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以中國為例

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以中國為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謝曉霞
图书标签:
  • 非营利组织
  • 财务管理
  • 中国
  • 会计
  • 审计
  • 治理
  • 筹款
  • 捐赠
  • 社会组织
  • 公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間非營利組織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各種志願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動的非政府的社會組織。其主要屬性包括了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志願公益性或互益性。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屬於高級財務管理的一個分支,也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以財務管理領域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結合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特點,在介紹民間非營利組織預算管理、日常資金管理、項目資金管理、籌資與投資管理、財務報告與財務分析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績效評估和財務監督進行了介紹。並在理論介紹的基礎上,從財務管理的視角出發,選取了最近幾年民間非營利組織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本書既包括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的系統性介紹,又提供了經典案例分析,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介紹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基礎理論,包括8章內容,從第1章到第8章分別對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涉及的基礎概念、預算管理、日常資金管理、項目資金管理、籌資管理與投資管理、財務報告與分析、財務績效評估、財務監督等基礎內容進行了介紹。其目的是使讀者對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在理論上形成全面的認識,掌握財務管理的關鍵技術和方法。下篇從第9章到第12章,主要介紹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案例與實務,包括16個案例,目的是使讀者通過案例分析加深對資金募集、資金運作及資金監督管理的理解,為在實踐中處理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實務提供借鑑和參考。
 
探索公共部门的治理与效能:多维度分析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探讨全球范围内公共部门在治理结构、绩效评估、资源配置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改革方向。 尤其侧重于分析后工业化社会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透明度建设来提升公民信任和组织效能。 --- 第一部分: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石与演变路径 本部分将追溯现代公共管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重点解析从传统行政学到新公共管理(NPM)、再到后NPM时代(如公共价值理论、协同治理)的理论脉络。 第一章:公共治理的范式转换 本章首先界定“公共治理”与“公共管理”的核心区别,强调治理概念从自上而下的“管理”向多主体协同的“引导”转变。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核心议题: 1. 合法性基础的重塑: 探讨传统基于官僚制和法律的合法性,如何逐步演变为基于绩效、透明度和公民参与的“授权合法性”。分析在信息社会中,公众期望对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义所带来的影响。 2. 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三元关系: 分析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国家职能的边界如何被重新划定。重点考察市场化改革(如外包、特许经营)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以及非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3. 信任、问责与透明度: 深入分析公共信任的构成要素及其对治理有效性的影响。本章将引入问责制的多种形式(政治问责、行政问责、法律问责),并讨论在数据开放和社交媒体时代,如何构建更具实效性的透明度机制,以应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治理挑战。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与文化诊断 组织结构是实现治理目标的基础。本章将关注公共部门内部的组织动力学和文化特质。 1. 官僚制的韧性与局限: 经典韦伯模型在当代环境下的适用性分析。讨论其在确保公平和程序正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创新驱动时的结构性僵化问题。 2. 跨部门协同的障碍: 探讨“筒仓效应”(Silo Effect)在大型政府机构中的普遍性,分析造成部门壁垒的制度性原因(如预算周期、绩效指标不一致、专业人才的壁垒)。提出通过建立跨职能团队和共享服务中心来促进协同的实践案例。 3. 公共服务导向的文化重塑: 研究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如激励机制、职业发展路径)来培养以公民为中心的文化。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公共部门员工的价值取向差异及其对服务交付的影响。 --- 第二部分:公共资源的配置与绩效评估体系 有效的资源管理是衡量公共部门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本部分聚焦于如何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资源分配,以及建立可信赖的绩效衡量体系。 第三章:公共预算与财政资源管理 本章不涉及具体国家或特定类型组织的财务核算细节,而是侧重于预算决策背后的宏观经济逻辑和管理哲学。 1. 从投入预算到绩效预算的转型: 详细阐述从传统的“投入导向”预算(关注支出了多少钱)向“绩效导向”预算(关注产出了什么结果)的演变过程。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模糊的公共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预算指标,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如“圣诞树”效应)。 2. 财政分散化与联邦制下的资源平衡: 探讨地方政府在财政权力上的自主性与中央政府的再分配责任之间的张力。分析不同程度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如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3. 公共投资的评估与选择: 介绍成本效益分析(CBA)和多标准决策分析(MCDA)在基础设施、社会项目等重大公共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框架。强调对长期社会回报的估算方法,而非仅关注短期经济效益。 第四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挑战与创新 绩效管理是连接战略目标与日常运营的桥梁,也是提升问责能力的核心环节。 1. 平衡计分卡(BSC)在公共领域的本土化: 分析将企业界流行的BSC模型应用于公共部门时,如何重新定义“客户”(公民、利益相关者)和“财务”(财政可持续性)维度,并强调“学习与成长”维度对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2. 结果衡量与归因难题: 讨论在复杂的社会干预项目中,如何准确地将观察到的结果归因于特定的政策或项目干预。引入“理论模型”(Theory of Change)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增强评估的内在逻辑性。 3.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探讨利用大数据和先进分析技术(如预测性建模)来优化服务交付路径和资源分配的实践案例。强调数据治理和数据伦理在公共部门应用中的极端重要性。 --- 第三部分:危机应对、风险管理与未来展望 现代公共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金融波动、全球疫情以及技术颠覆。本部分关注韧性建设和前瞻性管理。 第五章:公共部门的韧性与危机管理框架 本章侧重于构建一个能在冲击中快速恢复并适应新常态的治理体系。 1. 全风险管理方法论(All-Hazards Approach): 介绍从单一风险应对(如仅关注自然灾害)转向整合性风险管理框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风险识别、风险沟通和风险缓释的流程设计。 2. 跨部门的应急协调机制: 考察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私营部门和社区组织之间的协同指挥与信息共享体系的有效性。分析法律授权、资源调配和信息流动的关键瓶颈。 3. 从“恢复”到“构建更优”(Build Back Better): 探讨危机后如何利用政策窗口期,不仅恢复到原有状态,还能借机推动结构性改革和提升长期韧性的策略,例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和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 第六章:面向未来的治理与可持续性 展望公共管理的未来趋势,关注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实现长期目标。 1.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本土化整合: 分析各国政府如何将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国家层面的具体政策和可衡量指标,并将其嵌入到年度预算和中长期规划中。 2. 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治理”: 讨论政府服务流程的端到端再造(Digital Transformation),而非简单的“电子化”。重点分析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在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打击腐败方面的潜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数字包容性(Digital Inclusion)挑战。 3. 公共部门的人才战略重塑: 面对“大辞职潮”和技能快速迭代,探讨公共部门如何与私营部门竞争顶尖人才,特别是数据科学家、网络安全专家等稀缺资源。分析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灵活工作安排的必要性。 本书通过对上述六个关键维度的深入剖析,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公共管理学者以及致力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严谨的分析工具和前瞻性的实践指导,以应对二十一世纪复杂的治理挑战,最终服务于提升全体公民的福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曉霞


  1979年生管理學博士,現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所教授。

  主要從事公司財務管理、公司金融研究。

  先後在《現代財經》、《財會通訊》、《經濟體制改革》、《保險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有多篇論文被ISTP、CSSCI索引參與或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
 

图书目录

上篇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基礎理論
第一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概述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含義與特徵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目標及內容
第二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預算管理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預算管理概述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預算管理程序
第三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預算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預算管理的考核體系
第三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日常資金管理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日常資金管理概述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日常資金管理制度
第三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日常資金管理的會計核算
第四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項目資金管理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項目資金的收入管理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項目資金的支出管理
第三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項目資金的評估
第五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籌資管理與投資管理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籌資管理概述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籌資管理制度
第三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投資管理概述
第四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投資管理制度
第六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與分析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的目標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的編製
第三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分析
第七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績效評估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績效評估概述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績效評估體系
第三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績效評估方法
第八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概述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外部財務監督機制
第三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內部財務監督機制

下篇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案例與實務
第九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籌資管理案例與實務
案例一 「愛心衣櫥」——從網上競拍到認購等多種籌資方式的創新
案例二 河仁慈善基金會——開啓股票捐贈形式設立基金會的先河
案例三 「免費午餐」——從民間到政府的多種籌資方式選擇
案例四 「春雨行動」——法人機構捐贈的典範
案例五 上杭縣高齡老人及孤兒救濟項目——中國首例由地方企業獨立向地方公共財政支付的例證
第十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資金運作管理案例與實務
案例六 「壹基金」——資金運作中的困惑與轉型
案例七 「童緣」——民間項目資助平臺的實施與效果
案例八 「愛心包裹」——「一對一」捐助的資金運作模式選擇
案例九 「千村慈善幫扶基金」工程——「誰募集誰受益」的資金運作模式選擇
第十一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與評價案例與實務
案例十 四川汶川地震的善款運用「恰到好處」嗎——從審計署的公告到財務監督的思考
案例十一 「胡曼莉事件」——透視中國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監督問題
案例十二 郴州市體育競猜俱樂部的真相——非營利組織資金籌集、運用與財務風險剖析
第十二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中的新發展與案例實務
案例十三 北京嫣然天使兒童醫院——基金會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企業財務管理模式
案例十四 中國的公益信託嘗試——雲南信託「『愛心成就未來』穩健收益型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中信開行愛心信託」的實踐
案例十五 南都公益基金會——「群體專業型」資助方式的典範
案例十六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互聯網公益時代到來了
參考文獻

附表
附表一 複利終值系數表
附表二 複利現值系數表
附表三 年金終值系數表
附表四 年金現值系數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6804199
  • 叢書系列:M(西南財經-新)
  • 規格:平裝 / 210頁 / 17 x 23 x 1.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民間非營利組織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各種志願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動的非政府的社會組織。其主要屬性包括了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志願公益性或互益性。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屬於高級財務管理的一個分支,也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類型包括基金會、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或叫做社會服務機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當前的數量達到80多萬家。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顯示,2017年度中國境內接受國內外款物捐贈共計1, 499.86億元。如此快速增長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數量,以及大額的募款總量,讓民間非營利組織在運作過程中對資金募集、資金預算、資金使用、資金評估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迫切需要大量系統掌握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的人才進入公益領域,從資金運作管理方面為公益領域、社會組織發展提供專業支持。當前民間非營利組織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會治理、社區治理、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基層治理中越來越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同時,民間非營利組織在管理過程中,越來越凸顯財務管理知識的匱乏,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發揮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使用效益,如何處理資金運作背後涉及的所有利益相關方關係,讓資金能夠高效透明地使用,更好地參與社會治理進程,發揮社會組織應有的作用。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國內市場上現有的關於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領域的系統性介紹的教材書籍比較缺乏。因此,為豐富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領域的專業教材書籍市場,為廣大感興趣的讀者系統性學習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知識提供方便,我們組織編撰了本書。

  本書的出版是基於當前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對社會管理、公益行業領域財務管理人才需求迫切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在編者出版的《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了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理論知識體系,使其更加具有邏輯性、更加系統化,出版的一本專業書籍。本書增加了最近五年以來,在公益慈善領域、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領域出現的最新案例,比如公益信託(慈善信託)、互聯網募款、社會企業的資金管理模式等內容。該教材的出版,一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二是為了更新知識體系。

  本書以財務管理領域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結合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特點,在介紹民間非營利組織預算管理、日常資金管理、項目資金管理、籌資與投資管理、財務報告與財務分析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績效評估和財務監督進行了介紹。並在理論介紹的基礎上,從財務管理的視角出發,選取了最近幾年民間非營利組織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本書既包括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的系統性介紹,又提供了經典案例分析,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介紹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基礎理論,包括8章內容,從第1章到第8章分別對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涉及的基礎概念、預算管理、日常資金管理、項目資金管理、籌資管理與投資管理、財務報告與分析、財務績效評估、財務監督等基礎內容進行了介紹。其目的是使讀者對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在理論上形成全面的認識,掌握財務管理的關鍵技術和方法。下篇從第9章到第12章,主要介紹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案例與實務,包括16個案例,目的是使讀者通過案例分析加深對資金募集、資金運作及資金監督管理的理解,為在實踐中處理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實務提供借鑑和參考。

  總結起來,本書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1)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整本書的結構安排以財務管理的系統性理論知識介紹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的財務管理技術和方法的介紹。

  (2)引入大量近期典型的案例分析。本書在介紹財務管理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引入了大量的近期發生的真實案例,重點將財務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與案例相結合進行分析,對現實中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本書可以作為公共管理、慈善管理、非營利組織管理、會計學等管理類學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從業人員的普適性讀本,並可以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管理層、民間非營利組織研究人員以及對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感興趣的讀者的日常閱讀資料。

  本書由謝曉霞主編,負責擬定撰寫大綱以及邏輯框架,統籌編著工作。馬研君、丁涌洪、劉夢妮等參與編寫。其中:謝曉霞編寫了第1章、第8章、第10章;馬研君編寫了第7章、第11章;丁涌洪編寫了第3章、第5章、第6章、第9章;劉夢妮編寫了第2章、第4章;明月、唐雨菲、張雅倩、武惟一、楊鹿野合作編寫第12章;最後,由謝曉霞負責本書的審核、校稿和統稿工作。

  本書的編寫借鑑了國內外作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對本書中所借鑑文獻的作者、撰寫團隊成員及對本書有貢獻的所有各方表示由衷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準有限,書中疏漏和錯誤在所難免,真誠地希望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今後進一步修訂和完善。
 
謝曉霞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厚重的書名暗示著相當紮實的內容,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它在「資產管理與風險規避」這塊的著墨程度。台灣社會對於高資產的基金會,總會有一種「錢這麼多,為何還需要募款」的質疑。如何向社會大眾解釋保守型投資組合(Endowment)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平衡資產增值與風險控制,是專業的財務主管必須面對的公關難題。我期望書中能提供關於非營利組織的投資政策聲明(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 IPS)的制定框架。這不僅僅是關於股票債券的配置,更牽涉到組織的價值觀——例如,是否進行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投資,這在當前全球趨勢下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能針對不同規模與任務性質的NPO(例如,人道救援、學術研究或藝術推廣),提供客製化的財務風險評估工具,那將會大大提升本書的實用價值。畢竟,財務穩健是實踐使命的基礎,這點無論在何處都是鐵律。

评分

閱讀這類跨越特定政治經濟體系的書籍,最有趣味的往往是其在「法規調適與變革」方面的論述。台灣的《非營利組織管理法》與相關稅法規定,時常隨著時代進展而修正,組織需要不斷地重新理解合規要求。我猜想,中國大陸的非營利組織在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環境下,其財務報告與資訊揭露的標準可能更趨向於保守與嚴謹。如果本書能夠細緻描繪出這種「外部壓力如何塑造內部財務文化」的過程,那將提供一個極佳的比較研究素材。例如,在捐款收入的認定上,兩地的稅務機關如何區別「捐贈」與「贊助」,以及這對組織的募款策略有何實質影響?對於在台灣運營,同時尋求與大陸或其他華語地區進行國際合作的組織來說,理解這些潛在的合規差異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在於直接套用其方法,而在於提供一套能讓我們反思自身制度優缺點的參照系。

评分

從一個長期關注公共政策與治理結構的角度來看,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健康狀況,往往是反映整個社會治理效能的晴雨表。在台灣,我們經常討論公信力、透明度與問責性(Accountability)。一個組織的財務報表,如果不能清晰地向公眾說明其資源是如何從投入轉化為社會效益,那麼它就難以持續獲得大眾的支持。因此,這本書若能針對「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衡量與財務連結」進行深入探討,那價值就非常高了。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本死板的會計教科書,而是一本教導如何用財務語言去講述組織使命的指南。比方說,如何將「提升偏鄉教育品質」這類定性目標,轉化為可量化的財務指標,並在年度報告中有效呈現?這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策略思維,能與業務部門緊密合作。若本書能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說明如何透過優化的資產配置與現金流管理,來強化組織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或政策變化的能力,對台灣正在積極轉型的NPO界將是及時雨。

评分

老實說,光是看到「以中國為例」這幾個字,我的第一反應是好奇大於實用性,但轉念一想,財務管理的原則是普世的,只是在不同的監理環境下,執行上的限制和挑戰會截然不同。對於我們在台灣長期關注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或社區營造團體而言,如何有效區分事業收入與捐贈收入的會計處理,以及如何建立一套既符合內部控制要求又不會過度僵化、扼殺創新活力的財務流程,一直是個難題。我特別期待本書能深入剖析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機制設計。這不只是防範舞弊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確保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口上,符合捐助者的意圖。台灣的環境鼓勵多元的資金來源,從政府補助到企業社會責任(CSR)專款,再到民眾小額捐款,每一類資金都有其獨特的監管壓力。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套跨越地域限制的、關於如何建構一套「可被審計且具備策略高度」的財務報告體系,那它就遠超出了單純的區域性教材,而成為一本探討組織永續經營的寶典。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直指兩岸的特定脈絡,但光是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這個主題的複雜度與深度,就足以讓身在台灣、關心社會福利或文化推動的我們感到無比親切。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建構起整個財務治理的框架,畢竟非營利組織(NPO)與營利事業的營運邏輯有著根本上的差異。一個成功的NPO,其財務透明度不僅是法規要求,更是贏得社會信任的基石。我預期書中會詳細闡述捐款人關係管理(CRM)與資金募集的財務規劃,這在台灣的基金會運作中是日常的挑戰。例如,當面對特定專案的經費核銷,或者如何有效地進行跨年度的預算編列與績效評估,這些實務操作的細節才是關鍵。台灣的NPO面臨的困境常常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最大化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這要求的不僅是會計師的謹慎,更需要策略規劃師的遠見。如果書中能對比分析兩岸在會計準則適用上的異同,那對於我們理解更廣泛的亞洲非營利部門治理模式,無疑是極大的助益,提供了一個觀察外部環境變化的視角,讓我們能反思自身組織的財務韌性(Financial Resilience)。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