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仙台跳槽矽谷,日本企管講師寫給新鮮人的職場進化手冊!

從仙台跳槽矽谷,日本企管講師寫給新鮮人的職場進化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渡部卓
图书标签:
  • 职场
  • 跳槽
  • 日本职场
  • 硅谷
  • 求职
  • 职场进化
  • 个人成长
  • 职场经验
  • 仙台
  • 日本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煩惱「交出好業績」之前,請先捨棄「用力過度」的壞習慣!~
  誰說菜鳥只有苦熬才能出頭天?此刻正是時候,認識不過勞的工作術
  刪除多餘步驟、貫徹減壓心法,重新校準職涯下一階段!

  每天在公司朝九晚八、奮鬥不懈的你,是否面臨以下的瓶頸?

  ①下班總是精力耗盡,但成果卻和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
  ②為了完成任務加班到很晚,但總是很難達到主管的要求
  ③好像該改變工作的方式,可是卻不曉得能從哪裡著手

  明明都這麼拚了,績效始終起不來、主管依舊不滿意。
  在咬牙繼續埋頭蠻幹之前,不妨先停下腳步,坦承問自己:
  你之前的努力,是不是都用錯地方了?
 
  ◆◆時間&環境雙管理,你做到幾項?◆◆
  近年來,跨領域的成功人士普遍提倡「黃金一小時」的觀念。
  為了有效利用起床後精神最佳、專注力最集中的第一個小時,不僅要訂立具體的實踐計畫,也必須相應調整日常作息,使早起一小時的習慣持之以恆,發揮最大效用。
  作者渡部卓在此一思維之上,更提議兩個可有效利用的時段──中午的大腦黃金時段,以及通勤的疲憊復原時段。

  ★午餐只花10分鐘,以攝取必要營養為主,餐後搭配散步、閱讀新聞,保持大腦活力
  ★通勤繞點「遠路」,為直線往返加入書店停靠點、安裝手機APP、冥想訓練,使通勤不再是浪費光陰的代名詞
  通過用餐&通勤模式的再建立,一天就能比別人多出一小時。
  
  除此之外,善於利用設備的力量,也是大大節省無謂的體力勞動的一大關鍵。
  ★建議電腦每兩年換新,確保3C技能處於前段班
  ★重新檢視手機主畫面,建立工作新捷徑
  ★全面優化網路,遠端會議線上簡報再也不卡卡
  ★把錢花在地面和自己之間,專業形象就從一雙好鞋建立起
  ★最划算的投資,就是投資適合的工作桌與工作椅

  良好的時間管理,可以幫助我們洞視未來、聚焦當前;
良好的環境管理,則能培養我們不以單一標準評斷事物,開闊視野,大幅開拓工作表現的可能性。

  ◆◆給剛踏入職場的你,未來十年的建議書◆◆
  「現在的工作單位,負荷重又沒多少錢,每天都痛苦得想辭職。」
  「如果是在另一個職位,我一定會表現得更好!」
  現在的你,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嘆?
  如果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你已經考慮好接下來該往哪裡前進嗎?

  根據日本智囊機構PERSOL綜合研究所的調查,希望事業成功的人,和不期待事業成功的人,人數比例會在42.5歲時出現黃金交叉。
  換句話說,一旦年過40歲,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就早已定型,不僅事業發展到了極限,工作幹勁也會明顯下降。

  20多歲的你,請務必開始構思「未來想從事的行業」;
  在30歲以前,透過每一次的轉職接近目標;
  在30歲以後,藉由累積的經驗與思考訓練,建構自己的「工作哲學」。
  請務必記住──邁入職場的第十年,將成為退休再就業的技能極限。
  請從今天開始,有意識地規劃職涯,培養精準投入努力的習慣,讓職涯的第一哩路轉化為人生下半場的堅實支柱。

本書特色

  ◎由深諳職場心理的教練執筆,傳授剛入社會的新鮮人從七個層面融入職場,提升工作表現。

  ◎內容涵蓋「時間管理」、「環境管理」、「溝通」、「遠端辦公」、「跳槽升遷」、「減壓」與「生活平衡」,不只是教戰手冊,也是職涯規劃的嚮導書。

  ◎專章分享職場金句,方便摘錄記憶,也能在身處低谷時發揮陪伴的力量。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聚焦于职场发展、个人成长以及技术趋势,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及其主题。 --- 《无界:驾驭数字时代的职业迁徙与技能重塑》 一本献给所有渴望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定义自我价值的职场人士的生存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迭代以“光速”推进的时代,传统的职业路径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却又蕴含无限机遇的“无界”领域。本书并非提供简单的工具箱,而是深入探讨如何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思维框架,帮助你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点,都能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并实现质的飞跃。 第一部分:认清“新常态”——职业迁徙的底层逻辑 “稳定”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我们生活在一个持续的“项目制”职业生涯中,能力比职位更重要。本部分将剖析当前全球职场格局的深层变化: 1. 技能的“半衰期”加速: 深入分析为什么过去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可能在毕业后五年内就过时。重点探讨“硬技能”与“软技能”的动态平衡,特别是“学习如何学习”(Meta-learning)能力如何在职业生命周期中占据核心地位。 2.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分布式工作: 探讨远程协作、跨文化团队管理以及“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兴起如何重塑了传统的汇报链和办公室文化。我们将审视,在没有固定物理边界的工作环境中,如何有效建立个人品牌和信任基础。 3. 价值链的重构: 传统行业如何被数字化颠覆?本书将通过多个案例研究,揭示不同行业(如金融科技、生物技术、先进制造)中,哪些新兴角色正在快速崛起,以及它们对传统人才的需求正在如何萎缩或转型。 第二部分:个人品牌的重塑——从执行者到价值创造者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清晰、有力的个人品牌是区分“平庸”与“卓越”的关键。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帮助读者从内部审视自我,并向外部世界有效传达其独特价值。 1. “T型人才”的深化理解与实践: 不再满足于“一专多能”,而是构建“π型”或“W型”能力结构。如何系统性地发展深度专业知识(Vertical Depth),同时培养广阔的跨领域视野(Horizontal Breadth)?本书提供了矩阵式技能发展规划工具。 2. 叙事的力量——你的职业故事如何被讲述: 简历和LinkedIn档案不再是成就列表,而是引人入胜的“职业叙事”。我们将教授如何提炼个人经历中的“冲突、行动、结果”(CAR)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具有说服力的市场推销词。 3. 可迁移技能的识别与变现: 许多人低估了自己在上一份工作中积累的通用能力。本书指导读者精确识别那些不受行业限制的技能(如复杂问题解决、利益相关者管理、数据驱动决策),并将其有效映射到新的职业机会中。 第三部分:技术浪潮下的导航——拥抱人工智能与自动化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理解这些技术,不是为了成为程序员,而是为了成为能有效利用这些工具的“超级个体”。 1. AI时代的“人机协作”: 探讨AI如何接管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从而解放人类去从事更具创造性、战略性和情感驱动力的任务。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生成式AI工具来提升个人生产力,而不是被其取代。 2. 数据素养的普及化: 在任何职位上,理解数据、提出正确的问题比单纯的报告撰写更为重要。本书提供了一套非技术人员也能掌握的数据思维基础课程,重点在于“数据解释力”而非“算法构建”。 3. 伦理与责任: 随着技术能力的增强,职业责任也随之加重。讨论在自动化决策和数据隐私日益重要的背景下,职场人士应如何维护职业道德和建立受信赖的职业形象。 第四部分:职业生涯的迭代与再启动(Reboot) 职业生涯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多次迭代和重启的过程。本部分聚焦于在关键节点如何成功地进行转型。 1. 战略性跳跃而非被动逃离: 如何识别职业发展中的“平台期”,并系统性地规划一次“战略性跳跃”(Strategic Leap),无论是跨部门、跨行业还是再次深造。 2. 建立多元化的支持网络: 导师(Mentors)、赞助人(Sponsors)和同行群体(Peer Networks)在职业转型中的作用分析。如何有效地“维护”和“利用”这些关系,使其成为你职业攀登的阶梯。 3. 韧性与心理资本的构建: 面对失败、拒绝和不确定性时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本书探讨了如何培养心理韧性(Resilience),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燃料,确保在长达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高效和积极的心态。 --- 《无界》 是一本写给那些拒绝墨守成规、渴望主动掌控自身命运的职场探索者。它要求读者从被动的“适应者”转变为主动的“设计者”,去迎接一个技术驱动的、永不停止进化的职业新纪元。阅读本书,就是为你的下一次重要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渡部卓


  Life Balance Management Institute代表、帝京平成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產業輔導員、企業主管教練。

  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孚石油,以企業派遣生的身分在康乃爾大學進修人事組織,並於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取得EMBA學位。1990年進入日本百事可樂公司,而後陸續任職於AOL、思科系統等公司,後來於2003年創立Life Balance Management公司。如今為日本教授心理健康管理、職權騷擾、行政指導方面的第一人。著作累積超過二十本,不僅登上暢銷排行,亦有多部作品在海外翻譯發行。著書之餘,也撰寫日經財經、日經產業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報刊的年度專欄,並受邀參與不少電視節目的錄製,在產業心理、職場工作等領域堪稱是日本代表性的意見領袖之一。

譯者簡介

趙鴻龍


  畢業於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對日本歷史文化情有獨鍾。譯有《極簡貝氏統計學》、《圖解會計思維 商業戰略、分析必備武器》、《誰都看得懂的統計學超圖解》、《懶人最需要的高效率「極簡整理術」》等書。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輕輕鬆鬆就能做出成果的「時間管理」
01 過度的整理,導致工作品質下降
02 早起一小時,任誰都能做出成果
03 午餐只花十分鐘,集中利用大腦黃金時段
04 不出席浪費時間的會議
05 通勤的兩小時,也能化疲憊為復原力
 
●第2章 輕輕鬆鬆就能做出成果的「環境管理」
01 重新檢視手機主畫面,建立工作新捷徑
02 電腦每兩年換新,定時更新你的科技力
03 優化網路速度,線上會議再也不卡卡
04 一流的職場精英都擁有三種包包
05 選一雙好鞋,比西裝更直接決定工作成果
06 投資桌椅,就是投資你的未來表現
07 設計桌面照明,打造提升創造力的空間
08 放棄手寫堅持,讓手機成為你的個人助理
 
●第3章 輕輕鬆鬆就能做出成果的「溝通技巧」
01 無法端出亮眼成果的五種性格,你是其中之一嗎?
02 跨越世代隔閡,順利攻略上司
03 捨棄與客戶的攻防戰,營造雙贏局面
04 身為男下屬,如何避免被幹練的女上司討厭?
05 與年輕精英上司共事的三個重點
06 碰上毫無幹勁的年長部屬,該如何應對?
07 常把「報連相」掛嘴邊的囉嗦上司應對法
08 簡單打招呼,就能淨化職場的氣氛
09 能做出成果的人,不會忽略閒聊
10 七種溝通技巧,不讓無心之言變成導火線
 
●第4章 輕輕鬆鬆就能做出成果的「遠端辦公」
01 掌握三個原則,順利完成網路會議
02 線上洽談,也能以三倍效率達成目標
03 電子郵件結合通訊軟體,建立團隊默契
04 居家工作者注意,當心遠端的三大陷阱
05 最容易疏忽的線上會議禮儀,你都有做到嗎?
 
●第5章 輕輕鬆鬆就能做出成果的「跳槽升遷術」
01 為什麼我能成功跳槽七次?職涯規劃首重心態建立
02 職能測驗,做再多也僅供參考
03 一味埋頭在單一行業,便無法走出職涯的迷宮
04 給太認真又過於謹慎的你的建議
05 退休後的工作能力,由三十幾歲的工作表現決定
06 身為主管的你,務必時刻校正「領導力」
 
●第6章 輕輕鬆鬆就能充滿活力的「4R減壓術」
01 第一個R:輕鬆實現正念的放鬆法
02 第二個R:音樂和旅行是最棒的娛樂
03 第三個R:藉發呆來清空身心的休息法
04 第四個R:透過小旅行充電的休養法
05 還有第五個R
 
●第7章 輕輕鬆鬆找回生活熱忱的「差不多金句」
01 只要建立一套模式就可以
02 放慢腳步又何妨
03 完成一半就好
04 差不多就好
05 不追求完美,適可而止就好
06 制定的計畫,進行到一半就好
07 尋求幫助也沒關係
08 你的工作不只是你的工作
09 以拼接的思維解決問題
10 決定自己的規則
11 別忘記對自己說一聲「辛苦了」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704928
  • 叢書系列:圖解雜學系列
  • 規格:平裝 / 189頁 / 12.8 x 18.2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輕輕鬆鬆就能做出成果,這種事不太可能發生吧?」
  ——愈是努力的人,大概愈會這麼想吧。

  拿起這本書的你,日常工作中是否經常浮現「明明很努力卻看不到成果」、「想重新檢視工作的方式,卻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這類煩惱呢?愈是努力的人,應該愈能感受到這類挫折。

  在此請先容我稍微自我介紹一下。我現在的職務為實務家教師,主要於大學教授商業和心理學相關的科目,也有不少針對商務人士的學習會和指導的委託,以專家身分提供建議已有十五年以上的資歷。

  我曾經換過七次工作。我待過矽谷的科技大企業、中小企業、網路新創公司、顧問公司等,於各式各樣的職場環境工作過,不受產業的束縛。

  這些工作經歷全是以跳槽的方式升遷,薪水也隨著每次跳槽而攀升;然而與此同時,我的工作量、壓力和責任也愈來愈大。

  從仙台分店突然搬到美國,一個日本人在紐約的辦公大樓中工作,在不斷變遷的環境中比任何人加倍努力。縱使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依然克服壓力,成功地做出成果。這些經歷使我學會本書即將介紹的工作術。

  「輕輕鬆鬆就能做出成果」的工作術,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有些是在上司的指導下才發現並學會的規則和習慣。一次又一次的跳槽,使我遇到許多既嚴厲又樂觀的上司,這些人雖然常常給我壓力,但我也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一流的工作術。

  工作儘管辛苦,卻也讓我樂在其中。輕輕鬆鬆也能取得業績的工作術列表,我將其分門別類,項目大約有一百項。

  本書不談理論、理想或是艱澀難懂的內容,而是介紹今天就能立刻派上用場的工作術。

  沒有努力的感覺,不,倒不如說很輕鬆,卻能做出成果──這樣的工作術如何在自己的大腦中系統化為個人模式?請各位務必利用本書逐一探索具體的方法,試著轉化為自己的工具。

渡部 卓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偏向技術類或管理學的工具書,畢竟「矽谷」這個詞彙總給人一種硬核的印象。然而,這本書的論述核心,完全建立在「人」與「文化」的交會點上。作者在描述不同公司文化差異時,用的詞彙非常生動,彷彿把我帶入了現場。像是描述日本企業的「圓融」和美國新創公司的「直接」之間的張力,那種描述的細膩程度,讓人忍不住點頭稱是。書中提到的一種心態轉變,就是如何把「服從性」轉化為「主動性」,這個概念對於許多在結構化體系中待習慣的上班族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不是鼓勵你莽撞地辭職,而是告訴你,如何在現有的框架內,練習用一種更具前瞻性和責任感的方式去承擔工作,即使你現在只是一個基層員工。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雖然很有吸引力,聚焦在從日本到矽谷的職涯轉變,但讀完之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對職場心態進行深度剖析的指南。作者透過他個人的經歷,巧妙地勾勒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者的思維盲點。特別是關於「職場中的隱形規則」那一段,簡直是為台灣職場人量身打造。我們從小到大習慣的「察言觀色」和「報喜不報憂」的文化,在這本書裡被挑戰得體無完膚。作者沒有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透過一系列的反詰問句,讓你自己去思考,你現在的行為模式,究竟是為了「成就自己」,還是只是為了「不犯錯」?這種引導式的寫法,讓我讀完之後,彷彿腦袋被重新格式化了一遍,對於過去習以為常的職場互動,產生了全新的解讀角度。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了多少具體的跳槽步驟,而在於它徹底地顛覆了你對「好員工」的定義。

评分

這本作品的行文風格非常流暢自然,沒有一般職場書籍的說教感,反倒像是與一位資深的前輩在喝咖啡時,聽他娓娓道來那些血淋淋的實戰經驗。它最讓我感到受用的地方,是關於「溝通的最小有效單位」這個概念的闡述。在亞洲的職場中,我們常常會為了維持和諧,而使用大量的「鋪陳語」和「模糊陳述」,試圖讓訊息看起來更圓滑。但書中揭示了在高度效率的環境中,這種溝通方式是如何變成一種巨大的時間黑洞。作者並沒有鼓吹成為一個咄咄逼人的溝通者,而是教導讀者如何用最精簡、最能被行動的語言來表達複雜的想法。這種對溝通效率的極致追求,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最寶貴的軟技能之一。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雖然討論的是職場議題,但讀起來完全沒有傳統管理書籍的枯燥感。作者很擅長將複雜的職涯哲學,包裝在具體的個人故事裡。我特別欣賞他處理「失敗」的方式。在台灣的職場文化中,似乎對「犯錯」這件事有著極高的容忍門檻,一旦犯錯,可能需要花費數倍的精力去重建信任。而書中對於矽谷文化中對待風險和失敗的態度,描述得極為客觀且深刻。它沒有美化失敗,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昂貴的學費」,只要你從中提煉出價值,這個成本就是值得的。這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過去那些因為害怕失敗而裹足不前的時刻,感覺自己似乎可以更勇敢地去嘗試一些邊界模糊的事情了。

评分

從內容的廣度來看,這本書的深度遠超乎我的預期,它不僅限於東西方職場的對比,更深入探討了「個人價值」在不同體系中的定義。作者很細膩地指出了,在某些文化中,你的價值可能與你的「年資」或「在公司待的時間」掛鉤;但在他所描述的另一個極端環境裡,你的價值只與你「此刻能產生的影響力」直接相關。這種赤裸裸的價值交換,對於習慣了「論資排輩」的讀者來說,起初可能會感到有些衝擊。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意識到,這種清晰的衡量標準,反而能讓人更專注於提升自我效能,而不是將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人際權謀上。它促使讀者思考,自己到底想成為哪一種價值的載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