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曆史的國族,就沒有未來。
香港人:自己曆史自己寫!
香港人在改寫自己的曆史,而且是現在進行式!
***增修版說明 本書第一版齣版於雨傘運動、魚蛋革命之後,是香港人在麵對中國政府不願履行「一國兩製」的承諾而發起公民抵抗運動似乎已然失敗的時候。香港人「經濟動物」的特性讓所有外人都以為,現實的香港人肯定會選擇嚮中共靠攏,更加融入中國。但我們都看錯香港人瞭。
因為一起發生在颱灣的陳同佳殺人案,促使港府計畫修訂《逃犯條例》,進而引發香港人的「反送中運動」一發不可收拾。從2019年6月9日的百萬人上街遊行到10月23日港府正式撤迴《逃犯條例》,運動至今仍未結束。香港人每個週末都走上街頭,和鎮暴警察對峙鬥智,堅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要求特首林鄭月娥給個交待。最新的發展甚至演變為中大、科大、浸大、理大的陣地戰。這段期間有年輕人以輕生明誌,有年輕人被打、被抓、甚至被殺。如此堅定而強烈的抗爭,完全不是百年來香港以及香港人給這個世界的印象。但果真如此嗎?我們確定我們真的瞭解香港以及香港人嗎?
當我們以「今日香港,明日颱灣」來警惕自己的時候,我們可曾知道過去的香港又是什麼?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沒有脈絡性地認識香港曆史,那麼討論香港的現在、颱灣的未來,都是危險而不負責任的。
***初版說明 對颱灣來說,香港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是一個週末就可以輕易來迴的採購天堂?是周潤發與狄龍交火的喋血街頭或張國榮與梁朝偉互尬的重慶大樓?是颱北大排長龍的添好運港式茶餐廳、好好味冰火波蘿油的原産地?是太陽花運動結束後更為激烈躁進的雨傘運動、魚蛋革命的發生地?還是從大量免團費的自由行到買奶粉、買尿布、進駐産檢中心與坐月子中心的中國因素侵入地?
在1997年7月1日那個改變香港往後五十年命運的時刻之前或之後,我們對香港這個地方、對香港人這群人知道多少呢?翻開書寫香港曆史的著作,大部分都不是由香港人寫的。有英國人殖民史觀的著述,有中國人為中國國族主義服務的論述,香港人在他們的筆下,隻是被動配閤而麵目模糊的一群。
自認為業餘香港研究學者的徐承恩,撰寫《香港,鬱躁的傢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為的就是要抗衡香港人缺席的主流史觀,並確立香港國族的曆史地位。
本書開宗明義,是要探索香港國族之源流史。而香港國族有三大曆史淵源:
一、百越傳承──香港本為百越之地,其民亦為百越之後人。雖然嶺南於十五世紀起漢化,但百越文化仍存在於漢文化的包裝之下。這種獨特之嶺南文化,使香港一直有異於由北方漢人主導的帝國。
二、西方現代文明──香港位處南中國海海岸,鄰近國際貿易大埠廣州,令世居香港一帶的邊緣族群很早就受到西方文化薰陶。這群西化華人是第一批視香港為傢邦的香港人。
源自西方的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於主權移交前已成為香港核心價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大陸遺民──香港在中國之外、處中國之旁,卻未有參與近代中國血腥暴力的國族建構。大批因政局丕變而流亡到香港的滿清遺民、民國遺民選擇定居香港。這些南來避秦的難民到香港尋求自由與幸福,並在隨後的社會發展中初嘗尊嚴的滋味,使他們逐漸把香港視為自己的傢邦。
從史前寫到2017年特首選舉前,徐承恩錶明無意要「公正持平」地迴復曆史的原貌。他認為在香港的處境,歌頌中國帝國主義的曆史書寫實在太多,西方既有的香港史論述亦未能避免東方主義的迷思,令香港人的立場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視。麵對不對等的權力,具社會關懷的曆史書寫就不是要追求中立,而是要奮力為曆史中無法自我言說的弱勢者仗義執言。惟有完全站在無權勢的一邊,曆史的真象纔有可能於正邪的辯證中逐漸浮現。
徐承恩主張,身為香港人、讀書人,在此亂世中有種責任,都要盡一己之力書寫自己之曆史。而他的立場就是要為備受強欺壓的香港人作辯護士,為屢遭打壓的香港國族說該說的話。
名人推薦 練乙崢,香港時事評論人
吳叡人,中研院颱史所副研究員,《受睏的思想》作者
楊海英,日本靜岡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係教授,《沒有墓碑的草原》作者
餘傑,時事評論傢,《一九二七:共和崩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