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日本人的心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神话
  • 日本文化
  • 民间信仰
  • 文化人类学
  • 宗教研究
  • 历史
  • 文学
  • 传统文化
  • 精神世界
  • 日本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河合隼雄晚年集大成之作──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关键!

  神话是人们追溯根源的依据。无论后世编纂,抑或世代传诵,大多能成为人们理解天地万物起始的连结。日本神话也是如此,从最初的三神祇各司其职,到后代伊邪那岐、伊邪那美兄妹诸神之间的纠葛,河合隼雄认为,这些故事都是探索日本文化的途径。

  延续早年名着《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所探讨的生死观、自然观、善与恶等概念,本书旁征博引欧美亚非等地的世界神话,不但拓展了其论述的视野,也让读者发现日本神话的独特性,及其对应的日本深层文化与心理状态。

  在河合的构筑下,我们清晰看见日本神话与宙斯为大的希腊神话,以及与信奉唯一神上帝的犹太基督教之差异。从河合抽丝剥茧的分析中,我们得以窥知日本人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心理,并进一步走入全书的核心:中空结构论──此即理解日本人心理、解决其现代社会问题之钥。

  书籍重点
  ★ 河合隼雄晚年最重要着作──以《古事记》、《日本书纪》流传的日本神话为经,世界神话为纬,探索日本文化与心理的深层内里。
  ★ 日本神话中既无绝对的善恶,也无长久的胜败,更无定于一尊的绝对思想,而是由各个边陲维持动态的平衡,正象征着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
  ★ 透过河合隼雄所提出的「中空结构论」来解读日本人的心理样貌,并从反思中寻找属于自己个人的神话!

共同推荐

  〈按姓氏笔划排列〉
  林水福│日本文学研究者、作家
  周慕姿│谘商心理师
  胡忠信│历史学者、政论节目主持人
  陈永峰│东海大学跨领域日本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蔡怡佳│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魏宏晋│心灵工坊成长学苑讲师

深刻推荐

  现实世界充满了难以和解的矛盾──神话很清楚这一点,并且以之为前提。特别是「生」与「死」的矛盾之大,是不可能和解的。……透过思考的力量,让现实世界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得以「在对立发生之前,保持微妙的平衡」……大多数这种新石器时代神话的特征,都完整地被保留在日本神话之中,这个事实让河合隼雄深受感动。──中泽新一(人类学家)

  过去,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日本,这些外来文化有时看似位居中心,但随着时间流逝会逐渐日本化,离开中心,但与整体和谐共存。如众所周知,日本许多文化源自中国,如跪坐、书道等,如今却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以河合隼雄的中空均衡结构足以说明其「原因」。……日本的「耻」文化、天皇不掌实权,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死亡与再生等现象,皆可以从河合隼雄《神话与日本人的心》得到启示或继续思考。──林水福(日本文学研究者、作家)

  在本书,日本最着名的荣格派心理学家河合隼雄二○○三年所出版的《神话与日本人的心》当中,作者更是直指「日本神话」从来不强调父性的支配,而是注重父性与母性的融合,以及二元平衡的重要性。同时,作者也发现「日本神话」中的主神「天照大神」(同时具有太阳神和巫女性格的女神),一方面会全副武装地进行战斗,另一方面也会温柔地栽种植物、纺纱缝衣。
  也就是说,犹太・基督教世界「父性 vs. 母性」的两大矛盾精神象征,共存于「天照大神」的内在。虽然,「母性」包容一切,但是在无尽追求「雌雄一体」的同时,当然也无可避免地充满了内在性的矛盾。所以,开创京都学派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就明白指出「绝对矛盾下的自我同一」即是日本人最重要的文化特征。
  这也是日本人特有的「刀与菊花,同构一图」的文化结构。看似矛盾,但是却得以在绝对矛盾下开展出无限的调和。──陈永峰(东海大学日本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学法学博士)

  透过河合隼雄的分析所读到的这些创世神话充满趣味,诸神创造子女与万物的方式与时机之丰富也令人惊叹:女神男神都能生下子女,净化仪式与产生污秽的过程都是创造的时机,泪水、血流与尸体也都是创造的材料。这些创造的故事表达了种种对立象征的连结:男与女、洁净与污秽、悲与喜、死与生。对于活着所要经验的种种冲突与对立来说,这些连结的建立能够带来新的认识:我们一直抗拒,或是拼命追求的,原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河合隼雄在书末特别关注《古事记》中造物神第一次失败的创造,也就是从众神行列被流放的水蛭子。他认为如何让水蛭子回归是日本当代的重要课题,这也意味着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对与自己相异的立场抱持关心与开放的重要。对现今台湾社会来说,我们正经历着寻找自我的过程,河合隼雄在本书中所提的一些对日本社会的建议,例如以世界整体为基础来建立的开放性自我、个体的确立,以及公共概念的创造等,对我们来说也深具启发。──蔡怡佳(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日本神话里的对立,不经独一真神的律法裁决,神反而像零般地「什么也不做」,无事旁观,或者以趋于零的「刻意避开冲突」最低限行动以对。一旦矛盾张力到极致而表面化,甚至爆发时,那就尽情发挥吧,新的平衡总会到来,隐忍和谐的文化惯性将自然再现。原来,日本神话三元论的关键「三」其实是「零」,也就是「无」;三位神祇是受制于世界原理的「二」,神格「一」内在分化,出现表面现象「三」的隐喻。河合先生在《神话与日本人的心》此一总成其日本神话系列的精华之作中,如同一堂精彩的数理哲学课,值得深入品味。──魏宏晋(心灵工坊成长学苑讲师)
《東亞的風雲變幻:近代化浪潮下的社會與文化重塑》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了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韓國與新興的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面對西方列強衝擊下所經歷的劇烈社會結構轉型、思想體系碰撞與文化認同的重塑過程。這不僅是一部關於政治與軍事角力的歷史敘事,更是一部探討傳統如何在新舊交替的巨大壓力下,進行痛苦抉擇、激進變革與緩慢適應的社會文化史。 全書以「衝擊與回應」為核心線索,分為上、中、下三大部分,層層遞進地描繪了東亞精英階層與廣大民眾在「現代化」這一共同命題下的不同實踐路徑與精神掙扎。 --- 第一部:傳統的崩解與外部的壓力 本部分著重探討了在西方工業文明與帝國主義的強勢介入下,東亞傳統帝國秩序所面臨的結構性危機。 第一章:千年帝國的內部疲憊與外部窺視 清帝國的衰微不僅是軍事上的落後,更是其官僚體制、意識形態僵化以及龐大人口壓力下的資源分配失衡所致。本章細緻分析了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精英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鴻溝,從最初的「天朝上國」的傲慢,到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後的屈辱與迷惘。我們探討了儒家經世致用思想在面對蒸汽機和線膛槍時的失效,以及地方士紳在維護自身利益與國家存亡間的兩難處境。 第二章:朝鮮王朝的閉鎖與開化之爭 朝鮮半島的歷史路徑與中國截然不同,其受儒家文化與清朝宗藩體系影響尤深,更顯保守與封閉。本章聚焦於朝鮮「守舊派」與「開化黨」之間圍繞引進西方技術與制度展開的激烈鬥爭。通過對甲午戰爭前後朝鮮社會的剖析,揭示了內部改革力量的軟弱性,以及最終淪為列強角力場的悲劇性命運。朝鮮面對的困境在於,其國家認同的基礎——儒學倫理——成為抵禦外來文明的沉重枷鎖。 第三章:明治維新的「脫亞入歐」策略的內在動力 與中朝的被動反應不同,本書認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場由特定精英階層主導的、具有高度組織性和戰略性的主動變革。本章分析了德川幕府末期武士階層的內部分化,以及倒幕運動的成功如何為自上而下的國家重塑提供了政治前提。重點探討了「富國強兵」與「殖產興業」政策的具體實施,以及日本如何利用西方思想資源,在不完全拋棄本土文化根基的基礎上,快速構建起現代民族國家體系。 --- 第二部:思想的移植與文化的調適 在政治體制開始變革的同時,思想領域的風暴成為推動社會變化的核心動力。本部分聚焦於「學問」如何被用作改造社會的工具。 第四章:中國知識界的「師夷長技」與體制困境 從洋務運動的技術引進到戊戌變法的制度嘗試,中國知識分子經歷了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的認知深化過程。本章分析了梁啓超、譚嗣同等人在引介西方政治哲學(如天賦人權、國民主義)時所遭遇的語言學障礙與文化篩選機制。重點探討了「中體西用」思想的理論困境——即如何在外在技術與制度上全面西化,而內在精神(「體」)卻堅守傳統的矛盾性。 第五章:日本的「國體」建構與國民精神的塑造 日本的現代化進程中,國家意識形態的建構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本章詳細考察了國家如何利用「神道教」的元素與君主崇拜,快速熔鑄出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國民精神」。我們分析了教育令、兵役制度如何系統性地將地方性的忠誠轉化為對天皇和國家的現代忠誠。同時,探討了日本知識分子如福澤諭吉等人,在擁抱自由主義的同時,如何面對國家主義興起時所產生的思想張力。 第六章:東亞知識分子的身份焦慮 本章透過比較三國知識分子的個人書信、日記與早期著作,描繪了他們在「新舊」交界處的身份焦慮。他們既是傳統精英階層(士大夫、武士)的繼承者,又是肩負國家救亡使命的「先行者」。這種雙重身份使他們在面對文化斷裂時,既無法完全回歸傳統,又無法全然融入西方價值體系,從而在文學、學術乃至日常生活方式上,展現出深刻的矛盾與掙扎。 --- 第三部:社會結構的重塑與新興力量的崛起 社會的根基在政治與思想變革的衝擊下發生了根本性的位移。本部分關注城市化、階級流動以及新興群體的登場。 第七章:東亞城市的變貌:殖民地空間與現代化實驗場 從上海、天津到橫濱、神戶,東亞的港口城市成為東西方文化、資本、技術交匯碰撞的最前沿。本章以城市空間分析為方法,探討了租界、新式工場、鐵路網絡的鋪設如何重構了傳統的居住模式與商業倫理。城市不僅是現代化的窗口,也是社會矛盾(如勞資衝突、對外國勢力的不滿)最先爆發的場所。 第八章:新興階層的形成與社會動員 隨著軍事、行政與產業現代化,一批新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受過新式教育的文官、工業技術人員、受過軍事訓練的士兵,以及城市中的產業工人。本章分析了這些階層的社會組成、價值觀取向,以及他們在不同國家尋求政治權利時所採取的不同路徑。例如,中國的資產階級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與日本早期工業資本家在維新體制下的依附性。 第九章:文化抵抗與大眾動員的序曲 儘管精英階層在推動自上而下的變革,但底層民眾對於巨變的理解和反應,構成了歷史敘事中常常被忽略的一環。本章考察了民間社會(如會黨、農民運動)對西方文化與新政權的抵制形式,從義和團運動的爆發,到日本民間對「文明開化」帶來的奢侈風氣的批判。這些抵抗運動揭示了現代化並非單一線性的進程,而是充滿了複雜的、往往是暴力的文化拉鋸戰。 --- 結語:現代性的多樣性面孔 本書最後總結道,十九世紀末東亞的歷史,並非簡單地複製了西方的現代化劇本。它展示了在強烈的外部壓力下,不同文明如何基於自身的歷史經驗和資源禀賦,發展出具有地域特殊性的現代性方案。這些方案,無論是日本的國家主義路線,還是中國的漸進改良與革命探索,都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全球政治格局的走向,其遺產至今仍在東亞的文化認同與國際關係中迴盪。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宏大而細膩的視角,理解這段充滿戲劇性的轉型時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河合隼雄Hayao Kawai, 1928-2007


  出生于日本兵库县,毕业于京都大学数学系。1962年赴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学习,是第一位取得荣格分析师资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游学会执照,为该会创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游治疗的主要推动者。曾任京都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日本文化厅厅长、日本临床心理医师学会会长、京都大学荣誉教授等职。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学知识为基础,长年针对日本文学、政治、教育、社会问题等不同领域进行论述、对话。着作甚鉅,其中《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一书曾荣获大佛次郎奖,《高山寺的梦僧:明惠法师的梦境探索之旅》荣获首届新潮学艺奖。其他重要着作包括《孩子与恶》、《转大人的辛苦》、《青春的梦与游戏》、《故事里的不可思议》、《阅读孩子的书》、《阅读奇幻文学》、《佛教与心理治疗艺术》、《源氏物语与日本人》、《神话心理学》、《民间故事启示录》、《活在故事里》、《神话与日本人的心》(以上皆由心灵工坊出版)、《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与村上春树合着)、《原来如此的对话》(与吉本芭娜娜合着)、《心的栖止木》等。

编者简介

河合俊雄


  京都大学教授、荣格分析师。1957年出生,其父为日本已故心理学泰斗河合隼雄,于1990年于苏黎世荣格学院取得分析师执照。他目前亦身兼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副理事长、日本荣格派分析家协会副会长、河合隼雄财团代表理事。近二十年来,陆续从事多项日文版心理学相关书籍之编着译介。他的文章与着作已有英语、德语及中文版发行。个人着作包括《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从《1Q84》的梦物语谈起》(心灵工坊出版)、《概念の心理疗法物语から弁証法ヘ》、《ユング魂の现実性》、《心理临床の理论》。

译者简介

林晖钧


  毕业于国立艺专,为国内知名小提琴家。醉心哲学与当代思潮,2011年起引介并翻译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着作,已出版《移动的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伦理21》、《柄谷行人谈政治》、《世界史的结构》、《哲学的起源》、《帝国的结构:中心•周边•亚周边》,另译有《神话与日本人的心》、《源氏物语与日本人》、《高山寺的梦僧》、《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革命的做法》、《孩子与恶》、《青春的梦与游戏》等书(均由心灵工坊出版)。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雌雄一体」的日本社会结构/陈永峰
推荐序二 ▎在神话之河中找寻自我/蔡怡佳
推荐序三 ▎神话中的数理奥妙/魏宏晋
导读 ▎河合隼雄《神话与日本人的心》之深刻启示/林水福

序章 太阳女神的光辉国度
一、太阳女神的诞生
二、神话的意义
三、现代人与神话
四、阅读日本神话

第一章 世界的起源
一、天地肇始
二、生成与创造
三、最初的三元组(Triad)
四、众神的连锁

第二章 生育国土的父母
一、结婚的仪式
二、男与女
三、意识型态
四、国土诞生与女神之死
五、火的起源

第三章 探访冥界
一、伊邪那岐的冥界经验
二、破坏禁忌
三、原罪与原悲
四、原罪与日本人

第四章 三贵子的诞生
一、从父亲身上出世
二、眼睛与日月
三、天照大神与雅典娜
四、「月读命」所扮演的角色
五、第二组三元组

第五章 天照大神与须佐之男
一、须佐之男的入侵
二、誓约
三、天岩洞
四、天照大神的蜕变

第六章 大女神的受难
一、大女神狄蜜特
二、重生之春,笑
三、伊南娜下冥界
四、伊邪那美、天照大神、天宇受卖命

第七章 须佐之男的多面性
一、须佐之男的幼儿性
二、把戏大师(Trickster)
三、大气都比卖的遇害
四、英雄须佐之男
五、须佐之男、日本武尊、本牟智和气

第八章 大国主神的的建国
一、稻羽的白兔
二、大国主神的求婚
三、从须佐之男到大国主神
四、与少名毘古那的合作

第九章 让国
一、均衡的逻辑
二、大妥协
三、高御产巢日神的角色
四、猿田毘古神与天宇受卖命

第十章 国家的扩张
一、海幸与山幸
二、「心生畏惧」的男人
三、第三组三元组

第十一章 均衡与回摆
一、均衡的动力系统(dynamism)
二、三轮的大物主神
三、梦与神
四、沙本毘古与沙本毘卖
五、破坏连结的事物

第十二章 日本神话的结构与课题
一、中空均衡结构
二、其他文化的中空结构神话
三、水蛭子的角色
四、现代日本的课题

后记
解说 日本神话中三元论的思想/中泽新一
「故事与日本人的心」选辑 发刊词/河合俊雄
附录 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推荐序

「雌雄一体」的日本社会结构

陈永峰/东海大学日本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学法学博士


  很多台湾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过的严厉「父亲」,其构成的因素与「父亲」接受过日本殖民地教育的洗礼有关。而且普遍认为那是具有日本型文化的「父亲像」或「男性像」。只是,这种以男性封建文化为主轴的日本观,在学问的层次上,是一个完美的误解。

  例如,穿越西方与日本文化的哲学家铃木大拙(1870-1966)就认为欧美人的社会思考核心在于「绝对的」父亲;相反地,日本人的社会思考核心则在于「相对的」母亲。铃木强调的是父亲的支配性与母亲的包容性。

  而在本书,日本最着名的荣格派心理学家河合隼雄二○○三年所出版的《神话与日本人的心》当中,作者更是直指「日本神话」从来不强调父性的支配,而是注重父性与母性的融合,以及二元平衡的重要性。同时,作者也发现「日本神话」中的主神「天照大神」(同时具有太阳神和巫女性格的女神),一方面会全副武装地进行战斗,另一方面也会温柔地栽种植物、纺纱缝衣。

  也就是说,犹太・基督教世界「父性vs. 母性」的两大矛盾精神象征,共存于「天照大神」的内在。虽然,「母性」包容一切,但是在无尽追求「雌雄一体」的同时,当然也无可避免地充满了内在性的矛盾。所以,开创京都学派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就明白指出「绝对矛盾下的自我同一」即是日本人最重要的文化特征。

  这也是日本人特有的「刀与菊花,同构一图」的文化结构。看似矛盾,但是却得以在绝对矛盾下开展出无限的调和。文化人类学名着《菊与刀》的作者露丝・潘乃德(1887-1948)也以此断定日本人的双重性格。「日本人,将矛盾的气质诠释到极致。富有侵略性,却又毫无威胁;奉行军国主义,却也不乏审美情趣;粗野蛮横,却又彬彬有礼;顽冥不化,却又与时俱进;柔顺软弱,却又不甘受欺;忠诚而又奸诈,英勇而又胆怯,保守而又迎新。」(《菊与刀》)

  另外,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可以说是日本人追求「雌雄同体」的代表人物。三岛由纪夫的文体被认为比一般女性作家更为纤细写实,也比女性作家更为柔弱优雅。但是,另一方面,他在以纤细柔弱的女性化文风成名之后,却又加入警察以及自卫队的训练,学习剑道,勤练身体,成了不折不扣的「现代」肌肉男。而三岛在一九六八年九月发表的〈文化防卫论〉当中借用露丝・潘乃德的「菊花」与「刀」的意象,并且参照了《古事记》上记载的神话,将菊花当作女神「天照大神」,将刀看成男神「须佐之男」。女神是「菊花」,男神是「刀」,对于庶民读者而言,确实简单易懂。

  也就是说,战后日本失去了「刀」,战前日本失去的则是「菊花」。只要失去任何一边,日本和日本人都会失去平衡,无法调和。而战后至今,外来的美国势力(第三者)的介入与调停,带来的除了「空」与「无」之外,没有其他。

  同时,围绕本书的其他主题,不管是「无」或者是日本社会的「中空结构」,事实上都不是河合隼雄的独创,而是继承自京都学派的「绝对无」的「场所」(topos)。说不定在潜意识里,作为战后京都学派重要继承者的河合隼雄,就是想要透过日本神话的整理和解说,替西田几多郎的「绝对无」与「绝对矛盾」,完成「自我同一」以及「开放性自我认同」的时代任务。

  神话不是宗教,而是一种社会结构。文化、历史也都不是宗教,反映的也都是社会结构。

  毫无疑问,母性特有的柔弱感与现实主义确实是日本文明圈的重要元素。虽然,在学问或者是实证上,日本社会到底是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依然非常难论断。

  不过,如果与犹太・基督教世界相对照的话,事实就马上清楚了起来。从《旧约圣经》当中,最早的女人源自于男人的「神话」来看,犹太・基督教社会确实是意图性地将男性对女性的优越定调为宇宙的根本秩序。或者,再说得更精确一点的话,《旧约圣经》试图把男人的观点当成看待整个世界的标准。

  但是,日本社会从来都是强调母性与父性的调和,甚至无限地追求「雌雄一体」的实现。不只本书的作者荣格派心理学家河合隼雄透过神话分析,开展此一主张。医学领域的临床精神医师土居健郎也透过临床实证,在名着《撒娇的构造》一书中提出了相同的看法,两者的主张相关性极高,非常値得读者们参照阅读。对于读者们的日本理解,必有助益。

在神话之河中找寻自我

蔡怡佳/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是河合隼雄「故事与日本人的心」选辑中最后的集大成之作。河合隼雄从二○○二年担任日本文化厅长时开始写作,二○○三年完成这本书时,已经七十五岁了。这部在生命晚期所完成的作品,回应的其实是河合隼雄三十七岁刚刚完成荣格派分析师的资格论文时的使命,要将论文中对日本神话的分析传达给日本人。河合隼雄说,这个「执笔的时机」是由自己身为日本人的种种体验,以及长期从神话学所得到的知识所造就的。在这之前,河合隼雄也透过日本传说的分析来探究日本的独特心灵。在他五十四岁所出版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中,就是透过深层心理学以及神话比较的方法,指出贸然以适用于西方文化的理论套用在日本可能产生的谬误,并以比较的手法勾勒日本心灵的独特性。这个阶段的河合隼雄以严谨而客观的书写风格开展他对日本文化心灵的理解,二十几年之后的《神话与日本人的心》,则已是融入更多生命观察与体验、充满睿智洞见的深刻之作。

  深层心理学的训练是河合隼雄重新挖掘这些日本神话之深刻意涵的重要基础。在他之前的心理学先驱,例如佛洛依德与荣格,都在中年开始把运用于个体心灵分析的心理学转移到时代精神与文化的分析,企图指出时代的「病征」,以寻觅治疗之道。作为日本荣格学派先驱的河合隼雄也不例外,在《神话与日本人的心》中他思索的是做为一个日本心理学者,如何在世界整体性的关照中思考日本心灵。换言之,他想探寻的日本心灵根源,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下的产物,而是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寻找日本人「开放的自我认同」。

  以心理学的视角理解神话时,大多将神话与个体心灵成长的种种母题连结,指出神话如何成为自我映照的途径。例如英雄神话这个重要的神话母题,勾勒的就是自我如何从无意识的混沌中独立、生成与开展的过程。在《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中,河合隼雄提出一个有别于西方自我的「女性意识」,以及回归「无」的日本心灵主轴,强调日本心灵的独特性。到了《神话与日本人的心》,河合隼雄则提出更具动态性、有别于单一统合意识的平衡观,来与西方以一神论为背景的文化对照。从「父权意识」与「母权意识」的差异到「统一」与「平衡」的互补,河合隼雄关注的不再只是日本心灵的独特认同,而是透过理解自己的独特性来理解其他文化的优点,以找到共生共存的方式。在许多对立的价值仍无法相互理解与对话的今日世界中,河合隼雄在本书所提出的洞见弥足珍贵。

  河合隼雄认为神话的意义在于以说故事的方式为社群的成员提供存在的基础:有别于科学以分析为基础的世界观,神话的价值在于创造事物的关连与整体性,以提供安身之所在。以这样的视角来分析《古事记》,才能还原被日本军国主义之意识型态所扭曲的神话意涵,重新挖掘出这些日本神话与其他世界神话可以彼此对话的智慧。河合隼雄在书中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论点,例如相对于西方「原罪」文化的日本「原悲」文化;相对于基督教文明中耶稣为「救赎」而牺牲,女神神话中的女神则是为了「生命」而牺牲;以及以「空无」为中心所创造的「均衡和谐」来对照由单一体系统合差异的文化结构。这些比较源于河合隼雄透过人类整体来理解自身文化的关怀,这种关怀恰恰与河合隼雄对神话的理解一致,也就是透过连结看见自己所在,而得以安身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河合隼雄的神话分析也可以说是当代的神话书写。

  透过河合隼雄的分析所读到的这些创世神话充满趣味,诸神创造子女与万物的方式与时机之丰富也令人惊叹:女神男神都能生下子女,净化仪式与产生污秽的过程都是创造的时机,泪水、血流与尸体也都是创造的材料。这些创造的故事表达了种种对立象征的连结:男与女、洁净与污秽、悲与喜、死与生。对于活着所要经验的种种冲突与对立来说,这些连结的建立能够带来新的认识:我们一直抗拒,或是拼命追求的,原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河合隼雄在书末特别关注《古事记》中造物神第一次失败的创造,也就是从众神行列被流放的水蛭子。他认为如何让水蛭子回归是日本当代的重要课题,这也意味着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对与自己相异的立场抱持关心与开放的重要。对现今台湾社会来说,我们正经历着寻找自我的过程,河合隼雄在本书中所提的一些对日本社会的建议,例如以世界整体为基础来建立的开放性自我、个体的确立,以及公共概念的创造等,对我们来说也深具启发。河合隼雄借着比较神话分析的方式来探索在世界整体视野中的日本自我,台湾虽然没有像《古事记》这样的材料,但有在种种艰难处境中走过的历史轨迹。如果我们能为这些历史轨迹写下更多的故事,并从其中探寻做为世界中的台湾人想要共同护守的价值,或许这些故事可以像这些从血泪中进行创造的神话一样,成为台湾社会找寻自我、书写自我神话的材料。

  河合隼雄在书中有许多开阔又充满启发的洞察,让人觉得《神话与日本人的心》是一本不只属于日本,也属于愿意聆听神话智慧的同代人的书。衷心希望这本书在台湾的出版可以遇到更多的知音,一起在神话之河中找寻心灵的根源,以及创造的勇气。
 

图书试读

序章
 
太阳女神的光辉国度

 
一、太阳女神的诞生
 
日本的神祇数量众多,据说多达了八百万位。其中佔有极重要地位的「天照大神」是位太阳女神。在古代日本天空绽放光芒的太阳,日本人赋予了她女性的形象。在全世界无数的神话之中,这一点可以说相当特别。除了北美洲原住民族因纽特人之外,几乎在所有民族的神话中,太阳神都是男性。在我们开始逐步考察整体日本神话之前,这一点首先值得我们注意。
 
这位具有强烈特征的太阳女神,在日本神话中是怎么描述祂的诞生呢?让我们来看看《古事记》的记载。最早的夫妇——这一点稍后我们还会详述——「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因为伊邪那美突然死去而别离。她的丈夫伊邪那岐下赴黄泉之国想要将她带回来,但没有成功。回到人世间之后,为了除去身上的秽气,伊邪那岐在河中清洗身体。天照大神就在这时候诞生。让我们看看《古事记》怎么说:
 
于是伊邪那岐说了,「上游湍急,下游弱而无力」,遂走进中游,没入水中净身。
 
一开始生下的是「八十祸津日神」与「大祸津日神」。
 
这两位神是伊邪那岐前往污秽之国时,身上附着的污垢所化成的。
 
接着是端正这场灾祸的三位神,「神直毘神」、「大直毘神」、「伊豆能卖神」。
 
接着是潜入水底净身时生下来的「底津绵津见神」、「底筒之男命」。
 
在水中洗涤时生下了「中津绵津见神」、「中筒之男命」。
 
在水面清洗时生下了「上津绵津见神」、「上筒之男命」。
 
三位绵津见神,是「阿昙一族」奉为祖先祭拜的神。亦即,阿昙一族乃是绵津见神之子孙「宇都志日金拆命」的后裔。
 
底筒之男命、中筒之男命、上筒之男命,则是墨江之三神。
 
接下来伊邪那岐洗左眼,生下了「天照大神」。
 
洗右眼,生下了「月读命」。
 
洗鼻子,生下了「建速须佐之男命」。
 
身为太阳女神的天照大神,是「父亲的女儿」。她是位从父亲身上诞生,不认识母亲的女性。说到女性,大部分日本人直接联想到的是「母亲」。在这样的国家里,古代的人们赋予这位不认识母亲的女性光辉太阳的形象,尊崇她是世界的中心,这实在是非常特别的事情。

用户评价

评分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让我觉得有一种宿命感和深邃感。我一直觉得,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往往就藏在他们的神话传说里。日本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显得如此独特,他们的国民性也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捉摸。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从最原始的创世神话开始,比如关于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诞育日本列岛的故事,又或是关于太阳神天照大御神与月神月读命的传说,来追溯日本民族的起源和早期信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这些神话是如何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如,神道教中的许多祭祀和仪式,是否都源自于这些古老的神话?而日本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表现出的某种坚韧和随遇而安的态度,又是否与他们神话中关于命运和循环的观念有关?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解读这些神话,来展现日本人那独特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是如何在现实与虚幻、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的。这本书或许能解答我一直以来的疑惑:为什么日本人在许多方面都显得如此与众 RB,而这些“与众不同”的根源又在哪里?

评分

我对于《神话与日本人的心》这本书的期待,源于我对人类文化共性与特性的浓厚兴趣。神话,作为人类文明的早期表达形式,总是承载着最原始的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日本人的心》这个副标题,则将我的目光引向了一个我一直试图深入理解的东方国度。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流传千年的日本神话,是如何塑造了日本民族的集体人格。是那些关于忠诚、勇气、智慧的神祇形象,教会了他们如何为人处世?还是那些关于爱恨情仇、命运无常的神话故事,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起伏?我尤其好奇,在日本文化中,那些看似矛盾的特质,比如对美的极致追求与对死亡的坦然,对规则的严格遵守与对个体情感的压抑,是否都能在这本书所探讨的神话根源中找到解释?我希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感受那些古老传说在现代日本人心中激荡的回响,理解他们是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定义着“日本人的心”的内涵。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关于文化溯源与心灵探秘的深刻旅程。

评分

拿到《神话与日本人的心》这本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描绘那些关于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古老歌谣,它们是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被口耳相传,又如何在代代相传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我猜测,作者或许会从一些具体的日本神话故事切入,比如关于神武天皇的东征,关于织女与牛郎在日本的变体传说,又或是关于稻荷神、八幡神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祇。但更吸引我的是,书名中的“日本人的心”这个词。这让我想到,神话并非仅仅是故事,它们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集体潜意识的表达。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这些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善恶观念、因果报应等元素,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构建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是否会揭示,那些在现代社会中看似难以理解的某些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比如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自然的敬畏、对集体荣誉的重视,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的神话传统?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日本民族那复杂而又迷人的精神世界,看到那些神话是如何在现代日本人的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故事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日本民族内心深处的窗户。我一直对那些构成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元素很感兴趣,而神话无疑是其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入日本神话的世界,去了解那些关于创世、关于神灵、关于英雄的传说,不仅仅是作为故事来欣赏,更是希望能够透过这些故事,去理解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书中是否会探讨,例如“八百万神”这种泛灵论的思想,是如何影响了日本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以及这种敬畏之心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体现?我更关注的是,那些神话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比如关于“耻”与“义”的观念,关于“物哀”的情感,是否构成了日本人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的重要基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隐藏在日本国民性之下的深层文化逻辑,让我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古老的神话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现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甚至是对生活和死亡的态度,从而真正理解“日本人的心”所蕴含的丰富与复杂。

评分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它所描绘的潜在主题,就足以激起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一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是如何构建世界观,以及这种世界观如何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感到着迷。“神话”二字,本身就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而“日本人的心”,更是将这种探索聚焦于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我很好奇,那些古老的传说、神祇的故事,是如何渗透进日本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他们的艺术、他们的哲学、他们对待自然的方式,甚至他们的人际关系。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耳熟能详的日本神话,比如关于天照大神的传说,关于素盏鸣尊的冒险,又或者是一些更为地域性、更少为人知的民间故事?我更关心的是,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比如关于“道义”、“耻辱”、“恩义”等概念,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日本人的集体意识和个体品格的。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开,为何日本人在某些场合表现出极度的精致和礼仪,而在另一些场合又会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孤寂和忧伤。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理解日本文化独特性的窗口,让我看到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更深层次的文化肌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