
  • 積極心理學
  • 自助
  • 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焦慮不是病。
  這個時代,每個正常人都有點焦慮,
  沒有焦慮纔不正常。
                  
  和你一樣焦慮的人可能多到超乎想像!他們每天都被這些睏惑摺磨:

  ●對生活的人事物充滿不安全感
  ●急著把事情做完,忽略疲倦感
  ●要求完美、更好,給自己壓力
  ●花太多的時間、力氣卻覺得是應該
  ●擔心、焦慮引發人際關係緊張,抱怨彆人不配閤
  ●坐立不安,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
  ●容易疲勞
  ●注意力不集中,腦筋一片空白
  ●易怒
  ●肌肉緊綳
  ●難以入睡、睡著後無法保持良好睡眠、覺得睡不飽
  ●心悸、呼吸不順、腸胃問題

  明明很努力還是心慌慌?發愁事沒完沒瞭、壓力大如山?
  其實,會讓我們腦袋、身體當機的不是「危險」,而是「恐懼」!

  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我們越感到焦慮,生活就越糟糕。在生活和工作中,焦慮時我們本能地什麼都不做,內心對未來充滿擔憂,直到被無力感完全侵蝕。其實,焦慮不是病。不要試圖去緩解、對抗、超越,它隻是在提醒我們,未來的生活超齣瞭我們的控製,我們需要去改變。焦慮,是因為你想錶現得更優秀!
  
  作者深度剖析現代人常見的六大焦慮,以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與案例分享,提齣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與解決方法,幫助你解決問題,控製情緒,提升自我價值與能力, 麵對人生六大焦慮,帶你無痛化解內心焦躁。

  存在焦慮:與其苛求親密無間,不如學會和自己相處
  ★「親密無間」的真相是:你撰寫瞭劇本,希望有人如實演齣。
  但沒有誰有義務懂你,無須按照你的意誌編排他的人生。
  ★所謂長大,就是逐漸學會一個人玩的過程。
  日子本來就是各過各的,老混在一起的群居生活,是原始人過的。
  ★一個人的生活可以鬆散,但不能鬆垮。
  因此能把獨身生活過得很好的人,至少證明瞭他很勤奮。

  成長焦慮:沒人有權告訴你,幾歲時「應該」做些什麼
  ★你也被網路瘋傳的那些〈30歲前應該知道的15件事〉搞得超焦慮?
  實際上,學著用「不應該」去看待「應該」,纔是你最該學會的事。
  ★真正決定你高度的從來都不是眼界(也就是體驗和見識),
  而是能「耐得住性子往下沉」的深度:用心、行動和等待。
  ★世界上最有誠意的一句話是:吃虧要趁早。
  早點吃虧,早點長記性——還好是現在這個年紀,還好一切都來得及。

  選擇焦慮: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輕易放棄,而是搖擺不定
  ★感到迷茫,其實是件好事:這代錶你在乎。
  真的很難做決定?思小妞教你快速選擇的五大高效撇步。
  ★工作中,多勞未必真的就是能者,也可能是有病。
  記住,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纔是最有誠意的感謝。
  ★「努力」和「成功」二者間確實有關聯,但絕非因果關係。
  你隻要記住,該堅持的時候咬緊牙關,該放棄的時候彆硬逞強。

  社交焦慮:剋製社交、學會獨立,你會越來越齣色
  ★這個時代,可說是人到用時方恨少。
  你有五分鍾能充飽電的手機,卻再也沒人能陪你講兩小時電話。
  ★斷絕假社交,你的人脈裏隻需留下五種人:
  能談正事、能談心事、能陪你玩樂、能做榜樣、給你尊重的。
  ★此外,還要小心那些老愛跟你說「隨便、都好」的人
  ——這些人錶麵沒主見,骨子裏其實超有事!

  職業焦慮:職場拚的不隻是實力,而是……
  ★隻拚技術、業績的時代早過去瞭;現代職場,內外兼修纔是王道。
  你不一定要有高顔質,但專業、整潔的外在形象絕不能少。
  ★你的人生纔剛剛開始,所以彆把第一份工作太當迴事。
  重要的是過程中,你是否清楚明白自己的貢獻和收獲是什麼。
  ★每天上班就在等月底發薪?彆用「打工思維」去工作。
  ——誰在這個時代求穩、不變,誰就會被淘汰。

  愛情焦慮: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但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年輕時你以為「人生=愛情」,但其實人生是「愛情+其他很多事情」。
  賀爾濛帶來的激情褪去後,隻有各方麵的匹配,纔撐得起共同的生活。
  ★彆再抱怨前任瞭!他/她可能是你這輩子遇過最好的老師。
  分手後每一次計較,最後傷害的都隻是自己。
  ★長久悼念一段戀情不代錶你情長,隻證明你無法承擔自己的抉擇。
  相愛時,好好愛;不愛時,好好散。你該繼續往前走瞭。

  本書專治擾亂你生活的各種焦慮,徹底轉變焦慮的負麵心理模式,
  學習與焦慮和平共存,重獲淡定人生。

本書特色

  ◆麵對焦慮
  焦慮就像地心引力,看不見、摸不著,但隻要你生活在地球上,就永遠不可能擺脫。既然不能擺脫,那就接受吧!

  ◆認識焦慮
  人再怎麼焦慮,大抵不脫職場、愛情、成長、自我認同、社交等麵嚮,作者從六大層麵剖析焦慮,透過理論、自身經驗與案例分享,顛覆既定印象,讓你重新認識焦慮,透視內心的恐懼與需求。
 
  ◆把焦慮當愛人
  麵對與剖析自身情況後,不妨更進一步積極接受,視焦慮為愛人,深深擁抱它,和諧共處。這樣纔能把焦慮帶來的負能量轉變為正能量,找迴生活掌控感,突破人生睏境。

  ◆與焦慮共舞
  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教你如何剋服、戰勝焦慮,但作者用瞭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幫大傢「搞定」焦慮:那就是找到焦慮的根源、然後把問題解決、把事情做好,與焦慮和平共存,它就會成為讓你變得更好的利器。

名人推薦

  律師娘/林靜如
  暢銷作傢/螺螄拜恩
  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思小妞


  知名教育培訓師。  
  現居美國,曾任中國頂尖教育諮詢公司培訓師,擅長個人發展、職業規畫諮詢與培訓。
  曾為復旦、上海交大、華東師範大學等名校的600名學生提供諮詢。
  經常於網上發文討論職涯與兩性相關議題,多篇文章曾被《清華南都》、《思想聚焦》、《十點讀書》、《有書》、《悅讀》、《北美留學生日報》等微信公號瘋狂轉載。

  新浪博客:思小妞的犄角旮旯的博客
  blog.sina.com.cn/u/2670261272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擁抱焦慮,纔能掌控自己/律師娘
推薦序 與焦慮共舞/螺螄拜恩
推薦序 讓焦慮成為敲破舒適圈的槌子/瞎妹休日委員會
 
自序 請把焦慮當愛人
 
第一章 存在焦慮:與其苛求親密無間,不如學會和自己相處
•學會和自己好好相處
•維持高水準的獨身生活
•何必一定要脫單?
•彆去苛求親密無間
•一個人好好過,從整理開始
 
第二章 成長焦慮:沒人有權告訴你,幾歲時「應該」做些什麼
•學會用「不應該」去看問題
•接受有瑕疵的自己
•真正決定你高度的不是眼界
•有一種幸運,叫吃虧要趁早
•什麼纔是最好的時間管理?
•抵抗懶癌,隻需要這七招
 
第三章 選擇焦慮: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輕易放棄,而是搖擺不定
•關於人生,你是不是誤會瞭什麼?
•彆用努力來掩飾你的懶惰
•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人生不一定非要有所成就
•為什麼你沒想像中成功?
•感到迷茫,其實是件好事
•你以為的能者多勞,是一種病
•你也有選擇睏難嗎?看這裏
 
第四章 社交焦慮:剋製社交、學會獨立,你會越來越齣色
•你的人脈隻需要五種人
•小心那些喜歡說「隨便」的人
•給彆人最有價值的迴饋
•彆用「打工思維」去工作
•獨立,讓你越來越齣色
 
第五章 職業焦慮:職場拚的不隻是實力,而是……
•職場拚的不隻是實力
•彆把第一份工作太當迴事
•如何避免職場上的暗箭?
•三十歲以後的職場人生,怎麼過?
•你是否已患有職場憂鬱癥?
•能混就混、唱衰公司……彆當職場囚徒
 
第六章 愛情焦慮: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但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
•前任是你最好的老師
•愛情裏的三觀一緻
•選擇伴侶纔不是什麼終身大事
•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愛就是「你要盲目支持我」?
•前任的婚禮要不要參加?
 

圖書序言

自序

請把焦慮當愛人

把焦慮當愛人?開玩笑吧!


  焦慮是人類的天敵,隨便翻開一本與焦慮相關的書或文章,都能看到許多專業人士的分析。焦慮産生的害處,可謂舉不勝舉,例如:焦慮造成的基本款傷害是失眠,那種幾週、幾個月的長期失眠,對生活和工作産生的破壞難以估計。而這還隻是焦慮造成的低危傷害,更恐怖的是,焦慮會直接導緻死亡率上升。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高度焦慮的男性和女性,因為患上瞭一種叫「心房縴維性顫動」的疾病,容易使人抽搐和死亡,所以死亡率比正常人高瞭二三%。

  除瞭對身體、生命造成的巨大傷害外,患有焦慮癥的人在精神上也飽受摺磨。他們通常難以錶達、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甚至作為人的基本情緒的喜、怒、哀、懼,也齣現錶達紊亂、難以自控的情況,這勢必對人際關係帶來巨大的不良影響。 更不幸的是,焦慮還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種遺傳並非生物遺傳,而是焦慮癥形成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反映在傢長的教養方式上,進而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例如,如果你患有焦慮癥,你會情緒失控、喜怒無常、訓斥、責罵孩子,甚至常常對生活抱有負麵想法,這些都會對他們的一生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總之,焦慮幾乎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傢夥,而愛人呢,至少他/她的人物設定是用來親密相處、終身為伴的,體驗起來應該是溫暖的。焦慮與愛人是完全相反的兩件事物,我們怎麼可能把焦慮當愛人,與它保持一輩子的親密?

  先彆急,我知道焦慮這傢夥不是省油的燈,人類也想盡各種方法要消滅它,不過在這之前,我們不妨先換個角度看焦慮。問大傢兩個問題:

  問題一:你能擺脫焦慮嗎?

  也許你讀過很多剋服焦慮的書、聽過很多相關課程、甚至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可依然焦慮對不對?學業、工作、傢庭關係、未來、存款、房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很難教人不憂心。

  另外,說句落井下石的真心話,相信我,如果你纔剛齣校園不久、尚未結婚、沒有孩子就為諸多事情而焦慮,那你焦慮的旅程纔剛剛起步。

  焦慮就像地心引力,你看不見、摸不著,但隻要你生活在地球上,就永遠不可能擺脫。既然不能擺脫,那就接受吧,光接受還不夠,這樣顯得勉強,你得真心接受、熱情擁抱。這樣纔能把焦慮帶來的負能量轉變為正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好。

  問題二:焦慮一定糟糕嗎?

  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居安思危(焦慮的文藝說法)、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安於現狀、高度快樂的人學曆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瞭六項調查,受訪對象涉及九十六個國傢,近十二萬人。在一項自我評價生活滿意度的調查中,將生活滿意度評為八分或九分的人,普遍比自評生活滿意度為滿分十分的人收入更高。

  而且從焦慮的起源來看,它是人類在與環境鬥爭、生存及適應的過程中發展齣來的情緒,對於幫助我們麵對具挑戰性和危險性的活動時,有相當積極的意義。所以,適度維持焦慮狀態是有好處的。

  我自己的一個切身感受是,焦慮的確能讓我保持一種積極嚮上的狀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傢著名的外資五○○強企業,試用期結束時,每位新入職的員工都需要參加一次轉正職考試,滿分一百分,至少得有九十分纔能留任;每個人有一次重考的機會,如果第二次還不閤格就要捲鋪蓋走人。最恐怖的是,考試科目裏有我最頭疼的數學測試。備考期間,我夜夜失眠、掉頭發、情緒一直高度緊張。當初麵試時我可是過五關斬六將,從上百人裏殺齣重圍的,試用期又異常辛苦,我可不想在這最後關頭前功盡棄。

  這種狀態持續瞭近一個月,在我考完並通過後纔逐漸結束,我還記得終於脫離苦海時,當天晚上我做瞭個夢,夢裏有一隻巨大的黑頭蒼蠅盯著我,一動不動,像是要吃瞭我,我也死死盯著它,然後它突然飛走瞭。當時的我非常焦慮,但事後我迴憶瞭一下,自己確實挺喜歡那種狀態的。當時的我處於一種緊張、競爭、但又不至於讓我「奔潰」的壓力中,日子異常繁忙;我沒時間去想剛分手的戀情、為鄉愁感嘆,隻保持專注的狀態以完成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最好。

  所以,焦慮並非一無是處,當你能用最大限度去Hold住焦慮時,它就能成為讓你變得更好的一件利器。

  其實焦慮真的挺像愛人的,尤其是那種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你和他天天相處、習慣瞭彼此,他的全部小缺點和小毛病你都知道。但那些缺點和毛病又不至於讓你氣炸到離婚(雖然拍桌子喊過無數遍),或許是你沒有勇氣;或許是你知道即使分開瞭,下一個伴侶未必就有現在這個好,而且再好的人都有缺點和毛病,終究還得重新適應,但人生哪有那麼多時間耗費在不斷嘗新上啊。

  我們不能因為另一半的一點小問題就拿婚姻當兒戲,同樣,也不能因為焦慮伴隨我們左右就糟蹋自己的人生。

  那我們如何剋服焦慮呢?呃,對不起,這本書不講這個。

  「前麵說瞭半天焦慮,你竟不告訴我方法?搞什麼啊!」……各位請息怒,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教你如何剋服、戰勝焦慮(我一直懷疑焦慮真的能被剋服或戰勝嗎?)。但它用瞭自己的方式幫大傢「搞定」焦慮:那就是找到讓你産生焦慮的根源、然後把問題解決、把事情做好(聽起來很簡單吧?)。

  讓我們焦慮的事有哪些呢?我統計瞭一下,包括: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對未來的迷茫、工作上的煩心事、愛情的睏擾、獨處時的鬍思亂想、讀書(或學習)時常在白做工……在這本書裏,我正是從這些病根兒入手去解決焦慮的。

  例如關於愛情,我們總會為彼此能不能有個好結局、能不能天長地久而擔心。我反而覺得彆去苛求親密無間的關係,因為「沒有誰有義務懂你,非得按照你的劇本編排自己的人生不可」。抱著這樣的想法去看待一切關係,你就會清爽很多。

  關於迷茫,我們總覺得這種狀態很糟糕,好像一團漿糊睏住瞭自己。而我的看法是,迷茫其實是一件好事,像是一個警示燈號,它一直閃著,正好說明瞭你尚未沉淪,想辦法保持不沉淪的警醒姿態,生活就不會虧待你。

  還有這個時代備受稱贊的堅持和勤奮,我們都認為這兩者是治療焦慮的良藥,但我認為它們很有可能是一種變相的懶惰,你隻是在感動自己罷瞭,勤奮和堅持過後反而會讓自己更焦慮。

  以及,在職場方麵,我們都篤信工作要拚實力,但如果你真的隻拚實力,那就輸定瞭。

  我就不劇透瞭,還是請移駕看正文吧。

  總而言之,糾正另一半的小毛病和缺點不是靠打壓、威脅、隱藏、逃避,而是找到這些缺點産生的根源,然後一點一滴藥到病除。焦慮也是如此,對它我們要胸懷寬大、行動精準!

推薦序一

擁抱焦慮,纔能掌控自己

律師娘/林靜如


  拿這個例子來說明很奇怪,不過簡單又淺白,大傢就姑且聽聽吧!

  有一次我在百貨賣場買瞭杯現壓的精釀生啤酒,金黃色的瓊漿玉液裝在透明的外帶杯裏,八分滿不附蓋子,就讓顧客可以邊走邊喝。我心情大好地一手推著十一個月大女兒的娃娃車,一手拿著外帶的精釀白啤酒暢飲,旁邊跟著我九歲大的兒子,準備去找老公會麵。這時走在一旁的兒子,一直反覆地跟我說:「媽媽,妳的啤酒杯沒有蓋子。」

  一開始我沒有意會到他的焦慮,隻是隨口「嗯……嗯……」地敷衍應和著。後來他實在重復這句話無數次到我無法忽略的時候,我纔轉頭問他:「你是擔心媽媽的啤酒打翻嗎?」兒子立刻點頭如搗蒜,緊張的情緒寫滿在臉上。

  我笑瞭齣來,這是多小的事啊!卻讓他幾百公尺的路程一直惶惶不安。於是,我開始認真處理他的焦慮:「首先,媽媽覺得啤酒很好喝,所以我會很小心,慢慢走,不會打翻它。再來,假設媽媽真的打翻它瞭,會怎麼樣嗎?不會啊!不會有員警把媽媽抓去坐牢的,太陽一曬,啤酒馬上就蒸發到天空去瞭。」

  就這樣一段話,兒子立刻安心地走他的路,不再擔心我的啤酒會打翻瞭。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呢?在本書中,作者提到一點:焦慮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種遺傳並非生物遺傳,而是焦慮癥形成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反映在傢長的教養方式上,進而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

  對於這個論點我相當有感,身為一個母親,我常常在路上看到焦慮的媽媽,因為控製不瞭孩子的行為而動怒、發飆。我也非常能夠理解,雖然這些行為對孩子很不好,容易在童年迴憶裏留下陰影,但通常都是肇因於媽媽對於孩子脫序行為的過度焦慮及擔憂,最終導緻情緒失控。

  我不隻認同作者所說的,焦慮會教養式地遺傳,我甚至認為,焦慮會病毒式地感染。當你身邊都是雲淡風輕式的人,你的步調也會跟著放慢;當你身邊總是焦躁易怒的人,你真的很難淡定。

  迴到我跟兒子的啤酒杯事件,當引發你焦慮的事件發生的時候,通常來自於你對某件事情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全感。例如說,兒子的自信心與心理強度不夠,他擔心打翻啤酒,路人的眼光會讓他無地自容。但事實上,不僅路人可能不在乎,甚至啤酒打翻這件事,發生的機率也不高。

  可是,生活中,會引發我們焦慮的事件非常多,包括配偶離異、兄弟鬩牆、父母離世、老闆裁員、同事霸淩等,這些都是不可能百分之百預防和控製的。因此,就如同作者所說的,我們隻能與焦慮共存、擁抱焦慮,甚至把焦慮當愛人,纔能夠掌控自己的內心,不傷人,也不傷己。

  (本文作者律師娘林靜如,自述:「從全職媽媽意外成為作傢,從作傢意外成為廣播主持人,從主持人意外成為娘子軍的女頭目,我的人生是一連串意外,推著我走的,是不認輸的主婦氣概。」
  
  擅長以溫暖卻又洞悉人性的文字,將法律結閤人心,說齣動人的故事,臉書擁有二十八萬追蹤者,並成立「娘子軍行銷有限公司」,率領女性建立自己的品牌,為自己創造屬於自我的生涯與幸福。著有《說好的幸福呢?律師娘的愛情辯護》、《轉身的幸福》、《離婚事務所》、《為幸福,再勇敢一次》、《世界這樣殘酷,我們仍然溫柔以對》五本作品。)

推薦序二

與焦慮共舞

暢銷作傢/螺螄拜恩


  我的人生中一直有位不閤格的舞伴隨傍在側,我們舞不齣輕快流暢的華爾滋;也踏不齣恬靜圓熟的狐步,總是齜牙裂嘴互踩對方痛處;僵硬的肢體彼此牴觸,一路坑坑疤疤期待樂音劃上休止符,可惜舞麯永不結束。

  這位令人深惡痛絕的舞伴名叫「焦慮」(它與焦仁和絕對沒有親戚關係),在大考前、麵試前、提案前等種種緊要關頭,總無視個人意願,端起虛假的微笑道:「來吧!我們跳支舞!」,便不由分說攬起我的腰(不幸中的大幸是我還有腰),跌跌撞撞滑進舞池,搞砸所有可能成功的事情。

  後來我發現,幾乎人人身後都伴隨著這位隱形的舞伴,它不僅現身於重大事件,連日常亦翩然降臨。例如當你對未來規畫感到迷茫、為職場升遷萬分緊張,感到愛情前景沒有夢想之際,焦慮便會牽住你的手,腳尖一個鏇轉,種種思慮直接從十八層地獄墜入第十九層。你隻能拍拍屁股,裝沒事地站起來乾笑:「還好,多瞭一層,價格不變。」

 也許你受夠瞭這般小醜似的愚弄,想狠狠一腳踢走它。所以翻閱瞭市麵上所有關於焦慮的書籍、每星期做一次心理諮商,或滿頭大汗 做著熱瑜伽……最後當你為束在腳上的紅鞋些微鬆動而欣喜時,猛然一看,原來焦慮依舊陰魂不散……。

  等等!彆急著撕書!因為本書作者提齣瞭一個嶄新到讓人跌破眼鏡的觀點,假如你無法擺脫焦慮,不妨視其為愛人,深深擁抱它,與焦慮和諧相處(就像在電影院你儂我儂地互相用嘴餵爆米花)(好,這句是我加的)。現居美國,曾任頂尖教育諮詢公司培訓師的作者思小妞認為,既然焦慮無法剋服,何不找齣産生焦慮之根源,把事情做好,甚至將其轉化為一把傍身利器。

  以第三章的〈選擇焦慮〉來講,從古至今,人們始終難以脫離將權力、名聲與金錢作為衡量成功的一把尺,以此區分自己是魯蛇(loser)或溫拿(winner),深深為個人成就焦慮。然作者認為,人生不一定非要有所成就,甚至直言此為假命題,「定義成功」比「追求成功」更有意義,我們可以從平凡生活中尋找人生的意義。

  再例,許多人不擅拒絕,被「能者多勞」這頭銜一扣,陀螺似地忙到惶惶不可終日,引發諸多身心疾病。而作者指齣,如果你真是對方眼中的「能者」,對方就應給予真正的尊重和誠意迴報感謝,如金錢、假期或職位。而非空口講些漂亮話敷衍瞭事。「能者多勞」後麵還少一句「多勞多得」不是嗎?為何我們要為自己應得的感到慚愧,或貌似謙卑地索求?

  考慮到焦慮之形式韆變萬化,除瞭以上例子,本書作者深入分析現代人常見的六大焦慮:「存在焦慮、成長焦慮、選擇焦慮、社交焦慮、職業焦慮和愛情焦慮」,以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學等堅實理論及案例為論述基礎,貼近大眾生活,提齣觀點與眾不同、條理分明、下筆犀利之解決方法及看事情的角度,洞見透澈。全書質量均佳,而且內容竟然毫不枯燥,雅緻幽默的文筆具高度可讀性,稱本書為心靈雞湯簡直是汙辱瞭雞湯(咦),請稱呼其為「心靈氣泡水」,泉水採自安地斯山脈之永凍層,喝之冷冽開胃兼發人深省哪~(拿香檳酒杯乾杯)。

  (本文作者為暢銷作傢,但迄今沒見過有人第一次就能正確寫齣「螺螄拜恩」,纍積至目前為止看過三十種不同寫法。念瞭個跟大學無關的研究所,又做瞭份和研究所不相乾的工作,在人生的路上迷途已成為一種僅次於如廁的好習慣。電影是糧食,電玩是愛人,閱讀是靈魂,吐嘈是生命。畢生最驕傲的事是用嘴剝蝦和單手擒蚊。)

推薦序三

讓焦慮成為敲破舒適圈的槌子

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


  我的第一份工作帶給我相當嚴重的焦慮感。

  大學生的畢業集體焦慮:找工作,我也同樣經曆過。一開始我以為那樣的焦慮已是我的極限,所以在我接到錄取通知的電話,欣喜若狂。

  可是我從未想過,這將是我短短人生之中,最痛苦的一年,這隻說明瞭我的人生經驗過於貧乏。那時的主管像是全知全能的天神,我總是會被一個又一個考題擊倒,怎麼做似乎都達不到要求。依稀記得到職剛滿半年,搭著每天通勤的公車,都想著:「今天就遞辭呈吧!」但是一想到要與老闆共處一室的焦慮,竟嚴重到讓我一拖再拖。

  一方麵覺得好氣又好笑,對主管的焦慮慢慢轉化為憤恨,這樣的情緒反倒成為我上班的動力,睏獸被逼到瞭榖底,隻想拚個你死我活。當時手中有個專案,隻想著:我要做到完美,我要讓他覺得我無可取代,然後我要在他最需要我的時候,狠狠地離開他。

  揣著這個大夢,工作的繁忙與挨罵雖然不曾中斷,我卻莫名地感到一絲異樣的輕鬆。

  已經離開這份工作好幾年瞭,但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那一段時光卻一直讓我迴憶。現實中,想當一個無憂無慮的人,簡直是天方夜譚。生命的成長來自不斷地毀滅與重生,「長大」這件事,往往伴隨著傷心,是內在的突破,必須靠內省以達成,外力難以介入。

  如果用運動來比喻的話,適當的焦慮就像有點纍的慢跑,不至於讓你氣喘籲籲,但也不是太輕鬆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無法享受這個過程,雖然你的理性知道,持之以恆的運動對身心靈是好的;但你的感性拒絕讓自己陷入不輕鬆的狀態。

  實際上,將焦慮提升至欲望,就能變成不斷嚮前的動力。(不見得是功成名就,而是你個人冀求的終極目標——每天躺在床上一事無成也可以。)

  再繼續聊聊我的主管,當我的王子復仇記展開之時,他卻開始對我推心置腹,很多事放手讓我做瞭,外齣時會閑話傢常瞭,旅遊時也有專屬我的一份小禮物瞭。

  某次齣差,我們路過一座花園,恰巧更上層的主管來瞭通電話,一接起就是頓飆罵,聲音大得我都聽得見,我知道部門的流動率很高,我知道業績不好,我還知道好多問題但都無解。九月的太陽不熱,雲影天光,小小的水池裏錦鯉一直轉著,主管默默地蹲瞭下來,臉低低的,什麼都沒說,直到電話那端的聲音漸弱,主管的姿勢仍舊維持著,一分鍾後又神情自若,一貫仍是那個我討厭的主管。到瞭很後來的後來,我纔知道主管有多厲害,與自己的焦慮相處自如,甚至讓焦慮成為武器。因為當我遇到類似的情形,焦慮便如海嘯般捲來,使人情緒崩潰。

  那一瞬間,我纔明白,原來焦慮是不分人的,尊貴如天神般的主管,下賤至我這種免洗員工,大傢都有自己要處理的焦慮。而書裏所討論的職場焦慮,我都經曆過。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同事之間的爾虞我詐?現在離職是不是就完瞭?對公司開砲,是否會害得自己被業界封殺?焦慮這件事,作者從存在、成長、選擇、社交、職業、愛情六大項,有係統地探討,沒有單一解方,帶領你認識、學習擁抱焦慮,內外兼修,不迷惘自己的步伐,終而使焦慮成為敲破你舒適圈的槌子,迎嚮更多可能性的宇宙。

  (本文作者為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寫日記是唯一做自己的方法。偶有深度但垃圾話居多。臉書粉專:www.facebook.com/BSDFcommittee)



 

圖書試讀

1.前任的婚禮要不要參加?
 
不少人都認為「前任即禍害」,因為你不知道他在哪個時刻,會突然給你平靜的生活掀起一次波瀾,讓你原本歲月靜好的內心瞬間陷入恐慌。當然,最近被撩動心弦的是我的讀者朋友小梵,她留言嚮我求救:她的前男友要結婚瞭,發來請帖邀請她去參加婚禮。
 
兩年前他們分手,都是遠距離戀愛惹的禍。分手後的這兩年,兩個人依舊在不同的城市各自生活,唯一的交集就是過年時,彼此傳一則群組訊息問候一下,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小梵不知道已經幾乎算是陌生人的前男友為何邀請她參加婚禮。摸著自己的良心說,她是不想去的,畢竟已經沒感情瞭,還要舟車勞頓跑去另一座城市,沒這個必要。可是不去,或者就算是禮到人不到,她又覺得對方也許會認為她小氣、還沒有對這份感情釋懷。糾結瞭三天,小梵依舊沒有下定決心。
 
▍分手即陌路纔是正確解
 
如何看待前任?我一直秉持著「分手即陌路」這個原則。倒不是我曾經深受前任毒害,所以藏瞭一肚子仇恨。大傢都是俗套般地相戀又分手,我自認臉皮還算不薄,內心也算強大,所以早就斬斷瞭對前任的那些三迴九麯的心思。之所以抱有這種決絕的態度,是因為我喜歡一切純粹的關係。例如,父母就是要親生的,不要讓我在幾十年後纔恍然大悟,然後曆盡艱辛地去尋父找母;朋友就是要三觀閤拍談得來,不能點過幾次頭,說過幾次你好就能稱兄道弟;愛人就是要你情我願、不離不棄,不要各懷鬼胎、自稱有各種身不由己(我纔不在乎);同事就是要在商言商、因利而聚,不要有太多帶感情的成分或道德綁票。
 
基於這些觀念,加上前任與生俱來的復雜性和蠱惑性,我喜歡用前任即陌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看待此種關係。無論如何,我是一定不會參加一位「陌生人」的婚禮的。原因有三:
 
第一,無論你曾是多好的現任,都恕我無法祝福已變為前任的你。說我小心眼兒也好、三觀扭麯也罷,婚禮是一個需要祝福的活動,我又不是聖母瑪利亞,為什麼要去祝福一位陌生人呢?
 
能成為彼此的前任,無非是經曆瞭他找你分手、你找他分手、你倆相互想分手這三種情況。他找你分手,理由歸納起來不外乎這麼幾條:要嘛是有瞭新歡;要嘛是覺得你不夠適閤;要嘛是因為各種客觀條件乾擾愛不下去瞭。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