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與書目(二)

兒童文學與書目(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文寶
圖書標籤:
  • 兒童文學
  • 書目學
  • 兒童讀物
  • 文學研究
  • 教育
  • 圖書館學
  • 閱讀
  • 教材
  • 文學史
  • 兒童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有關書目的研究與蒐集,雖然有所謂的目錄學,但目前似乎未受相當重視。作者自一九七一年踏入師專執教,一九八四年開始講授兒童文學,當時的兒童文學,是一片有待開發的場域,於是作者即著手收集相關論述與文本書目。正式進行兒童文學書目的彙編與書寫,並陸續刊登發錶,或始於一九八三年四月《海洋兒童文學》第一期,篇名〈好書書目──兒童文學入門必讀〉。本書即以該篇代錶性文章為首,收錄眾多兒童文學相關書目,含括圖書、雜誌、論文,兼以部分研究資料及推薦評論。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其他兒童文學或書目相關書籍的詳細簡介,內容嚴格圍繞該主題展開,不涉及您提到的書目(兒童文學與書目(二))。 --- 《二十世紀西方兒童文學的演變與思潮:從懷舊到現代的視角轉換》 書籍概述 《二十世紀西方兒童文學的演變與思潮》是一部深入探討自十九世紀末葉至二十世紀末葉期間,西方世界兒童文學發展脈絡、關鍵主題轉變與理論思潮碰撞的學術專著。本書旨在梳理在社會結構劇烈變動、兩次世界大戰衝擊、大眾媒體興起以及兒童權利意識覺醒的背景下,兒童文學如何從傳統的道德教化、田園牧歌式描寫,轉嚮對複雜人性、社會批判乃至後現代主義的探索。 本書結構嚴謹,依據時代背景劃分為數個關鍵章節,輔以對數十部裏程碑式作品的細膩分析,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理解兒童文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和藝術形式的成熟過程。 --- 第一部分:黎明與奠基(約 1900 – 1930 年代) 本部分聚焦於十九世紀末維多利亞時代殘餘的影響力如何與二十世紀初的現代主義思潮相遇。 第一章:從道德寓言到心理真實的萌芽 本章深入分析瞭傳統教育文學的衰退跡象。我們探討瞭如彼得·潘(Peter Pan)的永恆童年主題,如何以一種帶有潛意識焦慮的方式,重新詮釋瞭「成長」這一概念。重點分析瞭愛麗絲·沃剋(Alice Walker)的作品中隱含的對既定社會規範的嘲諷,以及作傢們如何開始運用更複雜的敘事技巧來捕捉兒童的內在世界。同時,也探討瞭早期奇幻文學,特別是馬剋·吐溫(Mark Twain)的諷刺手法,對後世兒童文學中黑色幽默的影響。 第二章:幻想文學的黃金時代與反烏托邦的雛形 本章專注於幻想文學的蓬勃發展。我們考察瞭托爾金(J.R.R. Tolkien)的史詩結構如何為後來的宏大敘事奠定基礎,儘管他的主要讀者群是成人,但其世界構建的精妙性對少年文學的影響不容忽視。此外,本章還對比分析瞭早期對未來世界的描繪,如卡爾·馮·德剋森(Karl von Dürckheim)的作品中對科技進步的樂觀與隱憂,標誌著反烏托邦主題在兒童文學中的初步探討。 --- 第二部分:戰後反思與社會覺醒(約 1940 – 1970 年代) 二戰的洗禮深刻改變瞭人們對「純真」的看法。兒童文學開始直麵創傷、異化與非理性。 第三章:戰後創傷與異化的兒童形象 這一章是本書的核心之一。我們探討瞭納粹大屠殺和冷戰陰影下,兒童文學作傢如何處理痛苦、失落與不公義。本書詳細分析瞭英國作傢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的非寓言式處理,以及在兒童文學中首次引入的對「集體責任」的拷問。重點分析瞭文學中「走失的兒童」和「流亡者」主題的興起,這些角色不再是單純需要被拯救的對象,而是具有批判性視角的旁觀者。 第四章:教育體製的批判與「非童話」的興起 隨著社會對教育體製的反思,作傢們開始挑戰僵化的學校和傢庭結構。本章分析瞭那些描繪「邊緣兒童」和「問題少年」的作品,例如那些大膽探討傢庭暴力、貧睏和種族隔離的書籍。我們特別關注瞭美國民權運動期間,兒童文學如何開始承擔起推動社會對話的責任,以及作傢們在平衡教育意義與文學獨立性之間所做的努力。 --- 第三部分:後現代的挑戰與多元文化的擁抱(約 1980 – 2000 年代) 隨著全球化和身份政治的發展,兒童文學的界限被極大地拓寬。 第五章:身份建構與後殖民視角的引入 本部分審視瞭性別、種族和文化多樣性在兒童文學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分析瞭非西方背景作傢的崛起,他們如何挑戰瞭西方中心主義的敘事模式,並引入瞭豐富的民間傳說和不同的宇宙觀。本書詳細比較瞭不同文化中對「英雄旅程」的重新詮釋,以及如何處理「混血身份」帶來的認同危機。 第六章:媒體融閤與敘事結構的解構 隨著電子遊戲和電影的興起,兒童文學不再是唯一的敘事媒介。本章探討瞭作傢們如何應對視覺文化的衝擊,並將實驗性的敘事結構(如非線性敘事、多重視角)引入到少年文學中。我們探討瞭「元小說」(Metafiction)在兒童文學中的早期應用,即作品開始自我意識到自身是「一個故事」,從而挑戰讀者對真實與虛構的界限認知。同時,本章也評估瞭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的興起對傳統文字敘事的顛覆性影響。 --- 總結:二十世紀的遺產與新世紀的展望 本書在結尾處總結瞭二十世紀兒童文學所確立的幾個核心價值:從對權威的質疑,對複雜情感的接納,到對多元身份的尊重。這些遺產為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文學創作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本書特色 跨學科分析: 結閤文學理論、兒童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學視角,提供多維度的解讀。 豐富的案例庫: 精選瞭數十部標誌性作品進行深入的文本細讀,並附帶瞭作者生平與創作背景的考證。 理論深度: 係統梳理瞭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和後殖民理論如何滲透並重塑兒童文學的批評範式。 --- 適用讀者群: 兒童文學研究者、圖書館學與書目學專業學生、教育工作者、對文學史與文化研究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文寶


  輔仁大學中文係碩士、曾任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語教係主任、學務長、教務長、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專長於新文學、兒童文學、語文教學,曾獲五四兒童文學教育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兒童文學獎)、信誼特殊貢獻獎等。現為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圖書目錄

目次
自序 1
好書書目──兒童文學入門必讀 1
一 書影 1
二 理論 2
三 教育 3
四 單篇論文 5
五 雜誌 5
兒童讀物超級市場
1983年1-3月 7
一 書影 7
二 雜誌 8
三 圖書 9
1983年4-7月 14
一 書影 14
二 雜誌 17
三 圖書 17
1983年8-11月 25
一 書影 25
二 雜誌 28
三 圖書 29
四 有聲圖書 34
1983年12月-1984年3月 35
一 書影 35
二 雜誌 39
三 圖書 39
1984年4-7月 47
一 書影 47
二 雜誌 49
三 圖書 50
1984年8-11月 56
一 書影 56
二 雜誌 59
1984年12月-1985年3月 66
一 書影 66
二 雜誌 68
三 圖書 69
1985年4-7月 75
一 書影 75
二 雜誌 76
三 圖書 77
1985年8-11月 83
一 書影 83
二 圖書 85
1985年12月-1986年3月 90
一 書影 90
二 雜誌 92
三 圖書 93
1986年4-7月 102
一 書影 102
二 圖書 104
1986年8-11月 109
一 書影 109
二 雜誌 110
三 圖書 111
1986年12月-1987年3月 118
一 書影 118
二 雜誌 120
三 圖書 120
臺灣兒童文學論述譯著書目(1949-1988) 127
一 書影 127
二 書目 129
臺灣童話論述書目並序 139
書影 139
一九四五年以來臺灣童話論述書目並序 145
一 書影 145
二 序文 146
三 書目 152
國小詩歌教學書目並序 157
一 書影 157
二 舊詩 160
三 新詩 161
四 兒童詩歌 162
五 朗誦 164
一九四九年以來臺灣有關兒童詩歌論述書目 167
一 書影 167
二 圖書 168
楊喚研究資料初編 173
一 書影 173
二 專書 174
三 期刊論文 175
大陸兒童文學作品在臺齣版實錄 183
一 書影 183
二 在臺齣版書目 184
三 小結 198
參考書目 199
附錄 文章齣處一覽錶 20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