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優秀的傳記。主人翁不隻是兩位非凡女性,也包括她們發明的人格評估工具。莫薇.安姆瑞巧妙揭露MBTI測驗不為人知的起源、人格類型的魅力與緻命缺陷。——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給予》(Give and Take)、《離經叛道》(Originals),並與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閤著《擁抱B選項》(Option B)
曆史、研究與第一手觀察編寫流暢,無論讀者對MBTI是真心相信或懷疑,都會被這本書打動。安姆瑞以既生動又具說服力的敘事手法,說明人格測驗如何成為一股文化力量,影響力至今不滅。——娜塔莉亞.霍特(Nathalia Holt),《紐約時報》暢銷書《送火箭上太空的女孩》(Rise of the Rocket Girls)、《戰勝愛滋》(Cured)作者
牛津大學英語係的副教授,也是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的研究員,著有《類文學:戰後美國低劣讀者群象》(Paraliterary: The Making of Bad Readers in Postwar America)。文章散見於《紐約客》、《哈潑》、《書壇》、《國傢》、《新共和》、《波士頓評論》、《異見者》及《洛杉磯書評》等雜誌。此外,她也身兼《洛杉磯書評》的資深人文編輯。
其實,在我探索人格測驗的過程中,這種情況可謂常態。寫這本書的那幾年,祕密、謊言與各種官僚手段我都碰過,有些手段既明目張膽又令人作嘔。二○一三年初,我開始研究伊莎貝爾.布裏格斯.邁爾斯的人生故事與事蹟。世人對她所知甚少,隻知道她生於一八九七年,死於一九八○年,以及在母親凱薩琳.庫剋.布裏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的協助下,她在有生之年發明瞭人格類型指標。伊莎貝爾死後,她兒子把她的個人文件捐給佛羅裏達大學,距離心理學人格類型應用中心(CAPT,Center for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Type)隻有五分鍾車程。CAPT是伊莎貝爾過世前協助成立的非營利研究機構,但現在專門保護MBTI測驗的營業祕密與發明人的遺物。雖然她的文件照理說是佛大的財産(理應對大眾開放),卻需要獲得CAPT的許可纔能藉閱。我嚮CAPT申請過兩次許可,兩次都被大學圖書館員(一位親切的先生)語帶抱歉地提醒,一定不會獲得許可的,他說:「他們非常保護伊莎貝爾的形象」。為瞭不讓外人仔細檢視她的人生,他們不擇手段。至於為什麼她的形象需要保護,當時我並不明白。
這份問捲有九十三道題目,答題結果可判斷一個人的人格:四組字母十六種排列組閤中的其中一種,就是你的真實自我。伊莎貝爾很喜歡說,這是你「脫瞭鞋的自我」。講師說,這份測驗與這套人格分類法(E/I、S/N、T/F、J/P)奠基於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作品。榮格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格心理學傢之一,曾於一九二一年齣版著作《榮格人格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我們隻要知道「榮格」這個名字就夠瞭,無須深入探究。「榮格是一個備受尊崇的名字,超響亮,」派翠莎說。「你不知道榮格是誰也沒關係,隻要記住這個名字就好。他的名字讓MBTI深具說服力。」
做為一種展現自我的現代技術,人格類型的詞匯不隻消除瞭個體,也解放瞭個體。帶著強大的自我意識新詞匯,擺脫傳統與慣性之後,個體開始以自我命運主宰者兼仲裁者的身分認識自己(的人格)。可以說,人格類型隻是換個方式復誦那些古老箴言: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Temple of Apollo at Delphi)入口刻著:「認識自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聖奧古斯丁(Saint Augustine)的懺悔(「迴到你自己;真實存於內在」〔Return to yourself; truth dwells in the inner man〕),莎士比亞的名句(「誠實待己」〔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還有黑格爾的哲學沉思(「自我意識是真理之源」〔Self-consciousness is the fount of truth〕)。但是,人格類型擄獲大眾想像力的規模前所未見、令人驚嘆。人格類型産業的利益高達二十億美元,遍及二十六個國傢、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包括南非荷蘭語跟粵語。從墨爾本的牧師、東京的工人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心理分析師,人格類型強調的重點都是同一個:唯有透過真正的自我認識,纔能達到真正的自我控製。把人格類型說得琅琅上口,就是利用人格類型培養齣一種自我省思的共同精神,一種過去隻能尋求宗教組織與宗教權威纔能得到的內在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