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desk Revit建模與建築設計(適用Revit 2017~2021,含國際認證模擬試題)

Autodesk Revit建模與建築設計(適用Revit 2017~2021,含國際認證模擬試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翁美秋
图书标签:
  • Revit
  • Revit 2017
  • Revit 2018
  • Revit 2019
  • Revit 2020
  • Revit 2021
  • BIM
  • 建筑设计
  • 建模
  • Autodesk
  • 国际认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建築設計製圖必修/原廠認證考試必備

  這是一本相當完整的Revit入門書,
  內容涵蓋認識操作介面、樓層與柱位網格、地下一樓平面、一樓平面、
  二樓平面、玻璃帷幕、樓梯與扶手、屋頂系統、室內外元件、敷地平面、
  平面視圖處理、立剖面視圖處理、大樣與局部詳圖、配置圖面與列印、
  協同作業、陰影與日光設定、彩現與穿越,以及量體分析等使用技巧。
  每個章節都包含了軟體功能與技巧,以及範例實作,
  引領正確邁入Revit的設計世界。

  本書除了是學習Revit的專業工具書或是
  學校建築製圖相關課程的參考書籍之外,
  亦是Revit國際認證考試的最佳應考教材。
  內容包含Revit原廠國際認證資訊,以及依章節納入之模擬試題,
  並提供範例檔與參考解答。
  能在熟悉軟體的重要功能與技巧之餘,了解認證的命題方向,
  取得國際認證的核心技能,與國際能力接軌。
 
好的,以下是一份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与您提供的书名《Autodesk Revit建模与建筑设计(适用Revit 2017~2021,含国际认证模拟试题)》完全不同的主题和内容,旨在详细介绍一本专注于BIM流程管理与项目协同的专业书籍。 --- 《精通BIM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概念到交付的集成化工作流实践》 导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在建筑、工程和施工(AEC)行业迈向工业4.0的浪潮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已不再是简单的三维几何信息载体,而是贯穿项目概念、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乃至拆除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数据平台。本书聚焦于BIM的管理维度与流程集成,而非单一软件的操作技巧。我们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高效、透明且可持续的BIM项目交付体系,确保数据在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无缝流转。本书旨在为项目经理、BIM协调员、业主代表以及技术总监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的实践指南,帮助他们驾驭复杂多变的数字化项目环境。 第一部分:BIM战略规划与组织变革 本部分为BIM实施的宏观战略层面的探讨。我们分析了当前AEC行业面临的痛点——信息孤岛、协作低效和质量控制滞后——并阐述了如何通过系统化的BIM战略规划来克服这些挑战。 第一章:BIM实施的组织架构与文化重塑 BIM成熟度模型分析: 评估企业当前所处的BIM应用阶段(L0至L5),并制定清晰的升级路径。 跨部门协作模型的构建: 探讨项目组织中BIM经理、信息管理员与各专业团队之间的权责划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 技术栈与标准化的融合: 介绍如何根据企业战略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侧重于数据标准如IFC、COBie而非特定建模软件),并建立内部信息交付标准(EIR/BEP的制定与执行)。 第二章:法律、合同与风险管理 BIM在合同环境下的角色: 分析BIM应用对传统工程合同(如FIDIC、EPC合同)的影响,探讨BIM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知识产权问题。 信息交付要求(EIR)的法律效力: 详细解读业主方如何通过EIR明确信息交付目标,以及合同条款中对模型准确性和详细程度的约束。 协同工作中的责任界定: 针对碰撞检测、模型集成中产生的偏差,建立清晰的责任追溯机制和争议解决流程。 第二部分:数据中心驱动的项目协同工作流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侧重于如何利用CDE(公有数据环境)作为信息枢纽,管理项目信息流的各个关键环节。本书深入讲解了协同流程的设计与优化,而非软件界面操作。 第三章:公有数据环境(CDE)的架构与治理 CDE的选型与部署策略: 比较不同平台(如BIM 360/ACC, Trimble Connect, BIMCollab等)在权限管理、版本控制和数据安全方面的差异,强调平台中立性的重要性。 工作流程的状态管理: 详细阐述信息在“共享(Shared)”、“协作(Work In Progress)”、“发布(Published)”、“存档(Archived)”四大状态间的流转规则,确保数据版本可控。 数据校验与质量控制网关: 引入自动化脚本和规则集(如Solibri/Desite Core Engine的逻辑应用)作为信息进入下一阶段前的自动门禁,确保模型符合预设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跨专业信息集成与冲突管理 多源数据整合技术: 探讨如何集成来自结构分析软件(如SAP2000, ETABS)、MEP系统仿真软件(如IESVE, Trace 700)的非几何数据与Revit/ArchiCAD生成的主模型进行有效合并。 高效的碰撞检测与报告机制: 重点不在于“如何运行检测”,而在于“如何管理检测结果”。建立基于优先级和影响范围的冲突分类体系,并设计标准化的冲突报告模板,确保问题被有效分配和解决。 时间维度集成(4D/5D)的基础数据准备: 讲解如何从设计模型中提取用于施工进度(4D)和成本估算(5D)的标准化、可量化的构件信息集(COBie的预备步骤),实现从设计到施工成本数据的平滑过渡。 第三部分:项目交付、资产信息与运营维护(FM)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关注BIM在项目生命周期后期的价值体现,即如何将竣工模型转化为可用的数字资产。 第五章:从竣工模型到资产信息模型(AIM)的转换 信息要求的倒推设计: 详细解析业主的需求信息交付清单(OIR)和资产信息要求(AIR),并将其转化为设计阶段的模型属性填充标准。 数据清洗与属性映射: 讲解如何系统地清理设计模型中冗余、不准确的参数,并将其准确映射至设施管理系统(CMMS/CAFM)所需的标准分类编码(如OmniClass, UniFormat)。 IFC和COBie的高级应用: 超越基础导出,探讨如何利用IFC Schema的高级结构定义特定对象行为,以及如何生成符合国际标准的COBie电子表格,确保资产数据可被第三方FM软件直接读取和使用。 第六章:BIM在设施生命周期中的持续价值 集成式维护策略: 探讨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预防性维护计划的可视化、设备台账的快速查询以及空间利用率的动态分析。 模型数据更新与迭代机制: 制定当建筑投入使用后,设计变更、设备更换等信息如何回溯并安全地更新到“As-Built”模型中的管理流程。 数字化移交的成功要素: 总结从项目收尾到运营启动阶段的关键里程碑,确保BIM模型真正实现了其“信息资产”的承诺,而非仅仅是“高精度图形”。 结语:面向未来的集成化实践者 本书的理论和方法论建立在对全球主流BIM实施案例的深入剖析之上。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BIM软件基础认知,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一个管理和流程优化的蓝图。通过掌握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从更高层次理解BIM在项目集成中的战略意义,有效领导和管控复杂的数字化交付流程,确保项目不仅按时、按预算完成,更重要的是,交付出高质量、可用的信息资产。 --- 目标读者: BIM项目经理、BIM协调员、业主方的BIM顾问、高级项目工程师、工程技术总监、以及所有希望从技术操作层面晋升到流程管理层面的AEC专业人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翁美秋


  【學經歷】
  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碩士
  2.明道大學、弘光科技大學 兼任講師
  3.中興大學創新產業推廣學院 兼任講師
  4.國內各大電腦補習班 兼任講師
  5.勞動力發展署-職業訓練職前教育 輔導就業20餘年經驗
  6.從事汽車設計、產品R&D研發工作 20餘年經驗
  8.從事建築物污水處理設計工作 4年經驗
  9.知名設計案例:
  參與標緻(Peugeot)汽車設計 305改款405
  參與大發(Daihatsu)汽車設計 祥瑞改款銀翼
  桃園南崁 台茂購物中心 生活污水處理設計案
  苗栗三義 裕隆汽車公司 洗車廠污水處理設計案

  【專業領域】
  1.機械產品設計
  2.工業造型設計
  3.建築設計
  4.室內設計

  【軟體專長】
  1.Autodesk系列/AutoCAD、Revit、Inventor、Alias
  2.SketchUp
  3.Pro-Engineer/Creo
  4.SolidWorks
  5.ZWCAD.
  6.Lumion
  7.KeyShot
  8.3D列印

  【著作】
  1.Autodesk Revit國際認證
  2.技能檢定建築製圖電繪項丙級
  3.數位線上影音教學:AutoCAD平面課程/基本圖學

  【社群】
  FB粉絲團:翁美秋的製圖世界
  youtube影音資源關鍵字:翁美秋Revit
 

图书目录

第1章 Autodesk Revit基礎入門
1.1 Autodesk Revit操作介面認識
1.2 使用者自訂樣板檔系統設定
1.3 新建、儲存項目
模擬試題

第2章 樓層與柱位網格
2.1 樓層
2.2 網格
模擬試題

第3章 地下一樓平面
3.1 地下一樓牆體設計
3.2 插入地下一樓的門
3.3 插入地下一樓的窗
3.4 建立地下一樓樓板
模擬試題

第4章 一樓平面
4.1 複製地下一樓外牆
4.2 編輯一樓外牆、內牆
4.3 插入和編輯門窗
4.4 建立一樓樓板
4.5 暫時隱藏/隔離
模擬試題

第5章 二樓平面
5.1 整體複製一樓模型物件
5.2 編輯二樓外牆、內牆
5.3 插入和編輯門窗
5.4 編輯二樓樓板
5.5 3D 視圖操作
模擬試題

第6章 玻璃帷幕
6.1 一般玻璃帷幕系統
6.2 編輯帷幕牆
6.3 規則帷幕系統
6.4 面帷幕系統
6.5 帷幕系統應用練習
模擬試題

第7章 樓梯與扶手
7.1 直線型樓梯
7.2 多層樓梯與樓梯間洞口
7.3 室外樓梯與扶手
7.4 迴旋樓梯
7.5 樓梯設計選項應用
模擬試題

第8章 屋頂系統
8.1 依擠出建立屋頂:二樓雙斜坡屋頂
8.2 依跡線建立屋頂
8.3 平面區域與視圖範圍
8.4 玻璃斜窗
8.5 屋頂其他功能
8.6 屋頂截斷樓層
模擬試題

第9章 室內外元件
9.1 結構柱與建築柱
9.2 室外坡道、臺階
9.3 中庭豎井開口
9.4 遮雨棚
9.5 陽臺扶手
9.6 添加槽鋼裝飾線條、木飾面
9.7 鋼百葉
9.8 添加室內元件
模擬試題

第10章 敷地平面
10.1 地形表面
10.2 建築地坪
10.3 附屬區域(道路)
10.4 敷地元件
模擬試題

第11章 平面視圖處理
11.1 房間與房間標籤
11.2 面積分析
11.3 視圖外觀效果控制
11.4 尺寸標註與文字標註
模擬試題

第12章 立、剖面視圖處理
12.1 視圖性質與視圖樣板
12.2 視圖裁剪
12.3 立面網格與標高調整
12.4 為立面添加標註
12.5 剖面視圖
模擬試題

第13章 大樣與局部詳圖
13.1 建立詳圖
13.2 門窗樣式表
13.3 建立門窗明細表
模擬試題

第14章 配置圖面與列印
14.1 建立圖紙與專案資訊
14.2 配置視圖
14.3 列印
14.4 匯出DWG與匯出設定
模擬試題

第15章 協同作業
15.1 Revit模型的連結及管理
15.2 連結Revit專案檔的管理
15.3 工作集的應用
15.4 AutoCAD 資料連結/匯入應用
模擬試題

第16章 陰影與日光設定
16.1 專案方向設定為正北
16.2 靜態陰影設定
16.3 一天日光研究
16.4 多天日光研究
16.5 匯出日光研究
模擬試題

第17章 彩現與穿越
17.1 元件材料設定
17.2 建立相機視圖
17.3 彩現
17.4 建立穿越
模擬試題

第18章 量體分析
18.1 建立量體
18.2 搭建別墅量體
18.3 建立量體樓層
18.4 建立量體明細表
18.5 將量體轉換為建築元件
18.6 量體應用練習
模擬試題

附錄A Autodesk原廠國際認證資訊
附錄B Autodesk原廠國際認證注意事項
(第16~18章與附錄為PDF形式,請見線上下載)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28596
  • 規格:平裝 / 468頁 / 17 x 23 x 2.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在這凡是工程設計均採用3D模型建立的世代,3D模型與2D施工大樣 圖的連結展現軟體的強大功能,若是再結合材料成本精確運算能力,在建築相關產業則屬Autodesk Revit BIM模組軟體為翹楚了。

  本書撰寫方向以實際建立建築物專案模型,符合未曾從事建築相關行 業人員與建築相關從業人員和在校學生均可使用本書的條件為主,循序漸進帶領讀者一個步驟接一個步驟詳細引導的方式編排,採雙主軸的方式進行:

  主軸一:採用完成專案方式由淺入深操作指令,引導初學者認識軟體功能,進而熟悉軟體的使用技巧,同時建立專業能力。

  主軸二:課程進行的同時,穿插相關的原廠認證模擬試題,協助讀者在研習完所有課程後,能夠輕鬆通過國際認證測驗。

  本書內容適合Autodesk Revit入門使用者、校園用書、國際認證考試。

  Autodesk的國際認證考試,一直以來廣受各國、各界的推崇,其原因在於考題的出題動機正確。

  Autodesk的一系列考試,出題的用意都是要考核應試者是否對該軟體、該產業有正確的認識,並符合業界期待及需求,且不會出現艱澀少用的功能,更不是以「考倒應試者」、「讓應試者答不完」為目標,而是以引領學習者正確的學習方向為目的。

  希望各位讀者藉由本書,深入了解建築物採用參數化軟體設計的效益及世界趨勢,進而取得專業認證。

  說明:本書共18章,其中第16~18章的內容為PDF形式的電子檔,請見線上下載,並請詳細閱讀、演練,方能順利取得國際認證證書。
 

用户评价

评分

整本書的語氣風格,說真的,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學術化」和「標準化」,少了那麼一點點讓讀者可以產生共鳴的設計師人味。每一次我翻閱時,都感覺像是在閱讀一份非常精密的技術規格書,每一個句子都精確無誤,但就是缺乏一點點溫度和人性化的溝通。舉例來說,在講解如何處理檔案的中央模型與工作集的設定時,書本只是冷靜地描述了步驟,但它沒有提到在實際團隊合作中,因為工作集設定不當而導致專案進度嚴重延誤的血淚教訓,或是如何優雅地解決跨部門協作時的權限衝突。這類型的「軟知識」——那些只有實際進入工地或辦公室待過的人才能體會到的眉角——在這本書裡是找不到的。如果作者能加入更多基於實際案例的「除錯指南」或「常見錯誤分析」,我相信這本書的實戰價值會大大提升。它教會了我如何「做」Revit,但沒有完全教會我如何「管理」一個包含Revit在內的完整BIM專案。總結來說,它是一個極佳的硬體操作指南,但對於複雜的人機協作和專案管理藝術,仍有很大的學習空間。

评分

從一個資深設計師的角度來看這本專門針對2017到2021版本書籍的價值,我發現它的資料庫性質非常強,對於追蹤軟體迭代的效率來說,有相當大的幫助。不過,畢竟Revit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BIM協作和雲端整合方面,新版本的功能往往都有爆炸性的提升。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建立了一個非常紮實的「核心建模邏輯」框架,這個框架在不同版本之間是相對穩固的,例如基礎的結構、詳圖繪製、圖紙輸出的邏輯,都是可以被傳承的。這讓我在從舊版專案過渡到新版軟體時,不至於完全迷失方向。但相對地,對於那些著重於「當代趨勢」的功能,例如最新的Dynamo腳本應用、雲端資料庫連接性,或是與其他分析軟體(如CFD或能源分析)的串接,這本書的著墨就顯得比較保守和基礎了。它提供了堅固的地基,但地基上的「智能裝飾」部分,讀者還是得自行去尋找更新、更及時的資源來補充,這在數位化速度如此快的建築產業中,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限制。

评分

坦白講,我對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設計有點意見。身為一本厚重的工具書,圖文的搭配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但這本的圖片很多時候都顯得有點小,解析度也稱不上頂尖,特別是當它展示一些比較細微的參數調整時,我常常需要瞇著眼睛,甚至得放大螢幕來看那個小小的勾選框到底在哪裡。更讓我感到困擾的是,書中的流程推進有時候跳躍性太大。前一頁還在講解基礎的牆體繪製,下一頁突然就跳到了複雜的結構連線,中間缺乏一個平滑的過渡,讓我這個初學者常常接不上氣。這本書的結構編排,感覺更像是把Revit官方的操作手冊內容,用更貼近中文語境的方式重新整理過一遍,它提供了「What」和「How」,但對於「Why」的解釋就顯得有些單薄。我總覺得,如果作者能在每一個重要節點後,增加一些「為什麼我們要這樣設定,而不是那樣設定」的設計哲學思考,或許能幫助讀者更好地內化這些知識,而不僅僅是機械式地複製操作步驟。這本書的確涵蓋了非常多的Revit功能模組,但知識的密度過高,缺乏一些喘息的空間來消化吸收,對我來說,閱讀體驗有點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被塞了一整本厚厚的教科書。

评分

說到認證模擬試題的部分,這點確實是這本書的一大賣點,也是我最終決定購入的主因之一。畢竟,在台灣,拿到國際認證對於履歷加分絕對是顯而易見的。模擬試題的數量和涵蓋範圍確實廣泛,從基礎的介面操作到進階的協同工作流程都有觸及。然而,實際去考完試後,我發現試題的「陷阱」和「情境模擬」程度,跟書本裡的模擬考題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差距。書中的考題比較偏向直接考驗你對特定指令的記憶和執行能力,例如「請在某個樓層繪製一個直徑為五米的圓形天花板」,這類型的題目。但實際考試時,題目往往會包裹在一個更複雜的建築情境中,要求你必須先進行一系列的資料準備,然後才能準確地執行指令,這時候,你對Revit整體專案管理的概念就會被放在顯微鏡下檢視。所以我認為,這本書的模擬試題只能算是一個入門的熱身,它幫你熟悉了題型,但真正要「搞定」認證,還是需要大量的實戰演練,並且要對Revit的專案管理思維有更深層的理解,光靠書本上的題庫刷題,成功率恐怕還是偏低的。

评分

哇塞,這本《Autodesk Revit建模與建築設計》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啊!老實說,我當初會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我的老闆強力推薦,說這套軟體是現在業界的標準,不用不行。一開始接觸Revit的時候,腦袋簡直是一團漿糊,那些族群、參照標高、標籤,看得我眼花撩亂。我記得我第一次嘗試用它來做一個簡單的住宅設計,光是設定專案單位和專案參數,就花了我快一整天的時間,中間還跑去Google找了無數教學影片,但書裡面的內容似乎更偏向「工具的介紹」大於「實務上的操作邏輯」。它把每一個功能都拆解得很細,每個按鈕、每個面板的用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我這種基礎比較弱的人來說,初期算是提供了一個還算穩固的參考資料庫。不過,當我試圖將書上的理論應用到實際設計上時,才發現現實中的建築問題比書裡複雜太多了。例如,處理複雜的屋頂洩水坡度或是異形結構的時候,書本上的範例似乎都過於理想化,缺乏一些業界前輩們會用來「跳脫規則」的技巧。總之,它像是一本非常詳盡的工具說明書,但如果你期待它能立刻把你變成Revit大師,那可能要失望了,後續的摸索絕對是免不了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