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查禁公文,一段台湾史
从禁书看台湾的民主化进程
〈台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阴影下
前仆后继以文字战斗的党外青春 1979年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发生在高雄的美丽岛事件(又称为高雄事件),对台湾往后政局发展有重要影响,媒体关注大审使台湾民众于此事件后开始关心政治。与此同时,政府当局亦开始加强管控,将原先由新闻局掌管的权限移交至警备总部。
此后,台湾禁书开始一段从印刷厂到销售,都与警总斗智斗勇的历程。
作者选出的禁书大多被警备总部以违反〈台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第三条(出版物不得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的第五款(违背反共国策者)、第六款(淆乱视听,足以影响民心士气或危害社会治安者)、第七款(挑拨政府与人民情感者)予以查禁查扣处分。
本书介绍当时被查禁的数百种禁书中较为重要、由1980年9月24日,以隆彻字第4100号一口气查禁林义雄、姚嘉文的《虎落平阳》及张俊宏的《我的沉思与奋斗》等五本书谈起,到1983年1月12日查禁曹聚仁的《鲁迅评传》为止,一共27本。
借由本书,莫忘如今作为亚洲自由度最高的台湾社会,是由民主先辈的生命与鲜血、在狭小牢狱间的岁月,与这些曾被禁锢的文字、曾被视为勐兽的纸本铺垫而成。
本书特色
|出版品的婆娑之洋.美丽之岛| 如今号称最自由的华文出版中心、各种书籍类型百花齐放的台湾,很难想像曾经出版是一件被视为「搞政治」、可能「被消失」的职业。
透过本书,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作者名字多半与政治相关,但也包括意想不到的金庸《射鵰英雄传》都在政府查禁之列。(郭靖与黄蓉本人表示震惊)
阅读本书,如同走了一趟台湾战后民主运动史,那些名姓、那些事件,无一不影响着解严后如今的台湾。从林义雄到陈文成,民主前辈的身影以不同形式成为民主之路的砖瓦。
我们记忆着,以曾经会被查禁、销毁、逮捕的形式-书籍。
名人推荐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翠莲X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杨翠-专文推荐
此时此刻.来自香港的message -Cup媒体执行总编辑/陶培康
岁月消逝时时,《美丽岛后的禁书》为「党外拚气魄,笔墨争自由」的那些日子,留下他亲身的见证。-独立研究者/蓝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