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基本III:一枝笔就能画,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3堂色彩课(二版)

绘画的基本III:一枝笔就能画,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3堂色彩课(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ise Herzog
图书标签:
  • 绘画
  • 色彩
  • 零基础
  • 入门
  • 教程
  • 技法
  • 速写
  • 一笔画
  • 艺术
  • 绘画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唤醒你的艺术魂!
你需要的只是大师默默在做的「色彩运用技法」!
从调色比例到配色与上色,教你画出高人一筹的作品。

  本书内含42项色彩应用主题 X 10个独门祕技;
  只要掌握用色技法,画画新手也能轻松完成大师级的精采画作。


  ★ 市面第一本,以详实步骤、实例解析上色、配色、各种色彩运用技法的完整指南。
  ★ 蝉联各大通路畅销榜,「绘画的基本」系列,超强系列作!
  内容再升级,更要带读者深入釐清色彩观念、精进绘画技巧!


  ※让画作更加杰出、有特色、有记忆点,你只需要临门一脚!
  借着本书中丰富的作品与示范步骤,回答你所有与上色有关的问题。准备好,一步一步掌握上色技巧,简单运用就能成功!

  ‧如何展现高段的花朵画
  画花朵的时候,可以尽量使用活泼的颜色,并且增强颜色的对比。若一张图上有数朵类似的花朵时,不需要每一朵都画上细节,可以留下未完成的几朵示意。

  ‧选对颜色让脸孔更写实
  在选择脸孔颜色的时候,常犯的错误是只用红色和白色调出死板的粉红色,而这个颜色也很难融入画里的其他颜色。我们可以先用褐色为底,调入白色之后,视脸孔部位不同加入红色或土色;另外再加入互补色「蓝色或绿色」,画出阴影。

  ‧用对色彩就能表现景深
  书中提到暖色会将物体向观者拉近,冷色则会增加物体和观者之间的距离。因此你也可以在前景画上暖色,在后景画上冷色。另外一个方法是后景保持留白,或是只加上一点阴影,留下大量的空白。

  ‧善用工具让留白更自然
  若用白色颜料画白色区域,会看起来相当不自然。用白纸表现留白是较佳的方式。你可以先用铅笔画出留白区域的界线,等颜料干透之后再擦掉线条。或是可利用「遮盖液」,就像用胶水画图一样,画在要留白的区域上。遮盖液干了之后会形成保护膜,你可以在纸面画上颜色,再等颜料干了之后,就可以轻轻摩擦,拭去遮盖液。

  保证100%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学习成效﹗

本书特色

  1. 快速且容易,简单的步骤说明取代艰深的色彩理论!

  从上色、色彩构图、色彩景深、阴影光线等,作者皆用简易平实的文字与实例、上色步骤来呈现,让你一看就会画!

  2.【适用】入门者✔ 想进阶✔ 行家级✔
  无论刚开始画画的初学者,或是想进阶的本科生,都可以透过本书的教学步骤与方法,轻松上手,画出动人画面。

  3. 小技巧提点,总总上色疑问一扫而空!
  该从画作的哪一个部分开始上色?该用哪一种工具?色彩应该填满整个画面吗?选哪一个颜色好?又得如何配色、调色、比例是多少?利用作者标註的小技巧,只要掌握窍门,你也能画出大师级的作品。

 
绘画的起点:从零开始的视觉探索之旅 本书将带你跨越绘画的初级门槛,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揭开色彩与线条的神秘面纱。无论你是否握过画笔,都将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乐趣。 第一部分:理解视觉的语言——基础元素与观察力训练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专注于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绘画并非天赋,而是一种需要学习和实践的观察技能。我们不谈高深的理论,而是着重于如何“看”世界。 1. 观察的艺术:发现隐藏的形状 世界并非由复杂的物体构成,而是由最基本的几何形状——点、线、面——组合而成。我们会引导读者进行细致的观察练习,学会在复杂的现实场景中抽离出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基础形态。例如,一个水杯如何分解成圆柱和椭圆;一棵树的枝干如何用线条勾勒。这种“结构分解法”是所有复杂绘画的基础,能让你在面对任何新事物时,都能迅速找到下笔的切入点。 2. 线条的魔力:从随感到控制 线条是绘画的骨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你控制笔触的力度和走向。从最基础的直线、曲线、S形曲线开始,练习稳定均匀的线条,避免颤抖和断续。随后,我们将引入表现性线条——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排列来传达物体的质感(如粗糙的木头与光滑的金属),以及情绪(如轻快的线条与沉重的线条)。你将学会用一支笔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的结构关系。 3. 空间感与透视入门:让画面“站起来” 没有空间感,画面就会显得扁平。本章将以最直观的方式介绍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础概念。我们不会深入复杂的几何计算,而是通过“消失点”和“视平线”的实际应用来演示。例如,如何画出一条延伸至远方的铁轨,如何让房间的墙壁和地板看起来自然地汇聚。通过对近大远小的直观理解,你的素描练习将立刻获得深度和层次感。 第二部分:光影的塑造——明暗关系与立体感构建 色彩固然迷人,但缺乏光影的描绘,任何物体都将是平面的。本部分的核心在于理解光线如何与物体互动,并将其转化为黑白灰的层次。 1. 光源的设定与环境光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光源。我们将讲解主光、反光(环境光)和投影这三个关键要素。理解了光源的方向,你就掌握了物体形态塑造的主动权。练习如何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亮部、灰部、暗部和投影的相对位置和明度关系。 2. 灰阶的运用:从纯黑到纯白 素描的核心在于“灰阶”。我们将指导你如何利用铅笔或炭笔(或任何单一色调的工具)建立一个平滑的明暗过渡。这包括“明暗交界线”的准确捕捉,以及如何表现材质带来的反光特性。例如,一个皮球的受光面应该是柔和渐变的,而一个金属球体可能在亮部和暗部之间有一个更硬的过渡。 3. 纹理的暗示:用笔触表现材质 立体感不仅仅是形状的准确,更是材质的逼真。本章将重点教授如何通过不同的排线技巧来暗示不同材质的触感。例如,使用短促、密集的排线来表现粗糙的石块;使用平滑、均匀的铺色来表现丝绸的平整。你将学会“少即是多”,用最少的笔触,暗示最丰富的质感。 第三部分:色彩的入门:调和与搭配的基础法则 在掌握了基础的形体和光影之后,我们将逐步引入色彩。本部分强调色彩并非随机涂抹,而是基于科学规律的搭配和情感的表达。 1. 色轮的结构与三原色的奥秘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色轮开始。理解红、黄、蓝(原色)如何两两混合形成间色(橙、绿、紫),以及三原色混合的原理。这一基础知识将帮助你建立对色彩的系统认知,而不是凭感觉去选择颜色。 2. 冷暖调性的力量:建立画面的情绪基调 色彩的温度决定了画面的感觉。我们将详细解释冷色调(蓝、绿、紫)和暖色调(红、橙、黄)对空间感和情绪表达的影响。学会如何统一画面——要么整体偏暖,增加温馨感;要么整体偏冷,营造宁静或疏离的氛围。 3. 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实用搭配法 为了避免画面色彩杂乱,我们需要学会色彩的组织。我们将重点讲解“邻近色”(色轮上相邻的颜色)在营造和谐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小面积的“对比色”(色轮上相对的颜色)来突出视觉焦点,增加画面的活力。这些都是在不使用复杂理论的前提下,让你的色彩搭配立刻专业化的实用技巧。 4. 湿画笔的基础练习:水份的控制 对于初学者而言,水份的控制往往是最大的难点。本章将专门指导如何控制水与颜料的比例。无论是水彩还是稀释的丙烯,学会让颜料在纸上自然地流动、融合,避免出现“脏色”或“水痕”。我们将设计练习,让你在不同湿度的纸面上控制颜料的扩散,体会水和色的动态平衡。 总结:迈向独立创作的每一步 本书不是一本让你模仿名家作品的工具书,而是一份为你量身定制的“绘画思维”指南。通过以上三大板块的系统训练,你将建立起从观察、构建到上色的完整创作流程。每一步的练习都旨在巩固你的信心,让你确信,绘画的乐趣,始于你手中的那一支笔和对世界的全新观察角度。拿起工具,开始你的视觉探索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莉丝‧娥佐格(Lise Herzog)


  Lise Herzog于1999年毕业于巴黎装置艺术学院,主要与法国大型童书出版社合作插画,现居巴黎。

审定者简介

蔡瑞成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系毕业,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艺术硕士、博士候选人。现任华梵大学美术与文创学系助理教授、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译者简介

杜蕴慧


  文化广告系,法国CREAPOLE产品设计系毕业。喜爱学习语言与亲近自然,现于美国加州从事植物插画、翻译以及设计工作。
  作品页面:www.facebook.com/elliebackyardbotanist

 

图书目录

前言 6

◆工具和技法 8
//
色彩的基本 10
暖色和冷色 14
组织你的彩盘 16
工具和技法 18
色素 20
黑,灰,白 22
色铅笔 25
水溶性色铅笔 26
麦克笔 28
粉彩 30
油性粉彩 32
水彩 34
墨水 38
广告颜料 40
压克力颜料 42
油画颜料 46
数位技法 48
拼贴 50
大胆混搭吧! 52

◆开始上颜色!54
//
学习活用颜色 56
对比色的协调性 58
相似色的协调性 82
用颜色构图 98
画面的景深 100
阴影和光线 114
让画面唿吸 118
颜色的力量 128
氛围 130
动作 132

◆颜色和主题134
//
肖像和人体 136
动物 140
大自然和植物 144
海景 148
城市景观与建筑物 150
静物 154
//
出发画画去 1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平常不太容易對這種「零基礎入門」的書感到驚艷,因為很多時候,這種書只是換個方式講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或是為了降低難度而犧牲了深度。但這本《绘画的基本III:一枝笔就能画,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3堂色彩课(二版)》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它強調「一枝筆就能畫」,這點我覺得非常關鍵。以前我學畫,總覺得需要一堆畫材,什麼水彩、油畫、壓克力,還要準備一堆畫筆、調色盤,光是準備這些東西就讓人卻步了。但如果真的可以用最簡單的工具,就開啟一段創作之旅,那種感覺會很不一樣。而且,「3堂色彩課」聽起來真的很有系統性,而且重點是「輕鬆上手」,這不是敷衍,而是真的把複雜的色彩學,轉化成大家都能理解、都能跟著做的步驟。我之前看過一些教色彩的書,看了半天還是搞不清楚什麼是「色相」,什麼是「明度」,更別說要怎麼調出自己想要的顏色了。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點,那真的是造福我們這種「色彩白癡」!「二版」這個標誌也讓我很放心,通常經過改版,內容都會更扎實,更符合現代人的學習習慣。我真的覺得,這本書的作者很有心,了解我們這些想學畫,但又常常因為各種原因放棄的人的心聲。

评分

我一直以來都對色彩充滿好奇,但每次想實際動手畫畫,卻常常被各種顏料和理論搞得暈頭轉向,最後只能望著畫筆興嘆。所以,《绘画的基本III:一枝笔就能画,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3堂色彩课(二版)》這個書名一出現,立刻引起我的高度關注。它強調「一枝筆就能畫」,這點真的非常吸引人,感覺把學習門檻降到最低,讓人覺得拿起筆來就可以開始。我最怕的就是那種一開始就要準備一堆專業工具的教學,那會讓人從一開始就產生壓力。《绘画的基本III》將色彩學習濃縮成「3堂課」,而且是「零基礎也能輕鬆上手」,這聽起來非常有效率,而且重點是「輕鬆」,這完全擊中我這種怕難的學習者。《绘画的基本III》的「二版」標示,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更有信心,表示它經過市場的考驗和讀者的回饋,內容應該是更精煉、更適合新手。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原本複雜的色彩學,變得如此平易近人,讓我也能透過一支筆,輕鬆駕馭色彩,畫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作品。

评分

哇,我最近真的找到一本超讚的書!叫做《绘画的基本III:一枝笔就能画,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3堂色彩课(二版)》,這書名一聽就讓人眼睛一亮,想說,哇,是不是真的這麼簡單?我一直以來都對畫畫很有興趣,但總覺得自己是那種「手殘」等級的,買過好多書,看著漂亮的作品,再看看自己塗鴉的線條,都覺得好挫敗。不過這本真的不一樣!它不是那種一開始就講一大堆複雜理論的東西,而是從最最基本,從「一枝筆」就能開始,這聽起來真的太友好了吧!我之前嘗試學畫,常常被五顏六色的顏料嚇到,什麼冷暖色、補色、對比色…光是聽到就頭暈。但它竟然能把「色彩課」濃縮成「3堂」,而且是「零基礎」就能上手,這完全擊中我的痛點!我最怕的就是那種看了等於沒看,或是看了更困惑的教學。這本書光是這個概念,就讓我覺得很有希望,覺得自己真的有機會可以畫出點東西來,而不是只停留在「想畫」的階段。我迫不及待想翻開來看看,它到底是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帶領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人,進入色彩的奇妙世界。看到「二版」這個字眼,也讓我覺得很安心,表示這本書經過市場的考驗,內容應該更精煉、更貼近讀者的需求。

评分

我真的是那種從小到大,對畫畫一直懷有夢想,但實際動手卻總是零進展的人。每次看到別人畫出漂亮的圖,都很羨慕,但自己拿起筆來,卻只能畫出歪七扭八的線條。所以,當我看到《绘画的基本III:一枝笔就能画,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3堂色彩课(二版)》這個書名的時候,眼睛立刻亮了起來!「一枝筆就能畫」,這句話真的太有魔力了!它讓我感覺,原來畫畫可以這麼簡單,不需要準備一堆哩哩啦啦的畫具,只要一支筆,就可以開始。而且,「3堂色彩課」聽起來超有系統,不像我之前隨便看看一些色彩文章,結果越看越混亂。最重要的是「零基礎也能輕鬆上手」,這完全就是為我這種「手殘」族設計的啊!我一直以來最怕的就是那種一看就覺得「這個我絕對做不到」的教學。這本書光是這個口號,就給我很大的信心,讓我開始想像自己真的能夠用最簡單的方式,掌握色彩的奧秘,畫出有溫度、有感情的作品。看到「二版」這個標誌,我也覺得很安心,代表這本書的內容經過了時間的考驗,一定是很不錯的。

评分

每次看到「零基礎」這三個字,我的心都會漏跳一拍,因為我就是那個「零基礎」本尊,而且是那種從小到大,連畫個圓圈都歪七扭八的程度。但這次我真的被《绘画的基本III:一枝笔就能画,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3堂色彩课(二版)》這個書名給吸引住了,尤其是「一枝筆就能畫」這點,完全戳中我對「簡單」的渴望。我一直覺得畫畫是很神聖、很專業的事情,需要天賦,需要從小培養,所以我一直不敢輕易嘗試。但如果真的可以用最少的工具,最簡單的方式,就踏入這個領域,那感覺就不一樣了。而且「3堂色彩課」聽起來超有條理,不像我之前隨便翻翻就看到一堆顏色理論,然後就頭昏眼花。它強調「輕鬆上手」,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最怕的就是那種一看就覺得「這個我做不到」的書。這本書光是這個口號,就給我很大的鼓勵,讓我開始想像自己真的能夠用一支筆,畫出有顏色的東西,而不是只有黑白的線條。看到「二版」,我也覺得比較安心,代表內容應該是經過檢驗的,不是那種隨便出版的書。我真的覺得,這本書的作者一定很懂我們這些「手殘族」的心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