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普世价值」是否存在?

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普世价值」是否存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际正义
  • 当代哲学
  • 伦理学
  • 政治哲学
  • 普世价值
  • 道德哲学
  • 全球化
  • 文化冲突
  • 罗尔斯
  • 规范伦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个急剧动盪不安的年代!如狂潮般涌出的难民,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折磨着西方国家政府及人民的神经。伊斯兰基本教义派、以及东亚威权主义国家试图挑战西方秩序与价值,甚至想取而代之;而「非西方欧洲」也不时乘机杯葛或打击西方。

  贪腐、贫穷、历史仇恨、战乱、争霸…之种种问题,在今日折磨着我们、且一点也不比冷战的时代稍减!于是我们自然会追问以下这些问题:

  是否有一种普世有效的价值及制度可以促成各国实现良好的治理、并懂得以和平方式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所有的国家都实现它?我们有权做此要求吗?

  如果只有文化的调整才能够奏效,则我们有权利要求其他国族调整文化吗?这是不尊重民族自决吗?

  为了解决世界贫穷的问题,是否应该实施全球性的财富重新分配?

  国际社会不得干涉国内的人权压迫吗?

  各国都重视经济,能减少国家之间意识形态的、各种政治性的冲突吗?

  本书各篇皆是围绕着上述这些问题在作思考,并形成一个有系统的论述。借着介绍与反省当代的大哲如哈伯玛斯、罗尔斯…等人对这些问题的深思与见解,本书欲对上述的全部问题提出回答。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立


  1963年生于台北市

  学历
  .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
  .德国特里尔(Trier)大学哲学硕士、博士

  现职
  .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副教授

  学术着作
 
 .《法学方法论与德沃金》,学林出版社
  .《波斯纳与法律经济分析》,学林出版社
  .《哈伯玛斯的法律哲学》,新学林出版社
 

图书目录

第1章对哈伯玛斯「人道干预」与「普世价值」思想之釐清
1.1前言
1.2哈伯玛斯对科索沃战争的辩护
1.2.1全球公民社会的迫切性
1.2.2科索沃战争作为走向世界公民社会的「学习过程」
1.3沟通理论的普世价值观
1.3.1实质的「普世价值」内涵乃经由举世平等沟通而确立
1.3.2批判基于单边主义而成立的「伪普世价值」
1.4结论
 
第2章「国族优先」或「举世共享」?对「国族优先论」与「世界主义」论战之回顾与省思
2.1前言
2.2「对人性的本质」之争
2.2.1要求「平等」之普遍理性的作用范围
2.3罗尔斯「反世界主义」进路的三路奠基-「方法论」、「民族自决」与「无效性」
2.3.1「国族优先论」对罗尔斯「民族自决」进路的继承与进一步阐扬
2.3.2「非世界主义」如何论证人道援助的应然性及其界限
2.4国际正义之框架限制与是否存在国际不义
2.4.1不义体制的存在及其「非充分条件影响力」
2.4.2「技术性击倒」:利用因果举证之困难性达成「无限期拖延」
2.4.3实现「国际机会平等」的前提
2.5结论
 
第3章由《万民法》之「正名」问题探讨国家对内可否任意压迫人权
3.1序言
3.2罗尔斯坚持以「民族」取代「国家」之理由
3.2.1《万民法》书中「民族」意义之釐清
3.2.2罗尔斯刻意使用「民族」之理由及检讨
3.2.3当代国际法对「国家」的要求
3.2.4罗尔斯要求「主观上」良善的意愿
3.3对《万民法》中law之字意的釐清
3.3.1如何翻译《万民法》中之law
3.3.2用「民族」来翻译罗尔斯之着作是否会解消普通意义下的「民族问题」?
3.4结论
 
第4章「民族自决权」能否抗拒「普世人权」的要求?:对瓦尔泽以「自决」反对「人道干预」之批判
4.1前言
4.2瓦尔泽的文化共同体「自决」至尊思想
4.2.1对文化共同体「成员」自决与多元选择的尊重
4.2.2「坚持并获胜的反抗」方能验证人民真正意志
4.2.3对「政治体制」是否出于人民自决之批判性省思
4.3瓦尔泽的「内部批判性阐释」学说
4.3.1「厚」与「薄」的两种道德
4.3.2两种不同的批判态度
4.4对瓦尔泽「反干预理论」之省思与批判
4.4.1「民众自我进行的对话与启蒙」是否为正当自决的必要条件?
4.4.2制定普世人权框架之必要性
4.5结论
 
第5章再访罗尔斯《万民法》对非自由主义「正派民族」的「宽容」问题
5.1绪论
5.2「万民法诸原则」的导出
5.2.1罗尔斯推导「万民法」原则的两个疑点
5.3「共善式」社会的内容及是否可免除「压迫性」
5.3.1「共善式」社会的缺陷
5.3.2「完美的共善式」社会之辩护之合理性
5.3.3「民族」形态归类之困难
5.3.4忍受「共善式」国家之真正理由
5.3.5罗尔斯之善意反而造成思想的保守性
5.3.6对所有「共善式」民族的督促与要求
5.4结论
 
第6章    保障「国内体制自决」作为国际和平的条件

6.1序言
6.2「四大求证条件」
6.2.1「四大求证条件」的普遍性及世界多元性问题
6.2.2对民族自决之下的「偏离」之可容忍性
6.3结论
 
第7章    「历史终结」或「文明冲突」:福山vs. 杭廷顿
7.1序言
7.2「全球化时代」是「历史终结」与「经济人」之时代
7.2.1福山对文化功能的低估
7.2.2福山对「终结」之意的辩解
7.2.3世界面临多元的挑战
7.3杭廷顿以「文明衡突论」反驳「历史终结论」
7.3.1对「历史终结论」与「文明衡突论」的反思与批判
7.3.1.1「文明衡突论」乃是一种非哲学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
7.3.1.2「种族主义」之指责
7.3.1.3反抗「西方」的缘由
7.4结论:「终结历史」的时机尚未到来、亦不知能否到来
 
第8章后记-选择救赎或沉沦?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书名,如同一声古老的回响,直抵我内心深处对世界秩序的求索。《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短短一句话,却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思想图景。我时常在思考,在国与国之间纵横交错的利益网中,在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交融中,我们究竟应该以何为标准来评判一个行为是否“正义”?“国际正义”这个概念,听起来如此宏大,却又如此真实地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普世价值”——这个看似美好而又充满争议的词汇——它究竟是人类精神的灯塔,还是某种历史叙事的建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在哲学领域深耕的智者们,是如何审视和定义“国际正义”的。他们是否会从康德的道义论出发,强调普遍法则的运用?还是会借鉴功利主义的视角,关注最大多数人的福祉?又或者,他们会从后殖民主义的立场,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在“普世价值”定义中的作用?我特别想了解,当面对文化多元性以及价值观的冲突时,哲学家们是如何捍卫或质疑“普世价值”的存在的。他们是否会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来调和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张力?抑或是,他们会坦率地承认,“普世价值”仅仅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往往被权力所稀释和扭曲?这本书,对我而言,绝非仅仅是学术理论的堆砌,而更是一次关于人类道德基石的深刻拷问,一次对我们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共同构建一个更公正未来的重要指引。

评分

当我的目光锁定在“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这个书名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便被点燃。我一直在思考,在当今这个联系日益紧密却又矛盾丛生的世界里,究竟是什么在维系着国家之间的秩序?“正义”这个词,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被频繁提及,但它的含义却常常模糊不清,甚至被用来服务于不同的政治目的。而“普世价值”——这个备受争议的概念——更是让人难以捉摸。是否存在一些超越文化、超越国界的、能够被全人类共同认同的价值准则,来作为衡量国际事务是否“正义”的标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场思想的盛宴,聆听那些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们,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以严谨的逻辑,来探讨“国际正义”的本质,以及“普世价值”的存亡。他们会如何分析历史上的国际冲突,从中提炼出关于正义的教训?他们又会如何审视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比如贫富差距、环境恶化、民族主义的抬头,并从中寻找“正义”的落脚点?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权力”与“正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现实的国际政治博弈中,“普世价值”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者它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一次对人类共同命运的追问。

评分

在书架上看到《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这个书名,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长久以来,我对“正义”这个概念的理解,常常局限于国内的法律和道德范畴,而对于“国际正义”的理解则显得模糊和片面。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各种国际冲突、人道主义危机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存在一套超越国界的、普遍适用的正义原则?“普世价值”这个提法,更是激发了我探索的欲望。它究竟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共识,还是某些文化霸权的产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汇集当代最顶尖的哲学思想,为我层层剖析“国际正义”的复杂性。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如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对于“国际正义”的不同解读;他们会如何处理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价值冲突;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框架,来指导国际社会在处理争端、维护和平时,能够更趋向于“正义”。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哲学家们,是如何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他们是否会承认,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正义”的实现往往伴随着妥协和博弈,而“普世价值”的推广也可能面临巨大的阻力。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智识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启迪。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它是否真的能解答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我时常在新闻中看到各种国际事件,从人道主义危机到地缘政治冲突,再到经济贸易纠纷,背后似乎都牵扯着“正义”与“不正义”的判断。但问题是,这种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当我们指责一个国家侵犯了另一个国家的权利时,我们依据的是什么?当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对某项不公行为进行干预时,我们诉求的又是何种“正义”?“普世价值”这个词,虽然常常被提及,但其内涵却显得模糊不清,甚至在不同语境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拨开迷雾,让我看到那些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在复杂的现实面前,试图为“国际正义”寻找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最终直面“普世价值”是否真实存在的那个终极命题。我好奇他们会如何处理那些来自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他们是否能够提出一种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超越文化隔阂的“正义”框架?或者,他们会揭示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可能仅仅是某些强大势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构建的叙事?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不同哲学流派(如功利主义、道义论、德性伦理学等)在探讨国际正义时的不同侧重点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它们如何在当代语境下被重新解读和应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人类理性与道德边界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关于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根本性思考。“国际正义”这个词,听起来崇高而又遥远,但它却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构成了“国际正义”的基石?是那些被写入国际法条文的规则,还是各国之间在道义上的共识?而“普世价值”——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引领我们走向共同繁荣的灯塔,还是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口号,在现实的利益冲突面前不堪一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当代哲学界对于这些问题的最新思考。我好奇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会如何跨越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试图为“国际正义”找到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解释。他们是否会强调人类共同的尊严和权利,还是会承认不同文明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寻求一种能够兼容并蓄的“正义”模式?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讨论到,在面对全球性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流行病、贫困问题时,如何构建一个更公正的国际秩序,以及“普世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理论上的求索,更是对人类如何在一个日益复杂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寻求共同幸福的实践性思考。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封面,我的思绪立刻被“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以及“‘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这两个核心问题所吸引。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更是对我们如何理解和构建一个更美好、更公平的世界的深刻反思。我一直相信,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基本道德准则的共同追求,而“国际正义”正是这种准则在国家之间相互关系中的体现。然而,“普世价值”这个概念,在现实的国际交往中,常常显得遥不可及,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一种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汇集不同学派、不同思想家的智慧,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剖析“国际正义”的内涵,以及“普世价值”是否真的能够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桥梁。书中会不会出现关于“正义”与“利益”的权衡,关于“权利”与“义务”的界定,以及关于“强制”与“自愿”的讨论?我尤其关心,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面对同一个国际事件时,他们的道德判断是否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根本性的不同?而那些当代大哲们,又是如何回应这种挑战的?他们会提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义”理论,还是会承认“正义”的相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最大化地促进合作与和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清晰的思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国际局势,并对“普世价值”的实现路径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当我的目光落在“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这个书名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我常常在思考,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那些驱动国家行为、塑造国际秩序的深层逻辑是什么?“正义”这个词,在政治家和外交官的口中频繁出现,但其背后的含义却是如此多变,有时甚至自相矛盾。尤其当它被冠以“国际”的前缀,并且被置于“普世价值”是否真实存在的追问之下时,这种复杂性便被推向了极致。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哲学家们,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他们是否会从不同的哲学传统出发,比如德性伦理、义务论、功利主义,来解读“国际正义”的意义?他们会如何处理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之间可能产生的碰撞与融合?“普世价值”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它的根基又在哪里?是来源于人类共同的理性,还是某种超越性的道德启示?抑或是,它仅仅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某个特定文化群体的价值偏好的投射,在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时显得脆弱不堪?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找到那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国际社会运行的深刻洞见,找到对“普世价值”的更清晰、更具说服力的论证,或是对其局限性的深刻揭示。

评分

这本《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书名,简直就像一个响亮的问号,直接叩击了我内心深处关于世界秩序的根本性疑问。我常常在思考,我们为什么会相信某些行为在国际社会是“不正义”的?这种判断的标准究竟从何而来?是法律条文的约束,还是道德情感的驱动?而“普世价值”——这个被广泛提及却又充满争议的概念——它究竟是一种可以被普遍接受的道德真理,还是仅仅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在面对多元文化时显得苍白无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集结当代哲学界的智慧,为我清晰地解读“国际正义”的复杂图景。我好奇书中的哲学家们,是否会从不同的哲学传统,如自由主义、社群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出发,来阐释他们对“国际正义”的理解。他们会如何处理在跨文化语境下,对于“权利”、“平等”、“自由”等概念的不同诠释?“普世价值”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的根源是什么?是人类共同的理性,还是某种超越性的力量?或者,它只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建构,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常常被用来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深刻的洞见,理解那些驱动国际关系发展的隐秘力量,并对“普世价值”的真实性与实践性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引人深思,当代大哲们究竟是如何看待“国际正义”这个宏大且复杂的议题的?尤其当这个议题被置于“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疑问之下时,更是激发了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一直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感到好奇,并且常常在思考,是否存在一些超越个体、超越文化、超越时代的普适性道德准则,能够作为我们判断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冲突的基石?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场思想盛宴的大门。我期待着书中那些顶尖的智者们,如何从不同的哲学流派、不同的理论框架出发,对“国际正义”进行解构、分析,并最终给出他们对“普世价值”存在的判断。是存在,并且可以被清晰地界定和实践?还是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景,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难以落地?抑或是,这种“普世价值”本身就带有某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痕迹,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他们会引用哪些经典的哲学案例,又会提出怎样犀利的论证,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关于多元主义、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的张力,以及这些观念在国际法、人权、战争伦理等具体议题上的体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哲学理论的探讨,更是一次对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深刻追问。

评分

当我的目光掠过《当代大哲论国际正义:「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这个书名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便涌上心头。我一直认为,“正义”是人类社会最核心的价值之一,而将它置于“国际”的视野下,并追问“普世价值”的存疑,无疑是将这个议题推向了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层面。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我们常常看到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碰撞。在这种背景下,究竟是否存在一套能够超越国界、超越文化、被全人类普遍认可的“正义”原则?“普世价值”这个概念,更是充满了讨论的空间。它究竟是人类共通的道德遗产,还是某种特定文化输出的工具?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启发,让我看到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剖析“国际正义”的本质,并最终直面“普世价值”是否真实存在的那个关键问题。他们会如何处理不同文明在对待“人权”、“自由”、“平等”等核心概念上的差异?他们是否会提出一种能够包容多元,却又不失普遍性的“正义”框架?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在实际的国际交往中,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国际正义,以及“普世价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思想的旅行,一次对人类社会共同未来的深刻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